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二零一一年一月至三月 聖雅各福群會 社區中心服務 地址:灣仔石水渠街85號七樓 電話:2835 4368  傳真:2574 5013 / 3104 3655 今期內容 督印人:馮啟民 編輯組:伍斯安、鄭淑貞、蘇嘉懿、袁嘉炷(本期印量4,500份,2011年1月)  承印:藍馬柯式印務有限公司  電話:2597 6800 專題 / 編者話............................................................................................ 1 中心資訊 / 綜合就業援助計劃 / 地區發展 ................................................. 2 綠色生機店 / 灣仔文化保育 ..................................................................... 3 活動資訊 ............................................................................................... 4-5 社區經濟互助計劃 .................................................................................... 6 社區經濟互助計劃 / 自由園地 .................................................................. 7 中心資料 .................................................................................................. 8 伍斯安 社區發展服務主管 專題/編者話 社區發展服務一向推動社區居民參與及關注社區的發展,藉以建 立居民的歸屬感,讓社區可持續地發展,近年在城市規劃、舊區保育及 社區經濟上的積極參與,倡議保育社區網絡及社區文化,是希望讓社會 角度得以提出引起社會上的討論。 未來聖雅各福群會將負責發展局「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藍屋 建築群的活化工作,更是首次以「留屋留人」的方式活化歷史建築,也 是該計劃的特色之一。作為社區的一部份,我們十分高興可透過參與和 推動這項嶄新的計劃,保育香港的歷史文化遺產,所以今期社區報特別 介紹有關計劃的特點,讓大家更為了解,希望這項計劃可以進一步確立 具參考價值的模式,對於社區可持續發展起著示範的作用。 另一方面,經過兩年多對《市區重建策略》檢討,發展局於2010 年10月的《市區重建策略(擬稿)》已發表,主要為受市區重建影響的 居民提供協助,但是隨著舊樓老化問題日益嚴重,舊區業主除了要面對 嚴峻的復修問題外,更需要面對私人重建、強制拍賣所帶來的問題,以 及即將通過的、強制驗樓、強制驗窗、強制第三者責任保險等法例帶來 的影響。舊區的基層家庭往往缺乏資源及知識處理,不能維護自己的權 益,及處理物業所帶來的責任及問題。其次舊區租客亦是處於水深火熱 之中,在不同地區收樓迫遷聲音此起彼落,要進一步協助舊區的基層市 民,實在需要整全地為舊市區內的居民提供協助,才能讓他們可以在社 區內安居樂業。政府應提供資源,更全面地針對舊區的需要及問題,才 可以為舊區居民提供適切的幫助及解決他們的困難。 留屋留人新方向    藍屋本身有著豐富的歷史,是凝聚社區的重要地標,藍屋建築群的活化工 作,與過去重建及活化項目有所分別,是首次以「留屋留人」的方式活化歷史建 築,同時更提供空間給社會企業和其他創新的服務發展。現時在建築物內仍然有 8戶的居民生活,都是在建築群內居住了多年的街坊,對於灣仔區都是充滿了感 情,以留屋留人的方法進行保育及活化,不但可以解決居民對搬遷及適應新環境 的困擾,更加可以強化他們的社區凝聚力,以保育居民的社區網絡、生活習慣、 地區的人情味等等,而無需要因為社會的發展而被犧牲。為了讓居民可以在復修 期間,仍舊在藍屋築群內居住,整過復修工程將會分階段進行,居民會在藍屋、 橙屋及黃屋之間遷移,直到整過復修工程完成後,便會再搬回原有的單位居住, 而作為活化項目的營辦機構,當中最重要的是讓居民有充份的參與,表達他們的 看法,其中很多的細節亦需要讓居民親自提出及討論,而整項活化計劃都是以不 破壞環境及盡量不影響居民的生活為原則。 留屋留人的做法不但可以加強社區凝聚力,為居民保留社區的網絡及生活習 慣。整個計劃,期望可以促進社區文化的持續發展,同時作為具參考價值的研究 及教育工具,長遠對於社區的持續發展起了示範作用。 計劃的使命及目標    計劃的使命是期望活化香港的歷史文化遺產,鼓勵公眾共同貢獻自己的時 間、專長及經驗,發揮助人自助的精神,同時保育社區生活文化特色,並承傳下 一代。隨著這個使命,我們的目標期望保育唐樓的多元生活模式,將歷史建築和 有關生活價值與下一代分享。 以人為先的建築    而整項的復修工程,主要是為建築物的鞏固及改善工程,以提升居民的生活 質素,鼓勵社區的參與,如為住戶增加衛生設施之外,更會建造走廊貫穿藍屋、 黃屋及橙屋,並加建外置升降機,透過建築的介入,以加強及鞏固居民之間的溝 通網絡。除此之外,在建築群之間的空地,亦會成為讓居民及社區人士聚集的場 所,同時可以電影放映晚會的形式,吸引附近的居民,一同分享及參與。 社會企業的營辦    在活化後的藍屋會引入甜品店及素食店,以供應傳統及健康的食物,為社區 人士提供創新而廉價的食肆,創造基層就業的機會,也是為本計劃帶來收入,以 支持計劃的開支。同時亦會設立藍屋故事館及社區經濟互助公所,系統地向公眾 展示社區的生活面貌,亦鼓勵互相交換資源及技術,促進社區網絡的建立,我們 盼望藍屋建築群的活化計劃,可成為日後政府推動活化計劃參考,以達到政府、 居民及社區的多羸方案。 結語    在社區內推動保育歷史建築的活化保育項目,並不是要懷舊,而是要重視社 區裡的故事,反思社區的變遷,重新肯定社區的價值及前人的貢獻,從而為未來 的社區打造新方向。透過社區與不同年代的人士在灣仔連結,希望可以透過認識 過去的歷史,同時可以欣賞及創造未來,使社區的歷史得以承傳。 前言: We嘩藍屋計劃是2010年9月份被選為第二期「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的三個項目之一,主辦團體除了聖雅各 福群會之外,還包括了社區文化關注、香港文化遺產基金會及藍屋居民權益小組。期望藍屋計劃可以延續社區人 情,重塑唐樓多元生活文化。 藍屋建築群其實是指環繞石水渠街、慶雲街及景星街的3幢建築物,即藍屋、黃屋及橙屋,除了橙屋之外,藍屋 及黃屋都分別被古物古蹟辦事處評為一級及三級歷史建築物。這三幢建築物過去一直以住宅為主要的用途,而地 舖則以小商戶為主,部份的單位則曾用作為其他的用途,如商會的會址,而藍屋亦曾經作為義學的用途。 今時今日的藍屋仍然罕有地設有露台的其中一幢唐樓,其72號的前身為「華陀廟」,其後重建為四層高的唐 樓,及至50年代被黃飛鴻徒弟林世榮的姪兒林祖開辦的武館所取代,於60年代便成為林鎮顯醫館直至現在。 至於藍屋的名字由來亦有一段故事,藍屋原本並不是藍色的,主要原因是在70年代政府收回上述樓宇後,需要 進行復修工作,並使用政府倉庫剩餘的顏料,在外牆漆上藍色油漆,從此之後人們便稱這屋為「藍屋」,而至於 74A號,外牆仍然是灰色的,主要原因是當年政府仍未聯絡上大業主收回樓宇,所以才會一直保持原狀至今。

社區報 2011年1至3月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專題﹕「以人為本」的活化歷史伙伴計劃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社區報 2011年1至3月

二零一一年一月至三月

聖雅各福群會 社區中心服務地址:灣仔石水渠街85號七樓電話:2835 4368  傳真:2574 5013 / 3104 3655

今期內容

督印人:馮啟民 編輯組:伍斯安、鄭淑貞、蘇嘉懿、袁嘉炷(本期印量4,500份,2011年1月)  承印:藍馬柯式印務有限公司  電話:2597 6800

專題 / 編者話............................................................................................ 1中心資訊 / 綜合就業援助計劃 / 地區發展 ................................................. 2綠色生機店 / 灣仔文化保育 ..................................................................... 3活動資訊 ...............................................................................................4-5社區經濟互助計劃 .................................................................................... 6社區經濟互助計劃 / 自由園地 .................................................................. 7中心資料 .................................................................................................. 8

伍斯安社區發展服務主管

專題/編者話

編者話

伍斯安  

社區發展服務主管

社區發展服務一向推動社區居民參與及關注社區的發展,藉以建立居民的歸屬感,讓社區可持續地發展,近年在城市規劃、舊區保育及社區經濟上的積極參與,倡議保育社區網絡及社區文化,是希望讓社會角度得以提出引起社會上的討論。

未來聖雅各福群會將負責發展局「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藍屋建築群的活化工作,更是首次以「留屋留人」的方式活化歷史建築,也是該計劃的特色之一。作為社區的一部份,我們十分高興可透過參與和推動這項嶄新的計劃,保育香港的歷史文化遺產,所以今期社區報特別介紹有關計劃的特點,讓大家更為了解,希望這項計劃可以進一步確立具參考價值的模式,對於社區可持續發展起著示範的作用。

另一方面,經過兩年多對《市區重建策略》檢討,發展局於2010年10月的《市區重建策略(擬稿)》已發表,主要為受市區重建影響的居民提供協助,但是隨著舊樓老化問題日益嚴重,舊區業主除了要面對嚴峻的復修問題外,更需要面對私人重建、強制拍賣所帶來的問題,以及即將通過的、強制驗樓、強制驗窗、強制第三者責任保險等法例帶來的影響。舊區的基層家庭往往缺乏資源及知識處理,不能維護自己的權益,及處理物業所帶來的責任及問題。其次舊區租客亦是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在不同地區收樓迫遷聲音此起彼落,要進一步協助舊區的基層市民,實在需要整全地為舊市區內的居民提供協助,才能讓他們可以在社區內安居樂業。政府應提供資源,更全面地針對舊區的需要及問題,才可以為舊區居民提供適切的幫助及解決他們的困難。

 留屋留人新方向   藍屋本身有著豐富的歷史,是凝聚社區的重要地標,藍屋建築群的活化工

作,與過去重建及活化項目有所分別,是首次以「留屋留人」的方式活化歷史建築,同時更提供空間給社會企業和其他創新的服務發展。現時在建築物內仍然有8戶的居民生活,都是在建築群內居住了多年的街坊,對於灣仔區都是充滿了感情,以留屋留人的方法進行保育及活化,不但可以解決居民對搬遷及適應新環境的困擾,更加可以強化他們的社區凝聚力,以保育居民的社區網絡、生活習慣、地區的人情味等等,而無需要因為社會的發展而被犧牲。為了讓居民可以在復修期間,仍舊在藍屋築群內居住,整過復修工程將會分階段進行,居民會在藍屋、橙屋及黃屋之間遷移,直到整過復修工程完成後,便會再搬回原有的單位居住,而作為活化項目的營辦機構,當中最重要的是讓居民有充份的參與,表達他們的看法,其中很多的細節亦需要讓居民親自提出及討論,而整項活化計劃都是以不破壞環境及盡量不影響居民的生活為原則。

留屋留人的做法不但可以加強社區凝聚力,為居民保留社區的網絡及生活習慣。整個計劃,期望可以促進社區文化的持續發展,同時作為具參考價值的研究及教育工具,長遠對於社區的持續發展起了示範作用。

 計劃的使命及目標   計劃的使命是期望活化香港的歷史文化遺產,鼓勵公眾共同貢獻自己的時

間、專長及經驗,發揮助人自助的精神,同時保育社區生活文化特色,並承傳下一代。隨著這個使命,我們的目標期望保育唐樓的多元生活模式,將歷史建築和有關生活價值與下一代分享。

 以人為先的建築   而整項的復修工程,主要是為建築物的鞏固及改善工程,以提升居民的生活

質素,鼓勵社區的參與,如為住戶增加衛生設施之外,更會建造走廊貫穿藍屋、黃屋及橙屋,並加建外置升降機,透過建築的介入,以加強及鞏固居民之間的溝通網絡。除此之外,在建築群之間的空地,亦會成為讓居民及社區人士聚集的場所,同時可以電影放映晚會的形式,吸引附近的居民,一同分享及參與。

 社會企業的營辦   在活化後的藍屋會引入甜品店及素食店,以供應傳統及健康的食物,為社區

人士提供創新而廉價的食肆,創造基層就業的機會,也是為本計劃帶來收入,以支持計劃的開支。同時亦會設立藍屋故事館及社區經濟互助公所,系統地向公眾展示社區的生活面貌,亦鼓勵互相交換資源及技術,促進社區網絡的建立,我們盼望藍屋建築群的活化計劃,可成為日後政府推動活化計劃參考,以達到政府、居民及社區的多羸方案。

 結語   在社區內推動保育歷史建築的活化保育項目,並不是要懷舊,而是要重視社

區裡的故事,反思社區的變遷,重新肯定社區的價值及前人的貢獻,從而為未來的社區打造新方向。透過社區與不同年代的人士在灣仔連結,希望可以透過認識過去的歷史,同時可以欣賞及創造未來,使社區的歷史得以承傳。

前言:We嘩藍屋計劃是2010年9月份被選為第二期「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的三個項目之一,主辦團體除了聖雅各福群會之外,還包括了社區文化關注、香港文化遺產基金會及藍屋居民權益小組。期望藍屋計劃可以延續社區人情,重塑唐樓多元生活文化。

藍屋建築群其實是指環繞石水渠街、慶雲街及景星街的3幢建築物,即藍屋、黃屋及橙屋,除了橙屋之外,藍屋及黃屋都分別被古物古蹟辦事處評為一級及三級歷史建築物。這三幢建築物過去一直以住宅為主要的用途,而地舖則以小商戶為主,部份的單位則曾用作為其他的用途,如商會的會址,而藍屋亦曾經作為義學的用途。

今時今日的藍屋仍然罕有地設有露台的其中一幢唐樓,其72號的前身為「華陀廟」,其後重建為四層高的唐樓,及至50年代被黃飛鴻徒弟林世榮的姪兒林祖開辦的武館所取代,於60年代便成為林鎮顯醫館直至現在。

至於藍屋的名字由來亦有一段故事,藍屋原本並不是藍色的,主要原因是在70年代政府收回上述樓宇後,需要進行復修工作,並使用政府倉庫剩餘的顏料,在外牆漆上藍色油漆,從此之後人們便稱這屋為「藍屋」,而至於74A號,外牆仍然是灰色的,主要原因是當年政府仍未聯絡上大業主收回樓宇,所以才會一直保持原狀至今。

Page 2: 社區報 2011年1至3月
Page 3: 社區報 2011年1至3月

二零一一年一月至三月 P.3

Page 4: 社區報 2011年1至3月

二零一一年一月至三月 P.4

Page 5: 社區報 2011年1至3月

二零一一年一月至三月

活動編號 活動名稱 日期 時間 次數 對象 收費 (會員/非會員)

CTR10104 齊來挑戰Wii

29/1、26/2、26/3/2011(星期六)

3:00PM-5:00PM 3 社區人士 免費

(必須會員)

活動編號 活動名稱 日期 集合時間 解散時間 對象/名額 收費 (會員/非會員)

CTR05104 大尾篤單車風箏燒烤遊20/2/2011(星期六) 9:00AM 5:00PM

5至99歲(家庭活動) /(30人)

成人($200/$270)兒童($180/$250)(童盟會印折扣價$150)

活動編號 活動名稱 日期 時間 次數 對象 收費 (會員/非會員)

CTR08104賀年食品之蘿蔔糕

22/1/2011(星期六)

2:00PM-4:30PM

1 婦女 $80 / $150

活動編號 活動名稱 日期 時間 次數 對象 收費 (會員/非會員)

CTR09104南瓜子仁蛋糕

12/2/2011(星期六)

2:00PM-4:30PM

1 婦女 $80 / $150

小組編號 小組名稱 日期 時間 次數 對象 收費 (會員/非會員)

FIH01104情緒處理講座

26/3/2011(星期六)

3:00PM-4:30PM

1 家長 免費

活動編號 活動名稱 日期 集合時間 解散時間 對象/名額 收費 (會員/非會員)

CTR104 原野烹飪大潭親子遊

20/2/2011(星期日) 9:30AM 4:30PM

6至99歲(家庭活動) /(20人)

$50/$100(童盟會印折扣價$40)

P.5

Page 6: 社區報 2011年1至3月

二零一一年一月至三月 P.6

Page 7: 社區報 2011年1至3月

二零一一年一月至三月 P.7

活動 正價收費 供會收費粵曲小組(十堂) 120時分 120時分粵曲小組(十二堂) 145時分 145時分呼吸班 100時分+$150 100時分+$120春茗 80時分+$60 80時分+$50BBQ 聯誼 120時分+$50 120時分+$40郊遊及野餐 130時分+$50 130時分+$40瑜珈班 160時分+$90 160時分+$80農耕體驗 160時分+$90 160時分+$80飢饉之夜 130時分+$50 130時分+$40桃花原記 160時分+$90 160時分+$80米糧券 140時分+$60 按正價收費到土作坊換取

所需食用品米糧券 350時分+$150

Page 8: 社區報 2011年1至3月

二零一一年一月至三月 P.8

填妥本「季刊」內的「課程/活動報名表」,連同報名費用,到本中心接待處辦理報名手續,一般來說,您會即時得悉報名是否獲得接納,並取回收條,所有要繳費的項目,均不接受電話留位。

郵遞報名 如您未能親身到本中心接待處辦理報名手續,您可用郵遞方式辦理,請填妥報名表,連同支票寄予本中心,報名一經接納,收條及有關資料將於所報課程 活動開課第一天交回給您。 請留意以下事項: ·請先行致電本中心接待處查詢該項目是否已滿額。 ·每個報名項目請獨立開一張支票 ·支票抬頭請寫上「聖雅各福群會」

保留收據請在報名手續完成後保留收據至活動完結,以便因服務改期或人數不足時,可憑收據退回款項。

取錄原則 服務項目一般以先到先得方式接受報名,有個別項目會先收表格,再約晤申請人,根據申請人的個別需要決定是否接受報名;有關安排會在活動簡介上闡明,落選人士亦會在接獲結果時得悉其不被取錄的原因。

取消 退出 (一)本中心決定取消之服務項目或班組活動: 盡快通知(口頭或書面,視乎涉及項目)已報名人士,安排轉報其他合適的項目 或退還已繳費用。 退款時請留意: ·須出示退款通知信及有關收據; ·退款通知信上已列明有效日期(如無列明,一般情況是服務原定舉行日期之一個月 內),逾期未取之款項,將由本中心撥作服務用途。 (二)已報名人士欲退出已報名之項目: 以口頭通知本中心接待處或有關項目之負責同事即可;一般情況下,已繳交之費 用慨不發還,亦不能由其他人士代替上課。

轉報 如已報名人士未能出席已報名的項目,可考慮轉報本中心提供的其他服務項目,請親臨本中心接待處辦理有關手續,並留意以下事項。 ·須於每季開始接受報名一個星期後及欲退出之項目開始舉行一個星期前辦理。 ·可轉報費用相同或補錢轉報費用較高之項目。 ·如有餘款未用,概不退還。 ·每項轉報收取手續費港幣$30。

終止服務 (一)服務使用者可隨時自願提出終止服務,如情況適當,單位可為服務使用者安排轉 介。 (二)在下列的情況下,服務單位可以要求服務使用者退出服務: ·服務使用者不再符合接受服務的資格;或 ·服務使用者的行為對其他服務使用者、職員或義工構成危險;或 ·服務使用者的滋擾行為,影響服務運作或活動的進行;或 ·所提供的服務不再符合服務使用者的需要;或 ·已達成與服務使用者共同訂立的服務計劃目標。

中心資料

權利· 參加本中心所舉辦的課程,可獲會員收費優待。 · 可享用中心設施(包括借閱圖書、使用康樂用品.....等)。 · 每季免費收到本中心的課程及活動資料。

申請手續· 親身到本中心接待處填交申請表,交一年會員費即可;申請時須出示有效身份證明文件,但無須帶備相片。

· 現時之家庭會員費為每年$90,個人會員費為每年$30。· 『社區經濟互助計劃』會員費為每年30時分+$5,家庭會員費用為每年90時分+每人$5。

遺失 · 如遺失會員證,須盡快到中心接待處報失,並可重新申請及繳費。

有效日期 · 會員證之有效日期為一年,由申請日起計。 · 如會員證之有效日期已屆滿,將自動喪失享用上列各項權利,恕不再個別通知。

家庭會員 個人會員 · 為鼓勵整個家庭一起參加各單位的活動,全家申請為會員,可同時獲發獨立的會員證四張,供家庭不同成員享用,收費比獨立申請便宜。

免費會員 · 長者及綜援受助人士可免費申請成為本中心的會員。 · 長者須年屆60歲,持長者咭或其他有效身份證明文件;綜援受助人士須提供社會福利署發出之有效證明文件。

· 本中心亦按機構之優惠安排,贈送會籍予以下兩類人士: · 所有本會職員(須出示有效職員證) · 所有本會義工(須出示由本會簽發而有效的義工證)。

備註· 會員證適用於本會之社區中心,不適用於本會其他部門及設施。 · 會員申請及有關個人資料用於發送本會活動資料給閣下,如你不欲收到這些資料,請致電2835 4368。

天氣措施安排

✔: 中心照常開放;活動照常舉行✘ :中心暫停開放;活動取消或延期舉行▲: 若中心未開放,將暫停開放;若活動未開始,將取消或延期;若中心未開放、活動進行,將視乎情況安排參加者的去留。

決定時間中心設施、中心內班 / 組 / 活動:上午是否開放及舉行,視乎7:30am電台宣佈訊號是否仍然懸掛;下午是否開放及舉行,視乎12:30pm電台宣佈訊號是否仍然懸掛;晚上是否開放及舉行,視乎5:30pm電台宣佈訊號是否仍然懸掛;戶外班 / 組 / 活動:舉行與否,視乎集合時間前2小時電台宣佈訊號是否仍然懸掛。

注意本中心的措施與教統局有別,請勿以教統局的宣佈視作為本中心的安排;如遇公假、颱風或暴雨警告,當天本會延續教育中心主辦之興趣培育課程(編號以「CE」或「IC」開始之項目)將順延一星期;至於其他小組及活動,則視乎個別負責同事的安排。

懸掛暴雨或颱風警告訊號後中心各項服務的應變安排

活動報名須知

社區發展服務 中心服務會員制度

1號風球 ✔ ✔ ✔ ✔

雷暴警告 ✔ ✔ ✔ ✘

黃色暴雨警告 ✔ ✔ ✔ ✘

紅色暴雨警告 ✔ ✔ ✘ ✘

3號風球 ✔ ✔ ✘ ✘

黑色暴雨警告 ▲ ▲ ✘ ✘

8號或以上風球 ✘ ✘ ✘ ✘

中心設施 室內活動 一般戶外活動

山野及水上活動

聖雅各福群會位置圖 地址:香港灣仔石水渠街85號(跑馬地方向前往): 沿皇后大道東向跑馬地方向,經胡忠大廈、萬誠保險中心、灣 仔街市向右轉入堅彌地街,直駛至吉安街轉入向前,即到本會 會址(建築物為紅色的)。(中環方向前往): 沿皇后大道東向中環方向,經香港華仁書院、循道英語堂,向左轉 入堅彌地街,直駛至吉安街轉入向前,即到本會會址(建築物為紅 色的)。中心開放時間: 星期一至五 10:00a.m. - 9:30p.m. 星期六 10:00a.m. - 5:00p.m. 星期日 2:00p.m. - 6:00p.m. 公眾假期 休息時分天地(慶雲街)開放時間: 星期一 11:00a.m. - 9:00p.m. 星期二至六 11:00a.m. - 6:00p.m.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 休息土作坊(堅彌地街)開放時間: 星期一、四 11:00a.m. - 7:00p.m. 星期二、三、五、六 11:00a.m. - 6:00p.m.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 休息灣仔民間生活館開放時間: 星期一、二、四至日 1:00p.m. - 5:00p.m. 星期三及公眾假期 休息歡迎惠賜意見 電話:2835 4379關嘉莉姑娘中心服務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