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 第第第

第一課 晚遊六橋待月記 作者 袁宏道

  • Upload
    kato

  • View
    82

  • Download
    2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第一課 晚遊六橋待月記 作者 袁宏道. 課前引導. ( 一 ) 影音萬花筒 ( 二 ) 介紹西湖故事. ( 一 ) 影音萬花筒 - 影片欣賞. 鳳飛飛 西湖春 中國杭州西湖 West Lake of Hangzhou China. ( 一 ) 影音萬花筒 - 歌曲欣賞. 王心凌 月光 張靚穎 印象西湖雨 / 畫心. ( 二 ) 介紹西湖故事. 1 .〈 白蛇傳 〉 中的「 斷橋 相會」、「 白娘子 鎮於 雷峰塔 」等情節與十景相關。 漫畫大師蔡志忠 ~ 動畫系列 ~ 白蛇傳 / Lady White Snake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第一課 晚遊六橋待月記

作者 袁宏道

課前引導

( 一 ) 影音萬花筒( 二 ) 介紹西湖故事

學習重點一、了解公安派的文學主張二、學習小品文的寫作方法三、培養欣賞景物的審美情趣

目錄

一、文章題解

二、作者介紹

三、課文

四、問題與討論

五、應用練習

六、統測精選

七、延伸閱讀

八、網路資源

一、文章題解

(一)課文題解(二)寫作背景(三)晚明遊記小品簡介(四)晚明小品與現代小品

(一)課文題解 本文選自《袁中郎全集》,描寫杭州 西湖一帶的春光月景,表現作者獨特的審美趣味。明神宗萬曆二十五年(西元一五九七年),作者辭去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知縣後,首次漫遊嚮往已久的西湖,並寫下十六篇〈西湖雜記〉 ,本文為其中第二篇。

  

全文著重描寫六橋一帶的景致,篇幅雖短,卻構思精巧,意趣不凡,是晚明山水小品之佳作。

本文雖是一篇遊記,但晚明文人卻稱之為「小品」。「小品」一詞最初見於東晉,意指相對於長篇佛教經卷而言的短小佛教篇章。晚明時,意指篇幅短小、率真活潑、抒發個人情懷的散文。

(二)寫作背景 袁宏道對山水旅遊特別感興趣,在吳縣做官時,已遊遍當地風光,曾說:

「一巒一壑,可列名山;敗址殘石,堪入圖畫,天下之觀止此矣。」

離開官職後,即前往西湖遊覽,當時記興抒懷的作品 甚多,對西湖斷橋、西陵橋、孤山、靈隱寺、飛來峰、龍井泉、煙霞石屋、蓮花洞、南屏山等,皆曾單獨寫記成篇,尤對西湖情有獨鍾。

(三)晚明遊記小品簡介 晚明遊記小品創作的 領袖人物是袁宏道,主要流派是公安派、竟陵派,其創作理論是袁宏道的「性靈說」,哲學基礎則是李贄的「童心說」。  

晚明遊記小品富有濃郁的時代色彩,其中所表現的人性再度復甦,以及在藝術上為遊而遊、為美而遊的傾向,為其帶來了一種新的情感力量。

(四)晚明小品與現代小品

晚明「小品」與現代「小品文」 皆屬言志的文學,文字以簡潔峭拔為尚,內容以表達作者的思 想性情為主,風格則從容閒雅,少有慷慨激昂之態。

現代「小品文」是指一 種形式短小而題材與內容皆自由之文體。晚明的「小品」,其包涵範圍甚廣,舉凡詩、詞、賦、駢文、散文等 體裁皆屬之。 功能方面,現代「小品文」著重的是致用的 功能,晚明「小品」多是作者抒寫一 己情懷,或是描寫生活細節。

二、作者介紹

(一)生平(二)袁宏道文學成就(三)公安派文學主張(四)袁宏道二三事

袁宏道,字中郎,號石公,明湖北公安 ( 今湖北省公安縣 ) 人。生於穆宗隆慶二年 ( 西元一五六八年 ) ,卒於神宗萬曆三十八年 ( 西元一六一○年 ) ,年四十三。

袁宏道年少聰慧,能詩能文,聞名鄉里。十六歲為諸生時,便在公安城南結社,自為社長。

作者:袁宗道

萬曆二十年 ( 西元一五九二年 ) ,登進士第,曾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 、吏部稽勳郎中 等職。

袁宏道與兄宗道 、弟中道 並有才名,時稱「三袁」,為公安派的代表人物。公安派主張文學應「獨抒 性靈,不拘格套」,要求創作須「從自己胸臆 流出」,反對王世貞 、李攀龍 等人擬古、復古之主張,並重視小說、戲曲和民歌等俗文學在文學上的地位,影響明代文壇甚鉅。

ㄐㄧ

一ˋ

袁宏道傳世的詩作與散文 多有佳作,其中山水遊記率真自 然,清新秀逸,情趣盎 然,自成一家,晚明散文家張岱 曾稱揚:「古人記山水手,太上酈 道元 ,其

次柳子厚,近時則袁中郎。」有《袁中郎全集》傳世。

ㄤˋ

ㄌㄧˋ

ㄉㄞˋ

( 一 ) 生平

*早慧少年,詩社社長   袁宏道在鄉塾習讀時, 就已顯露早熟的文學才華和組織能力。十五、六歲時,在公安縣城南結一詩社,自為社長,詠詩、作文。

*李贄讚賞,改變詩風  萬曆十七年(西元一五八九年),袁宏道二十二歲,入京參加會試,落第而歸。與哥哥袁宗道研討學問,並 將心得寫成文章,彙編成集,名為《金屑》。那時,李贄在湖北省 麻城縣的僻靜山區裡隱居著述。袁宏道非常仰慕他的為人和學問, 便帶了自己的著作, 前往請求李贄指點。李贄看了他的著作大加讚賞,還特地為《金屑》作序,並留他住了三個月。他得到李贄的啟發,從此決心改變詩風。

*英靈男子,吳縣好官   萬曆二十年,袁宏道二十五歲時考取進士,但他並沒有馬上做官,與兄宗道回公安縣家居。這期間他與兄宗道、弟中道一同遊覽了楚中名勝,又再次到麻城縣訪李贄。李贄對袁宏道則期望深,說他:「識力膽力,皆迥絕於世,真英靈男子。」

萬曆二十三年,袁宏道被選任為吳縣縣令。情況複雜的吳縣,在袁宏道手上治理得安然妥貼。宰相申時行聽說後,不禁嘆道:「二百年來,無此令矣!」

*懲治汙吏,制定歲考   萬曆三十四年,袁宏道奉令擔任吏部驗封主事,掌理遴選官 吏,為整治作弊賄賂風氣,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一面上奏章,一 面將猾吏綑縛送入刑部治罪,一時政風清明。並在陞為考功員外郎期間,提出「歲終考察群吏法」:每年年終考察一次,「可者留之,不可去之」。

*淡泊名利,病逝硯北   袁宏道從萬曆二十三年擔任吳縣縣令起,到萬曆三十八年最後辭官,前後共十六年,但實際任職時間,只有三次,總計不過六年,可見他對功名非常淡泊。辭官之後,他因公安縣鬧水災,舊居為水所淹

,於是賣掉公安縣房舍,在江陵沙市另購新居,並根據段成式「杯瀝之餘,常居硯北」,取名為硯北樓。萬曆三十八年九月因病去世,得年四十三歲。

(二)袁宏道文學成就 袁宏道的作品,現 傳世的有詩歌一千七百多首,遊記、書札、序跋、碑記、傳狀、日記、雜文等 近六百篇。其中成就最大的是山水遊記、書札以及闡明文學主張的某些序文。

這些散文多以小品形式書寫,袁宏道小品文最 鮮明的特色是:

(1)信手寫來,深入淺出。他的文章 很少引 經據典,多半以抒情筆調寫眼前事物, 說平常事物,讀來輕鬆愉快。(2)風格明朗流麗,活潑自然,給人清新之感 。無論是記 敘山林風景、描繪人情物態 或論述詩文的 創作主張, 評論詩文集的特 色,寫來都非常自然,沒有裝腔作勢、難 懂之處。(3)不用陳詞濫調,語言莊諧雜作,饒有風 趣,雅俗共賞,又不流於油腔滑調。

(三)公安派文學主張

※文學是進化的(1)認為文學隨著時代而變化,有不同的時 代,即有不同的文學(2)反對貴古賤今(3)袁宏道說:「秦、漢而學六經,豈復有 秦、漢之文?盛唐而學漢、魏,豈復有盛 唐之詩?」

※獨抒性靈,不拘格套(1)要求文學發抒個人的真情實感,既不模擬抄 襲,也不無病呻吟(2)充分發揮文學創作的自 由精神,不 拘泥於古 代格律※重視文學的真情實感(1)內容是有思想、有情感,充實的而不空虛的(2)袁宏道說:「古之為文者, 刊華而求實,敝 精神而 學之,唯恐真之不極也。」

※為文要意達辭暢(1)主張意達辭暢,反對隱晦難懂(2)強調「寧今寧俗,不肯拾人一字」,認為學古 要學其「達」※肯定通俗文學的價值(1)充分肯定通俗文學和民間小調(2)特別重視文學作品中自 然天趣和真情實感(3)肯定戲劇、小說等通俗文學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4)袁宏道把董解元、王 實甫、馬東籬、高則誠的戲曲,以及《水滸傳》、《金瓶梅》等小說,拿來與六經、《論語》、《孟子》、《史記》、《漢書》等相提並論。

*為富不忍  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早年都在外做官,後來辭官不做,回歸故里。有一次,三兄弟從公安縣到荊州,拜會曾經教過他們詩書的老先生。老先生問袁宏道:「你為什麼不做官呢?」袁宏道答:「我是為富不忍啊!」老先生又問:「此 話怎講?」袁宏道說:「一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當官的要狠心搜刮老百姓的血汗,我確實於心不忍,只好辭官不做。」

(四)袁宏道二三事

*七次辭官  萬曆二十四年春,袁宏道請辭,文書 上了七次。從最初以回家侍祖母病為理由,到最後以患瘧疾為由。在辭職書裡竟說:「病起於鬱,鬱起於官,若官一日不去,病何得一日痊哉?一切藥餌,皆為治標,唯有解官,是攻病本。」他甚至說:「官實能害死我性命!」上司只好批准他辭職。

三、課文

 西湖最盛,為春為月。一日

之盛,為朝煙,為夕嵐。今歲

春雪甚盛,梅花為寒所勒,與

杏桃相次開發,尤為奇觀。

ㄕㄥ

ㄌㄢ

ㄨㄟ

ˋ

ˊ

ˊ

課文

石簣數為余言:「傅金吾

園中梅,張功甫玉照堂故物也,

急往觀之。」余時為桃花所

戀,竟不忍去湖上。

課文

ㄎㄨㄟ

ㄕㄨㄛ

ㄨㄟ

ㄨㄟ ˊ

ˋ

ˋ

ˋ

  由斷橋至蘇隄一帶,綠煙

紅霧,彌漫二十餘里。歌吹為風,

粉汗為雨,羅紈之盛,多於隄

畔之草。豔冶極矣!

ㄧㄝ̌

課文

課文

 然杭人遊湖,止午、未、

申三時。其實湖光染翠之工,

山嵐設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

夕舂未下,始極其濃媚。月景

尤不可言,花態柳情,山容水

意,別是一種趣味。此樂留與

山僧遊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

哉!

ㄔㄨㄥ

ㄓㄠ

ㄙㄥ

ㄨㄟ

ˋ

晚遊六橋待月記

待 ( 文眼 )

略筆分敘月夜-月景尤不可言花態柳情

山容水意點出待月心情-淡筆

記遊人之盛詳筆分敘春色

寫桃花之美-綠煙紅霧,彌漫二十餘里

述朝暮之景

歌吹為風,粉汗為雨

羅紈之盛,多於隄畔之草

朝日始出-湖光染翠之工夕舂未下-山嵐設色之妙

濃筆

濃中有淡之筆

總敘西湖美景 最盛-春、月 一日之盛-朝煙、夕嵐

課文賞析 本文若依篇名「晚遊六橋待月記」來看,當從「待月」落筆,但這篇文章卻 先從梅花揭開序幕,梅花雖好,但因迷戀西湖桃花,竟不前往觀賞。接著寫西湖的柳綠桃紅 、遊客如 織與朝煙夕嵐 ,仍是為了醞釀「待月」的期盼心理,最後僅以月景之美「尤不可言」一語帶過,自始至終未直接描寫月景,反而留予讀者 強烈的「待月」心理。

全篇月景是「主」,梅花、桃花、朝煙、夕嵐都 是「賓」,透過層層鋪墊,襯托、點染主題,描寫「待月」的文字雖少,卻餘韻悠然,情味無窮,充分呈現公安派「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文章特 色。   第一段為總綱,點出西湖最盛的美景在春季、為月景;若以一天的景致而言,則是朝煙和夕嵐 。以下各寫一景,卻一景勝過一景。其次寫桃花,以不急著觀賞古梅襯托作者對 桃花的迷戀。

第二段寫斷橋到蘇隄一帶的景致,無論是寫彌漫二十餘里的柳綠桃紅 之景,抑或是遊人眾多,豔冶 極矣的盛景,景色皆勝前景。 第三段寫西湖極其濃媚,在於朝日 始出,夕舂未 下,其中「湖光染翠 之工,山嵐設色之妙」,又較前面杭人集中在午、未、申三時遊湖時之景更美。最後寫月景,只說「不可言」、「別是一種趣味」,簡單點染花態柳情,山容水意之美,尤其引人遐想。

對於西湖的桃花、斷橋至蘇隄的景致、杭人遊湖之盛大、極其濃媚的景色,文中都是實寫;至於文題的「月景」卻 以虛筆書寫,以虛勝實,透顯作者特 殊的審美趣味,正是此文不 同於一般遊記散文的一 大特色。

四、問題與討論

一、本文何處可看出作者與一 般人不同的審美情趣?

答: 

(1)捨梅戀桃 :由石簣多次勸他去賞宋梅,袁宏道卻為桃所戀,竟不忍去,此其不俗之一也。

(2)遊湖時刻:杭州遊人多在午、未、申三時遊西湖,而袁宏道卻認為「朝、夕」二時段,才是西湖最為濃媚的時刻,這又是對時人趣味的一種背離,表現出自己獨特的審美趣味,此其不俗之二也。

(3)獨鍾月景:月景雖最美,但並非人人能享受。做為趣味高雅的士大夫,作者 頗能以探幽尋勝、受用此 樂而得意,對俗士及紅男綠 女的「杭人」則含有諷誚之意,故云:「安可為俗士道哉!」

二、本文題為「待月」,文中卻不直接描寫「月景」之美,用意何在?答:(1)造成懸疑期待的效果:這篇山水遊記,始終扣住「西湖最盛,為春為月」的「春」、「月」二字,騰挪變化,詳寫「為春」之盛,略寫「為月」之美;題為〈晚遊六橋待月記〉,卻始終沒有正面寫待月的情景,他的高妙處在於以層翻浪迭之筆,依次寫出梅花、桃花之美,朝煙、夕嵐之美,一景勝似一景,逐層鋪染,不犯正位,從而造成讀者強烈的「待月」心理。

(2)留下餘味懸念的效果:待到「千呼萬喚始出來」,卻又匆匆一瞥,飄然而去,使人有「著眼未分明」之感,因而顯得餘韻悠然,情味無窮。作者用 這種空靈幻變之筆來寫月景之美,旨在造成一種懸念,增添讀者的興味。

三、明代小品文與 唐、宋古文的風 格不同,你較欣賞哪種風格?請舉實例說明。

答: (1)較喜歡唐、宋的古文, 如唐代韓愈的〈師說〉,以三種對比手法論證從師的重要性,並以疑問語氣、判斷語氣、感嘆語氣三種不同語氣結尾,文中 又運用了頂真、排比與錯綜句,使文章 氣勢充沛,具有節奏美,很能展現唐朝泱泱大國的氣勢。

(2)較喜歡明代的小品文, 如張岱的〈湖心亭看雪〉,這篇文章主 要描寫大雪之日,前往西湖賞雪的情景。作者用「獨」與「 更定」顯示作者 孤高不俗之氣,至亭上後發現有同好雅人在庭中飲酒賞雪,並與他強飲三大杯再離開,顯現遇見同好的開心,並襯托出作者執著於不凡雅興之痴,因此覺得明代小品文具有小而巧的精緻藝術之美。

五、 應用練習

一、單一選擇題:( ) 1.下列各組「 」內的字音,何者兩兩相同? 

(A)石「簣」/昏「聵」  (B)夕「舂」/打「樁」 

(C)「會」稽/「燴」飯  (D)杜「甫」/胸「脯」

A

解析: (A)ㄎㄨㄟˋ/ㄎㄨㄟˋ。  (B)ㄔㄨㄥ/ㄓㄨㄤ。(C)ㄍㄨㄟˋ/ㄏㄨㄟˋ。(D)ㄈㄨˇ/ㄆㄨˊ。

( ) 2.下列選項,何者字形完全正確? (A)湖光 翠之工,山嵐設色之妙 (B)傅金吾園 中梅,張功甫玉照堂 固物也 (C)余時為桃花所戀,竟不忍去湖上 (D)西湖之豔治,可以比美西施

解析: (A) →染。 (B)固→故。 (D)治→冶。

C

( ) 3.「梅花為寒所勒」,句中「為」字其義同於: 

(A)西湖最盛,「為」春為月 (B)余時「為」桃花所戀 (C)安可「為」俗士道哉 (D)背筐,手長鑱,「為」除不潔者

B

解析:題幹為被。(A)是。 (B)被。 (C)向。 (D)偽。語譯: (D)揹著竹筐,手裡拿著長柄鏟子,偽裝成掃除垃圾的人。出自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 ) 4.下列文句的修辭判斷,何者錯誤? 

(A)梅花為寒所勒,與杏桃 相次開發:轉化 

(B)羅紈 之盛,多於隄畔之草:擬人 (C)綠煙紅霧,彌漫二十餘里:譬喻 (D)歌吹為風,粉汗為雨:誇飾

B

解析: (B)誇飾兼借代。

( ) 5.「綠煙紅霧,彌漫二十餘里。歌吹為風,粉汗為雨,羅紈之盛,多於隄畔之草。豔冶極矣!」此段文句與前文何處相呼應? 

(A)西湖最盛,為春 (B)西湖最盛,為月 (C)一日之盛,為朝煙 (D)一日之盛,為夕嵐

A

解析:題幹描寫西湖春天遊客如 織的景致,呼應首 段「為春之盛」。

( ) 6.依本文判斷,若要欣賞西湖最美的景致,應該在下面哪個選項所說的月份前往? 

(A)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B)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 (C)八月蝴蝶黃,雙飛西園草 (D)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

A

解析:「依西湖最盛,為春為月」,可知須選擇春天的月份。

(A)煙花、三月:春。語譯:老朋友從西方離開了黃鶴樓 ,在三月春光正好的時候,他要到揚州去。出自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B)五月:夏。語譯:五月江水暴漲,灩澦堆幾乎全沒在水中,行船時更要小心,千萬不可靠近它啊!三峽兩岸山中的猿鳴聲不斷傳來,悲切哀淒直達天聽。出自李白〈長干行〉。

(C)八月:秋。語譯:八月時黃蝴蝶到處紛飛,雙雙飛舞在西園草地上。出自李白〈長干行〉。(D)九月:秋。語譯:九月輪臺的風,整夜在狂吼,走馬川水中的石頭像斗般巨大。出自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西征〉。

( ) 7.本文不從正面寫待月的情景,而以某些事物為鋪墊,到最後才點出月景之美。下列何者並非作者用以鋪墊的事物? 

(A)梅花與杏桃 相次開發之妙 (B)花態柳情,山容水意 (C)湖光染翠 之工 (D)山嵐設色之妙

B

解析: (B)正面描寫春景之美,非為鋪墊。

( ) 8.關於〈晚遊六橋待月記〉的寫作技巧,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篇名「待月」,卻未直接 從「月」景作直接具體的描寫 

(B)時間鋪排由日而夜,色調處理由濃而淡(C)以桃紅 柳綠,遊客如 織,為杭人賞月的雅趣設下伏筆 

(D)最後點出月景之美,尤不可言,留予讀者強烈的待月心理

C

解析: (C)杭人日暮即返,未解賞月雅趣,文末「安可為俗士道哉」,可見一斑。

( ) 9.關於袁宏道,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與兄宗道、弟中道,並稱「三袁」 (B)湖北公安人,詩文有名於鄉里 (C)為公安派代表人物 (D)山水遊記詩作, 多仿效王世貞、李攀龍等人

D

解析:(D)反對王世貞、李攀龍等人擬古、復古主張。

( ) 10.有關「公安派」的文學主張,不包括下列何者? 

(A)文學主張「獨抒性靈,不拘格套」 (B)創作應「 從自己胸臆流出」 (C)反對明代擬古、復古的文學風氣 (D)輕視小說、戲曲和民歌

 

D

解析:(D)重視小說、戲曲及民歌在文學上的地位。

二、下列詞語皆與時間相關,請依提示排列其順序。

1.詞語:(A)一旬  (B)一紀  (C)一甲子 (D)一世 (E)一秩  (F)一稔

提示:依所代表的時間長度,由短到長排列。

答案: (A) (F) (E) (B) (D) (C)

ㄒㄩㄣ ˊ

ㄖㄣˇ

解析:(A)十天。(B)十二年。(C)六十年。(D)三十年。(E)十年。如:「八秩晉二」即八十二歲(F)一年。中國古代大部分地區稻穀一年一熟,故以稔為年的代稱。

2.詞語:(A)二鼓  (B)五更  (C)日出  (D)晡 時 (E)亭午  (F)未時

提示:依所代表的時段,由早到晚排列(由 01:00 至 24:00)

答案: (B) (C) (E) (F) (D) (A)

ㄍㄥ

ㄅㄨ

解析:(A)二鼓:即二更,晚上九時至十一時。(21:00~23:00)

(B)五更:凌晨三時到五時。 (3:00~5:00)(C)日出:早上五時至七時。 (5:00~7:00)(D)晡時:即申時,下午三時到五時。(15:00~17:00)

(E)亭午:正午。(F)未時:下午一時至三時。(13:00~15:00)

三、寫作練習   〈晚遊六橋待月記〉中,作者 先勾勒西湖的美景,再一景勝一景,層層渲染西湖之美。請在你的故鄉或居住的城市擇一素材,依此手法仿寫一篇文章。題 目自訂,文長不 限。

作法提示:1.美景除了具體的風景名勝,也可包括抽象的人文關懷。

2.運用描寫一景 勝過一景的層遞法時,宜留意前後文的 呼應,並 凸顯所要表現的主題。

參考範文 師大夜市風情   臺灣夜市之冠就在這汀州路、 師大路的 師大夜市,而我的家就座落在這夜市裡的巷弄中,雖然師大夜市已不再,但我最難忘的,除了撲鼻的食物香味,就是那濃厚的人情味。

   每日夕陽西下,華燈初上,師大夜市便熱鬧起來,賣小東西的攤位一一擺出,有衣服、飾品、鞋子、太陽眼鏡、絨毛娃娃等各種新奇物事,多數迎合大學生喜好,與西門町的風格又自不同。

   師大夜市素以小吃聞名,滷味、生煎包、鹹酥雞、關東煮、可麗餅,乃至泰式、印度、馬來、美式、日式等各種異國料理,周全齊備,遠近馳名,深受喜 愛。幾乎沒有一味小吃、沒有一地菜色,無法在此尋得蹤跡。

   師大夜市最具特色處,便是琳瑯滿目的簡餐店,簡餐店文化使師大夜市有別於士林等其他觀光夜市。師大夜市簡餐店多,自然與鄰近師大、臺大等學府有關,無論師生導聚、社團聯誼、家族聚會,簡餐店往往是最佳選擇,簡餐店的裝潢、菜餚各有特色,有燈光美、氣氛佳者; 亦有料豐富、價實惠者, 任君選擇。

若說觀光客是游牧民族,久居師大附近的居民便過著農耕生活了。過去常有同學問我,日日與美食相伴,為何不發胖?唯有外地人方如是想。古代游牧民族,南下搶掠一次,必求滿載而歸;我既不必「逐美食而居」,當可悠緩一味味品嚐。嚐了這些年,讓我覺得滋味最美者, 倒不是美食,亦非林林總總的可愛小物,看盡店來店去,人聚人散,走在師大路上、龍泉街口,故人熟悉的一聲呼喚,才是令人心靈飽足的甘美滋味。

六、統測精選

1. 明代三袁力主詩文應重性靈,貴獨創,反對王世貞、李攀龍等人之摹擬復古,世人稱其主張為: 

(A)陽湖派  (B)竟陵派 (C)桐城派  (D)公安派 〔 85統測 〕

答案: (D)● 本題測驗學生文學常識的能力。

2.下列文句「 」內字的讀音,何者正確?(A)鼓「枻」而去:ㄧˋ (B)「愀」然變色:ㄐㄧㄡ (C)奉「檄」守禦:ㄐㄧㄠˇ (D)夕「舂」未下:ㄓㄨㄤ 〔 99統測 〕

答案: (A)

解析:(A)出自屈原〈漁父〉。(B)ㄑㄧㄠˇ。出自蘇軾〈赤壁賦〉。(C)ㄒㄧˊ。出自方苞〈左忠毅公逸事〉。(D)ㄔㄨㄥ。出自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 本題測驗學生字音辨正的能力。

3 .下列各組「」內的字音,何者正確?(A)夕「舂」未下:ㄔㄨㄣ(B)夜「縋」而出:ㄓㄨㄟˋ(C)羽扇「綸」巾:ㄌㄨㄣˊ(D)鞭「笞」天下: ㄊㄞˊ

﹝101統測﹞答案: (B)

解析: (A)ㄔㄨㄥ。 (C)ㄍㄨㄢ。 (D)ㄔ。●本題測驗學生字音辨正的能力。

4.已知弟弟生肖屬虎,生於民國 99年,干支歲次為庚寅年。就讀幼稚園的哥哥,生肖屬狗。試問,哥哥的干支歲次為何?

(A)甲子  (B)丙戌  (C)丙寅  (D)甲戌 ﹝101統測﹞

答案: (B)解析:生肖狗年與下一輪虎年相差四年,庚往前推四個為「丙」,寅往前推四個則為「戌」。故選 (B)。●本題測驗學生語文常識的能力。

七、 延伸閱讀

一、〈荷花蕩〉袁宏道   荷花蕩在葑門外,每年六月廿四日,遊人最盛。畫舫雲集,漁刀小艇,雇覓一空。遠方遊客,至有持數萬錢,無所得舟,蟻旋岸上者。 舟中麗人,皆時妝淡服,摩肩簇舄,汗透重紗如雨。其男女之雜,燦爛之景,不可名狀。大約露幃則千花競笑,舉袂則亂雲出峽,揮扇則星流月映,聞歌則雷輥濤趨。蘇人遊冶之盛,至是日極矣。

【注釋】• 葑門:在今蘇州市郊。葑,音 。• 舄:音 ,鞋,此處借代為腳。• 輥:音 ,輪子轉動迅速的樣子。

ㄈㄥ

ㄒㄧ̀ㄍㄨㄣˇ

【語譯】   荷花蕩在葑門外,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這天遊人最多。不僅畫舫雲集,連漁舟小艇也被雇用一 空。遠道來的遊客,竟有手持數萬錢仍無法雇得一舟,急惶惶如熱鍋上螞蟻在岸上走來走去。船中佳人都妝扮入時,穿著淺色的衣服,肩並肩,腳挨腳,汗如雨下,竟溼了幾重紗衣。

 那男女雜處的情狀,色彩斑斕的景象,難以用言 語描述。大致上可以用這樣幾句話來形容:幃帳翻起,麗人的笑容燦爛如千花競開,舉手甩袖猶如亂雲出峽,香扇一揮就像流星行空、明月朗照一般,歌聲響動猶如雷鳴濤滾。蘇州人之遊湖到這天算是最高潮了。

二、〈初至西湖記〉袁宏道   從武林門而西,望保俶塔突兀層崖中,則已心飛湖上也。午刻 入昭慶,茶畢,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蛾,花光如頰,溫風如酒,波紋如綾;纔一舉頭,已不覺目酣神醉,此時欲下一語描寫不得,大約如東阿王夢中初遇洛神時也。余遊西湖始此,時萬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淨寺,覓阿賓舊住僧房。取道由六橋岳墳石徑塘而歸。草草 領略,未及遍賞。次早得陶石簣帖子,至十九日,石簣兄弟同學佛人王靜虛至,湖山好友,一時湊集矣。

【注釋】• 武林門:原名余杭門,為杭州城北面偏西的門。

• 保俶塔:又名寶石塔,在西湖北岸寶石山上。俶,音 ˋ。

• 突兀:高聳的樣子。• 昭慶:寺名,故址在半麓。始建於後晉天福

元年(西元九三六年),今已拆毀。• 蛾:蛾眉,這裡指婦女畫眉用的 青黑色。

ㄘㄨ

• 目酣:形容愛看。酣,酒興正濃。• 東阿王:指三國魏曹植。為曹操第三子,太和三年封東阿王。

• 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賦〉,寫自己路經 洛川,夢見洛神的事。

• 萬曆丁酉:萬曆二十五年(西元一五九七年)。

• 子公:方文僎,字子公,新安人,袁宏道的門客。萬曆二十二年至三十五年間(西元一五九四 ~ 一六○七年),跟隨作者 處理筆墨。

ㄓㄨㄢˋ

• 阿賓:即袁中道。• 岳墳:宋名將岳飛墓,在北岸棲霞嶺南麓。• 石徑塘:在西湖北岸,岳廟之東。• 王靜虛:王贊化,山陰人。

【語譯】   出武林門西走,遠遠望見保俶塔高聳地挺立在層疊的山崖當中,心便已經飛到湖上。正午到昭慶寺,喝完茶,立即划著小船進湖。只見山的顏色像美人的蛾眉,花的光彩像俏麗的面龐,溫和的風像美酒,水面的波紋像綾羅;才一抬頭,已經不知不覺地連眼睛帶心神都陶醉了。

這時要想用一 句話形容,卻怎樣也找不出,大概這就像東阿王在夢中初遇洛神的光景一般。我遊西湖開始於這次,這時正是萬曆二十五年的二月十四日。

晚上和子公坐船到淨慈寺,參觀阿賓過去曾經住過的僧房。經由六橋、岳墳、石徑塘一帶回來。今天只不過草草 領略,來不及全部欣賞。第二天早上接到陶石簣的請帖,到了十九這天,石簣兄弟同佛教居士王靜虛一起來,愛遊的好友,這時都會齊了。

三、〈湖心亭看雪〉張岱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

霧淞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 飲三大白而別。問其 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注釋】• 崇禎五年:西元一六三二年,作者時年 三十五歲。

• 更定:即定更,初更剛定時刻,約晚上七點至九點。更,古時夜間計時單位。一夜分五更,一更約兩小時。

• 拏:音 ,同「拿」,牽引。• 擁毳衣:穿著毛皮衣。擁,持、拿,此指穿著。毳,音 ,鳥獸細毛。

• 霧淞:霧氣受冷而結成白雪似水珠,凝於樹上或落在地面。淞,音 。

ㄋㄚˊ

ㄙㄨㄥ

ㄘㄨㄟˋ

• 沆碭:音   ,白氣升騰的樣子。• 長堤一痕:指蘇隄橫貫湖中,遠看只如一條長長痕跡。

• 湖心亭一點:胡心亭在湖中,遠看只如太虛中一點。

• 余舟一芥:我坐的小舟在遼闊湖中,只如一根草。芥,音 ,小草。後以芥舟比喻小船。ㄐ

ㄧㄝˋ

ㄏㄤˋ

ㄉㄤˋ

• 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形容兩三人在舟中,渺小得像兩三顆小東西。

•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湖中怎有跟我們一樣的人呢?焉得,怎有。

• 強飲三大白:勉強喝了三大杯。大白,大酒樽、大酒杯。

• 金陵:即今南京市。

• 客此:客居此地。• 舟子喃喃:船夫嘀咕地說。舟子,船夫。喃喃,細語不停的樣子,猶「嘀咕」。喃,音 ˊ。

• 相公:舊時對人的尊稱,多指富家子弟。• 痴:音ㄔ,不聰明或瘋狂。

ㄋㄢ

【語譯】   崇禎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大雪連下三天,西湖人語、鳥鳴聲都絕跡了。這天,初更時分,我划著小船,穿著皮衣,升起爐火,獨自前往湖心亭賞雪。

  冬日雪夜,寒氣 凝結水上,空中亦是茫茫雪霧。天空、雲層、山野、湖水,上下一片皆白。蒼茫雪夜,西湖湖上,只有蘇隄一條長痕、湖心亭一點,與我一葉扁舟、舟上兩三人罷了。

待我到湖心亭上,忽見兩人鋪著毛氈於地,相對而坐。有一童僕在燙酒,爐火正旺。他們見到我,十分喜悅地說:「湖中怎有跟我們一樣的人呢!」於是拉著我一同飲酒。我勉強喝三大杯而後辭別。我問他們姓氏,他們回答是南京人,客居此地。

  等我下船時,我那船夫嘀咕地說:「不要說相公瘋狂,還有和相公一樣瘋狂的人呢!」

八、 網路資源• 明代文學http://web2.tcssh.tc.edu.tw/school/guowenke/books/

wenxueshi/ch7_cont.htm

• 古雅臺語人—教學工坊—古趣盎然—袁宏道

http://203.68.192.50/huanyin/anfa/y/anfa_yuan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