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我我我我——我我

我的家乡 —— 无为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我的家乡 —— 无为. 一、地名由来. 关于无为地名的来历,通常有两种说法。   其一以 《 太平寰宇记 》 为代表: 无为军本庐州巢县之无为镇,即 曹操 征 孙权 筑城于此,攻吴无功,因号无为。无为城临濡须水上壖也。认为曹操与孙权在濡须(无为古地名,即今裕溪)一带交战,曹操因不能成功而感叹,因此得名。 《 资治通鉴音注 》《 读史方舆纪要 》 从之。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我的家乡 —— 无为

我的家乡——无为

Page 2: 我的家乡 —— 无为

一、地名由来   关于无为地名的来历,通常有两种说法。   其一以《太平寰宇记》为代表: 无为军本庐州巢县之无

为镇,即曹操征孙权筑城于此,攻吴无功,因号无为。无为城临濡须水上壖也。认为曹操与孙权在濡须(无为古地名,即今裕溪)一带交战,曹操因不能成功而感叹,因此得名。《资治通鉴音注》《读史方舆纪要》从之。

  另一说以《燕翼诒谋录》为代表: 太宗皇帝以海内混一,四方无虞,乃于江南置太平军,江北置无为军,取太平无为之义。太平后改为州。取无为而治之意命名。《元史 ·地理志》《方舆胜览》《嘉庆无为州志》、《无为县志》从之。

Page 3: 我的家乡 —— 无为

二、礼仪习俗 1、婚嫁生养:民国初年,民间嫁娶有以下几种方式 : 包办婚姻:子女婚姻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凭媒正

娶,以定终身。 买卖婚姻:把妇女当作商品,可以买卖。父母可以卖自已的

女儿给有钱的人做妾,丈夫可以卖自已的妻子给别人作配偶,公婆可以卖守寡媳妇给他人做妻室。

换亲: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力娶亲,经过双方协商,各以同辈姐妹易嫁。

招亲;男方由于经济困难等原因娶妻难,女方父母膝下无子,招其继承女家香火,繁衍后代。其子女可随母姓,或用父母双姓,名曰“双联香火”。

抢亲:男方由于贫穷、丑陋、年龄过大等原因,难娶妻室,采取抢亲的方式强迫成婚。

Page 4: 我的家乡 —— 无为

2、丧葬祭祀:富裕人家,老人一死,将尸体抹洗干净,穿老衣(新制的 )5领 3腰 (5件上衣、 3件下衣,贫者则用假衣领、假裤腰代之 ),戴小帽,穿薄鞋,抬入早已备好的木棺材。等亲属和晚辈到齐,向遗体凝视默哀后封棺。棺头上置米饭 1碗、熟鸡蛋2个。举家戴孝,哭祭灵前,焚纸钱、锡箔元宝之类,请道士于棺前摇铃念经超度,或 3、或 5、或 7天后出殡。棺盖上骑着一嫡系晚辈男孩,并放 1只公鸡, 8人抬着。死者的嫡系子孙扶于棺侧,长子或长孙端灵牌或遗像于棺前,送葬者哭于棺后。宜安葬日,即入土;若不宜,暂厝,待择墓地,出殡第 3天,亲属再去坟头祭祀,称“上饭”。死后第 7天为“头七”,用纸扎成房屋,供奉堂前。每日 3祭。直到“六七”除灵,即把纸屋送到野外焚化。尔后,子媳除去孝服,改穿白鞋。头年白、 2年蓝、 3年灰, 3年孝满。头年春节春联用蓝纸书写,第 2年用黄纸书写。第 2年立秋前后,死者亲属用纸叠衣服、被单、鞋袜,装入纸箱内,用锡箔叠成元宝放进黄桶内,贴上道士盖印的封条,连同疏文一并送到野外焚化,称为“烧疏”。每年清明、冬至,子孙到坟前祭奠、培土。而贫者只能用口薄板棺材,不管宜不宜,入土了事。

Page 5: 我的家乡 —— 无为

三、传统风俗

送灶:有一则歇后语“灶神爷的横批——一家之主”,出处是灶像旁边贴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是“一家之主”。灶神谓之“九天东厨司命灶君”,又称为“灶王爷”。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举行祭灶。巢湖民间一般吃送灶粑粑,据说是用粑粑将灶神爷嘴塞住了,灶神爷上天就不会“实话实说”了。晚饭后在锅台上摆上香烛,焚烧灶疏,家主跪灶前祝祷,并用双手捧清水泼于门外,念祷词:“一碗清水一阵烟,送您老人家上西天,好事请多奏,恶事切莫言。三十晚上接您回来,初一向您拜早年”。

Page 6: 我的家乡 —— 无为

 抱椿树:庐江一带有年三十晚上安排小孩抱椿树习俗。椿树是树王,据说是朱元璋所封。当年朱元璋打江山,穷途末路,在庐北一带遇到一片桑树,靠吃桑葚活了下来,登基后封桑树林为王,大臣前来庐江,张冠李戴把椿树封为树王,所以椿树便茁壮成长。小孩一边抱椿树,一边念口诀:“椿树老子楝树娘,你长高我长长,你长高好盖房,我长长当新郎”。

Page 7: 我的家乡 —— 无为

无为剔墨纱灯  无为剔墨纱灯,又名宫灯,有 300余年历史,安徽省志列

为皖地八大特产之一。相传北宋米芾就任无为知军时,运用绘画技艺在灯笼壁面绘上人物、山水、龙凤、花卉等图案,借以与民同乐。无为纱灯在借鉴吸收历代流行的蔑扎、纸糊、染色“彩灯”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将木工、雕刻、漆工和绘画艺术融为一体,经过加工、成型、油漆、绘画、剔墨等项工艺制作而成。框架取料檀木或红椿,并用龙头凤头、象鼻、虎脚装饰,灯壁四周镶罩纱绢,绘以花卉、山水、人物等形象,经剔墨工艺和点睛手法,画面人物眼睛,在烛光穿射下频频闪眨,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