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渔渔渔渔渔渔渔渔渔渔渔渔渔研研研研研研研研 2010—2013 渔渔渔 渔渔 渔渔 渔渔渔渔渔渔渔渔渔渔渔渔

渔用药物使用风险及控制技术 研究工作阶段总结 ( 2010—2013 年 )

  • Upload
    radha

  • View
    142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渔用药物使用风险及控制技术 研究工作阶段总结 ( 2010—2013 年 ). 报告人:姜兰 部门:水产动物病害与免疫研究室. 诺氟沙星. 土霉素. 抗菌药物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抗菌药物 , 是指能抑制或杀灭细菌,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包括抗生素类和化学合成抗菌药物. 氟苯尼考. 存在的风险: 1 、药物残留 2 、耐药性产生. 科 研 任 务. 研究团 队. 汇 报 提 纲. 1 、抗生素在水生动物体内的吸收及消除规律 2 、水产主要病原菌耐药状况及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理 3 、对本研究方向的思考及发展规划. 药代动力学研究.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渔用药物使用风险及控制技术 研究工作阶段总结 ( 2010—2013 年 )

渔用药物使用风险及控制技术研究工作阶段总结( 2010—2013 年)

报告人:姜兰

部门:水产动物病害与免疫研究室

Page 2: 渔用药物使用风险及控制技术 研究工作阶段总结 ( 2010—2013 年 )

抗菌药物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诺氟沙星

土霉素

氟苯尼考

抗菌药物,是指能抑制或

杀灭细菌,用于预防和治

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包

括抗生素类和化学合成抗

菌药物

存在的风险:1、药物残留2、耐药性产生

Page 3: 渔用药物使用风险及控制技术 研究工作阶段总结 ( 2010—2013 年 )

科 研 任 务

Page 4: 渔用药物使用风险及控制技术 研究工作阶段总结 ( 2010—2013 年 )

研究团 队

Page 5: 渔用药物使用风险及控制技术 研究工作阶段总结 ( 2010—2013 年 )

汇 报 提 纲

1 、抗生素在水生动物体内的吸收及消除规律

2 、水产主要病原菌耐药状况及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理

3 、对本研究方向的思考及发展规划

Page 6: 渔用药物使用风险及控制技术 研究工作阶段总结 ( 2010—2013 年 )

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模式,定量地描述药物通过各种途径(如注射,口服等)进入体内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药代动力学研究

Page 7: 渔用药物使用风险及控制技术 研究工作阶段总结 ( 2010—2013 年 )

药物体内过程

转运:吸收、分布、排泄

转化:代谢

消除

Page 8: 渔用药物使用风险及控制技术 研究工作阶段总结 ( 2010—2013 年 )

给药剂量对渔用药物吸收的影响

10h不同剂量 的血药浓度及标准差

1. 492. 665. 08

10. 6

13. 7414. 42

0

5

10

15

20

0 50 100 150

给药剂量

血药

浓度

与标

准差 5

12

20

40

80

100

28℃ 条件下不同给药剂量氟苯尼考在罗非鱼血液中的血药浓度

Page 9: 渔用药物使用风险及控制技术 研究工作阶段总结 ( 2010—2013 年 )

18℃ 、 23℃ 、 28℃ 条件下磺胺嘧啶在血液中药时曲线

温度对渔用药物吸收的影响

T(h)

C(ug/

ml)

Page 10: 渔用药物使用风险及控制技术 研究工作阶段总结 ( 2010—2013 年 )

18℃ 、 23℃ 、 28℃ 条件下甲氧苄啶在血液中药时曲线

Trimethoprim/甲氧苄啶

Page 11: 渔用药物使用风险及控制技术 研究工作阶段总结 ( 2010—2013 年 )

18℃(sd/tmp) 23℃(sd/tmp) 28℃(sd/tmp)

0.5h 9.57 8.03 9.15

1h 9.787 6.37 6.59

2h 11.01 6.30 6.496

4h 10.96 6.82 5.4

6h 10.77 7.55 8.07

8h 10.57 8.40 9.14

10h 7.005 9.360 10.39

24h 9.54 19.76 27.1

48h 9.6 82.03 158

复方渔药在养殖鱼类体内的吸收

不同温度下复方磺胺药物在罗非鱼血液中比例组成

Page 12: 渔用药物使用风险及控制技术 研究工作阶段总结 ( 2010—2013 年 )

耐药性研究

目前已开展的耐药性相关研究:

样品采集

药敏分析耐药机制研究

细菌分离培养

Page 13: 渔用药物使用风险及控制技术 研究工作阶段总结 ( 2010—2013 年 )

不同动物来源气单胞菌对 20 种抗菌药的耐药率比较

耐药总体情况:爬行两栖源 > 观赏鱼源 > 鱼源 > 虾源

耐药总体情况:鱼猪禽混养 > 鱼禽混养 > 鱼鱼混养 > 鱼猪混养

不同养殖模式下气单胞菌对 24 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比较

水产动物源 气单胞菌 耐药调查

Page 14: 渔用药物使用风险及控制技术 研究工作阶段总结 ( 2010—2013 年 )

图 3-1 环丙沙星诱导 ATCC7966 的各代诱导菌对喹诺酮类 MIC 变化情况 图 3-2 环丙沙星诱导 BZ 的各代诱导菌对喹诺酮类 MIC 变化情况

图 3-3 萘啶酸诱导 ATCC7966 的各代诱导菌对喹诺酮类 MIC 变化情况 图 3-4 萘啶酸诱导 BZ 的各代诱导菌对喹诺酮类 MIC 变化情况

体外诱导嗜水气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机制研究

在喹诺酮类药物的选择压力下,细菌易突变产生耐药,而且喹诺酮类耐药性一旦获得具有遗传稳定性,而且还会出现交叉耐药和多重耐药现象。

Page 15: 渔用药物使用风险及控制技术 研究工作阶段总结 ( 2010—2013 年 )

天然性耐药:气单胞菌自身产 β 内酰胺酶(氨苄西林)

获得性耐药: a. 染色体基因突变(产生对单种药物耐药)

b. 外源耐药基因(耐药基因在细菌间扩散)

(遗传元件:整合子 - 基因盒系统、质粒、转座子等)耐药菌广泛分布和传播的主要原因耐药菌广泛分布和传播的主要原因

耐药性的产生与传播

Page 16: 渔用药物使用风险及控制技术 研究工作阶段总结 ( 2010—2013 年 )

整合子 -基因盒系统

整合酶基因

高效增强子

整合子:一种基因捕获和表达的遗传元件,其介导的细菌耐药是细菌发生水平基因转移和产生多重耐药机制的主要途径。

磺胺类耐药基因

季铵盐类耐药基因

典型Ⅰ类整合子基本结构图

携带耐药基因

5’保守区 可变区 - 基因盒 3’保守区

Page 17: 渔用药物使用风险及控制技术 研究工作阶段总结 ( 2010—2013 年 )

研究领域发展规划

Page 18: 渔用药物使用风险及控制技术 研究工作阶段总结 ( 2010—2013 年 )

多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