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
22/6/8 法法法法法法法法法法法法 社社社社社社社社 社社社社社社社社 社社社社社社社社 社社社社社社社社 社社社 社社社 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 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 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 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社 社社 社社社社 社社社社社 、、 社社 社社社社 社社社社社 、、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主 要 内 容 一、文化与法治文化的界定 二、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三、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 四、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需要 研究解决的若干问题. 一、文化与法治文化的界定. (一)关于文化的概念 “ 文化 ” 是一个含义极广的概念。 “ 文化 ” 一词在我国的出现,可追溯到西汉。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Page 2: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 要 内 容主 要 内 容

一、文化与法治文化的界定一、文化与法治文化的界定二、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二、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三、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三、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四、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需要四、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需要 研究解决的若干问题研究解决的若干问题

Page 3: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一、文化与法治文化的界定一、文化与法治文化的界定

(一)关于文化的概念(一)关于文化的概念

““ 文化”是一个含义极广的概念。文化”是一个含义极广的概念。 ““ 文化”一词在我国的出现,可追溯到西汉。文化”一词在我国的出现,可追溯到西汉。 刘向《说苑刘向《说苑 ·· 指武》中说:圣人之治天一,先文德而后指武》中说:圣人之治天一,先文德而后

武务。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武务。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这里所说的“文化” 是与“武力”相对的教化。这里所说的“文化” 是与“武力”相对的教化。 古汉语中的“文化”概念,本义是指“文治”与“教化”。古汉语中的“文化”概念,本义是指“文治”与“教化”。

Page 4: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我们今天使用的“文化”一词,是我们今天使用的“文化”一词,是 1919 世纪末通过日文世纪末通过日文转译从西方引进的。当时,人们并没有专门为它下过定转译从西方引进的。当时,人们并没有专门为它下过定义,只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理解去使用它。义,只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理解去使用它。

““ 文化”一词,英文、法文都写作文化”一词,英文、法文都写作 CultureCulture ,是从拉,是从拉丁文中演化来的,拉丁文丁文中演化来的,拉丁文 culturacultura 含有耕种、居住、练含有耕种、居住、练习、留心或注意等含义。习、留心或注意等含义。

在西方 ,“经典性”的文化概念首推英国文化人类学家在西方 ,“经典性”的文化概念首推英国文化人类学家泰勒在泰勒在 18711871 年写的著作《原始文化》中对文化所下的年写的著作《原始文化》中对文化所下的定义:“定义:“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以及其他人类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道德、法律、习惯以及其他人类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种种能力、习性在内的一种复合整体种种能力、习性在内的一种复合整体。”。”

Page 5: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克鲁克洪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克鲁克洪 (1905—1960)(1905—1960) 在《文化概在《文化概念:一个重要概念的回顾》一文中,对念:一个重要概念的回顾》一文中,对 161161 种文化的定种文化的定义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认为这些概念基本上都接近,所义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认为这些概念基本上都接近,所不同的只是方法而已。不同的只是方法而已。

克鲁克洪认为: “克鲁克洪认为: “文化是历史上所创造的生存式样的系文化是历史上所创造的生存式样的系统,既包括显型式样也包含隐型式样;它具有为整个群统,既包括显型式样也包含隐型式样;它具有为整个群体共享的倾向,或是在一定时期中为群体的特定部分所体共享的倾向,或是在一定时期中为群体的特定部分所共享共享。”。”

英国文化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英国文化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 (1884—1942)(1884—1942) 是文化是文化功能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文化包括功能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文化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语言化和语言,而,而社会制度社会制度是构成文化的真正要素。是构成文化的真正要素。

Page 6: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五四”运动之后,我国的文化学家对文化的定义展开五四”运动之后,我国的文化学家对文化的定义展开了热烈讨论。了热烈讨论。

对“文化”一词的界定影响最大的,是梁漱溟对“文化”一词的界定影响最大的,是梁漱溟 19201920 年年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对文化所下的定义:文化乃是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对文化所下的定义:文化乃是“人类生活的样法。”他把人类生活的样法分为“人类生活的样法。”他把人类生活的样法分为精神生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活、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三类。三类。

19201920 年蔡元培在湖南演讲《何谓文化年蔡元培在湖南演讲《何谓文化 ??》,提出“文》,提出“文

化是人生发展的状况” 。化是人生发展的状况” 。

19221922年梁启超在《什么是文化年梁启超在《什么是文化 ??》中说,“文化者,》中说,“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有价值的共业也。” 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有价值的共业也。”

Page 7: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胡适于胡适于 19261926 年在《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化的态度》中年在《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化的态度》中指出:“指出:“文化是文明社会形成的生活的方式文化是文明社会形成的生活的方式。” 。”

2020 世纪世纪 8080 年代初,庞朴先生去问钱钟书先生,文化如年代初,庞朴先生去问钱钟书先生,文化如何定义,钱钟书说:何定义,钱钟书说:文化这个东西,你不问嘛,我倒还文化这个东西,你不问嘛,我倒还清楚;你这一问,我倒糊涂起来了清楚;你这一问,我倒糊涂起来了。。

《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所谓文化,广义上是指人类《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所谓文化,广义上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总和,狭义上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学等。

Page 8: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文字学家把文化字义解释为知识教化,后来演化为没文文字学家把文化字义解释为知识教化,后来演化为没文化就是指没有教养。化就是指没有教养。

考古学者把文化界定为人类生活的遗迹,东北发现了玉考古学者把文化界定为人类生活的遗迹,东北发现了玉龙猪,称为红山文化;西南出土了青铜摇钱树,称之为龙猪,称为红山文化;西南出土了青铜摇钱树,称之为三星堆文化。三星堆文化。

社会学家把文化定义为人类合群生活的方式,文化于是社会学家把文化定义为人类合群生活的方式,文化于是包含了人类交往中的传统、信仰、实践、生活方式、艺包含了人类交往中的传统、信仰、实践、生活方式、艺术、工艺和社会制度,甚至包括茶文化、酒文化、饮食术、工艺和社会制度,甚至包括茶文化、酒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性文化、生育文化等等。文化、服饰文化、性文化、生育文化等等。

人类学家把文化定义为表达自身与他人的语义基础,由人类学家把文化定义为表达自身与他人的语义基础,由此构建人类的社会和历史,不同的部落、种族、民族和此构建人类的社会和历史,不同的部落、种族、民族和国家有不同的文化。国家有不同的文化。

哲学家定义的文化无所不包,泛指人类生活的器物、制哲学家定义的文化无所不包,泛指人类生活的器物、制度和信仰。 度和信仰。

Page 9: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通过对各种文化概念的分析,我们可以大致归纳出内涵通过对各种文化概念的分析,我们可以大致归纳出内涵不同的三种文化观:即广义文化观,中义文化观和狭义不同的三种文化观:即广义文化观,中义文化观和狭义文化观。文化观。

广义的文化观广义的文化观认为: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一切,主要包括认为: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一切,主要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

中义的文化观中义的文化观认为: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认为: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狭义的文化观狭义的文化观认为:文化仅指社会的意识形态,或社会认为:文化仅指社会的意识形态,或社会的观念形态,即精神文化。的观念形态,即精神文化。

Page 10: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在我国,重要理论著作和政治文献中有关“文化”的使在我国,重要理论著作和政治文献中有关“文化”的使用如下:用如下:

在哲学意义上,在哲学意义上,唯物主义把世界分为唯物主义把世界分为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界两大范畴,两大范畴,“文化”总体上属于精神世界和人类文明“文化”总体上属于精神世界和人类文明范畴范畴,物质世界中由人类创造的那部分也应当属于文化,物质世界中由人类创造的那部分也应当属于文化范畴。范畴。

在人类文明意义上,在人类文明意义上,我国在改革开放前我国在改革开放前 2020 年把文明分年把文明分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个领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个领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基本上被归属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范畴。化基本上被归属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范畴。

新世纪以后,把文明分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新世纪以后,把文明分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个领域。 明三个领域。

Page 11: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三分法三分法:经济、政治、:经济、政治、文化文化((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所谓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论》:所谓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物质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精神文明

四分法四分法: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社会建设

五分法五分法: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Page 12: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其他分法其他分法:宪法规定的国务院职权::宪法规定的国务院职权:领导和管理经济工领导和管理经济工作和城乡建设,教育、科学、作和城乡建设,教育、科学、文化文化、卫生、体育和计划、卫生、体育和计划生育工作,民政、公安、司法行政和监察等工作,国防生育工作,民政、公安、司法行政和监察等工作,国防建设事业,民族事务,管理对外事务建设事业,民族事务,管理对外事务

与文化直接相关的机构设置与文化直接相关的机构设置:文化部、教育部、科技部、:文化部、教育部、科技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 (版权局)、体育总局、知识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 (版权局)、体育总局、知识产权局、旅游局、宗教局、国研室、新闻办、档案局、产权局、旅游局、宗教局、国研室、新闻办、档案局、新华社、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发展研究中心、行新华社、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发展研究中心、行政学院、外专局、邮政局、文物局、国家语委、自然科政学院、外专局、邮政局、文物局、国家语委、自然科学基金会学基金会

Page 13: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十七大报告——十七大报告——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 11 、社会主义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心价值体系建设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成效明显。工程成效明显。 22、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全社会文、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全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明程度进一步提高。 33、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丰富。 44、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

十七届六中全会——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的六大目标是:十七届六中全会——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的六大目标是: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良好思想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良好思想道

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 22、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涌现;

Page 14: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33、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44、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

55 、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

66 、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文化繁荣发展的人、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文化繁荣发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 才保障更加有力。

当前中央文件中所说的”文化”,主要包括当前中央文件中所说的”文化”,主要包括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文化产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化体制、文化人才文化产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化体制、文化人才,,涉及了广义文化概念的部分内容。涉及了广义文化概念的部分内容。

Page 15: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文明

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

物质 ·政治 ·精神(三个文明)

政治 · 经济 · 文化(三大领域)

经济 ·政治 ·文化 ·社会(四位一体)

经济 ·政治 ·文化 ·社会 ·生态文明(五大建设)

经济 ·城乡 ·教育 ·科学 ·文化 ·卫生 ·体育 ·计划生育 ·环保 ·民政 ·公安 ·司法行政 ·监察 ·国防 ·外交等等

Page 16: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在我国主流话语体系中,“文化”概念具有以下特点:在我国主流话语体系中,“文化”概念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文化概念具有多义性,没有绝对固定、一成不变的一是文化概念具有多义性,没有绝对固定、一成不变的文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不同层面、不同领域、不同文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不同层面、不同领域、不同参照系、不同条件下,文化概念具有不同的涵义;参照系、不同条件下,文化概念具有不同的涵义;

二是文化概念具有相对性,在一个金字塔结构下,文化二是文化概念具有相对性,在一个金字塔结构下,文化概念的外延越大、层级就越高,外延越小、层级就越低;概念的外延越大、层级就越高,外延越小、层级就越低;

三是文化概念具有可变性,它的内涵、表现形式、主导三是文化概念具有可变性,它的内涵、表现形式、主导形态等随着实践的发展、认识的深化、观念的变更和现形态等随着实践的发展、认识的深化、观念的变更和现实需要等因素的发展变化,而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不断实需要等因素的发展变化,而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不断发展变化。发展变化。

Page 17: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二)何谓法治文化?(二)何谓法治文化?

从文化角度看从文化角度看,法治文化是以“法治”为治国理政基本,法治文化是以“法治”为治国理政基本方式所形成的一种社会文化形态;方式所形成的一种社会文化形态;

从法治角度看从法治角度看,法治文化是以“文化”为表现形式和主,法治文化是以“文化”为表现形式和主要内容的一种法律文明形态,两个角度相辅相成、殊途要内容的一种法律文明形态,两个角度相辅相成、殊途同归。同归。

基于对文化和法治的一般理解,可以把法治文化做出广基于对文化和法治的一般理解,可以把法治文化做出广义和狭义的不同界定。义和狭义的不同界定。

Page 18: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广义地讲广义地讲,法治文化是一个国家中由法治价值、法治精,法治文化是一个国家中由法治价值、法治精神、法治理念、法治思想、法治理论、法治意识等精神神、法治理念、法治思想、法治理论、法治意识等精神文明成果,法律制度、法律规范、法治机制等制度文明文明成果,法律制度、法律规范、法治机制等制度文明成果,以及自觉执法守法用法等行为方式共同构成的一成果,以及自觉执法守法用法等行为方式共同构成的一种文化现象和法治状态种文化现象和法治状态;;

狭义地讲狭义地讲,法治文化是关于法治精神文明成果和法治行,法治文化是关于法治精神文明成果和法治行为方式相统一的文化现象和法治状态。为方式相统一的文化现象和法治状态。

广义的法治文化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广义的法治文化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

Page 19: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一是作为精神文明成果的法治文化。一是作为精神文明成果的法治文化。

在做出“姓社”与“姓资”的本质区别的前提下,在做出“姓社”与“姓资”的本质区别的前提下,法治精神文明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法治精神文明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1 、关于法律的理论学说:什么是法律、法律的、关于法律的理论学说:什么是法律、法律的本质、法律的功能、法律的来源,以及法律与道本质、法律的功能、法律的来源,以及法律与道德、法律与社会、法律与宗教、法律与政党、法德、法律与社会、法律与宗教、法律与政党、法律与经济、法律与政治、法律与文化等的关系;律与经济、法律与政治、法律与文化等的关系;

Page 20: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22、关于法治的原则:法国《人权与公民权宣言》:法、关于法治的原则:法国《人权与公民权宣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未经审判不为罪,法律不得溯及既往;律面前人人平等;未经审判不为罪,法律不得溯及既往;未经正当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权利和自由,宪法所未未经正当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权利和自由,宪法所未列举的权利应为人民保留;国家机关不得行使法律所未列举的权利应为人民保留;国家机关不得行使法律所未授予的职权;司法独立;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任何授予的职权;司法独立;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任何法律、法令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国家机关之间应严格法律、法令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国家机关之间应严格实行分权。实行分权。

美国法学家朗美国法学家朗··富勒把道德和法律紧密联系起来,提富勒把道德和法律紧密联系起来,提出了法治的八项原则:法律的普遍性,法律应当公布,出了法治的八项原则:法律的普遍性,法律应当公布,法律应当具有明确性,法律应当具有稳定性,法不得溯法律应当具有明确性,法律应当具有稳定性,法不得溯及既往,应当避免法律中的矛盾,法律不应要求不可能及既往,应当避免法律中的矛盾,法律不应要求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官方行为应与公布的法律保持一致。实现的事情,官方行为应与公布的法律保持一致。

Page 21: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33、关于法治的价值:自由、平等、人权、公平、、关于法治的价值:自由、平等、人权、公平、正义、秩序、安全、和谐、文明等等。正义、秩序、安全、和谐、文明等等。

历史一再证明,法制既可以正向价值为取向,充历史一再证明,法制既可以正向价值为取向,充分维护民主、自由、平等、人权、正义和宪政,分维护民主、自由、平等、人权、正义和宪政,保障人民福祉的实现,也可以负向价值为归依,保障人民福祉的实现,也可以负向价值为归依,把法律变成推行专制、人治、维护特权和私有制把法律变成推行专制、人治、维护特权和私有制度的工具,甚至成为实行法西斯专政的手段。 度的工具,甚至成为实行法西斯专政的手段。

Page 22: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44、关于法治的认知:、关于法治的认知:

诸如罪有应得、杀人偿命、信守契约、借债还钱,不杀诸如罪有应得、杀人偿命、信守契约、借债还钱,不杀人放火、不抢劫盗窃、不坑蒙拐骗、不欺行霸市、不缺人放火、不抢劫盗窃、不坑蒙拐骗、不欺行霸市、不缺斤少量等等。斤少量等等。

这是社会成员基于社会道德、宗教规训、传统习俗等而这是社会成员基于社会道德、宗教规训、传统习俗等而对法律、法律价值、法治以及守法、违法、犯罪、惩罚对法律、法律价值、法治以及守法、违法、犯罪、惩罚等法律行为规范及其后果的原始认识和朴素理解,是一等法律行为规范及其后果的原始认识和朴素理解,是一个国家法治文化最广泛、最普遍、最原生态的社会道义个国家法治文化最广泛、最普遍、最原生态的社会道义基础,在法治文化建设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基础地位。基础,在法治文化建设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基础地位。

Page 23: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作为精神文明成果的法治文化,是法治文化建设的思想、作为精神文明成果的法治文化,是法治文化建设的思想、灵魂和理论先导,它引领一个国家的法治发展方向,决灵魂和理论先导,它引领一个国家的法治发展方向,决定一个国家法治建设的性质和特点,作用于一个国家的定一个国家法治建设的性质和特点,作用于一个国家的法治发展速度和质量,正所谓“法治发展速度和质量,正所谓“法治文化有多远,法治法治文化有多远,法治建设就能走多远建设就能走多远”。”。

但是,对于一个历史上缺少民主法治传统的国家而言,但是,对于一个历史上缺少民主法治传统的国家而言,作为精神文明成果的法治文化的真正形成,既需要长期作为精神文明成果的法治文化的真正形成,既需要长期的民主政治文化积淀、法治思想启蒙、法律知识传播和的民主政治文化积淀、法治思想启蒙、法律知识传播和法制宣传教育,也需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民主政治法制宣传教育,也需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土壤,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渐进、艰苦曲折和进建设的土壤,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渐进、艰苦曲折和进退交织的历史过程。退交织的历史过程。

Page 24: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二是作为制度文明成果的法治文化。二是作为制度文明成果的法治文化。

国家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法律程序、法治机制等,国家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法律程序、法治机制等,是法治文化的基本制度载体和重要存在方式,是作为精是法治文化的基本制度载体和重要存在方式,是作为精神文明成果的法治文化得以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神文明成果的法治文化得以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的制度平台和重要保障。用的制度平台和重要保障。

主要包括宪法制度、立法制度、执法制度、司法制度、主要包括宪法制度、立法制度、执法制度、司法制度、法律监督制度、守法制度;以及法律体系、法律部门、法律监督制度、守法制度;以及法律体系、法律部门、法律规范、法律条文、司法判例、法律解释等等。法律规范、法律条文、司法判例、法律解释等等。

例如,西方国家通常实行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权例如,西方国家通常实行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权制衡的“三权分立”制度,我国则实行民主集中制基础制衡的“三权分立”制度,我国则实行民主集中制基础上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上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Page 25: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又如,我国法律体系分为宪法与宪法相关法、民商法、又如,我国法律体系分为宪法与宪法相关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七个部门。西方大陆法系国家主要划分为:公法、私等七个部门。西方大陆法系国家主要划分为:公法、私法、社会法、经济法等领域;法、社会法、经济法等领域;

再如,在英美法系国家,不成文的判例法是主要法律形再如,在英美法系国家,不成文的判例法是主要法律形式,而在大陆法系国家成文法是主要法律形式;等等。式,而在大陆法系国家成文法是主要法律形式;等等。

作为制度文明成果的法治文化,是法治文化建设的主干、作为制度文明成果的法治文化,是法治文化建设的主干、平台和躯体。相对于精神文明和社会行为方式的法治文平台和躯体。相对于精神文明和社会行为方式的法治文化建设具有较强的渐进性而言,制度文明的法治文化建化建设具有较强的渐进性而言,制度文明的法治文化建设在一定条件下则具有较强的构建性,可以通过革命、设在一定条件下则具有较强的构建性,可以通过革命、变法、改革或其他人为方式加快实现。因此,对于一个变法、改革或其他人为方式加快实现。因此,对于一个赶超型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应当把制度建设作为法治文赶超型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应当把制度建设作为法治文化建设的重点。化建设的重点。

Page 26: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三是作为社会行为方式的法治文化。三是作为社会行为方式的法治文化。

对于一个社会而言,法治不仅是主流价值和理论观念,对于一个社会而言,法治不仅是主流价值和理论观念,也不仅是制度规范和司法机器,更重要的它是一种社会也不仅是制度规范和司法机器,更重要的它是一种社会信仰、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信仰、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作为社会行为方式的法治文化,主要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作为社会行为方式的法治文化,主要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活动中对待法治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行为方式。会活动中对待法治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行为方式。

如对于一般社会成员来说,他们为什么要守法?守法是如对于一般社会成员来说,他们为什么要守法?守法是自觉自愿行为还是被迫行为?自觉守法或者被迫守法的自觉自愿行为还是被迫行为?自觉守法或者被迫守法的文化机理和原因是什么?违法犯罪的原因、条件、主客文化机理和原因是什么?违法犯罪的原因、条件、主客观因素是什么?观因素是什么?

Page 27: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对于公职人员来说,为什么必须依法办事?为什么不能以权谋私、对于公职人员来说,为什么必须依法办事?为什么不能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徇私舞弊、司法腐败、卖官鬻爵?为什么会发生选择贪污受贿、徇私舞弊、司法腐败、卖官鬻爵?为什么会发生选择性执法、执法不作为或者乱作为等等?性执法、执法不作为或者乱作为等等?

对于公司企业商人等来说,为什么必须依法经营、诚实信用、平对于公司企业商人等来说,为什么必须依法经营、诚实信用、平等竞争、公平交易、依法纳税?为什么会发生缺斤少量、制假贩等竞争、公平交易、依法纳税?为什么会发生缺斤少量、制假贩假、偷税漏税、合同诈骗、走私骗税等违法犯罪行为?假、偷税漏税、合同诈骗、走私骗税等违法犯罪行为?

所有这些行为方式和社会现象,都与法治文化的有无、真假、多所有这些行为方式和社会现象,都与法治文化的有无、真假、多少、强弱等有关。少、强弱等有关。

尤其需要追问的,是在什么条件下法治才能被人们所真正信仰,尤其需要追问的,是在什么条件下法治才能被人们所真正信仰,才会内化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才能在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专制才会内化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才能在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专制文化传统的社会中生根开花结果……?文化传统的社会中生根开花结果……?

正如钱穆先生所言:“一切问题,由文化问题产生;一切问题,正如钱穆先生所言:“一切问题,由文化问题产生;一切问题,由文化问题解决”。由文化问题解决”。

Page 28: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作为社会行为方式的法治文化,是法治文化建设的实践作为社会行为方式的法治文化,是法治文化建设的实践基础和实现形式,它把法治思想理论的指引和法律制度基础和实现形式,它把法治思想理论的指引和法律制度规范的要求贯彻落实到每一个社会成员,把法治文化的规范的要求贯彻落实到每一个社会成员,把法治文化的价值追求和秩序构建实践于每一种法律关系,把纸面的价值追求和秩序构建实践于每一种法律关系,把纸面的法律变成为生活中的法律和行动,从而实在具体地移动法律变成为生活中的法律和行动,从而实在具体地移动着法治文明的进步。着法治文明的进步。

然而,对于一个人口众多、封建文化影响深刻、市场经然而,对于一个人口众多、封建文化影响深刻、市场经济落后、理性文化缺失、民主政治欠发达的国家而言,济落后、理性文化缺失、民主政治欠发达的国家而言,要把先进文明的法治文化思想付诸自觉行动,成为一种要把先进文明的法治文化思想付诸自觉行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信仰,必然是一个长期艰难甚至痛苦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信仰,必然是一个长期艰难甚至痛苦的过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过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

Page 29: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对于对于法治文化,法治文化,还可以从还可以从主体、载体、历史主体、载体、历史等维度来理解等维度来理解

11 、法治文化的主体、法治文化的主体:: 人——个人、群体【干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老年人、青人——个人、群体【干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老年人、青少年、消费者、残疾人】、民族、人民。少年、消费者、残疾人】、民族、人民。

机构——执政党机关、参政党机关、立法机关、执法机关、司机构——执政党机关、参政党机关、立法机关、执法机关、司法机关、武装力量机关等等。法机关、武装力量机关等等。

单位——工厂、公司等企业单位,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单位——工厂、公司等企业单位,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

法治文化的主体归根结底是人,是以人为中心、由人所创造、为法治文化的主体归根结底是人,是以人为中心、由人所创造、为人所支配、被人所享有的文化,是人民当家作主、通过宪法和法人所支配、被人所享有的文化,是人民当家作主、通过宪法和法律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文化。律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文化。

有人认为,法治文化的主体是制度,这种观点可以研究和商榷。有人认为,法治文化的主体是制度,这种观点可以研究和商榷。

Page 30: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法治文化的载体法治文化的载体——广播电影电视戏曲、文化艺术作品、——广播电影电视戏曲、文化艺术作品、报刊书籍、图书馆博物馆、网络媒体、法庭、监狱、警报刊书籍、图书馆博物馆、网络媒体、法庭、监狱、警察、法典、法条、法袍、法槌等等。察、法典、法条、法袍、法槌等等。

法治文化的载体是当下法治文化存在和表现的方式和形法治文化的载体是当下法治文化存在和表现的方式和形式,它多种多样,不断变化发展,使抽象的法治精神、式,它多种多样,不断变化发展,使抽象的法治精神、法治灵魂、法治理念等具象化、显性化、现实化,成为法治灵魂、法治理念等具象化、显性化、现实化,成为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现实存在。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现实存在。

Page 31: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33 、法治文化的历史、法治文化的历史————所有与法律有关的历史遗所有与法律有关的历史遗存、事件、人物和故事等,都可能成为一个国家或者社存、事件、人物和故事等,都可能成为一个国家或者社会的法治文化。会的法治文化。

例如,我国历史上留下来的图腾、宗庙、祠堂、县衙、例如,我国历史上留下来的图腾、宗庙、祠堂、县衙、县太爷、诉状、师爷、惊堂木、刑具、刑罚(如十恶不县太爷、诉状、师爷、惊堂木、刑具、刑罚(如十恶不赦、五马分尸、凌迟、斩立决等)、法律文书如判词、赦、五马分尸、凌迟、斩立决等)、法律文书如判词、牢房、卖身契、法律典籍(如秦朝《田律》、汉朝《九牢房、卖身契、法律典籍(如秦朝《田律》、汉朝《九章律》、《魏律》、《晋律》、《北齐律》、《隋律》、章律》、《魏律》、《晋律》、《北齐律》、《隋律》、《唐律》、《大明律》、《大清律》等)、历史事件《唐律》、《大明律》、《大清律》等)、历史事件(如李悝变法、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公车上书、戊(如李悝变法、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等)、历史故事(如窦娥冤、杨乃武与小白菜、戌变法等)、历史故事(如窦娥冤、杨乃武与小白菜、包青天、陈世美)等等。包青天、陈世美)等等。

Page 32: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三)法治文化与法律文化的区别(三)法治文化与法律文化的区别

法律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国家在长期的共同生活过程中法律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国家在长期的共同生活过程中所认同的、相对稳定的、与法和法律现象有关的制度、所认同的、相对稳定的、与法和法律现象有关的制度、意识和传统学说的总称。意识和传统学说的总称。

““ 法律文化法律文化”分为“”分为“外部法律文化外部法律文化”和“”和“内部法律文内部法律文化化”。 ”。

外部法律文化就是指外部法律文化就是指一般民众对法律的认知态度一般民众对法律的认知态度;; 内部法律文化则是指内部法律文化则是指法律职业共同体内对法律的认知态法律职业共同体内对法律的认知态度度。。

在司法运作过程中在司法运作过程中 ,,一般民众与法律职业者之间关于法一般民众与法律职业者之间关于法律的态度和价值观念具有明显差异的律的态度和价值观念具有明显差异的 ,,但法律职业者的但法律职业者的关于法律的价值观念会通过司法过程取得统治地位。关于法律的价值观念会通过司法过程取得统治地位。

Page 33: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具有十个主要特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具有十个主要特点: 11 、引礼入法,礼法结合;、引礼入法,礼法结合; 22 、法自君出,权尊于法;、法自君出,权尊于法; 33 、家族本位,伦理法治;、家族本位,伦理法治; 44 、天人合一,情理法统一、天人合一,情理法统一;; 55 、民刑不分,重刑轻民;、民刑不分,重刑轻民; 66 、司法行政不分,司法从属行政;、司法行政不分,司法从属行政; 77 、刑讯逼供,罪从供定;、刑讯逼供,罪从供定; 88 、援法定罪,类推裁判;、援法定罪,类推裁判; 99 、无讼是求,调处息争;、无讼是求,调处息争; 1010 、依法治官,明职课责。、依法治官,明职课责。

Page 34: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与西方法律文化相比,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是:与西方法律文化相比,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是:

第一,在法律观念文化上,我国强调“礼法合一”,第一,在法律观念文化上,我国强调“礼法合一”,“德主刑辅”,“礼”、道德等被奉为治国之道;西方“德主刑辅”,“礼”、道德等被奉为治国之道;西方强调法律是治国之圭臬,推崇依法治国。强调法律是治国之圭臬,推崇依法治国。

第二,在法律制度文化上,我国强调人性善,国家权力第二,在法律制度文化上,我国强调人性善,国家权力本位,皇权至上,权大于法,官大于法,法律受权力的本位,皇权至上,权大于法,官大于法,法律受权力的支配;西方强调人性恶,法律至上,分权制衡,以权力支配;西方强调人性恶,法律至上,分权制衡,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

Page 35: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第三,在法律心理文化上,我国强调中庸之道,崇尚息第三,在法律心理文化上,我国强调中庸之道,崇尚息事宁人,平争止讼、厌讼惧官的法律心理普遍;西方主事宁人,平争止讼、厌讼惧官的法律心理普遍;西方主张契约自由,法律神圣,司法公正,依法解决矛盾纠纷。张契约自由,法律神圣,司法公正,依法解决矛盾纠纷。

第四,在法律价值文化上,我国是重国家轻个人,重人第四,在法律价值文化上,我国是重国家轻个人,重人治轻法治,重道德轻法律,重义务轻权利,重实体法轻治轻法治,重道德轻法律,重义务轻权利,重实体法轻程序法。程序法。

第五,在司法审判文化上,我国强调清官文化,主张天第五,在司法审判文化上,我国强调清官文化,主张天理、人情、国法的结合,通常是按照情、理、法的顺序理、人情、国法的结合,通常是按照情、理、法的顺序解决纠纷,人情因素常常被放大;西方通常按照法、理、解决纠纷,人情因素常常被放大;西方通常按照法、理、情的顺序解决纠纷。情的顺序解决纠纷。

Page 36: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中西方解决矛盾纠纷的思维顺序中西方解决矛盾纠纷的思维顺序

中国:情理法,天理、国法、人情三位一体,是中国传中国:情理法,天理、国法、人情三位一体,是中国传统法观念的核心。在中国,情为基础,理为本,法为末。统法观念的核心。在中国,情为基础,理为本,法为末。

曹操马踏青苗,按他自己定下的军法,该当斩首。但是事情涉及曹操马踏青苗,按他自己定下的军法,该当斩首。但是事情涉及了主帅,却更改了章程,说是可以割发代首,这就是人情。了主帅,却更改了章程,说是可以割发代首,这就是人情。

铁面无私的包公,碰到皇帝犯事,也只能象征性地打打龙袍了事。铁面无私的包公,碰到皇帝犯事,也只能象征性地打打龙袍了事。这也是“人情”。这也是“人情”。

中国应当从人情社会(熟人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变,从人治文化中国应当从人情社会(熟人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变,从人治文化向法治文化转变。向法治文化转变。

Page 37: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西方:法理情——在西方则是法为用、理为本、西方:法理情——在西方则是法为用、理为本、情为末情为末

1313世纪前期英国著名法学家布莱克顿在《英国的习惯世纪前期英国著名法学家布莱克顿在《英国的习惯和法律》一书中写道和法律》一书中写道 :“:“ 国王不应服从任何人国王不应服从任何人 ,,但应服但应服从上帝和法律从上帝和法律 ,,因为法律创造了国王因为法律创造了国王。”。”

在西方社会生活,一个非常重要的铭言是:“在西方社会生活,一个非常重要的铭言是:“对法律的对法律的无知或忽略,无可宽宥无知或忽略,无可宽宥”。”。

对于私有财产,西方的法律格言是:风能进、雨能进,对于私有财产,西方的法律格言是: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无恒产则无恒心。国王不能进。 无恒产则无恒心。

我国的格言是: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滨,莫非我国的格言是: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滨,莫非王土。王土。

Page 38: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法治文化与法律文化的主要区别如下:法治文化与法律文化的主要区别如下:

11 、两者的概念位阶不同、两者的概念位阶不同 ..法律文化是文化的一个组成法律文化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法律文化;法治文化则是法律部分,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法律文化;法治文化则是法律文化的一个亚类,它强调法律文化中现代法治的成分。文化的一个亚类,它强调法律文化中现代法治的成分。法律文化是上位概念,包含法治文化、法制文化、法律法律文化是上位概念,包含法治文化、法制文化、法律文明、法律传统、法律习惯等概念;法治文化从属于法文明、法律传统、法律习惯等概念;法治文化从属于法律文化。律文化。

22、两者的历史产生不同。法律文化是历史的积淀,有、两者的历史产生不同。法律文化是历史的积淀,有人类社会和国家,就有法律和法律文化现象;而法治文人类社会和国家,就有法律和法律文化现象;而法治文化主要是近现代资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产物。化主要是近现代资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产物。

Page 39: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33、、两者的价值取向不同两者的价值取向不同。法律文化在价值判断。法律文化在价值判断上是中性的,不具有优劣好坏比较的价值评判;上是中性的,不具有优劣好坏比较的价值评判;法律文化表明的是与道德文化、习俗文化、宗教法律文化表明的是与道德文化、习俗文化、宗教文化等其他规范性文化现象的不同。文化等其他规范性文化现象的不同。

法治文化具有明显的价值取向,它主张民主否定法治文化具有明显的价值取向,它主张民主否定专制,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否定特权,主张法专制,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否定特权,主张法治否定人治,主张人权否定皇权和神权,主张法治否定人治,主张人权否定皇权和神权,主张法律至上否定独裁统治,倡导以权力制约权力、依律至上否定独裁统治,倡导以权力制约权力、依法行政、司法独立、公平正义、理性、平等自由法行政、司法独立、公平正义、理性、平等自由博爱等价值。博爱等价值。

Page 40: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四)法治文化与文化法制的区别(四)法治文化与文化法制的区别

目前,人们往往把目前,人们往往把法治文化法治文化与与文化法制文化法制混同使用。混同使用。

从概念来看,法治文化是不能等同于文化法制的,正如从概念来看,法治文化是不能等同于文化法制的,正如企业文化不同于文化企业一样。企业文化不同于文化企业一样。

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是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包括文化观念、价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等,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制度、文化环境等,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所有正常的企业都有或者应当有其自身的企业文化。所有正常的企业都有或者应当有其自身的企业文化。

文化企业文化企业则是与化工企业、钢铁企业、建筑企业、食品则是与化工企业、钢铁企业、建筑企业、食品企业等不同企业,是各种企业中专门负责生产、经营、企业等不同企业,是各种企业中专门负责生产、经营、管理文化产品的那些企业。管理文化产品的那些企业。

Page 41: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法治文化与文化法制具有如下主要区别:法治文化与文化法制具有如下主要区别:

第一,“法治”不同于“法制”。第一,“法治”不同于“法制”。 两者在价值取向、基本内涵、主要原则、实践要求等方两者在价值取向、基本内涵、主要原则、实践要求等方面有着重要区别。面有着重要区别。

所以我国学者认为新中国的法治建设是一个“所以我国学者认为新中国的法治建设是一个“从人治到从人治到法制,再从法制到法治法制,再从法制到法治”的发展过程。”的发展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把“法制”改为“法治”,这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把“法制”改为“法治”,这意义重大的一字之改,用了重大的一字之改,用了 2020 年的时间。年的时间。

Page 42: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第二,法治文化与文化法制的关注重点不同。第二,法治文化与文化法制的关注重点不同。

法治文化法治文化关注的重点在“关注的重点在“文化文化”,主要从文化意义、文”,主要从文化意义、文化属性和文化特征等方面来研究和解释国家法治的价值化属性和文化特征等方面来研究和解释国家法治的价值观念、法律制度规范和社会行为方式等基本问题。观念、法律制度规范和社会行为方式等基本问题。

文化法制文化法制关注的重点在“关注的重点在“法制法制”,主要强调文化法制与”,主要强调文化法制与经济法制、政治法制、社会法制、军事法制、行政法制、经济法制、政治法制、社会法制、军事法制、行政法制、环境法制等领域法制建设的区别与联系,着重从法制的环境法制等领域法制建设的区别与联系,着重从法制的角度来研究解决文化建设中的政策、立法、执法、司法、角度来研究解决文化建设中的政策、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保障等问题。守法和法律保障等问题。

Page 43: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例如,当前我国文化法制建设的任务,就是要从例如,当前我国文化法制建设的任务,就是要从法律制度上确立国家文化建设的根本方向、指导法律制度上确立国家文化建设的根本方向、指导思想和核心价值,确定各类文化主体的性质、地思想和核心价值,确定各类文化主体的性质、地位和功能,确定各类文化活动的原则、制度和规位和功能,确定各类文化活动的原则、制度和规则,确定各类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流通、消费则,确定各类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流通、消费和服务的体制机制,确定国家对文化活动的管理、和服务的体制机制,确定国家对文化活动的管理、规范和引导,调整文化权利义务关系;就是要在规范和引导,调整文化权利义务关系;就是要在法制轨道上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切实做到文化建法制轨道上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切实做到文化建设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设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Page 44: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第三,法治文化与文化法制的价值取向不同。第三,法治文化与文化法制的价值取向不同。

法治文化法治文化是与人治文化、专制文化、神治文化、非法治是与人治文化、专制文化、神治文化、非法治文化等相对立或者相区别的文化范式,在价值取向上,文化等相对立或者相区别的文化范式,在价值取向上,它强调法律统治而否定人治,强调民主而否定专制,强它强调法律统治而否定人治,强调民主而否定专制,强调人权自由平等而否定神权、皇权和特权,强调监督制调人权自由平等而否定神权、皇权和特权,强调监督制衡而否定集权独裁,崇尚自觉守法而否定违法犯罪……衡而否定集权独裁,崇尚自觉守法而否定违法犯罪……

文化法制文化法制是一个与经济法制、政治法制、社会法制、行是一个与经济法制、政治法制、社会法制、行政法制、军事法制等相区别的法制领域,这些法制领域政法制、军事法制等相区别的法制领域,这些法制领域的价值取向是共同的,但与法治文化的价值取向相比,的价值取向是共同的,但与法治文化的价值取向相比,文化法制不一定必然地排斥人治、否定特权、制约权力、文化法制不一定必然地排斥人治、否定特权、制约权力、维护民主和保障人权,不一定能够在文化领域实现“良维护民主和保障人权,不一定能够在文化领域实现“良法善治”。法善治”。

Page 45: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第四,法治文化与文化法制的存在形态不同。第四,法治文化与文化法制的存在形态不同。

法治文化法治文化的存在形态,主要是对法治现象的思想观念总的存在形态,主要是对法治现象的思想观念总结、理论学术分析、现实感受评判、未来发展预测,是结、理论学术分析、现实感受评判、未来发展预测,是关于法治文明的历史与现实相观照、应然与实然相结合、关于法治文明的历史与现实相观照、应然与实然相结合、价值评判与行为事实相联系的一种文化样式和法理描述;价值评判与行为事实相联系的一种文化样式和法理描述;

文化法制文化法制的存在形态,主要是对文化建设中的法制问题的存在形态,主要是对文化建设中的法制问题的现实观照,是立足于国家法制资源配置、法律制度完的现实观照,是立足于国家法制资源配置、法律制度完善和法制调控实效的一种政府行为和治理方式。善和法制调控实效的一种政府行为和治理方式。

Page 46: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二、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二、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的批判继承和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的批判继承和发扬光大,作为一切人类法治文明有益成果的借鉴和吸发扬光大,作为一切人类法治文明有益成果的借鉴和吸收,作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平正收,作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平正义、自由平等、保障人权、民主法治等社会主义基本价义、自由平等、保障人权、民主法治等社会主义基本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全体人民意志和党的主张相统一的集值的集中体现,是全体人民意志和党的主张相统一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伦理道德与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相统中体现,是社会主义伦理道德与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相统一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与社会主义法治实一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与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相统一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法治意识形态与全面践相统一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法治意识形态与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相统一的集中体现,是法制宣传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相统一的集中体现,是法制宣传教育与法治行为习惯培养相统一的集中体现。教育与法治行为习惯培养相统一的集中体现。

Page 47: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一)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内涵(一)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内涵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由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在要求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由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在要求的法治价值、法治精神、法治意识、法治理念、法治思的法治价值、法治精神、法治意识、法治理念、法治思想、法治理论等想、法治理论等精神文明成果精神文明成果,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本质特征的法律制度、法律规范、法治机制等民主政治本质特征的法律制度、法律规范、法治机制等制度文明成果制度文明成果,以及自觉依法办事和遵法守法等,以及自觉依法办事和遵法守法等行为方行为方式式共同构成的一种先进文化现象和法治进步状态。共同构成的一种先进文化现象和法治进步状态。

Page 48: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我们讲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主要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我们讲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主要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它有三个参照系:义法治文化,它有三个参照系:

第一,与资本主义法治文化相比,它姓“社”不姓第一,与资本主义法治文化相比,它姓“社”不姓“资”,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法治文化,坚持四项基本原“资”,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法治文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它的本质特征;则是它的本质特征;

第二,与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以及现越南、古巴、第二,与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以及现越南、古巴、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法治文化相比,它是中国特色的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法治文化相比,它是中国特色的法治文化,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中华法系、中国国情、法治文化,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中华法系、中国国情、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等,影响和决定了它的本国特色;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等,影响和决定了它的本国特色;

第三,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描述的理想社会主义的国第三,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描述的理想社会主义的国家与法的形态相比,它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法治文化,家与法的形态相比,它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法治文化,不完善、不发达、不健全等是它与生俱来的缺憾。不完善、不发达、不健全等是它与生俱来的缺憾。

Page 49: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11 、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成果的法治文化,它是一个、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成果的法治文化,它是一个法治价值理论体系,包括法治价值理论体系,包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社会主义法治意识、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社会主义法治价值、社法治意识、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社会主义法治价值、社会主义法治原则、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社会主义法治理会主义法治原则、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社会主义法治学说念、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社会主义法治学说等等,以及等等,以及公民和国家公职人员的法治态度、法治心理、法治偏好、公民和国家公职人员的法治态度、法治心理、法治偏好、法治立场、法治信仰等内容。法治立场、法治信仰等内容。

Page 50: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22、作为社会主义制度文明成果的法治文化,它是一个、作为社会主义制度文明成果的法治文化,它是一个法治制度规范体系,法治制度规范体系,既包括既包括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民族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区域自治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层民主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等)、基本经济制基层民主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等)、基本经济制度、基本社会制度、基本文化制度,度、基本社会制度、基本文化制度,也包括也包括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的宪法制度、民主选举制度、人权保障制度、民主立法制宪法制度、民主选举制度、人权保障制度、民主立法制度、严格执法制度、公正司法制度、法律监督制度、自度、严格执法制度、公正司法制度、法律监督制度、自觉守法制度等等,觉守法制度等等,还包括还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民法经济法行政法等法律部门、各种法律规范和法律条民法经济法行政法等法律部门、各种法律规范和法律条文、立法司法解释等等。文、立法司法解释等等。

Page 51: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33、作为社会主义社会行为方式的法治文化,它一个法、作为社会主义社会行为方式的法治文化,它一个法治行为体系,治行为体系,不仅包括不仅包括执政党的依法执政行为,立法机执政党的依法执政行为,立法机关的民主科学立法行为和依法监督行为,行政机关的依关的民主科学立法行为和依法监督行为,行政机关的依法行政行为,司法机关的公正司法行为,全体公民的自法行政行为,司法机关的公正司法行为,全体公民的自觉守法和理性用法行为,觉守法和理性用法行为,而且包括而且包括由法治行为产生的法由法治行为产生的法治习惯、法治功能、法治实效、法治权威、法治秩序、治习惯、法治功能、法治实效、法治权威、法治秩序、法治环境、法治状况等内容。法治环境、法治状况等内容。

Page 52: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法治文化的三个层面法治文化的三个层面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11 作为精神文明成果的作为精神文明成果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 11 )社会主义的法治精神、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法治价值、)社会主义的法治精神、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法治价值、法治原则、法治思想、法治理念、法治理论、法治学说等;法治原则、法治思想、法治理念、法治理论、法治学说等;

(( 22 )公民和国家公职人员的法治态度、法治心理、法治偏好、)公民和国家公职人员的法治态度、法治心理、法治偏好、法治立场、法治信仰等。法治立场、法治信仰等。

22作为制度文明成果的作为制度文明成果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 11 )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本社会制度、基本文化制度等;度、基本社会制度、基本文化制度等;

(( 22 )社会主义的宪法制度、民主选举制度、人权保障制度、)社会主义的宪法制度、民主选举制度、人权保障制度、民主立法制度、严格执法制度、公正司法制度、法律监督民主立法制度、严格执法制度、公正司法制度、法律监督制度、自觉守法制度等;制度、自觉守法制度等;

(( 3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民法经济法行政法等法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民法经济法行政法等法律部门、各种法律规范和法律条文、立法司法解释等。部门、各种法律规范和法律条文、立法司法解释等。

33 作为社会行为方式的作为社会行为方式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 11 )执政行为、立法行为、行政行为、司法行为、监督行为、)执政行为、立法行为、行政行为、司法行为、监督行为、守法行为等;守法行为等;

(( 22 )法治习惯、法治功能、法治实效、法治权威、法治秩序、)法治习惯、法治功能、法治实效、法治权威、法治秩序、法治环境、法治状况等。 法治环境、法治状况等。

Page 53: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与本国的政党文化、社会文化、企业文化、单位文化、与本国的政党文化、社会文化、企业文化、单位文化、公民文化、宗教文化、礼仪文化、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公民文化、宗教文化、礼仪文化、地域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现象相比较,等文化现象相比较,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具有以下特征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具有以下特征::

11 、国家意志性。、国家意志性。

法治文化是以法律作为核心要素和基本前提的文化形态,法治文化是以法律作为核心要素和基本前提的文化形态,没有法律就没有法治和法治文化。没有法律就没有法治和法治文化。

在我国,法律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执政党的主张和人民在我国,法律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执政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行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行为规范。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具有国家主权的象征、国家为规范。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具有国家主权的象征、国家权力的威严、国家行为的方式、国家利益的本质、国家权力的威严、国家行为的方式、国家利益的本质、国家强力的保障等特征,是我国上层建筑中主流文化的重要强力的保障等特征,是我国上层建筑中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组成部分。

Page 54: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22、意识形态性。、意识形态性。

在我国,马列主义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在我国,马列主义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法治建想和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法治建设的灵魂和指导思想,依法治国是以党的领导为核心,设的灵魂和指导思想,依法治国是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三者有机统一”是我国法治发展的本质要求,“三个“三者有机统一”是我国法治发展的本质要求,“三个至上”是人民法院工作的指导思想……因此,社会主义至上”是人民法院工作的指导思想……因此,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必然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政治性和党性等意识法治文化必然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政治性和党性等意识形态(形态( IdeologyIdeology)特征。)特征。

另一方面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作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作为我国的主流文化之一主流文化之一,,其价值取向、指导思想、理论基础、精神理念等本质上其价值取向、指导思想、理论基础、精神理念等本质上属于政治意识形态的范畴,是表现为国家意志的政治意属于政治意识形态的范畴,是表现为国家意志的政治意识形态。 识形态。

Page 55: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33、人民民主性。、人民民主性。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既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主体,也是社会主人民当家作主,既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主体,也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主体。义法治文化的主体。

人民行使各项民主权利,民主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人民行使各项民主权利,民主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依照宪法和法律管理国家和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依照宪法和法律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反对人治,依法治权、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反对人治,依法治权、依法治官等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人民民主性的必然要求。依法治官等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人民民主性的必然要求。

执政党和国家机关坚持以人为本、人民主权、立党为公、执政党和国家机关坚持以人为本、人民主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法司法为民等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人民民执政为民、执法司法为民等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人民民主性的集中体现。主性的集中体现。

Page 56: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44、制度构建性。、制度构建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民主是一种国家形态、一种国家制度。马克思主义认为,民主是一种国家形态、一种国家制度。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是人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是人民民主的制度保障,因此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不仅是一种民民主的制度保障,因此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不仅是一种精神理念文化,也是一种制度规范文化。精神理念文化,也是一种制度规范文化。

这种制度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立和发展的,具这种制度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立和发展的,具有法律上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极大的权威性,是社会主有法律上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极大的权威性,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支柱平台。义法治文化的支柱平台。

Page 57: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从国家“六五”普法规划关于推进从国家“六五”普法规划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任务的设任务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其范围是比较狭窄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其范围是比较狭窄的:

11 、通过法制宣传教育、通过法制宣传教育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在全社会形成在全社会形成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权威的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权威的(法治)氛围(法治)氛围。。

22、开展丰富多彩的、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文化活动法治文化活动 ,,使法制宣传教育与群众文化使法制宣传教育与群众文化生活相结合生活相结合 ,,丰富法治文化活动载体和形式。丰富法治文化活动载体和形式。

33、引导、引导法治文化产品法治文化产品创作和推广创作和推广 ,,增加产品数量增加产品数量 ,,提高产品质提高产品质量量 ,,推出精品、创出品牌推出精品、创出品牌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法治文化产品的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法治文化产品的需求。需求。

44、鼓励各类文化团体参加、鼓励各类文化团体参加法治文化建设法治文化建设 ,, 探索建设法治文化教探索建设法治文化教育基地育基地 ,,发挥公共文化场所在法治文化建设中的资源优势发挥公共文化场所在法治文化建设中的资源优势 ,,组织组织开展法制文艺演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活动。开展法制文艺演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活动。

Page 58: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三)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三)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法治理念作为法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法治的法治理念作为法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法治的本质、基本内涵、主要任务和根本要求的思想理论观念。本质、基本内涵、主要任务和根本要求的思想理论观念。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治理念。

Page 59: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为什么要提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什么要提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一是针对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过程中出现的某些否定一是针对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过程中出现的某些否定或弱化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的现象;或弱化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的现象;

二是针对法治建设中某些脱离中国国情、过分学习西方二是针对法治建设中某些脱离中国国情、过分学习西方法治模式和法治文化的倾向;法治模式和法治文化的倾向;

三是针对司法体制改革中某些照搬照抄西方司法模式、三是针对司法体制改革中某些照搬照抄西方司法模式、脱离中国国情的现象;脱离中国国情的现象;

四是针对法学教育中某些“言必称西方”的倾向。四是针对法学教育中某些“言必称西方”的倾向。

Page 60: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如何界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如何界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从主体来看,不仅是政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而且还包从主体来看,不仅是政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而且还包括执政党和参政党、武装力量、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括执政党和参政党、武装力量、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所有公职人员政机关、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所有公职人员和全体公民,都应当坚持和接受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全体公民,都应当坚持和接受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此外,包括香港、澳门、台湾的居民以及在我国大陆的此外,包括香港、澳门、台湾的居民以及在我国大陆的外国和境外的组织、企业和个人等,都必须遵守国家的外国和境外的组织、企业和个人等,都必须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接受国家的执法管制和司法管辖,从而在宪法和法律,接受国家的执法管制和司法管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接受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一定程度上接受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Page 61: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从内容上来看,应当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做扩大理解和从内容上来看,应当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做扩大理解和深化解释。深化解释。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社会主义法治本质要求和价值取向的思想理分,是体现社会主义法治本质要求和价值取向的思想理论观念,是指导社会主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论观念,是指导社会主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律监督和宪法法律实施的方针原则。律监督和宪法法律实施的方针原则。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思想理论和规范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思想理论和规范原则体系,应当包括以下三个层次的内容则体系,应当包括以下三个层次的内容。。

Page 62: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个层次,是政治哲学、法政治学和意识形态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政治哲学、法政治学和意识形态层次。

这个层次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主要包括五项要求:这个层次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主要包括五项要求: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 其中其中 ::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内容,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内容, 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在要求,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在要求,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追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追求, 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政治使命,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政治使命,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根本特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根本特征。 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从整体上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从整体上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

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Page 63: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关于法治的思想理论观念,因此,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关于法治的思想理论观念,因此,作为第一个层次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作为第一个层次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还应当包括还应当包括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现行宪法序言规定的国家指导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现行宪法序言规定的国家指导思想、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思想、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一系列思想理论、方针政策等。设的一系列思想理论、方针政策等。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第一个层次,居于我国法治建设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第一个层次,居于我国法治建设的指导地位,是坚持我国法治建设社会主义方向和社会主指导地位,是坚持我国法治建设社会主义方向和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治保障和政治前提,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义性质的政治保障和政治前提,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法治文化的主要特征。法治文化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法治文化的主要特征。

Page 64: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第二个层次,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宪政层次。第二个层次,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宪政层次。

这个层次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宪政原则:这个层次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宪政原则: 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主权原则人民主权原则;; 宪法和法律至上的法治原则;宪法和法律至上的法治原则; 尊重和保障权利的尊重和保障权利的人权原则人权原则;; 民主执政、科学执政和依法执政的执政原则;民主执政、科学执政和依法执政的执政原则; 民主立法、科学立法、高质立法的立法原则;民主立法、科学立法、高质立法的立法原则; 依法行政的政府法治原则;依法行政的政府法治原则; 公正高效廉洁的司法原则;公正高效廉洁的司法原则; 控权制约的控权制约的权力监督原则权力监督原则。。

Page 65: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第二个层次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依据我国宪法和社第二个层次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依据我国宪法和社会主义宪政原理提出的。与第一个层次和第三个层次的会主义宪政原理提出的。与第一个层次和第三个层次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相比,它处于承上启下的中间位置,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相比,它处于承上启下的中间位置,是贯彻落实第一个层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原则要求。是贯彻落实第一个层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原则要求。

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第二个层次上,广义地讲还应当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第二个层次上,广义地讲还应当包括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构建的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基包括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构建的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立法制度、行政制度、司法制度、法律监本政治制度、立法制度、行政制度、司法制度、法律监督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人权保障制度、公民守法制督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人权保障制度、公民守法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我国适用的国际法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我国适用的国际法规范等等。规范等等。

Page 66: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第三个层次,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操作和实施层次。第三个层次,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操作和实施层次。

主要包括若干具体法治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主要包括若干具体法治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的法必严、违法必究;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的公开性、法律的明确性、公开性、法律的明确性、法律的可预测性法律的可预测性、法律的权威、法律的权威性、法律的统一性、性、法律的统一性、法律的可诉性法律的可诉性、法不溯及既往、依、法不溯及既往、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等等。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等等。

此外,还应当包括法律规范的具体实施过程、实施方法、此外,还应当包括法律规范的具体实施过程、实施方法、实施效果,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依法办事的能力和素质,实施效果,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依法办事的能力和素质,全体公民信仰法治、自觉守法的原因、方式、程度、效全体公民信仰法治、自觉守法的原因、方式、程度、效果,违法犯罪受到遏制或者减少的状况等等。果,违法犯罪受到遏制或者减少的状况等等。

Page 67: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第三个层次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法治操作层面的具第三个层次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法治操作层面的具体规则、方式方法和实践形式,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理体规则、方式方法和实践形式,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于宪法和法律实施的具体要求。念对于宪法和法律实施的具体要求。

从上述三个层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构成可以看出,从上述三个层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构成可以看出,法治理念层次不同所带来的变量关系法治理念层次不同所带来的变量关系,即法治理念的层,即法治理念的层次越高,如第一个层次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其思想性、次越高,如第一个层次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其思想性、政治性、意识形态性、指导性就越强,中国特色也越明政治性、意识形态性、指导性就越强,中国特色也越明显;显;

反之,法治理念的层次越低,如第三个层次的社会主义反之,法治理念的层次越低,如第三个层次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其客观性、法律性、规范性、可操作性就越法治理念,其客观性、法律性、规范性、可操作性就越强,而其政治性、意识形态性也越弱。强,而其政治性、意识形态性也越弱。

Page 68: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四)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四)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会主义法治理念……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弘扬法治精神”。公平正义理念……弘扬法治精神”。

对于这一表述,法学界有所议论:一是为什么要提出对于这一表述,法学界有所议论:一是为什么要提出“两个理念”,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二是“法治理“两个理念”,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二是“法治理念”的前面有定语“社会主义”,而“法治精神”却没念”的前面有定语“社会主义”,而“法治精神”却没有,这是否意味着“法治精神”是普世的,而“法治理有,这是否意味着“法治精神”是普世的,而“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的?念”是社会主义的?

Page 69: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20112011 年年 33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政治局第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政治局第 2727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对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法治精神,对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基础性作用,必须把加强宪法和法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基础性作用,必须把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作为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基本实践,不断推律实施作为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基本实践,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

这就清楚地表明,“法治精神”同样有“姓资”、“姓这就清楚地表明,“法治精神”同样有“姓资”、“姓社”的问题,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进程中,社”的问题,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进程中,我们所要弘扬的“法治精神”,是社会主义的法治精神。我们所要弘扬的“法治精神”,是社会主义的法治精神。

Page 70: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何谓“何谓“法治精神法治精神”?”?

法治精神的基本原理来自于“法的精神”,最为经典的法治精神的基本原理来自于“法的精神”,最为经典的学说是来自于法国启蒙政治思想家孟德斯鸠的《学说是来自于法国启蒙政治思想家孟德斯鸠的《论法的论法的精神精神》。》。

孟德斯鸠认为,法的精神就是法律符合人类理性的必然孟德斯鸠认为,法的精神就是法律符合人类理性的必然性和规律性,但他并没有对什么是“法的精神”给出明性和规律性,但他并没有对什么是“法的精神”给出明确界定,而是通过大量描述和解释来表达他对“法的精确界定,而是通过大量描述和解释来表达他对“法的精神”的理解。 神”的理解。

Page 71: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Page 72: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孟德斯鸠在《论的法的精神》中是这样描述的:孟德斯鸠在《论的法的精神》中是这样描述的:

““ 法律应该和国家的自然状态有关系;和寒、热、温的法律应该和国家的自然状态有关系;和寒、热、温的气候有关系;和土地的质量、形势与面积有关系;和农、气候有关系;和土地的质量、形势与面积有关系;和农、猎、牧各种人民的生活方式有关系。猎、牧各种人民的生活方式有关系。

法律应该和政体所能容忍的自由程度有关系;和居民的法律应该和政体所能容忍的自由程度有关系;和居民的宗教、性癖、财富、人口、贸易、风俗、习惯相适应。宗教、性癖、财富、人口、贸易、风俗、习惯相适应。

为哪一国人民制定的法律,就应该恰好适合于该国人民为哪一国人民制定的法律,就应该恰好适合于该国人民;; 最后法律和法律之间也有关系,法律和它们的渊源,和最后法律和法律之间也有关系,法律和它们的渊源,和立法者的目的,以及和作为法律建立的基础的事物的程立法者的目的,以及和作为法律建立的基础的事物的程序也有关系。应该从所有这些观点去考察法律……序也有关系。应该从所有这些观点去考察法律……这些这些关系综合起来就构成所谓‘法的精神’。关系综合起来就构成所谓‘法的精神’。””

Page 73: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例如,孟德斯鸠认为:不抵御气候缺陷的立法者就不是好的例如,孟德斯鸠认为:不抵御气候缺陷的立法者就不是好的立法者。立法者。

日本人的生性很残忍,以致他们的立法者和官吏对他们一点日本人的生性很残忍,以致他们的立法者和官吏对他们一点也不信任。立法者和官吏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审判、威胁和也不信任。立法者和官吏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审判、威胁和惩罚。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要受到警察的盘究。法律规定,惩罚。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要受到警察的盘究。法律规定,一人犯罪要株连全家或整个居民区。按照这些法律,只要有一人犯罪要株连全家或整个居民区。按照这些法律,只要有一个犯罪就不会有别人的清白无辜,制定这样的法律就是要一个犯罪就不会有别人的清白无辜,制定这样的法律就是要使所有的人都互相不相信,每一个人都注视其他人的行动,使所有的人都互相不相信,每一个人都注视其他人的行动,成为其他人的监督者、证人和审判官。成为其他人的监督者、证人和审判官。

相反,印度人则温和、软弱,并有怜悯心。因此,他们的立相反,印度人则温和、软弱,并有怜悯心。因此,他们的立法者对他们非常信任。立法者制定的刑罚很少而且不严酷,法者对他们非常信任。立法者制定的刑罚很少而且不严酷,甚至也不严格执行。宜人的气候带来了坦诚的风尚,产生了甚至也不严格执行。宜人的气候带来了坦诚的风尚,产生了和善的法律。和善的法律。

Page 74: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又如,孟德斯鸠论述到:又如,孟德斯鸠论述到: ““ 不同气候的不同需要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不同气候的不同需要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

生活方式产生不同类的法律。”生活方式产生不同类的法律。”

寒冷的气候让北方人精力充沛、自信、勇气、优越感、寒冷的气候让北方人精力充沛、自信、勇气、优越感、少复仇、有安全感、直爽、少猜忌策略和诡计;炎热的少复仇、有安全感、直爽、少猜忌策略和诡计;炎热的气候让南方人精神懒惰、心神萎靡、感觉敏锐。因此,气候让南方人精神懒惰、心神萎靡、感觉敏锐。因此,北方人邪恶少、品德多、诚恳坦白,像青年人一样勇敢;北方人邪恶少、品德多、诚恳坦白,像青年人一样勇敢;南方人远离道德边缘,易于情欲犯罪,像老头子一样怯南方人远离道德边缘,易于情欲犯罪,像老头子一样怯弱。弱。

在孟德斯鸠眼里,印度和中国都属于炎热地区在孟德斯鸠眼里,印度和中国都属于炎热地区。。

Page 75: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孟德斯鸠指出:孟德斯鸠指出: 中国的立法者把法律、道德和礼仪放在同一个法中国的立法者把法律、道德和礼仪放在同一个法

典里,主要目标是使他们的人民过上安居乐业的典里,主要目标是使他们的人民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他们要人与人之间多多互相尊重,要每个生活。他们要人与人之间多多互相尊重,要每个人时时刻刻都深切感受到对他人承担有义务,要人时时刻刻都深切感受到对他人承担有义务,要懂得没有一个公民在哪一方面不依赖于另一个公懂得没有一个公民在哪一方面不依赖于另一个公民的道理。因此,他们制定了最广泛的文明规则。民的道理。因此,他们制定了最广泛的文明规则。中国的立法者把宗教、法律、道德、礼仪都混在中国的立法者把宗教、法律、道德、礼仪都混在一起,这一切都是行善,是美德,是礼教。正是一起,这一切都是行善,是美德,是礼教。正是由于严格遵循这些礼教,中国的统治者取得了胜由于严格遵循这些礼教,中国的统治者取得了胜利利。。

Page 76: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孟德斯鸠写到:“孟德斯鸠写到:“中国人的生活完全以礼为指南,但他中国人的生活完全以礼为指南,但他们却是地球上最会骗人的民族。这特别表现在他们从事们却是地球上最会骗人的民族。这特别表现在他们从事贸易的时……向他们买东西的客户要自己带秤。每个商贸易的时……向他们买东西的客户要自己带秤。每个商人有三种秤:一种是买进用的重秤,一种是卖出用的轻人有三种秤:一种是买进用的重秤,一种是卖出用的轻秤,一种是准确的秤,这是与那些对他有戒备的客户交秤,一种是准确的秤,这是与那些对他有戒备的客户交易时用的。易时用的。””

孟德斯鸠解释道认为:“由于需要或者也由于气候性质孟德斯鸠解释道认为:“由于需要或者也由于气候性质的关系,中国人贪利之心是不可想象的,但法律并没有的关系,中国人贪利之心是不可想象的,但法律并没有想去加以限制。想去加以限制。一切用暴行获得的东西都是禁止的;一一切用暴行获得的东西都是禁止的;一切用术数或狡诈取得的东西都是许可的。切用术数或狡诈取得的东西都是许可的。””

Page 77: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孟德斯鸠认为:孟德斯鸠认为:“中国人信誉不好尤其是在贸易中,这“中国人信誉不好尤其是在贸易中,这是因为中国人生活不稳定,使他们有一种不可想象的活是因为中国人生活不稳定,使他们有一种不可想象的活动力,异乎寻常的贪得欲。”动力,异乎寻常的贪得欲。”

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在论及中国人时说:“中国人无论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在论及中国人时说:“中国人无论什么都吃,甚至狗、猫、蛇等等。食品均按重量出售,什么都吃,甚至狗、猫、蛇等等。食品均按重量出售,所以,他们往鸡嗉囊里填沙子。一头死猪如果分量重,所以,他们往鸡嗉囊里填沙子。一头死猪如果分量重,可以比一头活猪卖更好的价钱,因此,有些骗子把别人可以比一头活猪卖更好的价钱,因此,有些骗子把别人的猪毒死,当别人把死猪扔掉后,他再把它拣回来。类的猪毒死,当别人把死猪扔掉后,他再把它拣回来。类似这些骗局一旦败露,他们也并不感到羞愧,而只是从似这些骗局一旦败露,他们也并不感到羞愧,而只是从中看到自己手段的不高明。”中看到自己手段的不高明。”

Page 78: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写道:“中国人以撒谎著名,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写道:“中国人以撒谎著名,他们随时随地都撒谎。朋友欺诈朋友,假如欺诈不能达他们随时随地都撒谎。朋友欺诈朋友,假如欺诈不能达到目的,或者为对方发现,双方都不以为怪,都不觉得到目的,或者为对方发现,双方都不以为怪,都不觉得可耻。他们的欺诈实在可以说诡谲巧妙到了极顶。” 可耻。他们的欺诈实在可以说诡谲巧妙到了极顶。”

对于西方学者的上述认识,应当批判和具体分析。对于西方学者的上述认识,应当批判和具体分析。

或许与《孙子兵法》的民间化、普及化有关;与生存环或许与《孙子兵法》的民间化、普及化有关;与生存环境、生存条件有关;与传统法律制度有关。境、生存条件有关;与传统法律制度有关。

直到今天,类似的事情并不鲜见:“黑心棉”、“苏丹直到今天,类似的事情并不鲜见:“黑心棉”、“苏丹红”、“大头娃”、“地沟油”、“毒馒头”、“毒胶红”、“大头娃”、“地沟油”、“毒馒头”、“毒胶囊”,所有这些事件的背后,与“文化”有何关联性? 囊”,所有这些事件的背后,与“文化”有何关联性?

Page 79: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西方人的法律精神——例如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西方人的法律精神——例如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契约等同于法律:契约等同于法律:

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向犹太商人夏洛克借了一笔钱,约定三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向犹太商人夏洛克借了一笔钱,约定三个月的期限,届时如果安东尼奥不能清偿债务,就要由夏洛个月的期限,届时如果安东尼奥不能清偿债务,就要由夏洛克在安东尼奥“心口附近取一磅肉”。后因据传安东尼奥的克在安东尼奥“心口附近取一磅肉”。后因据传安东尼奥的商船接连沉没,到期无法还清债务,夏洛克就向法庭起诉,商船接连沉没,到期无法还清债务,夏洛克就向法庭起诉,请求履行合同。在准备执行原约定时,鲍西娅假扮法律权威请求履行合同。在准备执行原约定时,鲍西娅假扮法律权威来到法庭,宣布“这契约上所签订的惩罚,于法律条文的含来到法庭,宣布“这契约上所签订的惩罚,于法律条文的含义并无抵触”,夏洛克有权在安东尼奥的胸前取一磅肉;可义并无抵触”,夏洛克有权在安东尼奥的胸前取一磅肉;可是因为合同上只写了一磅肉,所以如果在取肉时流出一滴基是因为合同上只写了一磅肉,所以如果在取肉时流出一滴基督徒的血,或者所割超过一磅或不足一磅,就是谋杀,要按督徒的血,或者所割超过一磅或不足一磅,就是谋杀,要按照威尼斯的法律抵命并没收全部的财产。如此苛刻要求照威尼斯的法律抵命并没收全部的财产。如此苛刻要求 ,, 当当属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属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夏洛克因此被迫要求放弃割肉官司夏洛克因此被迫要求放弃割肉官司 ,,案件以夏洛克的彻底败诉告终。案件以夏洛克的彻底败诉告终。

Page 80: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在我国法学界,目前还没有对“法治精神”给出在我国法学界,目前还没有对“法治精神”给出科学界定。科学界定。

20112011 年年 33月月 2929 日,胡建淼和卓泽渊两位教授日,胡建淼和卓泽渊两位教授在十七届中央政治局第在十七届中央政治局第 2727次集体学习关于《依次集体学习关于《依法行政与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讲座中,对法行政与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讲座中,对法治精神的解释是——法治精神的解释是——所谓法治精神所谓法治精神,最主要的,最主要的应当包括崇尚宪法法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应当包括崇尚宪法法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平正义等精神。前人人平等、公平正义等精神。

Page 81: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我们认为,法治精神是由法治的内在属性与外在适应性我们认为,法治精神是由法治的内在属性与外在适应性相统一所体现出来的法治文明成果。相统一所体现出来的法治文明成果。

法治的内在属性,是指法治区别于其他治理方式及其理法治的内在属性,是指法治区别于其他治理方式及其理论观念的属性特征,它要彻底否定人治和专制独裁,实论观念的属性特征,它要彻底否定人治和专制独裁,实行民主基础上多数人的法律统治;要奉行公平正义、自行民主基础上多数人的法律统治;要奉行公平正义、自由平等、宪法法律至上、制约权力、保障权利等价值和由平等、宪法法律至上、制约权力、保障权利等价值和原则,依法治国理政,建设法治社会和法治国家。原则,依法治国理政,建设法治社会和法治国家。

法治的外在适应性,就是要把法治内在属性的普遍原则法治的外在适应性,就是要把法治内在属性的普遍原则和价值追求与特定民族国家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基本国情和价值追求与特定民族国家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基本国情相结合,与特定民族国家的人口、气候、土壤、习俗、相结合,与特定民族国家的人口、气候、土壤、习俗、传统等具体条件相适应,形成天时、地利、人和的法治传统等具体条件相适应,形成天时、地利、人和的法治状态。状态。

Page 82: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法治的内在属性是法治所具有的普适性、共同性和一般法治的内在属性是法治所具有的普适性、共同性和一般性特征。任何社会和国家只要实行法治,坚持法治精神,性特征。任何社会和国家只要实行法治,坚持法治精神,建设法治社会或法治国家,就应当具备法治的内在属性,建设法治社会或法治国家,就应当具备法治的内在属性,符合法治的普遍原则和价值追求的基本要求。符合法治的普遍原则和价值追求的基本要求。

当然,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理论方法下,还应当进当然,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理论方法下,还应当进一步深入揭示法治的本质属性,即现代国家法律和法治一步深入揭示法治的本质属性,即现代国家法律和法治的阶级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特征,进而对不同国家的法的阶级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特征,进而对不同国家的法治做出“姓社”、“姓资”还是“姓其他”(如俄罗斯、治做出“姓社”、“姓资”还是“姓其他”(如俄罗斯、印度、巴西、墨西哥、埃及等国家的法治)的定性判断印度、巴西、墨西哥、埃及等国家的法治)的定性判断。。

Page 83: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法治的外在适应性是将普适共同的法治原则和法治价值法治的外在适应性是将普适共同的法治原则和法治价值运用于特定具体的社会和国家,受到该社会和国家的民运用于特定具体的社会和国家,受到该社会和国家的民族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社会自然条件、政治制度族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社会自然条件、政治制度选择、重大历史事件等因素的影响和决定,使法治的具选择、重大历史事件等因素的影响和决定,使法治的具体实现形式、发展模式等呈现出来的差异性、特殊性和体实现形式、发展模式等呈现出来的差异性、特殊性和具体性特征,决定了一国法治(如英国法治模式)与他具体性特征,决定了一国法治(如英国法治模式)与他国法治(如德国法治模式、法国法治模式、美国法治模国法治(如德国法治模式、法国法治模式、美国法治模式)的区别或不同。式)的区别或不同。

Page 84: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所蕴含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所蕴含的本质要求: 在政治上在政治上强调“三者有机统一”,反对西方的多党制和强调“三者有机统一”,反对西方的多党制和

三权鼎立;三权鼎立; 在思想上在思想上强调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反对西方强调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反对西方

的自由主义和指导思想多元化;的自由主义和指导思想多元化; 在意识形态上在意识形态上强调法治的阶级性、政治性和社会主义本强调法治的阶级性、政治性和社会主义本质,不搞西方资本主义的法治、民主、人权和绝对的质,不搞西方资本主义的法治、民主、人权和绝对的“司法独立”;“司法独立”;

在实践上在实践上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发展道路,反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发展道路,反对照搬照抄西方资本主义法治模式。对照搬照抄西方资本主义法治模式。

Page 85: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根据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本质要求,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精根据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本质要求,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神:

它不是主张抽象的或西方的公平正义、自由平等、制约权力、它不是主张抽象的或西方的公平正义、自由平等、制约权力、保障权利,而是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国情并在国家保障权利,而是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国情并在国家宪法和法律的框架内来确认、保障和实现的法治价值;宪法和法律的框架内来确认、保障和实现的法治价值;

它不是主张抽象的或西方的法治理念,而是要树立以“依法它不是主张抽象的或西方的法治理念,而是要树立以“依法治国、执政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为主要治国、执政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内容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它不是主张抽象的或西方的宪法法律至上,而是坚持“三个它不是主张抽象的或西方的宪法法律至上,而是坚持“三个至上”,即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和宪法法律至上;至上”,即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和宪法法律至上;

它不是主张抽象的或西方的法治,而是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它不是主张抽象的或西方的法治,而是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当家作主的基本治国方略;领导人民治国理政、当家作主的基本治国方略;

它不是主张建设抽象的或西方的法治国家,而是要建设中国它不是主张建设抽象的或西方的法治国家,而是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Page 86: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三、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三、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

十七届六中全会报告指出,“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十七届六中全会报告指出,“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共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Page 87: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实践证明,任何现代国家的法律和道德都不可能分离,实践证明,任何现代国家的法律和道德都不可能分离,法治和德治都需要结合。法治和德治都需要结合。

在我国,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应当与坚持党的领导、在我国,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应当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相统一,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但是在社会人民当家作主相统一,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但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我国经济深刻变革和社会快速转型的主义初级阶段,在我国经济深刻变革和社会快速转型的历史条件下,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应当坚持历史条件下,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应当坚持““法主德辅法主德辅”的原则,坚定不移地发挥法治和依法治国”的原则,坚定不移地发挥法治和依法治国在管理国家、治理社会、调整关系、配置权力、规范行在管理国家、治理社会、调整关系、配置权力、规范行为、保障人权、维护稳定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在上述领为、保障人权、维护稳定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在上述领域以德治国应当只是依法治国的补充和助理。域以德治国应当只是依法治国的补充和助理。

Page 88: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一)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看,(一)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看, 依法治国体现了以德治国的内在要求依法治国体现了以德治国的内在要求

西方的法律格言:西方的法律格言: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 我国传统法律文化:我国传统法律文化:德主刑辅德主刑辅。。

在我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实质上是法律与在我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实质上是法律与道德、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在法理学和伦理哲学看来,道德、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在法理学和伦理哲学看来,法律与道德存在法律与道德存在三种基本关系三种基本关系::

Page 89: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一是道德的法律化。即通过立法把国家中大多数的政治一是道德的法律化。即通过立法把国家中大多数的政治道德、经济道德、社会道德和家庭伦理道德的普遍要求道德、经济道德、社会道德和家庭伦理道德的普遍要求法律化,使之转变为国家意志,成为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法律化,使之转变为国家意志,成为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拘束力的社会行为规范。施的具有普遍拘束力的社会行为规范。

一般来讲,道德是法律正当性、合理性的基础,道德所一般来讲,道德是法律正当性、合理性的基础,道德所要求或者禁止的许多行为,往往是法律做出相关规定的要求或者禁止的许多行为,往往是法律做出相关规定的重要依据,因此大多数调整社会关系和规范社会行为的重要依据,因此大多数调整社会关系和规范社会行为的立法,都是道德法律化的结果。立法,都是道德法律化的结果。

例如国家立法规定禁止杀人放火、禁止抢劫盗窃、杀人例如国家立法规定禁止杀人放火、禁止抢劫盗窃、杀人偿命、借债还钱、赡养父母、抚养子女、一手交钱一手偿命、借债还钱、赡养父母、抚养子女、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捡到东西要还等等,总体上都反映或者体现了社交货、捡到东西要还等等,总体上都反映或者体现了社会主流道德的基本要求。 会主流道德的基本要求。

借债偿命,吴英案,中国的死刑?借债偿命,吴英案,中国的死刑?

Page 90: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从一个国家或者一个社会大多数道德已经法律化的意义从一个国家或者一个社会大多数道德已经法律化的意义上讲,坚持和实行依法治国,就是通过法治的方式实施上讲,坚持和实行依法治国,就是通过法治的方式实施以德治国。除非这种法律缺乏社会道德的正当性支持,以德治国。除非这种法律缺乏社会道德的正当性支持,如规定人口买卖、种族歧视、种族灭绝为合法,或者这如规定人口买卖、种族歧视、种族灭绝为合法,或者这种法律违反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如法律允许个人随意剥种法律违反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如法律允许个人随意剥夺他人生命、限制他人自由、侵夺他人财产,允许家庭夺他人生命、限制他人自由、侵夺他人财产,允许家庭成员乱伦、虐待、坑蒙拐骗,允许公职人员贪污受贿、成员乱伦、虐待、坑蒙拐骗,允许公职人员贪污受贿、欺上瞒下、以权谋私等等。欺上瞒下、以权谋私等等。

显然,当一个国家的法律(或某些法律)是“恶法”或显然,当一个国家的法律(或某些法律)是“恶法”或“非良法”时,依法治国就难以反映或体现以德治国的“非良法”时,依法治国就难以反映或体现以德治国的基本要求。正因为如此,我们讲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基本要求。正因为如此,我们讲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治国方略,其法律与道德相结合的基本治国理政的基本治国方略,其法律与道德相结合的基本要求是“良法善治”,而非“恶法专制”或者“庸法人要求是“良法善治”,而非“恶法专制”或者“庸法人治”。治”。

Page 91: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二是道德的非法律化。二是道德的非法律化。

道德与法律毕竟是两种不同的社会行为规范,在一个国道德与法律毕竟是两种不同的社会行为规范,在一个国家或者一个社会的大多数道德已经或可以法律化的同时,家或者一个社会的大多数道德已经或可以法律化的同时,也必须承认少数或者某些道德是不能法律化的。也必须承认少数或者某些道德是不能法律化的。

例如,男女之间恋爱关系、同事之间的友爱关系、上下例如,男女之间恋爱关系、同事之间的友爱关系、上下级之间的关爱关系、孝敬父母的伦理要求以及公而忘私、级之间的关爱关系、孝敬父母的伦理要求以及公而忘私、舍己为人、扶危济困等道德追求,一般很难纳入法律调舍己为人、扶危济困等道德追求,一般很难纳入法律调整和强制规范的范畴,使之法律化。整和强制规范的范畴,使之法律化。

在某些道德不能或不宜法律化的情况下,不要随意使这在某些道德不能或不宜法律化的情况下,不要随意使这些道德问题成为法律问题,以免产生“法律的专制和恐些道德问题成为法律问题,以免产生“法律的专制和恐怖”。怖”。

Page 92: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三是某些道德要求既可以法律化也可以非法律化。三是某些道德要求既可以法律化也可以非法律化。

如我国关于“第三者”的刑事处罚、“见义勇如我国关于“第三者”的刑事处罚、“见义勇为”入法、减少和废除死刑、无过错责任原则、为”入法、减少和废除死刑、无过错责任原则、沉默权入法等,都取决于时代观念、情势变迁和沉默权入法等,都取决于时代观念、情势变迁和立法者的选择。立法者的选择。

在一个文明国家和礼仪之邦,应当坚持“法律的在一个文明国家和礼仪之邦,应当坚持“法律的归法律,道德的归道德”,法律的“帝国”应当归法律,道德的归道德”,法律的“帝国”应当有所节制,道德的存在应当有合理空间。有所节制,道德的存在应当有合理空间。

Page 93: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在现阶段,我们既要警惕“法律万能”,也要防止“道在现阶段,我们既要警惕“法律万能”,也要防止“道德至上”,不是法律越多越好。德至上”,不是法律越多越好。

而应当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也不是道德越多越而应当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也不是道德越多越好,而应当是“管用的即是好的道德”。好,而应当是“管用的即是好的道德”。

法律如果泛化并侵吞或取代了所有道德,就会导致“法法律如果泛化并侵吞或取代了所有道德,就会导致“法律的专制和恐怖”;律的专制和恐怖”;

道德如果泛化并否定或取代所有法律,则会陷入乌托邦道德如果泛化并否定或取代所有法律,则会陷入乌托邦的空想、导致社会失序和紊乱。的空想、导致社会失序和紊乱。

法律与道德之间,应当形成法主德辅、相互补充、相得法律与道德之间,应当形成法主德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最佳比例关系。益彰的最佳比例关系。

Page 94: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二)从法律与道德作为社会行为准则看, (二)从法律与道德作为社会行为准则看, 依法治国应当居于主导地位依法治国应当居于主导地位

法律和道德都是社会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但就整体而法律和道德都是社会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但就整体而言,法律和道德对人们社会行为要求的标准或尺度是不言,法律和道德对人们社会行为要求的标准或尺度是不同的。同的。

国家法律规定的,是人们社会行为的低度标准,包括:国家法律规定的,是人们社会行为的低度标准,包括: 禁止性行为,例如禁止杀人、放火、投毒、抢劫、盗窃、禁止性行为,例如禁止杀人、放火、投毒、抢劫、盗窃、

强奸、贪污、受贿等等;强奸、贪污、受贿等等; 义务性行为,例如纳税、服兵役、赡养父母、抚养子女、义务性行为,例如纳税、服兵役、赡养父母、抚养子女、履行职责、承担合同义务等等。履行职责、承担合同义务等等。

Page 95: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道德要求的,则是人们社会行为的高度标准,例如见义勇为、道德要求的,则是人们社会行为的高度标准,例如见义勇为、拾金不昧、大义灭亲、公而忘私、舍己为人、扶危济困、不拾金不昧、大义灭亲、公而忘私、舍己为人、扶危济困、不计名利、救死扶伤、助人为乐、团结互助等等。计名利、救死扶伤、助人为乐、团结互助等等。

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国家法律规定的很多低度标准和要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国家法律规定的很多低度标准和要求都不能实现(做到),各种社会矛盾纠纷高发频发,各类求都不能实现(做到),各种社会矛盾纠纷高发频发,各类案件数量节节攀升,违法犯罪案件不断增多,法律实施状况案件数量节节攀升,违法犯罪案件不断增多,法律实施状况令人堪忧等等。令人堪忧等等。

改革开放以来改革开放以来 ,, 我国人民法院所受理的一审、二审、再审各我国人民法院所受理的一审、二审、再审各类案件的数量已经由类案件的数量已经由 19781978 年的年的 61.361.3万件上升到万件上升到 20092009 年年的的 746.2746.2万件万件 ,, 增长了 增长了 11.211.2倍;其中刑事案件由倍;其中刑事案件由 29.529.5万万件增长到件增长到 87.287.2万件万件 ,, 增长增长 1.91.9倍倍 ,, 民事案件从民事案件从 31.831.8万件增万件增长到长到 643.6643.6万件万件 ,, 增长增长 19.219.2倍倍 ,, 行政案件由 行政案件由 19871987 年的年的 66千多件增长到千多件增长到 20092009 年的年的 15.415.4万件万件 ,, 增长增长 23.723.7倍。倍。

Page 96: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又如,又如, 19811981 到到 20092009 年公安机关刑事案件立案数由年公安机关刑事案件立案数由 8989万件增长到万件增长到 558558万件万件 ,,增长增长 5.265.26倍倍 ,,刑事发案率由每刑事发案率由每 1100万人口万人口 89.6,89.6,上升到 上升到 419.1,419.1,增长增长 3.683.68倍倍 ,,其中杀人、其中杀人、伤害、抢劫、强奸四种暴力犯罪由伤害、抢劫、强奸四种暴力犯罪由 8.48.4万件增长到万件增长到 50.50.44万件万件 ,,增长增长 4.994.99倍;盗窃、欺诈犯罪由倍;盗窃、欺诈犯罪由 76.376.3万件增 万件增 长到长到 377377万件万件 ,,增长增长 3.943.94倍。倍。

目前目前 ,,暴力犯罪所占比例为暴力犯罪所占比例为 9%,9%,盗窃诈骗犯罪所占比例盗窃诈骗犯罪所占比例为为 67.6%67.6%。占比例最大的犯罪。占比例最大的犯罪 19811981 年依次是盗窃、年依次是盗窃、强奸、抢 劫、伤害、诈骗、杀人;强奸、抢 劫、伤害、诈骗、杀人; 20092009 年的顺序为盗年的顺序为盗窃、诈骗、抢劫、伤害、强奸、杀人。窃、诈骗、抢劫、伤害、强奸、杀人。

改革开放以来增长最快的犯罪依次是抢劫、诈骗、盗窃、改革开放以来增长最快的犯罪依次是抢劫、诈骗、盗窃、伤害、杀人、强奸。伤害、杀人、强奸。

Page 97: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在上述情况下,要求人们超越现阶段的思想道德水准,在上述情况下,要求人们超越现阶段的思想道德水准,具备高素质的道德品行,自觉自愿地普遍做到社会主义具备高素质的道德品行,自觉自愿地普遍做到社会主义道德所提倡的高度行为标准,是不切合实际的。道德所提倡的高度行为标准,是不切合实际的。

对于社会大众而言,应当倡导人们追求道德理想,努力对于社会大众而言,应当倡导人们追求道德理想,努力用高尚的道德行为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但在实践层面用高尚的道德行为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但在实践层面上还是应当从法律所规定的已体现许多道德要求的低度上还是应当从法律所规定的已体现许多道德要求的低度社会行为标准做起,从道德法律化的行为规范做起,经社会行为标准做起,从道德法律化的行为规范做起,经过不断的引导、教化、规制和反复实践,逐步树立对法过不断的引导、教化、规制和反复实践,逐步树立对法治的信仰,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增强遵法守法的自觉,治的信仰,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增强遵法守法的自觉,进而从法治国家逐渐过渡到德治社会进而从法治国家逐渐过渡到德治社会。。

Page 98: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三)从法治与德治的区别看,(三)从法治与德治的区别看, 法治应当发挥主要作用法治应当发挥主要作用

大量研究成果表明,法治与德治作为治国理政大量研究成果表明,法治与德治作为治国理政的方式方法,是有明显区别的:的方式方法,是有明显区别的:

Page 99: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11 、从治理的主体来看,法治是多数人的民主之治,德、从治理的主体来看,法治是多数人的民主之治,德治是少数人的精英之治;治是少数人的精英之治;

22 、从治理的过程来看,法治是程序之治,德治是人情、从治理的过程来看,法治是程序之治,德治是人情之治;之治;

33 、从治理的角度来看,法治是外在控制之治,德治内、从治理的角度来看,法治是外在控制之治,德治内在约束之治;在约束之治;

44 、从治理的标准来看,法治是低度行为规范之治,德、从治理的标准来看,法治是低度行为规范之治,德治是高度行为要求之治;治是高度行为要求之治;

55 、从治理的手段来看,法治是国家强制之治,德治是、从治理的手段来看,法治是国家强制之治,德治是社会教化之治;社会教化之治;

66 、从治理的重点来看,法治重在治官,德治重在治民。、从治理的重点来看,法治重在治官,德治重在治民。

Page 100: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从现实层面来看,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从现实层面来看,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而非德治经济;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法治政治,而非德治经济;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法治政治,而非德治政治;我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是民主法而非德治政治;我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是民主法治社会,而非人情社会。治社会,而非人情社会。

鉴于两者的上述区别,法治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应鉴于两者的上述区别,法治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应当与德治紧密结合、相辅相成。当与德治紧密结合、相辅相成。

法治不应当规范和调整人们的思想意志,对于思想范畴法治不应当规范和调整人们的思想意志,对于思想范畴的问题往往表现得无能为力;而对于道德沦丧、良心泯的问题往往表现得无能为力;而对于道德沦丧、良心泯灭之徒的行为,思想道德的约束也常常无济于事。正所灭之徒的行为,思想道德的约束也常常无济于事。正所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

所以,我们既要反对以法治完全取代德治的做法,也要所以,我们既要反对以法治完全取代德治的做法,也要反对重视德治而忽视法治的倾向。尽管如此,在社会主反对重视德治而忽视法治的倾向。尽管如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治国理政过程中,法治应当发挥主要作用。义初级阶段的治国理政过程中,法治应当发挥主要作用。

Page 101: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四、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四、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需要研究解决的若干问题需要研究解决的若干问题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全国人大关于“六五”普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全国人大关于“六五”普法决定,都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法决定,都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任务。任务。

Page 102: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一)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法治(一)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法治 文化建设的规律特征文化建设的规律特征

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文化,应当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文化,应当把握好以下规律特征。把握好以下规律特征。

Page 103: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11 、导向上的政治性。、导向上的政治性。

社会主义法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政治性和党性,因此,社会主义法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政治性和党性,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应当坚持政治与法治的有机统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应当坚持政治与法治的有机统一,不能只讲法治不讲政治,更不能只讲政治不讲法治;应不能只讲法治不讲政治,更不能只讲政治不讲法治;应当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当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三者一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应当围绕中心,服务三者一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应当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以社会主义法治来实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大局,坚持以社会主义法治来实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应当以人为本,保障人权,坚和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应当以人为本,保障人权,坚持以社会主义法治来实现执法、司法、法律监督的政治持以社会主义法治来实现执法、司法、法律监督的政治性、人民性和法律性的有机统一;应当坚持社会主义方性、人民性和法律性的有机统一;应当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在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中实现树立社会主义法治向,在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中实现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崇尚社会主义法治价值、理念、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崇尚社会主义法治价值、增强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提高社会主义法治意识的有机增强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提高社会主义法治意识的有机统一。统一。

Page 104: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22、内容上的法律(法治)性。、内容上的法律(法治)性。

社会主义法治是以国家意志的形式并通过制度、规则等社会主义法治是以国家意志的形式并通过制度、规则等来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法律性是其区别于道德、来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法律性是其区别于道德、纪律、宗教戒律、乡规民约、党内规章等行为规范的重纪律、宗教戒律、乡规民约、党内规章等行为规范的重要特征。要特征。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必须充分体现其法律(法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必须充分体现其法律(法治)性的特征,形成并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构建性的特征,形成并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构建并运行以法律为构建基础的各项制度(包括立法制度、并运行以法律为构建基础的各项制度(包括立法制度、执法制度、司法制度、法律监督制度、普法制度、依法执法制度、司法制度、法律监督制度、普法制度、依法办事制度、守法制度、诉讼制度等),遵循并创新以法办事制度、守法制度、诉讼制度等),遵循并创新以法学为学科支撑的各种法学原理、法律原则和理论学说等学为学科支撑的各种法学原理、法律原则和理论学说等等。等。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既要防止法治虚无主义和人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既要防止法治虚无主义和人治文化,也要防止法治万能主义文化,也要防止法治万能主义。。

Page 105: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33、背景上的文化性。、背景上的文化性。

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受到中华传统政治法律文化、苏联东欧社会主义法律文受到中华传统政治法律文化、苏联东欧社会主义法律文化、西方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法治文化的影响,吸收化、西方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法治文化的影响,吸收了道德文化、宗教文化、社会文化、政治文化、行为文了道德文化、宗教文化、社会文化、政治文化、行为文化、管理文化等文化因素,是人类先进文化的集大成者;化、管理文化等文化因素,是人类先进文化的集大成者;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本身是“文化建设”,必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本身是“文化建设”,必然具有“文化”软实力的特征,即民族的凝聚力、国际然具有“文化”软实力的特征,即民族的凝聚力、国际的影响力、社会的稳定力、道德的影响力、统一的向心的影响力、社会的稳定力、道德的影响力、统一的向心力、历史的传承力、舆论的导向力、宗教的替补力、文力、历史的传承力、舆论的导向力、宗教的替补力、文艺的创新力、时空的定位力、信息的控制力、新潮的同艺的创新力、时空的定位力、信息的控制力、新潮的同化力、时尚的倡导力、知识的保护力、文明的扩散力、化力、时尚的倡导力、知识的保护力、文明的扩散力、生态的平衡力、文化的主权力。生态的平衡力、文化的主权力。

Page 106: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44、过程上的长期性。、过程上的长期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建设和法治文化建设,是相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建设和法治文化建设,是相互依存、紧密结合的实践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依存、紧密结合的实践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首先,“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首先,“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制传统很少。” 就决定了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主法制传统很少。” 就决定了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彻底否定和铲除人治文化,清除和改造非法治文化,设,彻底否定和铲除人治文化,清除和改造非法治文化,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

其次,西方法治社会、法治文化的形成,经历了古代文其次,西方法治社会、法治文化的形成,经历了古代文明、古希腊文化、罗马帝国、神权统治等千年以上的历明、古希腊文化、罗马帝国、神权统治等千年以上的历史,近代以来又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至今尚不完善。史,近代以来又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至今尚不完善。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也不可能一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就;

Page 107: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第三,我国仍处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第三,我国仍处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体现,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体现,生产力的高度发达,科技文化的全面发展,社会文明程生产力的高度发达,科技文化的全面发展,社会文明程度和道德素养的全面提高,社会公平正义的充分实现…度和道德素养的全面提高,社会公平正义的充分实现……都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都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

第四,社会大众真正认同法治、信仰法治,养成良好的第四,社会大众真正认同法治、信仰法治,养成良好的法治行为习惯,必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法治行为习惯,必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Page 108: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55 、受众上的实用性。、受众上的实用性。

““ 文化总是人文化,生活总是人的生活,历史总是人的文化总是人文化,生活总是人的生活,历史总是人的历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离不开对人的影响和教历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离不开对人的影响和教化,离不开传播手段和传授过程。化,离不开传播手段和传授过程。

从个人和社会角度看,为什么要实行法律的统治、接受从个人和社会角度看,为什么要实行法律的统治、接受法治的约束、信仰法治的文化……?在西方国家,主要法治的约束、信仰法治的文化……?在西方国家,主要是根据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传播的政治法律学说,在资是根据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传播的政治法律学说,在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后付诸实施而逐步形成法治社会和法治产阶级革命成功后付诸实施而逐步形成法治社会和法治文化的。在我国,则主要是执政党和国家精英在对“文文化的。在我国,则主要是执政党和国家精英在对“文化大革命”等惨痛教训的反思和对实行“人治”的否定化大革命”等惨痛教训的反思和对实行“人治”的否定过程中,通过摸着石头过河的路径,选择了“发展社会过程中,通过摸着石头过河的路径,选择了“发展社会主义,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主义,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

Page 109: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如何把执政党和国家精英选择的法治道路变为社会大众如何把执政党和国家精英选择的法治道路变为社会大众的选择及其生活方式,法治如何才能被社会大众自觉遵的选择及其生活方式,法治如何才能被社会大众自觉遵守,主要靠外在的力量是行不通的。守,主要靠外在的力量是行不通的。

根据实际需要、从实际出发实行法治和依法治国,决定根据实际需要、从实际出发实行法治和依法治国,决定了要把国家法治的要求内化为社会大众的价值认同和信了要把国家法治的要求内化为社会大众的价值认同和信仰习惯,其内驱力必然主要是“实用主义”的,即法治仰习惯,其内驱力必然主要是“实用主义”的,即法治的有用性和有利性。的有用性和有利性。

西方国家解决社会大众对法治的内需力问题,主要依靠西方国家解决社会大众对法治的内需力问题,主要依靠大众化的宗教、文化教育和道德说教,辅之以利益诱导大众化的宗教、文化教育和道德说教,辅之以利益诱导和国家强制力;在我国的法治文化中由于缺乏宗教文化和国家强制力;在我国的法治文化中由于缺乏宗教文化的支撑,不得不更多地采用普法教育和强制执行的方式,的支撑,不得不更多地采用普法教育和强制执行的方式,并更多地采用趋利避害式的利益引导,在这个基础上再并更多地采用趋利避害式的利益引导,在这个基础上再逐步从利益驱动转向内在需求,使之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逐步从利益驱动转向内在需求,使之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Page 110: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二)进一步加强公民意识教育(二)进一步加强公民意识教育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公民自觉尊法守法的文化。十七大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公民自觉尊法守法的文化。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从一定意义上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讲,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在全民中开展法制宣讲,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在全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重点是进行公民意识教育。公民意识教育是社传教育,重点是进行公民意识教育。公民意识教育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基础。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基础。

公民意识教育就是指通过适当的教育手段促使公民养成公民意识教育就是指通过适当的教育手段促使公民养成对自身主体身份的正确认识,从而塑造公民的政治态度对自身主体身份的正确认识,从而塑造公民的政治态度和法律意识,使之能准确地把握自己同国家之间的关系,和法律意识,使之能准确地把握自己同国家之间的关系,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公民意识教育是指培养公民参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公民意识教育是指培养公民参与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价值、知识和技能。与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价值、知识和技能。

Page 111: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从政治学意义上是指通过公民意识教育,把公民培养成从政治学意义上是指通过公民意识教育,把公民培养成合格的社会公民,即“社会人”、“政治人”;合格的社会公民,即“社会人”、“政治人”;

从法学意义上是指通过公民意识教育,把公民培养成具从法学意义上是指通过公民意识教育,把公民培养成具有民主法治理念、自由平等和公平正义意识、能够享受有民主法治理念、自由平等和公平正义意识、能够享受权利、履行义务和承担责任的具有行为能力的公民。权利、履行义务和承担责任的具有行为能力的公民。

公民意识教育的核心是公民的权利意识教育。每一个公公民意识教育的核心是公民的权利意识教育。每一个公民都应知道自己拥有宪法和法律保障的权利和基本自由,民都应知道自己拥有宪法和法律保障的权利和基本自由,如生命权、财产权、思想言论自由权和参与权等。这是如生命权、财产权、思想言论自由权和参与权等。这是人之为人最起码的尊严。公民在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人之为人最起码的尊严。公民在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和基本自由的同时,负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权利和基本自由的同时,负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公民是与国家相对应的概念,离开国家就无公民可言。公民是与国家相对应的概念,离开国家就无公民可言。

Page 112: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公民意识教育的任务:培养公民对国家的归属感和认知公民意识教育的任务:培养公民对国家的归属感和认知感,提高公民对国家和宪法的认同,增强公民对国家的感,提高公民对国家和宪法的认同,增强公民对国家的忠诚、信念与信心,让全体公民懂得,保卫国家、维护忠诚、信念与信心,让全体公民懂得,保卫国家、维护国家利益是公民的根本义务。公民意识教育的目的:是国家利益是公民的根本义务。公民意识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国家、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即有积极生活为了培养国家、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即有积极生活态度,有政治参与热情,有民主法治素养,能与其他公态度,有政治参与热情,有民主法治素养,能与其他公民和社会组织合作的公民。民和社会组织合作的公民。

许多国家和地区没有法制宣传教育运动,但对公民意识许多国家和地区没有法制宣传教育运动,但对公民意识教育都很重视(还有人权教育)。例如:韩国设有专门教育都很重视(还有人权教育)。例如:韩国设有专门的道德课和《国民伦理课》,开展“国民精神教育”。的道德课和《国民伦理课》,开展“国民精神教育”。

Page 113: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新加坡在新加坡在 19601960 年就颁布了公民训练综合大纲,年就颁布了公民训练综合大纲, 19921992年使用《好公民》教材。年使用《好公民》教材。

《美国公民学》是美国的公民读本,内容涉及公民初步、《美国公民学》是美国的公民读本,内容涉及公民初步、公民与政府的关系、经济义务、公民与社会的关系、公公民与政府的关系、经济义务、公民与社会的关系、公民与国际的关系等。民与国际的关系等。

德国公民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德国公民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教育,集体观念教育,权威感教育、民族感教育和劳作教育,集体观念教育,权威感教育、民族感教育和劳作教育等。教育等。

日本公民意识教育的宗旨是:具备成为符合民主主义原日本公民意识教育的宗旨是:具备成为符合民主主义原则的国民自觉意识,持有成为社会及国家未来建设者而则的国民自觉意识,持有成为社会及国家未来建设者而努力的态度,培养起关心政治、经济、社会、国际关系努力的态度,培养起关心政治、经济、社会、国际关系的良好修养,作为权利和义务主体而自主行动的能力。的良好修养,作为权利和义务主体而自主行动的能力。

Page 114: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在国际上提出了“世界公民教育”,国际政治社会化和在国际上提出了“世界公民教育”,国际政治社会化和教育研究委员会在教育研究委员会在 19921992年的圆桌会议上,把“制度转年的圆桌会议上,把“制度转换中的政治意识和公民教育”列为主题。换中的政治意识和公民教育”列为主题。

我国香港教育署推出的《学校公民教育指南》,规定公我国香港教育署推出的《学校公民教育指南》,规定公民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在内容、形式、途径、模式等诸民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在内容、形式、途径、模式等诸方面都有详尽的要求。方面都有详尽的要求。

我国台湾地区在高中设有“公民与道德”课,以公民道我国台湾地区在高中设有“公民与道德”课,以公民道德为经,公民知识为纬,范围包括教育、社会、法律、德为经,公民知识为纬,范围包括教育、社会、法律、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层面。 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层面。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一项主体工程、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一项主体工程、基础工程,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重要举措。基础工程,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重要举措。

Page 115: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当前,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必当前,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必须坚决清除和改造公民中存在的须坚决清除和改造公民中存在的非法治文化非法治文化。。

当前,在我国公民中不同程度存在的非法治文化现象,当前,在我国公民中不同程度存在的非法治文化现象,其其主要表现主要表现有:有:

11 、信权不信法、信访不信法、信闹不信法(小闹小解、信权不信法、信访不信法、信闹不信法(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信关系不信法、信钱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信关系不信法、信钱不信法、信领导不信法、信谣言不信法。不信法、信领导不信法、信谣言不信法。

22、以规避法律、钻法律空子甚至违反法律获利致富为、以规避法律、钻法律空子甚至违反法律获利致富为荣,以遵法守法为蠢,例如笑贫不笑娼,不违法难致富、荣,以遵法守法为蠢,例如笑贫不笑娼,不违法难致富、老实人吃亏等等。老实人吃亏等等。

Page 116: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33、在某些群体中偷税漏税、坑蒙拐骗、制假贩假、偷、在某些群体中偷税漏税、坑蒙拐骗、制假贩假、偷工减料以及暴力抗法、贿赂拉拢等所谓“非法经验”,工减料以及暴力抗法、贿赂拉拢等所谓“非法经验”,颇有市场,不胫而走。颇有市场,不胫而走。

44、非法治的观念谚语通过某些影视文学作品、民间街、非法治的观念谚语通过某些影视文学作品、民间街谈巷议等渠道不断复制传播,例如法不责众(法不罚谈巷议等渠道不断复制传播,例如法不责众(法不罚众),偷书不算偷,有钱能使鬼推磨,“不拿白不拿、众),偷书不算偷,有钱能使鬼推磨,“不拿白不拿、不打白不打”,见钱不捡是傻瓜,不知者不为罪,打官不打白不打”,见钱不捡是傻瓜,不知者不为罪,打官司就是打关系,“砍头不过碗口大个疤,司就是打关系,“砍头不过碗口大个疤, 2020 年后又一年后又一条好汉”,“坦白从宽,牢底坐穿,抗拒从严,回家过条好汉”,“坦白从宽,牢底坐穿,抗拒从严,回家过年”等等。年”等等。

Page 117: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三)加强领导干部的法治教育三)加强领导干部的法治教育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的文化。毛泽东说: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决定一切。的文化。毛泽东说: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决定一切。在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包括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包括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都是如此。加强领导干和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都是如此。加强领导干部的法治教育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关键。各级领部的法治教育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关键。各级领导干部重视与否,关乎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成败。导干部重视与否,关乎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成败。这是因为:这是因为:

第一,我国的法治国家建设,是一个从人治到法制、再第一,我国的法治国家建设,是一个从人治到法制、再从法制到法治的历史发展过程,必须依赖领导干部的重从法制到法治的历史发展过程,必须依赖领导干部的重视、支持和参与,才能成功。视、支持和参与,才能成功。

Page 118: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第二,我国的领导干部是社会和公众的楷模,他们的言第二,我国的领导干部是社会和公众的楷模,他们的言行举止,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榜样,对社会具有极高行举止,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榜样,对社会具有极高的正面示范作用。的正面示范作用。

第三,我国历史上的政治文化,历来是上行下效,“群第三,我国历史上的政治文化,历来是上行下效,“群众看干部”,上梁不正下梁歪,他们的违法犯罪、贪污众看干部”,上梁不正下梁歪,他们的违法犯罪、贪污腐败,对社会法治文化具有较大的负面破坏作用。腐败,对社会法治文化具有较大的负面破坏作用。

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就是应当牢固树立法治观念,提高法治素质,增强依法就是应当牢固树立法治观念,提高法治素质,增强依法办事的能力,办事的能力,坚决反对和清除各种人治文化坚决反对和清除各种人治文化。。

Page 119: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当前,在领导干部不同程度存在的“重人治、轻法治”当前,在领导干部不同程度存在的“重人治、轻法治”的人治文化现象,其主要表现形式有:的人治文化现象,其主要表现形式有:

11 、权大于法,一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领导人说的话、权大于法,一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领导人说的话就是“法”,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改变了,“法”也就是“法”,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就跟着改变;

22、朝令夕改,以权乱法,、朝令夕改,以权乱法,以言代法,以权侵法,以势以言代法,以权侵法,以势压法,徇私枉法,压法,徇私枉法,法律无稳定性、规范性、连续性和权法律无稳定性、规范性、连续性和权威性,法律和制度形同虚设;威性,法律和制度形同虚设;

33、把法治当作对付群众和他人的工具,依(以)法治、把法治当作对付群众和他人的工具,依(以)法治民,而不是依法治权、依法治官、依法治己;民,而不是依法治权、依法治官、依法治己;

Page 120: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44、贪腐文化,以以权谋私为荣,以依法办事为傻,、贪腐文化,以以权谋私为荣,以依法办事为傻,“丢掉一顶乌纱帽,抱回一个金娃娃”,“牺牲一人,“丢掉一顶乌纱帽,抱回一个金娃娃”,“牺牲一人,幸福全家”,“当官不发财,请我也不来”,“有权不幸福全家”,“当官不发财,请我也不来”,“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权力不受监督,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用,过期作废”,权力不受监督,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贪污腐败;贪污腐败;

55 、崇尚行政手段、长官意志和命令方式,轻视甚至放、崇尚行政手段、长官意志和命令方式,轻视甚至放弃法治原则、法律手段、法律制度和民主法治方式;弃法治原则、法律手段、法律制度和民主法治方式;

66 、官本位,当官做老爷,推崇特权享受,轻视人权保、官本位,当官做老爷,推崇特权享受,轻视人权保障,违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等等。障,违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等等。

Page 121: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通过对各级领导干部进行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教育,要强通过对各级领导干部进行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教育,要强化其四个意识:化其四个意识:

一是强化公仆意识,使各级领导干部铭记人民是真正的一是强化公仆意识,使各级领导干部铭记人民是真正的主人,自己永远是仆人,自己手中的权力来自人民并且主人,自己永远是仆人,自己手中的权力来自人民并且属于人民;属于人民;

二是强化法治意识,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二是强化法治意识,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强化服务意识,使各级领导干部铭记公仆的理念就三是强化服务意识,使各级领导干部铭记公仆的理念就是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公仆的行为准则就是全心全意是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公仆的行为准则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为人民服务,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四是强化责任意识,使各级领导干部铭记掌握人民赋予四是强化责任意识,使各级领导干部铭记掌握人民赋予的权力不是特权,而是义务和责任,必须对国家、对人的权力不是特权,而是义务和责任,必须对国家、对人民、对法律负责。如果滥用权力,将承担法律责任。民、对法律负责。如果滥用权力,将承担法律责任。

Page 122: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通过对领导干部进行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教育,要求其牢通过对领导干部进行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教育,要求其牢固树立五种观念:固树立五种观念:

一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依法执政的执政观念;一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依法执政的执政观念; 二是以人为本、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二是以人为本、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的民本观念;的民本观念; 三是尊重和保障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人权观念;三是尊重和保障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人权观念; 四是民主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和依法监督的法治四是民主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和依法监督的法治观念;观念;

五是人民当家作主、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五是人民当家作主、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民主观念。民主监督的民主观念。

Page 123: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四)完善我国法律体系,进一步加强文化立法(四)完善我国法律体系,进一步加强文化立法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有法可依的文化。有法可依不仅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有法可依的文化。有法可依不仅是实行法治的重要前提,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实行法治的重要前提,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建设的重要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无法可依的问题总体上得到解决,但还不能完全满足无法可依的问题总体上得到解决,但还不能完全满足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我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我国的立法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法律体系还需要不国的立法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法律体系还需要不断完善。断完善。

Page 124: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在完善立法制度方面在完善立法制度方面::

一是要着力解决“国家立法部门化,部门立法利益化,一是要着力解决“国家立法部门化,部门立法利益化,部门利益合法化以及行政立法扩大化”等问题,从立法部门利益合法化以及行政立法扩大化”等问题,从立法权的享有和行使上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的享有和行使上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二是要从制度上、程序上、机制上全面深入地推进民主二是要从制度上、程序上、机制上全面深入地推进民主立法,不仅要有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论证会、听证立法,不仅要有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民主立法形式,更要注重立法过程中的民意表达、会等民主立法形式,更要注重立法过程中的民意表达、利益博弈和相互妥协;不仅要坚持立法是党的主张和人利益博弈和相互妥协;不仅要坚持立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也要坚持立法是人民内部各种利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也要坚持立法是人民内部各种利益诉求相整合的体现,真正使立法成为沟通信息、协调益诉求相整合的体现,真正使立法成为沟通信息、协调利益、平衡关系、调解矛盾、减少冲突的过程,成为通利益、平衡关系、调解矛盾、减少冲突的过程,成为通过人民民主实现分配正义的过程。过人民民主实现分配正义的过程。

Page 125: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三是尽快修改立法法和其他相关法律,进一步完善立法三是尽快修改立法法和其他相关法律,进一步完善立法会期制度、立法公开制度、立法审议制度、立法表决制会期制度、立法公开制度、立法审议制度、立法表决制度、法律清理制度、法规备案审查制度、立法解释制度、度、法律清理制度、法规备案审查制度、立法解释制度、授权立法制度,建立宪法委员会制度,推行立法助理制授权立法制度,建立宪法委员会制度,推行立法助理制度、立法旁听制度,强化专职常委制度……度、立法旁听制度,强化专职常委制度……

在完善法律体系方面在完善法律体系方面,不仅要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不仅要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中国特色法律体系”等问题的理论研义法律体系”和“中国特色法律体系”等问题的理论研究,而且要加强对法律体系中薄弱环节的立法工作,当究,而且要加强对法律体系中薄弱环节的立法工作,当前尤其需要加强文化立法。前尤其需要加强文化立法。

在我国法律体系的七个法律部门中,文化立法不仅数量在我国法律体系的七个法律部门中,文化立法不仅数量少,而且没有成为单独的法律部门,分散于从宪法到其少,而且没有成为单独的法律部门,分散于从宪法到其他部门法当中,许多文化立法是行政法规、层次不高。他部门法当中,许多文化立法是行政法规、层次不高。

Page 126: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我国文化领域的立法相较于其他经济、政治、社会等领我国文化领域的立法相较于其他经济、政治、社会等领域是最为薄弱的。截至域是最为薄弱的。截至 20102010 年底,我国共制定年底,我国共制定 236236件件法律,其中文化法律仅法律,其中文化法律仅 33件,仅占总数的件,仅占总数的 1.27%1.27%。。

我国各领域法律的分布情况(我国各领域法律的分布情况( 20102010 年年底)年年底)

经经济济

政政治治

文文化化

社社会会

环环境境

其其他他

总总数数

5656 7676 33 1010 1818 7373 232366

Page 127: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法律分布示意图

Page 128: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我国文化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的数量近我国文化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的数量近 17001700件,而我国立法文件总量达到件,而我国立法文件总量达到 55万件以上,文化立法万件以上,文化立法在其中所占比例很低,约在其中所占比例很低,约 3.4%3.4%左右。左右。

下图反映了我国文化立法的总体状况下图反映了我国文化立法的总体状况::

Page 129: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新时期随着文化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国家整体法治环新时期随着文化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国家整体法治环境的强化,社会权利意识的增强,以及巩固文化体制改境的强化,社会权利意识的增强,以及巩固文化体制改革成果的需要,革成果的需要,我国文化管理将实现三个转变我国文化管理将实现三个转变::

在宏观管理上由政策规范为主向由法律规范为主的转变;在宏观管理上由政策规范为主向由法律规范为主的转变;

在微观管理上由采取行政手段为主向以法律手段为主的在微观管理上由采取行政手段为主向以法律手段为主的转变;转变;

在管理模式上由人治模式为主向法治模式的转变在管理模式上由人治模式为主向法治模式的转变。 。

Page 130: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根据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的要求,应当从以下方面加强根据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的要求,应当从以下方面加强文化立法:文化立法:

一是制定电影产业促进法一是制定电影产业促进法

主要解决以下问题: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电影市场发育不健全,电影票价偏高,普通群众看不起电影市场发育不健全,电影票价偏高,普通群众看不起电影;电影;

电影院数量相对较少,许多群众看不到电影;电影院数量相对较少,许多群众看不到电影; 电影创作过程中制约因素过多,不利于操作、摄制好的电影创作过程中制约因素过多,不利于操作、摄制好的电影,导致电影质量不高,精品不多;电影,导致电影质量不高,精品不多;

投资电影产业风险较大,缺乏资金、人才等资源的稳定投资电影产业风险较大,缺乏资金、人才等资源的稳定投入。投入。

Page 131: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二是制定图书馆法二是制定图书馆法

主要解决以下问题: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图书馆的设立和设施建设;图书馆的设立和设施建设; 图书馆的经费投入保障;图书馆的经费投入保障; 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与现代化建设;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与现代化建设; 图书馆队伍建设;图书馆队伍建设; 保障公民享受图书馆服务的权利。保障公民享受图书馆服务的权利。

Page 132: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三是制定广播电视传输保障法三是制定广播电视传输保障法

主要解决以下问题: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广播电视传输业务许可制度;广播电视传输业务许可制度; 广播电视传输运行制度;广播电视传输运行制度; 广播电视传输公众权益保障制度;广播电视传输公众权益保障制度; 广播电视传输设施保护制度;广播电视传输设施保护制度; 广播电视传输安全应急保障制度;广播电视传输安全应急保障制度; 促进“三网融合”的双向准入制度。促进“三网融合”的双向准入制度。

Page 133: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四是健全文化管理的法律法规。四是健全文化管理的法律法规。

制定博物馆条例,修改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管理制定博物馆条例,修改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管理规定,修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修改水规定,修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修改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等等。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等等。

特别是在新闻活动规范方面,建立健全新闻法律制度,特别是在新闻活动规范方面,建立健全新闻法律制度,把握新闻舆论正确导向,充分发挥新闻舆论重要作用。把握新闻舆论正确导向,充分发挥新闻舆论重要作用。

Page 134: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五是健全促进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五是健全促进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

加大网络法制建设力度,抓紧研究制定电信法,健全网加大网络法制建设力度,抓紧研究制定电信法,健全网络信息法律制度,加强网络信息服务和管理、个人信息络信息法律制度,加强网络信息服务和管理、个人信息保护、网络信息安全,为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互联网提保护、网络信息安全,为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互联网提供有力法制保障。供有力法制保障。

Page 135: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六是健全与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六是健全与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积极研究制定积极研究制定旅游法旅游法、、自然遗产保护法自然遗产保护法、、志愿服务志愿服务法、法、慈善事业法慈善事业法等法律,在相关产业和活动中赋予文化内涵、等法律,在相关产业和活动中赋予文化内涵、增加文化分量、扩大文化影响力。增加文化分量、扩大文化影响力。

建立健全建立健全国家勋章和荣誉称号的法律制度国家勋章和荣誉称号的法律制度。。

Page 136: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五)切实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维护社会主义(五)切实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统一、尊严和权威法治的统一、尊严和权威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文化。经过文化。经过 3030多年的法治建设,我们已经形成了中国多年的法治建设,我们已经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无法可依的问题已基本解决。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无法可依的问题已基本解决。根据《中国法学网》对我国法律实施状况的网上调查,根据《中国法学网》对我国法律实施状况的网上调查,得出的数字值得深思。调查问卷如下:得出的数字值得深思。调查问卷如下:

Page 137: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经过经过 3030 多年的努力,我国法治建设中无法可依的问题已经解决,法律实施成多年的努力,我国法治建设中无法可依的问题已经解决,法律实施成为主要因素。您认为当前我国法律实施的状况(以法律得到实施的百分比来为主要因素。您认为当前我国法律实施的状况(以法律得到实施的百分比来表示)是:表示)是:

投票项 百 分 比 得 票投票项 百 分 比 得 票 11 、很好(、很好( 90%90% ) ) 3%3% 761 761 22 、较好(、较好( 70%70% ) ) 4%4% 991 991 33 、一般(、一般( 50%50% ) ) 14%14% 3598 3598 44 、较差(、较差( 30%30% ) ) 20%20% 5281 5281 55 、很差(、很差( 10%10% ) ) 59%59% 15305 15305 总投票人数 总投票人数 100%100% 25936 25936

《中国法学网》截至《中国法学网》截至 20122012 年年 44月月 2020 日的统计日的统计

Page 138: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您认为当前中国法治建设的重点应当是:您认为当前中国法治建设的重点应当是:

投票项 百 分 比 得票投票项 百 分 比 得票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10% 112710% 1127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6% 6446% 644 提高依法执政能力 提高依法执政能力 9% 9709% 970 推进民主立法 推进民主立法 5% 5645% 564 建设法治政府 建设法治政府 9% 10149% 1014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10% 116010% 1160 加强宪法法律实施 加强宪法法律实施 27% 304427% 3044 深化法制宣传教育 深化法制宣传教育 2% 2102% 210 实现法治协调发展 实现法治协调发展 23% 255023% 2550 总投票人数 总投票人数 100% 11283100% 11283

《中国法学网》截至《中国法学网》截至 20122012 年年 44月月 2020 日的统计日的统计

Page 139: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法治文化的价值在于行动。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法治文化的价值在于行动。

如果说,改革开放前如果说,改革开放前 3030 年中国法治建设的重点是着力年中国法治建设的重点是着力解决无法可依的问题,那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解决无法可依的问题,那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期形成的今天,中国法治建设的主要矛盾,是宪体系如期形成的今天,中国法治建设的主要矛盾,是宪法和法律实施不好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比较严重存在的法和法律实施不好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比较严重存在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许多法律形同虚设。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许多法律形同虚设。

因此,未来中国法治发展的战略重点,应当是解决宪法因此,未来中国法治发展的战略重点,应当是解决宪法和法律有效实施的问题,使宪法法律实施与立法协调发和法律有效实施的问题,使宪法法律实施与立法协调发展,与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协调发展,与人民对法治的期展,与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协调发展,与人民对法治的期待和要求协调发展。待和要求协调发展。

Page 140: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切实加强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切实加强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一是要求执政党始终坚持民主执政、科学执政和依法执一是要求执政党始终坚持民主执政、科学执政和依法执政,自觉履行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的政治职政,自觉履行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的政治职能,切实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支持国家机关依能,切实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支持国家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做依法治国和依法办事的表率。法(独立)行使职权,做依法治国和依法办事的表率。

二是要求国家权力机关始终坚持“三者有机统一”,全二是要求国家权力机关始终坚持“三者有机统一”,全面履行宪法规定的职能,切实行使宪法赋予的职权,推面履行宪法规定的职能,切实行使宪法赋予的职权,推进民主立法、科学立法,强化宪法监督,保障宪法实施。进民主立法、科学立法,强化宪法监督,保障宪法实施。当务之急是尽快设立全国人大的宪法委员会,加强全国当务之急是尽快设立全国人大的宪法委员会,加强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宪法解释,制定国家机构编制法,修改预人大常委会的宪法解释,制定国家机构编制法,修改预算法和监督法。 算法和监督法。

Page 141: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三是以全面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为契机,继续深化行政体三是以全面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为契机,继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厘清政府的角色关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厘清政府的角色关系,用法律和制度巩固行政体制改革的成果,确认和保系,用法律和制度巩固行政体制改革的成果,确认和保障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权力的正当性,障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权力的正当性,通过“良法善治”防杜行政体制改革倒退以及滥用行政通过“良法善治”防杜行政体制改革倒退以及滥用行政权力的举措合法化。权力的举措合法化。

四是维护国家司法主权和司法制度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四是维护国家司法主权和司法制度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以法治为基础维护社会稳定,以法律为主要依据解决社以法治为基础维护社会稳定,以法律为主要依据解决社会矛盾纠纷,从制度上根除“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会矛盾纠纷,从制度上根除“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的顽疾,改革完善信访制度,取消领导人不闹不解决”的顽疾,改革完善信访制度,取消领导人批示案件的做法。同时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消除司法批示案件的做法。同时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消除司法中存在的地方保护主义,防止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沦中存在的地方保护主义,防止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沦为地方保护主义的工具,避免它们成为为地方利益服务为地方保护主义的工具,避免它们成为为地方利益服务的“地方的检察院”、“地方的法院”,切实解决执行的“地方的检察院”、“地方的法院”,切实解决执行难的问题。难的问题。

Page 142: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六)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权(六)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权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以人为本、尊重保障人权的文化。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以人为本、尊重保障人权的文化。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国宪法规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国宪法规定的重要原则,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法治化定的重要原则,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法治化要求,应当予以高度重视。要求,应当予以高度重视。

从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来看,人权是以人为本的权利和法从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来看,人权是以人为本的权利和法治表现形式,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尊重和保障人权。治表现形式,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尊重和保障人权。

尊重和保障人权,当务之急应当解决以下主要问题:尊重和保障人权,当务之急应当解决以下主要问题:

Page 143: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一是应当把宪法宣示的各项基本权利法律化,全面完善一是应当把宪法宣示的各项基本权利法律化,全面完善人权保障的各项法律规定和制度(人权保障的各项法律规定和制度(例如,制定社团法、例如,制定社团法、新闻自由法、宗教法、政党法、罢工法等,修改集会游新闻自由法、宗教法、政党法、罢工法等,修改集会游行示威法行示威法););

二是加强对《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研究工二是加强对《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研究工作,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加快审议批准这个公约;作,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加快审议批准这个公约;

三是进一步修改刑法,大幅度减少死刑的刑种(三是进一步修改刑法,大幅度减少死刑的刑种( 6969 个个死刑罪名,刑法修正案(八)废除了死刑罪名,刑法修正案(八)废除了 1313 个,还有个,还有 5656个死刑罪名);个死刑罪名);

Page 144: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四是抓紧修改行政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使之能够适应四是抓紧修改行政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使之能够适应尊重保障人权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认真实施新修改尊重保障人权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认真实施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的刑事诉讼法;

五是进一步加强对公民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保障,五是进一步加强对公民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保障,着力解决“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就着力解决“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就业难”、“两极分化”、“贫富不均”等老大难问题,业难”、“两极分化”、“贫富不均”等老大难问题,着力保障弱势群体的权利,尽快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保障弱势群体的权利,尽快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六是抓紧起草并认真实施新一轮《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六是抓紧起草并认真实施新一轮《国家人权行动计划》。

Page 145: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主讲人: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3/4/19 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汇报完毕汇报完毕 谢谢大家!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