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 于雪域高原之上 - epaper.cqwb.com.cn ·...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天猫旗舰店:http://xnsfdxcbs.tmall.com市场营销部:023-68868624,68253705联系人:刘先生、龚先生

购书大通道

■张昊

认识黎勇先生和他的诗歌,是从阅读他的诗集《西藏之上的仰望》开始的。这部首印8000册的诗集,自然不同于那些“浅尝辄止”甚至闭门造车式的

“西藏诗”。对于西藏,黎勇有着切肤的体验。2016年7月,黎勇作为重庆市第八批援藏工

作队的领队,带领第一期的128名队员,踏上昌都那片热土,开启了为期三年的援藏征程。那一天,他写下了援藏心语:为梦想出发,为使命担当,为昌都奉献!接下来的一千多个日子里,他行走于藏区的山水之间,深入藏区人民的生活,全身心地践行着自己的使命。这种同呼吸共命运的生命体验,为他的西藏诗注入了独特的魅力。如蒋登科先生所说:“一方面,他是以援藏干部的身份到西藏的,身上有责任,和一般的旅行者存在很大的差别;另一方面,他在西藏生活的时间也远远超过普通的旅行者,可以对西藏的山水、历史、文化等获得更多、更直接的体验和思考,当然也就可以获得更大的收获。”

诗集《西藏之上的仰望》是黎勇三年援藏工作生活中所累积的102首西藏高原题材的诗作结集。全书分为“高原一直等我出发”“细物藏着巨大的核”“感恩一场通麦的雨”“雪山泛着明亮的光”“仰望之上的仰望”五辑。这些诗歌是诗人多年援藏生活体验的凝结,灌注了诗人独特而深刻的生命体验和对藏地景物的深入细致体察,不仅包含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对细小景物的观察、独特的生命体验、对雪域高原自然山水的领悟,还抒写了对高原之上人生需要不断仰望的境界。诗集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诗人文笔优美、情感细腻、直抒胸臆,真实地再现了西藏的蓝天白云、雪山草原、雄鹰飞翔、牛马成群的壮美风光,同时也刻画了作者在援藏期间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叙写了高原的生活与旅程,写下了高原的人与物的美好品格,表达了诗人对高原的热爱与讴歌,以及在雪域高原特有自然环境下的心灵状态与对生命的深层思考。

黎勇的西藏诗里汇集着一股超脱的禅意,例如《走在生与死的边缘》:“在西藏,我背着石头走路/睁着眼睛睡觉/还时不时地回头,找一找/自己的心跳//山耸入云,沟隐于湖/雪高过草原,路细如绳索/我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走/不知道,这一脚踩下去/是生,还是死//我告诉自己:不能让身体只剩下身体/让梦,不再有梦/落日拖着最后的光芒往前走/步伐依然灿烂//我,要学会牦牛一样行走/能走多远是多远/直到走入下一个轮回/让沉重的背负压塌一切阴影/让生与死的边缘镶上金边/祈祷一样闪光”。在这首诗里,高原对于人体的种种强烈影响,

使人如背重负,夜不能寐,甚至要“还时不时地回头,找一找/自己的心跳”,然而诗人在如此情形之下还要立志“要学会牦牛一样行走”,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走,因为心中的信仰告诉他“不能让身体只剩下身体/让梦,不再有梦”,要“让沉重的背负压塌一切阴影/让生与死的边缘镶上金边”。也正是信仰的力量,使得黎勇的诗歌中始终具备一种昂扬的基调,一种强大的内心力量。

于是,那些初上高原给身体所带来的不适,到了黎勇的诗歌里反而成就了一种超越的情怀:

“让缺氧和失眠去折磨风起云涌的身体/让乌云和噩梦去纠缠从不躲闪的眼睛/让紫苜蓿、火狐狸和深褐色的鹰/去擦亮心空/让其他格格不入的事物,统统靠后”(《独上高原》)。西藏的环境与体验,为黎勇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一种催化剂,提升了他的诗歌创作,使得他经历了一次对自我、对生命、对人生价值的重新定位和再次觉醒。如他所说:“感谢援藏工作,给了我创作的时间、心境和灵感,让我在雪域高原能和自己的心灵安静地对话、相守。”归根结底,这种超拔的逆向转化还是源于他心中坚定的信仰。

也正是这种信仰,驱逐了那些低迷、顾影自怜和矫揉造作,而留下“擦亮心空”之后的敞亮,赋予了黎勇诗歌独特的人格力量,这使得他总是在“仰望”,总是在不断进行精神上的升华。“没有了可以仰望的喜马拉雅/头顶上方,空空荡荡/人生的落寂,像高原的寒/莫名地生起//我不得不对着天空再次仰望,在西藏/在圣域/太阳、星星、月亮,能不能把/我的额头带上//高原的上方,发出更庞大的光/神辉汇集/照亮更高的喜马拉雅”(《仰望》)。“仰望”,作为黎勇诗歌中的关键词和核心意象,应该理解为一种姿态,一种不断演进、向前、向上的人生态度,如蒋登科先生所说:“这种仰望,使诗人的内心得到清洗,使他的胸怀更加开阔,也使他的诗的精神境界得到提升。”过了这个夏天,诗人就要“勒紧手中的缰绳/撵着时间的马,还乡”,经历了西藏诗不断仰望的写作阶段,黎勇的诗歌境界和诗歌艺术都得以在“西藏之上的仰望”中提升,使他的诗歌创作跃上了一个更高的平台,奠定了坚实的艺术根基。这让我们对他未来的诗歌创作充满了期待。

仰望,于雪域高原之上

《步天歌》最早出现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这本书是中国古人研习天文、掌握星象知识的首选教材。全书以有韵律的诗文、歌诀来描述全天星宿,系统地记载了全天星官的名称、星数和相对位置。歌词条理清晰,读起来朗朗上口,吟诵之间,就好似沿着天上的街市漫步,“一步一诗一星宿”,可谓“句中有图,言下见象,或丰或约,无余无失”。

宋代以来,《步天歌》就被视为描述中国星象的权威文献。虽然古代民间不让私习天文,却依旧没能阻止《步天歌》在民间广为传播。《步天歌》就这样凭借其清晰的条理、言简意赅的描述而不断流传下来。

纵观《步天歌》所描写的歌词,我们不难发现,天上单颗的星星、相邻或相近的星星连在一起,都被赋予了各自特有的意义,它们共同组成了天上的官员、建筑设施、军事物品、动植物、生活用品甚至一些自然现象,这就是我们中国星座体系中的“星官”。

在中国天文学史上,《步天歌》首创了三垣二十八宿的星官分组,按照这个分法,全天的星官一共被划分为31组。古人之所以对星官进行这样的划分,主要目的自然是为了方便记忆,同时便于指导认星。如若不然,试想一下,当人们仰望苍穹,看星

河灿烂,该如何描述星空中某颗或某组星星的位置呢?我们熟知的现代西方星座体系是通过对天区进行划分来便于人们记认的,而《步天歌》里的星官分组方法则有所不同,中国的各组星官之间并没有明确的边界,相邻的宿所辖星官的位置也互有交错和参差。在《步天歌》问世之后的一千多年时间里,三垣二十八宿的这种星官分组方法一直被人们沿用下去,并成为中国星象学的标准。

为了更好地辨别和记认星空,中国古人除了创作朗朗上口的歌谣,还绘制了各种各样的星图,流传度和影响力较大的,主要是汉画像石上的星图、敦煌星图、苏州石刻星图、常熟石刻星图等。和西方的古典星图有所不同,中国古代星图并没有绘制详细的星座图案,而是对于星官名称和连线等信息给出了比较精准的记录和描绘。世界上现存最早最完整的石刻全天星图,原图绘制于南宋时期,现存于苏州碑刻博物馆。

经过一千多年的流传,《步天歌》形成了许许多多不同的版本。我国著名天文学史专家潘鼐先生在其巨著《中国恒星观测史》中校订过一个比较完善的版本,这里我们就用这个版本,带大家一起领略《步天歌》这部奇书所描绘的星空,体验中国古代文明的魅力。

跟随《步天歌》畅游星官世界■王孙高

两江

慢生活11 ·读书2019年6月6日 星期四

主编 胡万俊 责编 陈广庆 视觉 黄明强图编 陆晓霞 责校 刘玛利让生活 下来慢慢新闻深阅读

《步天歌》王燕平、孙正凡、高爽/编著蔡欣如/绘重庆大学出版社定价:78.00元

《西藏之上的仰望》,黎勇/著,定价:39.00元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近期新书目录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近期新书目录—拜德雅系列图书—

《艺术的诞生——拉斯科奇迹》【法】乔治·巴塔耶/著,蔡舒晓/译,定价:78元《不可能》【法】乔治·巴塔耶/著,尉光吉/译,定价:52.00元《念书,还是工作?这是一个问题》【法】蒂菲娜·里维埃尔/著,潘霓/译,定价:68.00元《天空之蓝》【法】乔治·巴塔耶/著,赵天舒/译,定价:58.00元《自我解释学的起源:福柯1980年在达特茅斯学院的演讲》【法】米歇尔·福柯/著,潘培庆/译,定价:35.00元《普尔奇内拉或献给孩童的嬉游曲》【意】吉奥乔·阿甘本/著,尉光吉/译,定价:58.00元《奇遇》【意】吉奥乔·阿甘本/著,尉光吉/译,定价:30.00元《苏格拉底的第二次审判》【法】阿兰·巴迪欧/著,胡蝶/译,定价42.00元《批评的功能》【英】特里·伊格尔顿/著,程佳/译,定价:35.00元《铃与哨:更思辨的实在论》【美】格拉汉姆·哈曼/著,黄芙蓉/译,定价:58.00元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