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第第第 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 第第第第第第 ,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 第第第第第第第 ,。

第六章 分配理论

  • Upload
    nam

  • View
    8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第六章 分配理论. ● 分配理论要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即社会产品怎样分配给各个社会成员。. ● 在市场经济中 , 分配的原则是按贡献分配 , 即按照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起的作用取酬。 ● 要素的价格和使用量(即要素的贡献)决定了消费者收入水平。. ● 本章讨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要素价格的确定。 ● 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分别是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等生产要素的价格,或称要素报酬。. 参考阅读: 分配 —— 主要是国民收入的分配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第六章     分配理论

第六章 分配理论 ● 分配理论要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即社会产品怎样分配给各个社会成员。

● 在市场经济中 ,分配的原则是按贡献分配 ,即按照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起的作用取酬。

● 要素的价格和使用量(即要素的贡献)决定了消费者收入水平。

● 本章讨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要素价格的确定。

● 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分别是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等生产要素的价格,或称要素报酬。

Page 2: 第六章     分配理论

参考阅读:

分配——主要是国民收入的分配 一般地说,经济学中讲分配,是指产品的分配。在一定时期中,社会

产品有一部分是用来补偿已消耗的生产资料的,这部分产品依然留在原来的所有者手中。除此以外属于活劳动创造的新价值的产品,构成国民收入,这是要用于一定时期在社会成员中分配的。所以分配又主要是国民收入的分配。

按照马克思的说法 : 在资本主义分配中,首先是雇佣劳动者创造的新价值分割为工资(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然后剩余价值分割为企业利润[ 包括产业 ( 工业农业 ) 利润、商业利润、银行利润 ] 利息和地租。这些构成资本主义社会国民收入的基础性分配。

[ 银行利润 =( 贷款利息–存款利息 )– 经营管理费用–银行职工工资 ] 把国民收入这块蛋糕分为工资、利息、地租、利润四部分 .

政治经济学 P108:

产业利润、商业利润、银行利润 ---- 要求是平均利润利息 ---- 只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地租 ---- 是超过平均利润的部分 ( 超额利润 )

Page 3: 第六章     分配理论

参考阅读: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分配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领域内进行的分配,经过这次分配得到的收入,也称为原始收入。 全民所有制企业创造的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劳动者个人、企业和国家三者之间进行的。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分解为职工个人收入、企业收入及国家收入三部分。职工个人收入是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这一部分是用于劳动者及其家属生活消费的必要产品。企业纯收入的一部分以利润和税金的形式上缴给国家,形成国家财政收入,用于发展经济、科学、文化、教育、卫生和国防等事业的需要。企业纯收入的另一部分作为企业利润归企业支配,用于企业发展生产、兴办集体福利和职工奖励。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是在初次分配形成了国家、企业、生产劳动者的原始收入的基础上,在全社会范围内进一步进行分配的过程。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不直接参与物质生产的社会成员或集团从参与初次分配的社会成员或集团那里获得收入,这种收入又称派生收入。

Page 4: 第六章     分配理论

( 1)供求主体不同

一、生产要素价格形成的特点和原则

企业为生产产品而形成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1 .价格形成特点 (与产品市场比较)

第一节 完全竞争条件下的生产要素价格均衡

Page 5: 第六章     分配理论

( 2)需求性质不同 产品市场的需求是直接需求;要素市场的需求是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

( 3)需求特点不同 产品能独立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则是一种联合的需求(相互依存的需求)。

● 利润最大化原则 ---MR=MC ,不仅适用于最优产量的决定,也适用于生产要素使用量的决定。

Page 6: 第六章     分配理论

2 .价格形成原则 ( 1)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边际产品价值

●边际生产力——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厂商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使用)所增加的生产力。 ●边际产品(边际产量) MP---- 以实物表示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它是厂商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品数量。 MP = ∆Q/∆L

●边际产品价值 VMP---- 以货币表示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它表示厂商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收益。也可以说 VMP 就是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

●边际产品价值 = 边际产品×产品价格 VMP = MP×P

Page 7: 第六章     分配理论

区分边际产品价值 VMP 与边际收益 MR ● VMP---- 表示厂商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

的收益。例每增加一吨钢可以生产出 10辆自行车,价格为 5

00 元。 VMP =10×500=5000 元( MP=10 辆, P=500 元)

边际产品价值 VMP 是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

● MR---- 增加销售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总收益,(针对产品,不涉及要素问题)。例产品价格为 500 元,多卖一辆能增加 500 元的总收益, MR = 500 元 = P MR 是产品的边际收益。

Page 8: 第六章     分配理论

边际产品价值 VMP 是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 MR 是产品的边际收益。

Page 9: 第六章     分配理论

MP

VMP

VMP,MP

L0

● VMP 与 MP 都是生产要素使用量的函数。

● 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和边际产品价值是递减的。

Page 10: 第六章     分配理论

( 2)生产要素的边际成本 ---- 要素价格

● 生产要素的边际成本 MFC 是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而增加的成本。

● 使用要素的成本总额为: C = W · L

W--- 要素价格,常数; L--- 要素数量

● MFC =ΔC/ΔL=Δ ( WL ) /ΔL = WΔL/ΔL = W0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生产要素的边际成本等于要素价格。

● 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是利润最大化,即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等于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即: W =VMP

● 当这个条件满足时,厂商就达到了利润最大化,此时使用的要素数量

为最优要素数量。

Page 11: 第六章     分配理论

二、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要素的供求曲线1. 厂商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要素需求曲线表示的是要素价格 W 与要素需求量 L 之间的关系。

边际产品价值曲线 VMP 就是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曲线与 d 。

●利润最大化条件: VMP = W

W

L O

VMP = d

W0E0

L0L2 L1

W2

W1

E2

E1

Page 12: 第六章     分配理论

●在商品市场上,市场的需求曲线是所有消费者需求曲线的加总而得到。●在要素市场上,市场的需求曲线不能通过加总所有厂商的需求曲线而得到。

●因为随着要素价格的变化,需求曲线 d (即 VMP )会变化。

●生产要素价格( W )降低——各厂商对要素需求增加——产品市场上供给增加——产品价格下降——边际产品价值 V

MP 降低——产生了厂商新的需求曲线 d。

●加总厂商新的需求曲线 d,就得到生产要素市场的需求曲线。

Page 13: 第六章     分配理论

2. 市场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W

L O

VMP0

L0 L1

W0

W1

E0

E1

VMP1

L1′

E1′

d

●当价格降为 W1,对应最优数量要素应为 L1。但因要素价格下降导致 VM

P 下降(左移),实际需要量为 L1′ 。 d 为新需求曲线。●所有厂商新需求曲线之和就是生产要素市场需求曲线。

价格 W0对应最优数量要素为 L0

Page 14: 第六章     分配理论

3. 生产要素供给曲线(要素价格既定)W

L 0

W0

ACL=MCL=W0=S

厂商的要素供给曲线 L 0

W

ST

市场的要素供给曲线

单个厂商供给量或需求量的变化不会影响要素价格,厂商可将要素供给视为既定价格下无穷大

如果所有厂商都来购买某种要素,则会抬高市场价格,市场的要素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Page 15: 第六章     分配理论

三、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要素的供求均衡W

L 0

W0

MCL

生产要素的厂商均衡

VMP

E●

L0

厂商的生产要素均衡条件:VMP = MCL = W

市场生产要素均衡条件: VMPT = ST

即 d=s

L 0

W ST

生产要素的市场均衡

VMPT

● EW0

L0

d

Page 16: 第六章     分配理论

第二节 完全竞争条件下劳动、土地和资本的价格决定

一、劳动的价格——工资率的决定

(一)劳动供给曲线 1.劳动与闲暇

● 在经济学中,“闲暇”是指用于非劳动(工作)的时间。

● 人们经常要对属于自己支配的时间,在劳动和闲暇之间进行选择,其选择的原则是——效用最大化。主要考虑闲暇的机会成本 —— 小时工资率。

● 劳动的供给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工资的高低,二是闲暇时间的多少。

Page 17: 第六章     分配理论

只考虑工资率对劳动供给影响时的劳动供给曲线

SLD

W

LO

W2

W1

L1 L2

2 .劳动供给曲线

Page 18: 第六章     分配理论

SLD

W

LO

W2

W1

L1L2

劳动供给不仅是工资率的函数,还是闲暇的函数。 随着闲暇效用的增加,劳动供给要减少。

Page 19: 第六章     分配理论

● 替代效应是指工资率提高,对牺牲闲暇的补偿越大,劳动者越愿意增加劳动供给以替代闲暇。

● 收入效应是指工资率越高,个人的经济实力得到加强,包括闲暇在内的正常需要相应增加。宁愿减少劳动与收入以得到更多的闲暇。

● 当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时,劳动供给量随着劳动价格的提高而增加,劳动供给曲线为正斜率,向右上方倾斜。

● 当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劳动供给量随着劳动价格的提高而减少,劳动供给曲线为负斜率,向左上方弯曲。

● 劳动供给曲线先向右上方后向左上方弯曲的形状,取决于工资率提高带来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Page 20: 第六章     分配理论

五、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P200 ) 产品市场上,均衡数量取决于需求与供给

● E

要素市场上,均衡数量也由要素的需求与供给共同决定

Page 21: 第六章     分配理论

(二)均衡工资率的决定

L0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变化,都会引起均衡工资率的变动

SL1

W1

L1

W0

Page 22: 第六章     分配理论

二、土地的价格——地租的决定

1 .土地供求曲线

● 地租是土地的(服务)价格。

● 土地具有“数量有限、位置不变、不能再生”的特点。

● 土地供给曲线垂直于横轴。

● 经济学中的土地泛指一切自然资源。

PL

L

土地供给曲线

Page 23: 第六章     分配理论

说 明

供给曲线呈垂直状,是以一个国家的所有土地为对象进行的分析。

就某一行业(市场)而言,土地的供给曲线可能向右上方倾斜,即随着土地价格的上升,该行业的土地供给会增加。

因为较高的地租(例如商品房用地)使原来用于其他途径的土地(农业用地)向该行业转移。

Page 24: 第六章     分配理论

2 .土地需求曲线

L —— 土地数量PL—— 土地价格

3 .均衡地租的决定

● 土地的价格只取决于土地需求曲线,二者同向变动。

PL

L

PL

PL

LL0

PL2

PL1

Page 25: 第六章     分配理论

(三)租金、准租金、经济租金

1. 租金

租金—— 把供给数量固定不变、只随需求变动而涨落的生产要素的服务价格称为租金。

2. 准租金

准租金—— 长期可变的、短期固定的生产要素的价格称为准租金。即固定资产在短期内得到的收入。 准租金由不变总成本和经济利润组成( P148 图)。

Page 26: 第六章     分配理论

总收益: OP0CQ0

总成本: ODEQ0

可变总成本: OGBQ0

不变总成本: GDEB

经济利润: DP0CE

准租金: GP0CB

准租金是不变总成本与经济利润之和。

准 租 金

MC

MRP0

用厂商的短期平均曲线来分析准租金:

Page 27: 第六章     分配理论

3. 经济租金

● 比较准租金与经济租金: 一般准租金指的是边际生产力较高、素质较好的生产要素在短期内由需求决定的一种超额收入。(回忆:边际生产力——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厂商每增加一单位生

产要素投入(使用)所增加的生产力(收益)。

● 经济租金是准租金的一种特殊形式。

● 经济租金是素质较差的生产要素在长期内由于需求增加而获得的一种超额收入。

Page 28: 第六章     分配理论

甲类(技术差)月工资 400 ,乙类(技术好)月工资 600 。乙类工人得到 200 元超额工资,即一般准租金。

●由于对劳动的需求增加,乙类工人不能满足厂商需要,必须雇用甲类工人,月工资均为 600 元。 甲类工人得到 200 元超额工资,即经济租金。

●比较二者的异同:都是由需求方面决定;与供给无关。前者是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高所致,仅在短期内存在;后者是需求增加的结果,并非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高所致,而且长期存在。

●在长期乙类工人会大量增加,社会工资水平会普遍提高到 600 元。故在长期乙类工人准租金消失,只得到正常工资。

Page 29: 第六章     分配理论

● 生产者剩余: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商品时,其实际接受的价格和愿意接受的最小价格之间的差额。

● 经济租金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得到的、超过其愿意接受的收入部分,这部分超额收入又被称为生产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与消费者剩余的比较:

都是实际发生额与自己内心所愿意的数额之间的差额。

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得到的额外福利,是一种物超所值的心理感受,并非实际收入的增加。

生产者剩余是生产要素的供给者得到的额外收入,的确是实际收入的增加。

Page 30: 第六章     分配理论

生产者剩余

Page 31: 第六章     分配理论

比较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

Page 32: 第六章     分配理论

理解消费者剩余

Q0件产品都是按同一价格 P1成交的

每件产品对应的 P1不同,消费者剩余是 (P1- P0)的和

Page 33: 第六章     分配理论

三、资本的价格——利率的确定

1 .资本及其特点

①它的数量是可以改变的,即它可以通过人们的经济活动生产出来; ②生产它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商品和劳务

; ③它是作为投入要素,即通过用于生产过程来

得到更多的商品和劳务。 资本 ----由经济制度本身生产出来并被用作投入要素以便进一步生产更多的商品和劳务的物品。

Page 34: 第六章     分配理论

2 .利息

利息是资本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或者说,

利息是使用资本的报酬或是资本服务的报酬。

利率(又称利息率)——是指利息占借贷资本的比重。

利息率与资本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

Page 35: 第六章     分配理论

资本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PK

DK

KO

PK1

k1

● E

资本需求曲线

Page 36: 第六章     分配理论

●在一个时点上,一国所具有的全部资本是一固定的数量且在短期内不会改变,所以资本的短期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

●随着时间推移,资本积累增加,社会资本总量增加到 K2。

●从长期看,资本供给与利率成同方向变化。

资本供给曲线

PK

SK1

KO K1 K2

SK2

SLK

Page 37: 第六章     分配理论

3. 资本市场均衡

利率水平取决于资本市场的供求均衡状况。

短期均衡点 E ,均衡利率为 PK,整个市场的资本量为 K 。 长期均衡点 EL,均衡利率为 PKL,整个市场的资本量为 KL。

PK

DK

KO

PKL

K

● EL

SLK

SK

● E

KL

PK

短期均衡点 E ,均衡利率为 PK,整个市场的资本量为 K 。 长期均衡点 EL,均衡利率为 PKL,整个市场的资本量为 KL。

Page 38: 第六章     分配理论

● 利润理论 利润 =总收益-总成本 一般把利润分为正常利润与超额利润。 正常利润是企业家才能的价格,是企业家才能这种生产要

素得到的收入。它实际上是一种成本。 正常利润是一种特殊的工资,其特殊性在于其数额远远高

于一般劳动所得到的工资。 超额利润是指超过正常利润的那部分利润,又称为纯粹利

润或经济利润。

Page 39: 第六章     分配理论

第三节 完全垄断条件下的生产要素价格决定

不要求

Page 40: 第六章     分配理论

第六章 分配理论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