12
年度 第次 非破壞檢測人員資格考試-試題 (範本) 級別:中級 類別:射線檢測(銲接有指引書) 科別:實作科(RT-II-X ray) P. 1/12 --- 仔細閱題及作答 --- 註: 1. 每一「檢測作業」,均應填寫一「檢測作業執行記錄」。 2. 遵從「主監考」人員之說明及指示。 3. 「檢測作業執行記錄」中之各項資訊要求項目,均應填寫。 - 認為不須填寫之項目資料,應在該項目上註記「x」符號。 4. 繳卷時,此試題卷須連同「檢測作業執行記錄」,一併繳回。 第一部分: 依據檢測作業指引(編號:RT-II-X ray-試題編號)執行檢測 題目基本資訊: 本題目之試題編號、實作試片編號與判片用底片組編號如下: 檢測作業名稱: 碳鋼板銲道 X 光照相檢測 基於原子能法規與輻射防護法規之限制,本實作測驗採用模擬機操作方式。 1. 試件: 領取/核對 a. 品名: 模擬碳鋼板對接銲件(碳鋼;全滲透對接銲道),依所領取的試片編 . b. 模擬試片厚度: 量測試片真實厚度 t,以 t mm 作為模擬試片之厚度。 c. 如果因為協會試片有所調動,請依照實際取得試片的編號為準。 2. 檢測人員資格要求: a. 執行射線檢測人員應具有射線檢測初級檢測員(NDT Level Ⅰ)以上之 檢定合格資格。 b. 初級檢測員不得負責作檢測結果之判定。 c.執行檢測結果判定或非破壞檢測指引人員撰寫應具有射線檢測中級檢測 (NDT Level ⅠI)以上之檢定合格資格。 d. 執行射線檢測人員應至少一位以上具有操作輻射設備之輻射安全證 書資格。 3. 檢測規範 : CNS 11226 碳鋼熔接件射線檢測法。 4. 檢測裝置: 領取/核對 : 1. 以下裝置之編號省略 2 裝置若須「校正」,則「校正日期」於「檢測作業執行記錄」上, 試題編號 試片編號 判片用底片組編號

年度 第次 非破壞檢測人員資格考試 試題 範本Š²接... · 年度 第次 非破壞檢測人員資格考試-試題 (範本) 級別:中級 類別:射線檢測(銲接有指引書)

  • Upload
    others

  • View
    33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年度 第次 非破壞檢測人員資格考試-試題 (範本)

    級別:中級 類別:射線檢測(銲接有指引書) 科別:實作科(RT-II-X ray)

    P. 1/12

    --- 仔細閱題及作答 ---

    註: 1. 每一「檢測作業」,均應填寫一「檢測作業執行記錄」。

    2. 遵從「主監考」人員之說明及指示。

    3. 「檢測作業執行記錄」中之各項資訊要求項目,均應填寫。

    - 認為不須填寫之項目資料,應在該項目上註記「x」符號。

    4. 繳卷時,此試題卷須連同「檢測作業執行記錄」,一併繳回。

    第一部分: 依據檢測作業指引(編號:RT-II-X ray-試題編號)執行檢測

    題目基本資訊:

    本題目之試題編號、實作試片編號與判片用底片組編號如下:

    檢測作業名稱: 碳鋼板銲道 X光照相檢測

    基於原子能法規與輻射防護法規之限制,本實作測驗採用模擬機操作方式。

    1. 試件: 領取/核對

    a. 品名: 模擬碳鋼板對接銲件(碳鋼;全滲透對接銲道),依所領取的試片編

    號.

    b. 模擬試片厚度: 量測試片真實厚度 t,以 t mm 作為模擬試片之厚度。 c. 如果因為協會試片有所調動,請依照實際取得試片的編號為準。

    2. 檢測人員資格要求:

    a. 執行射線檢測人員應具有射線檢測初級檢測員(NDT Level Ⅰ)以上之

    檢定合格資格。

    b. 初級檢測員不得負責作檢測結果之判定。

    c.執行檢測結果判定或非破壞檢測指引人員撰寫應具有射線檢測中級檢測

    員(NDT Level ⅠI)以上之檢定合格資格。

    d. 執行射線檢測人員應至少一位以上具有操作輻射設備之輻射安全證

    書資格。

    3. 檢測規範 : CNS 11226 碳鋼熔接件射線檢測法。

    4. 檢測裝置: 領取/核對 註: 1. 以下裝置之編號省略

    2 裝置若須「校正」,則「校正日期」於「檢測作業執行記錄」上,

    試題編號

    試片編號

    判片用底片組編號

  • 年度 第次 非破壞檢測人員資格考試-試題 (範本)

    級別:中級 類別:射線檢測(銲接有指引書) 科別:實作科(RT-II-X ray)

    P. 2/12

    一律填寫下列預設之日期

    校正日期: 考試年度.02.01,有效日期︰考試年度隔年.01.31

    A. 品名: 協會之模擬 X光機(射源尺寸 2mm x 2mm),編號如機上所標記。

    B. 品名: 已裝妥 Type II底片及鉛增感屏之底片套

    底片編號: TSNT-XA 尺寸 31/3”x 12”,

    有效日期︰考試年度隔年.12月 30日

    (1)對應之底片特性曲線(黑度-相對暴露量對數值)如下圖一曲線,對應

    之 X 光機能量為 200KV,並且照相底片有裝鉛增感屏。

    (2)底片 TSNT-XA 曝光表,黑度 2.0,有裝鉛增感屏,X 光射源與底片距離 1m

    之碳鋼板厚與以及對應之曝光強度-時間(mA-min),如下圖二所示。

    0.00

    0.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1 1.5 2 2.5 3 3.5

    黑度值

    Log10 Relative Exposure相度暴露量

    底片特性曲線圖圖一

    Log 10

  • 年度 第次 非破壞檢測人員資格考試-試題 (範本)

    級別:中級 類別:射線檢測(銲接有指引書) 科別:實作科(RT-II-X ray)

    P. 3/12

    C. 品名: 工程用計算機 D. 品名: 鋼捲尺、直尺、 游標卡尺 E. 品名: CNS 線條形像質計(IQI)

    F. 品名: 鉛字(一組)。

    G. 品名: 輻射防護器材 (輻射偵檢儀、膠片配章)。

    H. 品名: 判片燈。

    I. 品名: 底片黑度計。

    1.00

    10.00

    100.00

    5 10 15 20 25

    曝光

    量mA-mi

    n

    鋼厚度 mm

    X Ray 底片曝光曲線圖

    t mm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22.0 24.0 25.0

    180KV mA-min 1.43 1.95 2.67 3.65 5.00 6.84 9.36 12.81 17.54 24.00 32.84 44.95 52.54

    200KV mA-min 0.94 1.31 1.82 2.52 3.50 4.86 6.74 9.35 12.97 18.00 24.98 34.65 40.95

    220KV mA-min 0.99 1.24 1.57 1.98 2.50 3.15 3.98 5.02 6.34 8.00 10.10 12.74 14.3

    圖二

    180KV

    200KV

    220KV

  • 年度 第次 非破壞檢測人員資格考試-試題 (範本)

    級別:中級 類別:射線檢測(銲接有指引書) 科別:實作科(RT-II-X ray)

    P. 4/12

    5. 參考附件[放射線照相檢驗安全作業程序],請簡要於檢測紀錄說明必要的

    輻射防護措施。模擬施照時應考人必須配戴膠片配章。

    6. 執行以下 X光機模擬施照步驟:

    (1)量測試件母材厚度 mm,以及依據規範計算含銲冠厚度的照相厚度,並填

    寫於記錄上。 在試件上銲道兩側母材,將以下標示資料:(a)試片編號、

    (b)試片母材厚度、(c)照相日期、(d)試題編號等,黏貼鉛字於試片母材

    上作為標示。若是試片尺寸太小,標示資料可以直接黏貼於底片上面。

    (2)取線條形像質計,依據規範要求靈敏度 2%,選取像質計。依據規範將

    像質計置於試件銲道端點上。

    (3)本次實作考試以預定完成的照相底片黑度 2.5為目標。

    (4)依 CNS 11049規定之最大幾何模糊度規定,試件厚度 50mm以下,最大

    幾何模糊度是 0.510mm,計算最小照相距離之後,將計算過程填寫於檢測

    紀錄。

    選定合適照相距離為本次射線照相施照距離,(如果最小照相距離小於

    30cm,則取 30cm為施照距離,以利 X光機配置) ,並填寫選定的施照距

    離於檢測紀錄。

    (5)設定 X光機的照相電壓為 200 KV。

    (6)利用底片特性圖與曝光表(圖一與圖二)計算,修正為目標黑度 2.5所需

    要的照相(曝光時間 x電流值)。

    (7)選定 X光機照相電流值 mA,計算照相時間 min,並將 X光機之照相時間

    與電流完成設定。

    (8)請於檢測紀錄計算過程與結果:預定底片黑度(2.5)、X光機管電壓(200

    KV)、管電流(mA)、選定之射源至工件距離 (m)、照相曝光時間(min)。

    (10)將底片套置於試片底面,調整模擬 X光機之距離與射線射源中心點,

    使射線束與銲道垂直,擺置完成後請舉手通知監考官拍照作為佐證。

    7.底片沖洗(不執行作業,只有填寫相關時間記錄):

    7.1浸入前準備:曝光底片,從底片套取出,裝置在底片沖洗夾上。以攪動器

    攪動顯影液及定影液使藥水均勻。 7.2.顯影(顯影劑: TSNT-Developer A)

    (1) 將夾好之底片置於顯影糟內,底片間隔至少 2公分。

    (2) 顯影時底片應予振盪並移動,可 1分鐘一次增加顯影效果。

    顯影時間如下表所示。(目前環境溫度設定為 27℃)

  • 年度 第次 非破壞檢測人員資格考試-試題 (範本)

    級別:中級 類別:射線檢測(銲接有指引書) 科別:實作科(RT-II-X ray)

    P. 5/12

    20℃ - 22℃ 5~6分

    23℃ - 25℃ 4~5分

    26℃ - 27℃ 3~4分

    28℃ - 33℃ 2~3分

    7.3.顯影終止(終止劑: TSNT-Stop bath B)

    顯影完成後應將底片移入終止液糟內,時間為 1分鐘。

    7.4.定影(定影劑: TSNT-Fixer C)

    (1) 顯影終止完成後立即將底片移入定影糟中。初期10秒內底片應快速振盪,

    其後每兩分鐘一次,增加定影效果。

    (2) 定影時間為顯影之兩倍。

    7.5水洗:定影完成後將底片移入水洗糟內 10分鐘,水流率 8循環/小時。

    7.6.脫水:底片水洗後,浸入脫水劑糟內約 2分鐘,然後取出讓液體滴 1分

    鐘。

    7.7.烘乾與裝紙:將底片置於烘乾箱內,箱內熱空氣勿超過 50℃。

    7.8.記錄沖洗底片的各項數據於記錄表中。

    8.記錄:

    8.1模擬檢測過程中有關資料、數據及結果,須完整記錄於「檢測作業執

    行記錄」中。

    8.2完成試片鉛字標示、像質計擺設、底片擺設、試片擺設與射源相對距

    離與相對位置擺設之後,一定要通知監考拍攝照片為證明記錄。

    9.檢測後處理工作:檢測裝置及物件歸位,清潔….等。

    10. 附件

    (a)放射線照相檢測安全作業程序

    (b)X光機模擬盒簡易操作步驟,如後所附。(如果模擬機已經組裝完成,此

    步驟可以不用執行)

    (c)CNS 11226 碳鋼熔接件射線檢測法底片瑕疵分級基準

    第一部份結束

  • 年度 第次 非破壞檢測人員資格考試-試題 (範本)

    級別:中級 類別:射線檢測(銲接有指引書) 科別:實作科(RT-II-X ray)

    P. 6/12

    第二部份:放射線照相底片判片 (編號:以取得的底片標示號碼為底片編號)

    1. 隨附八張曝光的底片,(標示之T = 母材厚度 + 銲冠厚度) ,參考銲道外

    觀目視照片,請依據附件(c) 碳鋼熔接件射線檢測法底片瑕疵分級基準,以 2

    級為接受基準研判,執行底片品質判釋與瑕疵評估

    (1)利用判片燈與黑度計量測 IQI旁邊的銲道母材與銲道的黑度值,記錄底片

    編號、母材厚度、母材與銲道的黑度值於紀錄表中。

    (2)判片時,以底片銲道左側邊緣為零點。利用判片燈執行瑕疵判釋與評估,

    並將判片結果紀錄,主要瑕疵之種類、尺寸/點數(圓形瑕疵紀錄點數)、

    瑕疵左側邊緣位置距離銲道左邊邊緣(箭頭標示處)之距離、瑕疵等級與

    合格判定,於紀錄表中,主要瑕疵最多記錄三個。 第二部份結束

    第三部份: 指引書撰寫 1.檢測試片:同第一部分之第 1節試件。

    2.使用裝備: 同第一部分之第 4節裝備。

    3.檢測方法: 銲道輻射照相檢測法

    4.參考規範: CNS 11226 碳鋼熔接件射線檢測法 、CNS 11049 射線檢測法通則

    。使用底片TSNT-XA,黑度 2.5 為目標,X-ray射源之照相條件(至少包含照相

    位置、選定之照相距離、射源強度、照相時間等)

    以規範CNS 11226瑕疵等級, 2級為接受基準

    5.請依第一部分的檢測試片與檢測裝備物料組合,撰寫作業指引書給初級檢測

    員使用,檢測指引書至少應包含以下項目:

    (1) 使用之檢測方法與參考規範

    (2) 檢測人員資格

    (3) 被檢物(試件)名稱、尺寸與檢測區域。

    (4) 使用之射線檢測儀具,包含照相、沖片(直接寫出型號)及有效校正期限

    (5) 檢測前處理,試片表面前處理與鉛字與像質計IQI擺設簡圖。

    (6) 主要輻射照相安全事項

    (7) 主要的照相步驟(包含照相位置簡圖)與照相條件。

    (8) 簡要的底片沖洗條件。

    (9) 簡要的瑕疵分類(只寫不合格之缺陷等級之瑕疵尺寸即可)

    (10) 檢測應紀錄事項

    第三部份結束

  • 年度 第次 非破壞檢測人員資格考試-試題 (範本)

    級別:中級 類別:射線檢測(銲接有指引書) 科別:實作科(RT-II-X ray)

    P. 7/12

    附件(a) 放射線照相檢測安全作業程序

    1. 作業前輻射防護人員應就作現場環境,評估所需屏蔽材料與管制措施並填

    妥工作日誌中有關資料後,交予檢測人員據以執行。

    2. 檢測人員至少各有一部輻射偵檢儀器及人員警報器,以執行必要之偵檢。

    3. 檢測人員應妥善佩戴人員劑量計,避免掉落。

    4. 作業時應儘量利用各項屏蔽材料及地形地物,以減少輻射曝露劑量。

    5. 放射線照相檢驗作業場所應確實予以管制,凡輻射劑量率高於一毫西弗/

    每小時之地區,應設置明顯之周界、輻射警示標誌及「危險﹗高輻射地區」

    之警語;輻射劑量率高於二○微西弗/每小時之地區,應設置明顯之周界、

    輻射警示標誌及「注意﹗輻射地區」之警語,並派員警戒,以防止人員闖

    入。

    6. 每次照射完畢,執行輻射偵檢以確定射源回收至正確位置。

    7. 每次作業後,應詳細紀錄「放射線照相檢驗工作日誌」。

  • 年度 第次 非破壞檢測人員資格考試-試題 (範本)

    級別:中級 類別:射線檢測(銲接有指引書) 科別:實作科(RT-II-X ray)

    P. 8/12

    附件(b):X光機模擬器簡易操作步驟:

    圖 1 模擬 X光機控制盒器

    圖 2 X光機管球模擬器

    (1)從平行固定架的旋鈕來調整管球模擬器側面照射時十字線的高度.必要時使

    用塑膠鎚來敲支架(圖 2)

    (2)旋轉管球模擬器發射口的角度對準物件---使用伸縮指示器或雷射器.(圖 2)

    (3)控制盒模擬器的連接線接到管球模擬器的插座上.(圖 1)和(圖 2)

    (4)控制盒模擬器的電源插電 AC110V.

    (5)控制盒模擬器設定面盤上左上 1的 mA的設定鈕,有一位小數點---數字下面

    都有對應的上下鍵.

    (6)控制盒模擬器設定面盤上左上 2的 KV的設定鈕,整數---數字下面都有對應

    的上下鍵.

    (7)設定控制盒模擬器面盤上左上 3的 TIME的設定旋鈕.

    (8)調整後要發射 X-光,按控制盒模擬器設定面盤右下 2綠色 ON的按鈕.此時右

    上 4的紅色警報器會亮和警報,管球模擬器發射口的的燈也會亮.

    (9)要停止發射,按控制盒模擬器右下 1紅色 OFF的按鈕.警報停止,TIME重置.

  • 年度 第次 非破壞檢測人員資格考試-試題 (範本)

    級別:中級 類別:射線檢測(銲接有指引書) 科別:實作科(RT-II-X ray)

    P. 9/12

    附件(c) CNS 11226 碳鋼熔接件射線檢測法底片瑕疵分級基準

    1. 瑕疵種類

    1.1. 瑕疵依照表 2 分為四種。

    表 2 瑕疵種類

    第一種 圓形瑕疵

    第二種 線形瑕疵

    第三種 裂縫

    第四種 夾鎢

    1.1.1. 圓形瑕疵為長度未滿寬度的三倍者,其為圓形或不規則形狀之氣孔,或

    類似圓形之瑕疵。

    1.1.2. 線形瑕疵為長度達寬度的三倍者,其為長形夾渣、熔合不良、熔入不足

    或類似線形之瑕疵。

    1.1.3. 裂縫包含任何形式及方向或類似裂縫之瑕疵。

    1.1.4. 夾鎢為氣體鎢極電弧熔接(TIG)時 ,包夾於熔接道內的鎢金屬,顯現於

    底片上的白色影像。

    1.2. 瑕疵點數及長度

    1.2.1. 第一種瑕疵之點數。

    (1) 第一種瑕疵在檢測區中,以瑕疵最為嚴重處為判定區,其範圍以母材厚

    度為準,如表 3 所示。

    (2) 單一瑕疵之點數以長度依照表 4 之值計算,但瑕疵長徑在表 5 所示之值

    以下時,視為無關顯示則瑕疵不予計算。

    表 3 判定區

    母材厚度 25mm 以下 超過 25mm 至 70mm

    判定區範圍 10mm×10mm 10mm×20mm

  • 年度 第次 非破壞檢測人員資格考試-試題 (範本)

    級別:中級 類別:射線檢測(銲接有指引書) 科別:實作科(RT-II-X ray)

    P. 10/12

    表 4 第一種單一瑕疵之點數

    瑕疵長徑 1. 0 >1.0 >2.0 >3.0 >4.0 >6.0 >8.0

    至 至 至 至 至

    (mm) 以下 2.0 3.0 4.0 6.0 8.0

    點數 1 2 3 6 10 15 25

    表 5 視為無關顯示之第一種瑕疵

    母材厚度 瑕疵長徑

    25mm 以下 0.5(mm)

    超過 25mm 至 50mm 0.7(mm)

    超過 50 mm 母材厚度之 1.4%

    註:銲道兩邊母材厚度不同時,母材厚度取小值

    (3) 瑕疵有 2 個以上時,其點數應為判定區內所有瑕疵點數之總和,瑕疵在

    判定區境界線上時,其點數應算入判定區內。

    1.2.2. 第二種瑕疵之長度。

    (1) 在檢測區中,任一第二種瑕疵之評估長度為其顯示長度乘以表 6 所示之

    係數。

    表 6 第二種瑕疵之係數

    第二種瑕疵之種類 係數

    夾渣及類似長形瑕疵 1

    熔入不足、熔合不良 2

    (2) 瑕疵之間距超過表 7 所示之值時,應各別計算。若在表 7 所示之值以下

    時,應以該瑕疵群各瑕疵長度之總合做為瑕疵長度。

    表 7 第二種瑕疵之瑕疵距離

    第二種瑕疵之種類 瑕疵之間距

    夾渣及類似長形瑕疵 較大瑕疵長度

    熔入不足、熔合不良 較大瑕疵長度之 2 倍

  • 年度 第次 非破壞檢測人員資格考試-試題 (範本)

    級別:中級 類別:射線檢測(銲接有指引書) 科別:實作科(RT-II-X ray)

    P. 11/12

    1.2.3. 第三種瑕疵之長度:裂縫及類似瑕疵,對強度影響很顯著,判定底片時應

    特別注意。

    1.2.4. 第四種瑕疵之點數。

    (1) 第四種瑕疵在檢測區中,以瑕疵最嚴重處為判定區,其範圍以母材厚度

    為準,如表 3 所示。

    (2) 單一瑕疵之點數以其長徑依表 4查得點數之一半計算,但瑕疵長徑在表 5

    所示之值以下時,視為無關顯示,不予計算。

    (3) 瑕疵有 2 個以上時,其點數應判定區內所有瑕疵以其長徑依表 4 查得點

    數總和之一半計算,瑕疵在判定區界線上時,其點數應算入判定區。

    2. 等級分類

    2.1. 一般規定

    2.1.1. 判定區內有兩種以上瑕疵混合存在時,應分別依照各種瑕疵等級分類,

    取其中最差之等級為判定等級。若二種以上瑕疵等級相同時,其等級應

    降一級判定之。

    2.1.2. 瑕疵難以判定為第一種或是第二種時,應全部列為第一種及第二種瑕疵

    分別判定,取較差之等級為判定等級。

    2.2. 瑕疵之等級分類

    2.2.1. 第一種瑕疵之等級分類及第四種瑕疵之等級分類。

    第一種瑕疵及第四種瑕疵之等級分類應依表 8 之規定,表中之數字表示

    瑕疵點數之容許限度。但瑕疵之長徑若超過母材厚度½時,應列為 4 級。

    對第一級之瑕疵,其瑕疵長徑雖在表 5 所示值下,在判定區內亦不得有

    10 個以上。

    表 8 第一種及第四種瑕疵之等級分類

    母材厚度

    等級

    判 定 區

    10 × 10 10 × 20

    10 以下 超過 10 至 25 超過 25 至 50 超過 50 至 70

    1 級 1 2 4 5

    2 級 3 6 12 15

    3 級 6 12 24 30

    4 級 瑕疵點數超過 3 級者

    2.2.2. 第二種瑕疵之等級分類:第二種瑕疵之等級分類應依表 9 之規定,表中之

  • 年度 第次 非破壞檢測人員資格考試-試題 (範本)

    級別:中級 類別:射線檢測(銲接有指引書) 科別:實作科(RT-II-X ray)

    P. 12/12

    數字表示瑕疵評估長度之容許限度。但對第 1 級瑕疵,不得有熔入不足

    或熔合不良等。

    表 9 第二種瑕疵之等級分類

    母材厚度

    等級 12mm 以下 超過 12mm 至 48mm 超過 48mm

    1 級 3mm 以下 母材厚度之 T/4 以下 12 以下

    2 級 4mm 以下 母材厚度之 T/3 以下 16 以下

    3 級 6mm 以下 母材厚度之 T/2 以下 24 以下

    4 級 瑕疵之評估長度比 3 級長者

    2.2.3. 第三種瑕疵之等級分類:第三種瑕疵之等級分類均列為 4 級。

    3. 接受基準

    3.1.接受基準依試題之要求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