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四章 杆件内力分析

  • Upload
    emlyn

  • View
    119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第四章 杆件内力分析. 第一节 杆件内力与截面法 第二节 内力分量 第三节 内力方程与内力图 第四节 应力与应变的概念 第五节 应力状态分析 第六节 问题讨论与说明. 第一节 杆件内力与截面法. 在构件能安全工作的条件下,以最经济的代价,为构件确定合理的形状和尺寸,选择适当的材料。保障构件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一、基本假设:. ( 1 ) 均匀、连续假设:. 构件内任意一点的材料力学性能与该点位置无关,且毫无空隙地充满构件所占据的空间。. ( 2 ) 各向同性假设:. 构件材料的力学性能没有方向性。.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第四章    杆件内力分析

第四章 杆件内力分析第四章 杆件内力分析

第一节 杆件内力与截面法 第一节 杆件内力与截面法 第二节 内力分量 第二节 内力分量 第三节 内力方程与内力图 第三节 内力方程与内力图 第四节 应力与应变的概念 第四节 应力与应变的概念 第五节 应力状态分析第五节 应力状态分析第六节 问题讨论与说明第六节 问题讨论与说明

Page 2: 第四章    杆件内力分析

第一节 杆件内力与截面法第一节 杆件内力与截面法 在构件能安全工作的条件下,以最经济的代价,为构件确定合理的形状和尺寸,选择适当的材料。保障构件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一、基本假设:

( 1 ) 均匀、连续假设:

构件内任意一点的材料力学性能与该点位置无关,且毫无空隙地充满构件所占据的空间。

( 2 ) 各向同性假设:

构件材料的力学性能没有方向性。

( 3 ) 小变形假设:

主要研究弹性范围内的小变形。小变形假设可使问题得到如下的简化:

a) 忽略构件变形对结构整体形状及荷载的影响;

b) 构件的复杂变形可处理为若干基本变形的叠加。

Page 3: 第四章    杆件内力分析

二、内力 : 在外力作用下构件发生变形,构件内部相邻各质点间沿力作用方向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同时构件各质点之间产生附加内力(简称内力),其作用是力图使各质点恢复其原始位置。

三、求内力的方法—— 截面法 : 截面法是材料力学研究内力的一个基本方法,其步骤如下:

( 1 )截开: 在需求内力的截面处,将构件假想截分为两部分; ( 2 )代替: 任取一部分为研究对象,弃去另一部分,并以内力代替弃去部分对留下部分的作用; ( 3 )平衡: 对留下部分建立平衡方程,求出该截面的内力。

四、杆件变形基本形式: 杆件受外力作用后发生的变形是多种多样的,但最基本的变形是以下四种: 拉伸 ( 或压缩 ) 、剪切、扭转和弯曲 。其他一些复杂的变形都可以由以上四种变形组合而成。

返回第四章目录

Page 4: 第四章    杆件内力分析

一、应用截面法求内力

11 、假想用一截面将构件截开;、假想用一截面将构件截开; 22 、取左右两部分任一部分(如图取左部、取左右两部分任一部分(如图取左部分);用内力代替右部分对左部分的作用分);用内力代替右部分对左部分的作用

3 、将分布力系向截面形心简化得主矢Q′ 、主矩 M0 ;

4 、将主矢、主矩沿过截面形心 O 点的坐标轴分解。

第二节 内力分量

Page 5: 第四章    杆件内力分析

二、六个内力分量:代 号 名 称 方向(或转向) 对应的变形

N 轴力 沿横截面法向方向 拉伸或压缩Qy 、 Qz 剪力 沿横截面切线方向 剪切

T 扭矩 矩矢沿轴线( x)方向 扭转My 、 M

z

弯矩 矩矢在横截面内( y 、 z 面) 弯曲

三、叠加原理 一个构件上同时作用着多个外力,这多个外力引起的内力等于每个外力引起的内力之和。

四、内力的正负规定

轴力 N :拉伸时轴力(背离截面)为正,压缩时轴里(指 向截面)为负。

剪力 Q :若简练对分离体内任一点的矩为顺时针时,其剪力为正;反之,剪力为负。

扭矩 T :当扭矩矢量方向与横截面的外法线方向相同时,该扭矩为正,反之为负。

弯矩 M :使微段发生“上凹下凸”的弯曲变形的弯矩为正,反之为负。

Page 6: 第四章    杆件内力分析

例 4-1 如图所示钻床,在力 F 的作用下,确定 m-n 截面的内力。

解: 1 )应用截面发将构件截开,得轴力 N 、弯矩M; 2 )由平衡方程可求得:

0

0

yF

F N

N F

( ) 0

0OM F

Fa M

M Fa

例 4-2 求如图所示的简支梁 m-n 截面上的内力,其上的载荷已知。

解:

1 2 3

1 2 3

( ) 0

( ) ( ) 0

( ) ( )

B

A

A

M F

R L F L a F b c F b

F L a F b c F bR

L

2 )应用截面法求内力——剪力 Q 、弯矩 M

1 2 3

1 2 3

0

0

( ) ( )

y

A B

B

F

R R F F F

F a F L b c F L bR

L

1 )求约束力

1

1

0

0

y

A

A

F

R F Q

Q R F

1

1

( ) 0

( ) 0

( )

O

A

A

M F

M F x a R x

M R x F x a

返回第四章目录

Page 7: 第四章    杆件内力分析

第三节 内力方程与内力图第三节 内力方程与内力图

一、内力方程 以杆件轴线为自变量坐标轴 —— x 轴,各截面内力均为其位置坐标 x 轴的函数,这个内力与 x 间的函数关系式称为内力方程。

二、内力图 内力方程的图像表示,称为内力图。内力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内力与截面位置间的变化关系,从而确定出最大内力的数值及其所在的位置,即确定危险截面,为构件承载能力分析提供依据。

三、内力图分类

1 )轴力图;

2 )扭矩图;

3 )剪力图、弯矩图。

下一节

Page 8: 第四章    杆件内力分析

轴力与轴力图轴力与轴力图 一、轴力

轴力: 垂直与横截面且过横截面形心的内力,常用符号 N 来表示。

轴力 = 截面一侧所有外力的代数和

外力正负规定: 与截面外法线方向相反的外里为正(即相对截面拉伸的外里为正);反之为负。

正的外力产生正的轴力。

二、轴力图

用平行于杆轴线的坐标表示横截面的位置,用垂直于杆轴线的坐标表示横截面上轴力的数值,从而绘出表示轴力与横截面位置关系的图线,称为轴力图。

Page 9: 第四章    杆件内力分析

例 4-3 如图变截面圆钢管。已知 F1=10kN , F2=35kN , F3=20kN 。求各段横截面上的轴力,画轴力图。

解:

应用截面法在 1-1 、 2-2 、 3-3 截面处将杆截开,取右边部分,各截面轴力分别为 N1 、 N2 、 N3 都按正向规定设为拉力。

1 1

2 1 2

3 1 2 3

10(kN)

25(kN)

45(kN)

N F

N F F

N F F F

返回第三节

Page 10: 第四章    杆件内力分析

扭矩及其扭矩图 扭矩及其扭矩图 一、扭矩

扭矩: 矢量方向与横截面法线相重合(即作用面沿横截面)的内力偶矩,常用符号 T 来表示。

扭矩 T ( T′ ) = 截面一侧(左或右)所有外力偶矩代数和

扭矩正负规定: 右手螺旋法则,扭矩的矢量方向与横截面外法线方向一致为正,反之为负。

外力偶矩正负规定: 右手螺旋法则,扭矩的矢量方向与横截面外法线方向相反为正,反之为负。

正的外力偶矩产生正的扭矩,负的外力偶矩产生负的扭矩。

外力偶矩的计算

其中:P —— 为转轴的功率单位为 kWn —— 为转轴的转速单位为 r/min

9549 (N m)P

mn

二、扭矩图 用平行于杆轴线的坐标表示横截面的位置,用垂直于杆轴线的坐标表示横截面上扭矩的数值,从而绘出表示扭矩与横截面位置关系的图线,称为扭矩图。

Page 11: 第四章    杆件内力分析

例 4-4 传动轴的转速 n=200r/min ,功率由 A 轮输入, B 、 C 两轮输出。已知, PA=40kW , PB=25kW , PC=15kW 。要求画扭矩图确定 Tmax 值。

解: ( 1 )计算外力偶矩

409549 9549 1910(N m)

20025

9549 9549 1194(N m)20015

9549 9549 716(N m)200

AA

BB

CC

Pm

nP

mnP

mn

( 2 )画出轴的计算简图

( 3 )计算扭矩

轴 AB段各截面的扭矩 1 1910N mAT m

轴 BC段各截面的扭矩 2 716N mCT m

( 4 )画扭矩图

由扭矩图可见,轴 AB段各截面的扭矩最大 max 1 1910N mT T

返回第三节

Page 12: 第四章    杆件内力分析

剪力、弯矩及其内力图剪力、弯矩及其内力图 一、剪力、弯矩

剪力: 沿截面分布且过截面形心的内力,常用符号 Q 表示;

弯矩: 作用面垂直与截面的内力偶矩,常用符号 M 表示。

剪力 Q ( Q′ ) = 截面一侧所有横向外力代数和

弯矩 M ( M′ ) = 截面一侧所有外力对截面形心力矩的代数和

二、剪力、弯矩的正负

剪力: 若剪力对分离体内任一点的矩为顺时针时,其剪力为正;反之,剪力为负。

弯矩: 使微段发生“上凹下凸”的弯曲变形的弯矩 M 为正,反之为负。

Page 13: 第四章    杆件内力分析

外力、外力矩与剪力、弯矩正负关系(注外力的上下、外力矩的顺逆是相对截面而言):

外 力 剪 力 外力矩 弯 矩

左上右下( +) Q ( +) 左顺右逆( +) M( +)左下右上( -) Q ( -) 左逆右顺( -) M( -)

三、剪力方程与弯矩方程

表示沿梁轴线各截面上剪力和弯矩变化规律的函数,称为剪力方程与弯矩方程。

( )Q Q x ( )M M x

四、剪力图与弯矩图

用函数图像表示的剪力与弯矩随梁横截面变化的关系的图像,称为剪力图与弯矩图。

Page 14: 第四章    杆件内力分析

例 4-5 求如图所示梁的内力方程并画内力图。

解: 1 )求约束力

( ) 0BM F 1

2AR qL

( ) 0AM F 1

2BR qL

2 )分区间建立内力方程

1( )

2AQ x R qx qL qx

(0 )x L

2 21 1 1( )

2 2 2AM x R x qx qLx qx

(0 )x L

3 )作内力图

4 )内力最大值为

max

2max

1(0) ( )

21 1

( )2 8

Q Q Q L qL

M x M qL

返回第三节 返回第四章目录

Page 15: 第四章    杆件内力分析

第四节 应力与应变的概念 第四节 应力与应变的概念 一、应力

1 、应力——是内力在截面上分布的集度

平均应力:

aa 截面 K 点应力:

将应力分解为: 一垂直截面的应力——正应力 σ 一沿截面的应力——剪应力 τ

m

Pp

A

0limA

Pp

A

说明:知道内力的大小,并不能判断构件受力的强弱程度。因为内力仅代表内力系的总和,而不能表明截面上各点受力的强弱程度。因此,需引入表示截面上某点受力强弱程度的量——应力。

2 、应力特征 1 )应力是在受力物体的某一截面上某一点处定义的。因此,讨论应力必须明确是在哪一截面上的哪一点。

2 )在某一截面上一点处的应力是矢量。规定离开截面的正应力即拉应力为正,指向截面的正应力即压应力为负;对截面内部(靠近截面)的一点产生顺时针转向力矩的剪应力为正,反之为负。

3 )应力单位为帕: 1 Pa=1 N/m2

4 )整个截面上各点处的应力与微面积 dA 之乘积的合成,即为该截面上的内力。

Page 16: 第四章    杆件内力分析

二、变形与应变

绝对变形:即总的伸长量或缩短量。△与△ d分别为轴向与横向变形

1l l l

应变(相对变形):单位长度内的变形量。 ε与 ε1 分别为轴向与横向线应变

l

l

1

d

d

1d d d

当应力未超过某一限度时,横向线应变与轴向线应变之间成正比例关系,即

1

μ称为泊松系数或泊松比。

三、剪应变 线段 bb′ (或 cc′ )为面 bc相对 ad面的滑移量,称为绝对剪切变形。而

bbtg

dx

称为相对剪切变形或剪应变。剪应变 γ是直角的改变量,又称为角应变。返回第四章目录

Page 17: 第四章    杆件内力分析

第五节 应力状态分析第五节 应力状态分析

( ) ( ) 0xy yxdydz dx dzdx dy

一、一点的应力状态 在受力构件内,通过其内部任意点的各个不同截面上在该点处的应力情况。也就是说“把通过受力构件内任意一点的各个不同截面上的应力情况的集合,称为一点的应力状态”

单元体——围绕所研究点截取一个正六面体,当各边边长充分小时,六面体便趋近于宏观上的点。这种六面体称为“微单元体”,简称“单元体”。

单元体的性质 1 、由于单元体三个方向的尺寸均为无穷小,所以认为单元体每个面上的应力是均匀分布的。 2 、单元体内相对平行面的同类应力大小是相等的,方向相反,但是,正负相同。

一点应力状态的表示(如右图)

二、剪应力互等定律 过一点的两个正交面上,如果有与相交棱边垂直的剪应力分量,则这两个面上的剪应力分量一定大小相等、方向则相对或相背离该棱边。

证明:上右图 单元体平衡,对 z 轴取矩有

( ) 0zM F

xy yx

Page 18: 第四章    杆件内力分析

四、应力状态的分类 围绕受力构件内任意一点,可截出无限多个不同方位的单元体。但通过受力构件内任一点可以找到三对相互正交截面,使截面上只有正应力而没有剪应力。这样的截面称为主平面,由主平面构成的单元体称为主单元体。主平面上的正应力称为主应力。主单元体由三个相互垂直的主平面组成,其上主应力分别为 σ

1 、 σ2 、 σ3 其关系为:

1 2 3

1 、三向应力状态 三个主应力都不为零。如沉没于水中的物体内一点,三向受压。

2 、二向应力状态或称平面应力状态 三个主应力只有两个不为零。

3 、单向应力状态 三个主应力中只有一个不为零。

五、二向应力状态分析——解析法

最大正应力、最小正应力:

最大剪应力、最小剪应力:

max minmax 2

2

max 2

min 2 2x y x y

xy

2

max 2

min 2x y

xy

返回第四章目录

Page 19: 第四章    杆件内力分析

第六节 问题讨论与说明 第六节 问题讨论与说明

一、轴力与轴力图的讨论。

以外载荷作用截面作为分界线(讨论分界线之间无分布载荷的情况)

在分界线上左右两侧无限接近的截面上轴力发生突变;从左向右,外载荷方向向上,则轴力正突变,突变值等于集中载荷的大小(反应到轴力图上为向上突变),反之,相反;在分界线之间轴力不变(反应到轴力图上为水平线)。

二、扭矩与扭矩图的讨论。 以外载荷作用截面作为分界线(讨论分界线之间无分布载荷的情况)

在分界线上左右两侧无限接近的截面上扭矩发生突变;从左向右,外载荷方向向上,则扭矩正突变,突变值等于集中载荷的大小(反应到扭矩图上为向上突变),反之,相反;在分界线之间扭矩不变(反应到扭矩图上为水平线)。

Page 20: 第四章    杆件内力分析

三、剪力、弯矩及其内力图的讨论。 1 、集中载荷作用截面内力的特点

集中力作用的左右两侧无限接近的截面上的内力特点: C_截面(从左无限接近 C 的截面)与 C+截面(从右无限接近C 的截面):

结论:集中力左右两侧无限接近的截面上,弯矩相同,剪力发生突变,突变值等于集中力的大小。在剪力、弯矩图反应出,从左向右,向上的集中力作用截面上,剪力图向上突变(正突变);反之,相反。弯矩图在该截面发生转折。

集中力偶作用的左右两侧无限接近的截面上的内力特点:F_截面(从左无限接近 F的截面)与 F+截面(从右无限接近 F 的截面):

结论:在集中力偶两侧无限接近的截面上,剪力相等,弯矩值发生突变,突变值等于集中力偶矩的大小。在剪力、弯矩图反应出,从左向右,顺时转向的力偶使弯矩图在该截面向上突变,突变值等于集中力偶矩值;反之,相反。而剪力图不发生变化。

CQ qa 2CM qa

0CQ 2CM qa

FQ qa 21

2FM qa

FQ qa 2FM qa

Page 21: 第四章    杆件内力分析

2 、分界线之间内力的特点 a 、分界线之间无分布载荷,即 q = 0 :

剪力图为水平线,弯矩图为斜直线,如上图的 AC 、 CD 、 EF 、 FB段。剪力为正值时,对应段的弯矩图的斜率为正;反之,相反。

b 、分解线之间存在均布载荷,即 q = C :

剪力图为斜直线,如上图的 DE 段。 q 为正值时,对应段的剪力图的斜率为正;反之,相反。

弯矩图为抛物线,如上图的 DE 段。 q 为正值时,对应段的弯矩图开口向上;反之,相反。当剪力图与 x 轴存在交点时,该点对应截面上的弯矩有极值。如上图 D 点对应的截面上的剪力、弯矩。

返回第四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