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第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 §17-1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17-2 第 第 §17-3 第 第 §17-4 第 第

第十八章 碳水化合物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第十八章 碳水化合物. §17-1 碳水化合物的涵义及分类 §17-2 单 糖 §17-3 双 糖 §17-4 多 糖. §18-1 碳水化合物的涵义及分类. 一、碳水化合物的涵义 称糖为碳水化合物是历史的原因:最早发现糖类化合物的组成符合: Cm(H 2 O) n 。 从化学结构上来看,碳水化合物是多羟基醛和多羟基酮以及能水解生成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的一类化合物。. 二、分类 单糖 —— 不能再水解的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 低聚糖 —— 含 2-10 个单糖结构的缩合物。以二糖最为多见,如蔗糖、麦芽糖、乳糖等。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第十八章  碳水化合物

第十八章 碳水化合物§17-1 碳水化合物的涵义及分类§17-2 单 糖§17-3 双 糖§17-4 多 糖

Page 2: 第十八章  碳水化合物

§18-1 碳水化合物的涵义及分类一、碳水化合物的涵义 称糖为碳水化合物是历史的原因:最早发现糖类化合物的组成符合:Cm(H2O)n 。 从化学结构上来看,碳水化合物是多羟基醛和多羟基酮以及能水解生成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的一类化合物。 二、分类 单糖 —— 不能再水解的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 低聚糖——含2-10 个单糖结构的缩合物。以二糖最为多见,如蔗糖、麦芽糖、乳糖等。 多糖 ——含10个以上单糖结构的缩合物。如淀粉、纤维素等。

Page 3: 第十八章  碳水化合物

糖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植物在日光的作用下,在叶绿素催化下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葡萄糖,并放出氧气:6H2O6CO2 + C6H12O6 + 6O2

Ò¶ÂÌËØ

ÈÕ¹â

葡萄糖在植物体内还进一步结合生成多糖——淀粉及纤维素。地球上每年由绿色植物经光合作用合成的糖类物质达数千亿吨。它既是构成掌握的组织基础,又是人类和动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为工业提供如粮、棉麻、竹、木等众多的有机原料。 我国物产丰富,许多特产均是含糖衍生物,具有特殊的药用功效,有待我们去研究、开发。

三、存在与来源

Page 4: 第十八章  碳水化合物

一、单糖的结构CH2 CH CH CH CH CHO

OHOHOHOHOH

****CH2 CH CH CH C CH2

OOHOHOHOH

***

OHÆÏÌÑÌÇ ¹û ÌÇ

§18-2 单 糖

(二)、 D 型和 L型 -相对构型

HCH2OH

OHCHO

HCH2OH

HOCHO

D-(+)-甘油醛(Ⅰ ) L-(-)-甘油醛(Ⅱ )

(一)、单糖的构造式的确定

Page 5: 第十八章  碳水化合物

HCH2OH

OHCHO

+ HCN

HCH2OH

OHH OH

CO2H

HCH2OH

OHHO H

CO2H

HCH2OH

OHHO H

CN

HCH2OH

OHHO H

CHO

HCH2OH

OHH OH

CN

HCH2OH

OHH OH

CHOH2O

H2O

Na Hg

编号最大的手性碳是决定构型的碳

Na Hg

其它的单糖均可由它们衍生得到,涉及到的具体过程示意如下:

(三)单糖的环状结构 问题的提出:下述现象,无法用葡萄糖的链式结构来解释 ①不起醛类的某些典型反应,如与品红试剂不显色,与饱和 NaHSO3 不发生加成等。

Page 6: 第十八章  碳水化合物

②变旋现象

+ 100

+ 50

+112° ( D--+ 萄糖的一种形式,常温下用水或者乙醇结晶)

+19° ( D—葡萄糖的一种形式,高温下用吡啶或醋酸结晶)

+52.7°(恒定值)

如果醛糖分子中确有醛基的话,理应和两分子 ROH 形成缩醛,但实验的结果,醛糖只能和一分子 ROH 形成一个稳定的化合物。

Page 7: 第十八章  碳水化合物

环状的大小及其表示方法

¦Â-ÐÍ

α-型

CH2OH

H OH

OH H

H OH

H

H OH

O

CH2OH

H OH

OH H

H OH

H

OH H

OCH2OH

OHOH

HOOH

CHO

Page 8: 第十八章  碳水化合物

Haworth式:

O

OHOHOH

OH

CH2OH

CH2OHOHOH

HOOH

CHO

¦Á-ÐÍ

¦Â-ÐÍ

CH2OHOHOH

HO

OHCHO CHO

CH2OH

OH

OHOH

OH

O

OH

OHOH

CH2OH

OH

CHO

OH

OH

OHOH

CH2OH

O

OH

OHOH

CH2OHOH

O

OHOH

OHOH

CH2OH

Page 9: 第十八章  碳水化合物

二.单糖的性质 (一 )醛糖和酮糖的互变异构,逆醇醛缩合反应

(二)氧化反应 ( 1)被 Fehling试剂、 Benedict和 Tollen 试剂氧化Fehling试剂 : CuSO4 ( A) + 酒石酸钾钠、氢氧化钠( B)Benedict 试剂(又名:改进了的 Fehling试剂): CuSO4+柠檬酸钠 +Na2CO3(兰色溶液 ) 。 Tollen 试剂: AgNO3 氨溶液

Page 10: 第十八章  碳水化合物

CH2OHOHOH

HOOH

CHO

CH2OHOHOH

HOOH

CO2H

Ag+

CH2OHOHOH

HOOH

CHO

CH2OHOHOH

HOOH

CO2H

Cu2O+砖红色

Ag+

HO-

HO-

Cu2+

酮糖之所以被氧化,是因为在稀碱介质中,酮糖能异构化为醛糖。 还原糖:能还原 Fehling(或 Benedict)试剂或 Tollen 试剂的糖叫还原糖。

Page 11: 第十八章  碳水化合物

( 2)被 Br2/H2O 氧化

O

OHOH

OH

CH2OH

O

D- -δ-葡萄糖酸 内酯O

OH

OHOH

CH2OH

O

CH2OHOHOH

HOOH

CO2H

Br2

H2O+

CH2OHOHOH

HOOH

CHO

(3) 被 HNO3 氧化(可用于推测糖的构型)

CH2OHOHOH

CHOHNO3

CO2HOHOH

CO2H

无旋光性

赤藓糖

CH2OHOH

HOCHO

HNO3

CO2HOH

HOCO2H

有旋光性

Page 12: 第十八章  碳水化合物

( 4)被 HIO4 氧化

CH2OHOHOH

HOOH

CHO

+ HIO4 HCO2H HCHO HIO3+ +

(三)还原反应 葡萄糖能被 H2/Ni、 NaBH4 等还原成正己六醇。

Page 13: 第十八章  碳水化合物

CH2OHOHOH

HOOH

CHO

++

PhNHNH2

CH2OHOHOH

HOOH

CH N NHPh

PhNHNH2

CH2OHOHOH

HOO

CH N NHPh

PhNHNH2

CH2OHOHOH

HOC NCH N NHPh

NHPh

D-葡萄糖脎总反应

CH2OHOHOH

HOOH

CHO

PhNHNH2

CH2OHOHOH

HOC NCH N NHPh

NHPh

PhNH2 NH3+ + H2O

H2O- --

PhNH2NH3

H2O-

3

(四)成脎反应

Page 14: 第十八章  碳水化合物

(五)递升和递降方法 递升: Kiliani反应

Na Hg

Na Hg

H2O

H2O

HCH2OH

OHH OH

CHO

HCH2OH

OHH OH

CN

HCH2OH

OHHO H

CHO

HCH2OH

OHHO H

CN

HCH2OH

OHHO H

CO2H

HCH2OH

OHH OH

CO2H

HCN+HCH2OH

OHCHO

Page 15: 第十八章  碳水化合物

递降: ①Ruff 递降法

CH2OHOHOH

HOOH

CHO

Br2/H2O Ca(OH)2 H2O2CO2

Fe3+

CH2OHOHOH

HOOH

CO2-

2

Ca2+

CH2OHOHOH

HOC OCO2H

CH2OHOHOH

HOCHO

②Wonl 递降法

CH2OHOHOHOH

CHO

Ac2O

NaOAc

NaOCH3

CHCl3CH2OH

OHOHOH

CH N OH

CH2OAcOAcOAcOAc

CN

CH2OHOHOHOH

CN

NaOCH3

CH2OHOHOH

CHO

Page 16: 第十八章  碳水化合物

(六)成苷反应

α -D-吡喃葡萄糖

O

OH

OHOH

CH2OH

OH

O

OH

OHOH

CH2OH

OCH3糖苷键

甲基-α -D-吡喃葡萄糖苷半缩醛羟基

CH3OH/dry HCl

(七)羟基的反应 a. 成醚

O

OH

OHOH

CH2OH

OH

O

OCH3

OCH3OCH3

CH2OCH3

OCH3

(CH3)2SO4

NaOH

H2O/H+ O

OCH3

OCH3OCH3

CH2OCH3

OH

Page 17: 第十八章  碳水化合物

b. 成酯 O

OH

OHOH

CH2OH

OH

O

OAc

OAcOAc

CH2OAc

OAc

Ac2O

c.和丙酮生成异丙叉衍生物 O

OH

OH

OHCH2OH

OH

O

O

O

OCH2OH

O

α-D- 吡喃半乳糖

O

ZnCl2

1,2,3,4,-¶þ-O-Òì±û²æ-D-ßÁà«°ëÈéÌÇ

Page 18: 第十八章  碳水化合物

§18-3 多 糖 双糖可看作是一单糖分子中的半缩醛羟基与另一分子单糖的半缩醛羟基或醇羟基之间失水后的缩合产物。

半缩醛羟基与半缩醛羟基缩合

+H2O

α -D-吡喃葡萄糖 β -D-呋喃果糖 α -葡萄糖苷 , β -果糖苷蔗糖

O

OHOH

OHOH

CH2OH

O

OH

OHCH2OH

CH2OHO

OHO

OHOH

CH2OH

O

OH

OHCH2OHHO

CH2OH

( )

Page 19: 第十八章  碳水化合物

半缩醛羟基与醇羟基缩合

麦芽糖

α -1, 4-葡萄糖苷键

H2O+

O

OHOH

OHOH

CH2OHO

OHOH

OHOH

CH2OH

O

OHOH

OH

CH2OH

O

CH2OH

OHOH

OH

O

纤维二糖

+H2O

β -1, 4-葡萄糖苷键

O

OHOHOH

OH

CH2OH O

OHOH

OHOH

CH2OH O

OHOH

OH

CH2OH

O

CH2OH

OH

OHOH

O

Page 20: 第十八章  碳水化合物

水解各种糖苷键的酶麦芽糖酶 α- 葡萄糖苷键苦杏仁酶 β- 葡萄糖苷键转化糖酶 β-果糖苷键

Page 21: 第十八章  碳水化合物

§18-4 多 糖

多糖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是单糖间失水,以苷键形成的高聚体。如纤维素和淀粉是 D- 葡萄糖的高聚物(用无机酸完全水解纤维素和淀粉可得 D- 葡萄糖 多糖有同聚多糖和杂聚多糖(水解产物不只一种单糖) 多糖无还原性,无甜味,难溶于水,有的能与水形成胶体溶液。 多糖按生物功能可分为动植物的贮藏物质(例如:淀粉、糖原等)和构成植物的结构物质(例如: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等)两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