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
東東東東東東東 東東東東東東東 東東東 東東東 東東東東東東東東 東東東東東東東東 東東東東東東東 東東東東東東東 Website: Website: http:// http:// huang.cc.ntu.edu.tw huang.cc.ntu.edu.tw http://www.ihs.ntu.ed http://www.ihs.ntu.ed

《 東亞文化與思想 》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 東亞文化與思想 》. 黃俊傑 台灣大學講座教授 教育部國家講座 Website: http://huang.cc.ntu.edu.tw http://www.ihs.ntu.edu.tw/. 第 三講 東亞傳統文化的根源: 農業傳統及其現代轉化. 1. 引言. 1:1 「三農」 ( 農業 、農村、農民 ) 是東亞傳統文化的基礎,也是 現代轉型的重要動力. 1. 「從東亞出發思考」必須始於對 東亞農 業傳統及其現代轉化的思考。 2. 東亞的現代轉型過程中,農民是革命的  基本力量。. 1:2 本講問題.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 東亞文化與思想 》

《《東亞文化與思想東亞文化與思想》》

黃俊傑黃俊傑 台灣大學講座教授台灣大學講座教授教育部國家講座教育部國家講座Website:Website:http://huang.cc.ntu.edu.tw http://huang.cc.ntu.edu.tw

http://www.ihs.ntu.edu.tw/ http://www.ihs.ntu.edu.tw/

Page 2: 《 東亞文化與思想 》

第 三講

東亞傳統文化的根源:農業傳統及其現代轉化

Page 3: 《 東亞文化與思想 》

1.引言

Page 4: 《 東亞文化與思想 》

1. 「從東亞出發思考」必須始於對東亞農東亞農 業傳統及其現代轉化的思考。業傳統及其現代轉化的思考。

2. 2. 東亞的現代轉型過程中,農民是革命的東亞的現代轉型過程中,農民是革命的   基本力量。基本力量。

1:1 「三農」 ( 農業 、農村、農民 ) 是東亞傳統文化的基礎,也是 現代轉型的重要動力

Page 5: 《 東亞文化與思想 》

1:2 本講問題

1.傳統中國的農業、農村與農民如何發展?

2.明治維新與戰後日本的農業如何轉型?

3.日據時期和光復後台灣的農業、農村與農民經歷何種變遷?有何新啟示?

Page 6: 《 東亞文化與思想 》

2.傳統中國農業的生產與分配

Page 7: 《 東亞文化與思想 》

2:1 中國農業的起源

1.中國人是黃河的子女?• 農業起源與黃土高原關係更近。• 黃土高原不同於兩河、尼羅河、印

度河灌溉平原。

Page 8: 《 東亞文化與思想 》

黃土高原

黃河

2:1 中國農業的起源

Page 9: 《 東亞文化與思想 》

2.多元的農業起源1) 新石器時代,黃河流域種植粟、黍,

長江流域栽種水稻

2) 上古迄於前漢,長江流域發展遲緩

2:1 中國農業的起源

Page 10: 《 東亞文化與思想 》

2:1 中國農業的起源

Page 11: 《 東亞文化與思想 》

2:1 中國農業疆域的南移

1. 南移三階段

1)三階段:上古—西晉 (永嘉之亂,永嘉五年, 311 )

Page 12: 《 東亞文化與思想 》

明皇幸蜀圖 ( 局部 )安史之亂路線圖安祿山洛陽舉兵

1.南移三階段

1)三階段:西晉—中唐(安史之亂,天寶十四年, 755 )

Page 13: 《 東亞文化與思想 》

1.南移三階段

1)三階段:中唐—北宋末(靖康之難,靖康元年, 1126 )

Page 14: 《 東亞文化與思想 》

1.南移三階段

2)第三階段:南宋—現代

南方全盛時代:

a. 農業技術的進步與生產量的提高b. 人口的增加與都市的興起c. 知識的普及與人才的興盛

Page 15: 《 東亞文化與思想 》

完顏亮 ( 金朝廢帝,史稱「金主亮」,在位於 1149-1161):

    〈題西湖圖〉  

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

Page 16: 《 東亞文化與思想 》

2:1 中國農業疆域的南移

2.農業疆域南移的原因

1)推力:遊牧民族的南侵:

安史之亂( 755-763 ):北方胡人、回紇、朔方

靖康之難( 1126 ):金人 → 蒙古人

人民流徙,田園荒蕪,在詩人筆下有血淚控訴:

Page 17: 《 東亞文化與思想 》

文天祥 ( 文山, 1236-1282) :

〈金靈驛〉

草舍離宮轉夕暉,孤零漂泊復何依,山河風景元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從今別卻江南日,化作啼鵑帶血歸。

Page 18: 《 東亞文化與思想 》

汪元量 (字大有,號水雲, 1241-1317?) :

〈潼關〉 (寫元兵南下皇室他遷的痛苦 )

蔽日烏雲撥不開,昏昏勒馬度關來。綠蕪徑路人千里,黃葉郵亭酒一杯,事去空垂悲國淚,愁來莫上望鄉台。桃林塞外愁煙起,大漠天寒鬼哭哀。

Page 19: 《 東亞文化與思想 》

2:1 中國農業疆域的南移

2.農業疆域南移的原因

2)拉力:南方的奮起:因為:

a.自然條件優越:雨水、氣侯b.南方人口的增加與都市的發展:

漢平帝元始二 (2) 年 南方人口佔 10.3%

唐玄宗天寶三 (742) 年 34.3%宋神宗元豐三 (1080) 年 64.4%明穆宗隆慶六 (1572) 年 65.4%

Page 20: 《 東亞文化與思想 》

清明上河圖(部分)

Page 21: 《 東亞文化與思想 》
Page 22: 《 東亞文化與思想 》

2:1 中國農業疆域的南移

2.農業疆域南移的原因

2)拉力:南方的奮起:因為:

c.南方農業的發展,因為:水利工程興修:圩田、海堤商品經濟發達:絲綢、瓷器、茶葉

d.手工業興盛,所以商稅增加。

Page 23: 《 東亞文化與思想 》

2:1 中國農業疆域的南移

3.南移後的結果1)南方人文活動的興盛:a. 詞人:《全宋詞》 1149 人

北宋:北人 65 人;南人 135 人南宋:北人 90 人;南人 482 人例如:晏殊、歐陽修、張先、柳永、蘇軾、黃庭堅、秦觀、周邦彥、李清照、辛棄疾、陸游、范成大。

b. 畫家:《古今圖書集成》〈畫部〉〈名流列傳〉北宋:北人 194 人;南人 173 人南宋:北人 61 人;南人 169 人例如:宋代山水畫大師 董源、巨然

c.《宋史‧文苑傳》中之文學家: 北人 29 人,南人 58 人

Page 24: 《 東亞文化與思想 》

2:1 中國農業疆域的南移

3.南移後的結果2)2)南方中舉人數的增加南方中舉人數的增加:明代文魁 (狀元、榜眼、探花、會元 ) 的籍貫分布:

南方人:南直隸、浙江、江西、福建、湖廣、四川、廣東、廣西 215 人

北方人:北直隸、山東、山西、河南、陝西 29 人。

Page 25: 《 東亞文化與思想 》

2:1 中國農業疆域的南移

3.南移後的結果3)3)南方政治人才的活躍南方政治人才的活躍:宋代:宰相共 134 人: 北宋 72 人,南宋 62 人明代:宰相 189 人:南方人佔 2/3以上以上南方的人文活動、人才的分布,尤其集

中在:

尤其是長江三角洲的頂點:南京《紅樓夢》人物:男 232 人,女 189 人金陵 12釵,皆江南美女。

兩浙 江西 福建 四川晏殊 歐陽 王安石曾鞏

呂惠卿蔡京 袁樞 鄭樵

三蘇 李燾

李心傳

Page 26: 《 東亞文化與思想 》

東漢木牛車俑

2:2 傳統中國農業的生產與分配

1.精耕細作的傳統:鐵器、牛耕、施肥、耕地劃分之演進

Page 27: 《 東亞文化與思想 》

「農政全書」中的圍田圖

漢代壁畫已見牛耕景象

Page 28: 《 東亞文化與思想 》

「天工開物」中的灌溉圖

戰國時代鐵製犁頭

Page 29: 《 東亞文化與思想 》

2:2 傳統中國農業的生產與分配

2.市場經濟:• 土地私有化:

《春秋.魯宣公 15 年》 : 「初稅畝」

• 個體小農為主的經濟體系• 階層性的市場經濟網路

Page 30: 《 東亞文化與思想 》

農書中的「圃田」介紹

東漢 綠釉陶豬圈

2:2 傳統中國農業的生產與分配

Page 31: 《 東亞文化與思想 》

3. 傳統農業與中華文化之關係

Page 32: 《 東亞文化與思想 》

3:1 傳統農業對中華文化的滲透1. 「多子多孫」與「安土重遷」

的價值理念2. 重農抑商的中國政治傳統3. 中國人對自然的情感和敬畏4. 傳統中國社會是 「父系的」 (patrimonial),

「父權的」 (patriarchal),

「隨父居的」 (patrilocal)

Page 33: 《 東亞文化與思想 》

農家分家契約

3:1 傳統農業對中華文化的滲透

Page 34: 《 東亞文化與思想 》

1.魏復古( Karl Wittfogel, 1896-1988 ):中國專制權力來自對於水利事業之掌控,因此農業社會乃構成中央集權之基礎。

3:2 傳統農業文化與中國集權體制

李冰 ( 生卒年不詳 )

Page 35: 《 東亞文化與思想 》

2.中國歷史上治水管轄權以及農業地 理等事實,不能支持「水利社會說」。

3:2 農業文化與中國集權體制

Page 36: 《 東亞文化與思想 》

3:3 傳統農民生活型態

1.道義經濟:以降低風險為考量

2.農村結構:血緣和地緣交織

3.農民性格:仍服從「理性抉擇」

(rational choice)

4. 農民角色:逐利者、生產者、 受剝削者

Page 37: 《 東亞文化與思想 》

《詩經.豳風.七月 》

「九月築場圃,十月納禾稼。 黍稷重穋,禾麻菽麥。 嗟我農夫,我稼既同, 上入執宮功。 晝爾於茅,宵爾索綯; 亟其乘屋,其始播百榖。」

Page 38: 《 東亞文化與思想 》

4. 日本農村社會的轉變:

從傳統到現代

Page 39: 《 東亞文化與思想 》

4:1 近代日本農民價值系統的轉變

1.邁向現代的日本農業:1) 1868 年明治維新,資本主義興起。2) 1873 起,重稅瓦解了自給自足的農

業生產,將農村捲入了金元流動的市場體系。

3)策略性地以農業扶植工業,使得二次戰前,農村現代化的步調緩慢。

Page 40: 《 東亞文化與思想 》

4)二次戰後日本實施土地改革,地主階級多為自耕農取代,然收益受限於狹小的耕作面積。

5)生產收入的差距,導致大量農業人口移往工業部門。

日本秋田縣農宅

4:1 近代日本農民價值系統的轉變

Page 41: 《 東亞文化與思想 》

4:1 近代日本農民價值系統的轉變

2. 戰前日本農民的價值系統:1) 身分意識:尊重家長、安於既定階

層、缺乏創新。

2) 生產態度:親近土地、自給自足、 精耕細作。

3) 消費型態:低收入低消費、大量資 源投入。

Page 42: 《 東亞文化與思想 》

日本農宅內燒炭火取暖

4:1 近代日本農民價值系統的轉變

Page 43: 《 東亞文化與思想 》

4:1 近代日本農民價值系統的轉變

4) 重農思想:① 封建時代,地主宣揚農本主義以確保收入。

② 工業化之後農本主義仍廣受宣揚:a.工業方面,農業是廉價勞動力的來源。

b.軍事方面,軍隊主力由農民組成。c.地主為免受社會主義運動波及,

更積極提倡重農思想。

Page 44: 《 東亞文化與思想 》

4:1 近代日本農民價值系統的轉變

1.戰後日本農民價值取向的改變:1)農本思想瓦解:大戰失利、工業發

展、土地改革2)生產態度轉變:

a. 耕作目的,從維持生存變成商業 交易b. 土地價值,從先人遺產變成生產 工具

Page 45: 《 東亞文化與思想 》

4:1 日本農民價值系統的轉變

3) 生活態度轉變:生活物資、教育需求提升

4) 農村的都市化:受限於耕地面積,許多農村人口須在城鄉間通勤兼差;電視機的普及,也促成傳統價值的改變

Page 46: 《 東亞文化與思想 》

,,

4:2 20世紀 60 年代的日本農業

1. 1960 年代的改變:1)農業生產對於經濟的貢獻程度下降。2)日本農業人口佔總人口比例下降:

1955: 40% → 1960: 30% → 1964: 25%

3)農業人口中,中學畢業生比例下降,婦女和老年人比例上升。

4)八成農民另有兼差,四成農民的兼差收入大於農產收入。

Page 47: 《 東亞文化與思想 》

4:2 20世紀 60 年代的日本農業

2.農業社區的改變:1)耕地面積狹小,迫使日本農村人口迅速外移。

2)離鄉謀生等情況,常影響到家庭成員間的感情。

3)農村人口結構改變(包含農民、通勤人口、住不起大城市的家庭),不但影響傳統農村的集體性格,更使得社群的目標感失落。

Page 48: 《 東亞文化與思想 》

,,

4)城鄉結合,都市數目激增。

5)階級和職業群組間的橫向連結,取代垂直型態的家長式忠誠 。

4:2 20世紀 60 年代的日本農業

Page 49: 《 東亞文化與思想 》

5. 戰後台灣農業經驗

Page 50: 《 東亞文化與思想 》

5:1 農本文化變遷

1. 1949-1972 :土地改革後「發展的榨取」 「以農業培養工業」

2. 1972以降:從「擠壓」到「平衡」

耕者有其田詢問處 慶祝實施耕者有其田

Page 51: 《 東亞文化與思想 》

5:1 傳統的突破 1. 日據時代( 1895-1945 )推動農業改良,奠下了台灣「現代化」的基礎。

2. 資本主義化:市場開放、農產品商品化。

日據時代農業試驗所 日據時代糖業試驗所

Page 52: 《 東亞文化與思想 》

5:3 「農本主義」瓦解

1. 50 、 60 年代台灣土地改革過後,「重農心態」一度普及。

2. 60 年代中期工業化後,台灣農業發展停滯。

3. 重農心態加速消逝,土地商品化。

Page 53: 《 東亞文化與思想 》

6. 結論

Page 54: 《 東亞文化與思想 》

耕織圖《插秧》詩

千畦水澤正瀰瀰競插新秧恐後時亞旅同心欣力作月明歸去莫嫌遲

6:1 植根於農村的東亞傳統文化

Page 55: 《 東亞文化與思想 》

6:2 工業文明中「漂泊的心靈」

1.「單一主體性」 「多元主體性」

2.「隸屬原則」 「並立原則」

Page 56: 《 東亞文化與思想 》

6:3 全球化下台灣農民的悲歌與出路

1.全球化「自由貿易」下 「白米炸彈客」楊儒門事件及其意義

2.農產品貿易中的國際霸權因素:「瘦肉精」禁用 ( 農委會宣布 ) →美國壓力 → 解禁 (衛生署宣布 ) → 美國豬肉進口

3.願景:慣行農法 → 有機農法「人定勝天」 → 「天人和諧」

Page 57: 《 東亞文化與思想 》

閱讀作業1.黃俊傑:〈中國農業傳統及其精神內

涵〉,選自李國祁等編:《中國文明的精神》(台北:財團法人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 1990 )

2. Chun-chieh Huang,Taiwan in Transformation : Retrospect and Prospect(New Bunswick and Taipei :Transetion Publishers and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Press,2014),Chapter 2 and 3,pp.21-66.

Page 58: 《 東亞文化與思想 》

延伸閱讀1.廖正宏、黃俊傑、蕭新煌:《光復後台灣農

業政策的演變》(台北:中研院民族所, 1986 )

2.黃俊傑:〈全球化潮流下台灣農民的悲歌與出路〉,《農訓雜誌》( 2007 )

3.黃俊傑:〈台灣農村的黃昏 — 西部農村訪問記實〉,《台灣農村的黃昏》(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1988 )

4.黃俊傑:〈北美麥田的省思 — 美國農場紀行〉,同前書

Page 59: 《 東亞文化與思想 》

延伸閱讀5.廖正宏、黃俊傑:《戰後台灣農民價值取向

的轉變》(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1992 )6.竹中久二雄、岡部守編:《農を「生命」の

產業として考える》(東京:学陽書房, 1990 )

7. R. P. Dore著,並木正吉等譯,《日本の農地改革》(東京:岩波書店, 1983 )

8. Tadashi Fukutake: “Changing Japanese Rural Society,” in Asian Rural Soiety: China, India, Japan (Tokyo: University of Tokyo Press, 1967)

Page 60: 《 東亞文化與思想 》

思考問題

1. 農業傳統是東亞文化的資產或是負擔?或者兩者皆是?為什麼?

2. 展望 21世紀的生態環保、自然資源與人類永續發展,「作為生命產業的新農業」是否可能?為什麼?

Page 61: 《 東亞文化與思想 》

關鍵詞

1. 精耕細作

2. 重農抑商

3. 土地改革

4. 農本主義

5. 有機農業

Page 62: 《 東亞文化與思想 》

概念圖

Page 63: 《 東亞文化與思想 》

演講內容摘要

Page 64: 《 東亞文化與思想 》

鳳飛飛 --- 農村曲

Page 65: 《 東亞文化與思想 》

農村曲農村曲

透早著出門 天色漸漸光受苦無人問 行到田中央行到田中央 為著顧三餐顧三餐 不驚田水冷霜霜

Page 66: 《 東亞文化與思想 》

農村曲農村曲

炎天赤日頭 淒慘日中逗有時踏水車 有時著搔草希望好日後 每日巡田頭巡田頭 不驚嘴幹汗那流

Page 67: 《 東亞文化與思想 》

農村曲農村曲

日頭那落山 工作才有散有時歸身汗 忍著寒甲熱希望好年冬 稻仔快快大快快大 阮的生活著快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