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做好湖北高校毕业生...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时事新闻·古都文苑2020年4月7日 星期二

www.xiancn.com66 责编 邹荣君 视觉编辑 白刚校对 国强 李岩

■记者 陈黎文/图

博物馆线上传播玩出“新花样”春节本是博物馆最热闹的时节之一,

但因为一场疫情,全国各地博物馆相继闭馆,精彩的文物展也不得不取消。1月 24日西安大部分博物馆紧急闭馆,3月底部分陆续开馆。这期间,秦陵博物院、陕历博、碑林博物馆、西安博物院等博物馆的官微、官网更新加速,纷纷采取云课堂、云直播、云展览、文博短剧、漫画形式……多彩内容+创新传播形式,让文物和背后的历史文化在网上开出一树繁花,也收获了更多的关注度。

首先是各种为春节筹备的文物大展,“移步”到线上带来视听新享受让线上游客更尽兴。例如西安博物院的“乐居长安——唐都长安人的生活”展,通过文物讲述唐长安物阜民丰的社会图景。进官微点击二维码进入虚拟展厅进行观展,还可登录喜马拉雅欣赏“乐居长安”线上展览“听力版”。碑林博物馆在官微上推出了“桃花依旧——唐代诗人墓志特展”720度实景展示,并在知网博悦·文物展示云平台推出了

“光化六合——北朝墓志展”线上展览。陕历博联合黄河流域 9省区 35家博物馆/考古研究院举办的《彩陶·中华—中国五千年前的融合与统一》文物大展,采取了云逛展方式,游客可以通过直播跟着讲解员边逛边听讲解……

博物馆跨界合作的直播也风生水起。秦陵博物院与电视台合作,在 3月推出 3场

“云游兵马俑”的全媒体直播,探秘兵马俑一号坑、出土兵器及兵马俑绿面俑。直播现场有专家讲解,演播室有互动问答。3场累计

综合传播量超过7102万次。碑林和淘宝联合开启了新颖的“云春游”直播,讲解员化身

“主播”带领线上游客逛馆,用脱口秀方式讲述碑林故事、国宝故事,风趣幽默并与观众互动。在淘宝直播4期后,累计“直播游客”突破 400万人次,单场点赞数最高达 511.4万次,单场回放都接近42万次。

这个时期,各大博物馆努力尝试拓展文物线上展览服务,创新文物传播展示方式,不断开拓文物传播的新领域,满足人们不同需求。

博物馆展示出与时俱进线上收获了更多的关注量,博物馆人度

过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忙碌假期,也越发感受到博物馆传播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文化复兴,让大众对博物馆有了更高的期许;技术日新月异,给博物馆传播模式带来衍生叠加变化。

陕历博官微负责人曹琳娜告诉记者,刚一闭馆,陕历博官微立刻进入到日更模式,之前每月推送量是 15到 20篇。“今年闭馆两个月时间里,共推送了 68篇内容。”她说目前官微的粉丝量有 105万,闭馆期间官微平台浏览量达到 70万人次,比平时高了很多。陕历博官微服务定位也从一开始的青少年教育拓展到了全民,传播形式从图文介绍,到漫画、音频、视频、直播等形式。

诞生 7年的陕历博官微如今在如何让文博科普知识以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出来上下功夫。曹琳娜告诉记者,用动漫、热点话题、游戏等吸引更多年轻群体。内容也逐渐成系统,比如漫画人物唐美丽等有了衍生品。她印象最深刻的是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后,陕历博官微连续两年推送与之相关的文物海报、图文解读、文物介绍、青少年活动等,最后还出了音频、书籍和手绘信纸。“这是一个系列传播模式,有连续性、连贯性。”

集大成的陕西数字博物馆影响力也再拓展。它由陕西省文物局主办,依托全省馆藏文物数据库资料和陕历博相关平台建设

而成。“你能从它的发展中,感受到一个不断衍生新传播平台的过程。”陕历博信息资料部副主任周瑞告诉记者,经过近8年发展陕西数字博物馆目前有 144家省内博物馆的虚拟展览、125个数字专题站、145个线上专题讲座。从数字博物馆出发,还衍生出APP讲读博物馆平台,这个平台去年上线的国家文物局和国办平台带来了巨大的阅读量。又衍生出文物之声网络电台,录音、制作、陆续发送的数千条音频点击量已有 70万次。又陆续衍生出了移动馆、实体馆。目前实体馆设在陕历博,最近的一期活动是壁画馆的VR展厅。

“可以看到从数字博物馆出发,基本是一两年衍生出一个新传播平台。”周瑞说网络时代也深深影响着博物馆发展,

“互联网+”让博物馆服务不缺位、精彩不缺席。

跨界合作不忘根本春暖花开,部分开馆的博物馆延续着文

物大展。游客可以通过网络提前预约到馆内参观,也可以看线上展。线上线下传播渠道早就打通,线上内容也自成体系、丰富多彩。博物馆在迎来融媒体时代,都在努力打造自身的媒体传播矩阵。创新传播中,跨界合作也似春风扑面而来。

秦陵博物院与东方卫视合作推出《国宝重现系列》课程、与腾讯联合打造“文物的时空漫游”线上音频课程;陕历博与畅听旅行联合出品《神奇长安开讲啦》课程、与意外艺术合作《国宝很有戏》体验类文博短剧;碑林博物馆与云观博合作课程、与淘宝网合作“云春游”直播……从近期博物馆动态可以看到,跨界合作给博物馆内容形式的创新展示带来了新的引擎,也带来了思考。

“采取直播形式宣传碑林博物馆还是第一次,效果确实出乎意料”,碑林博物馆副馆长张云告诉记者,这次和淘宝合作的直播只想做一期,但因为效果太好,如今已经到了第七期。“刚开始接洽的意图是介绍碑林文创产品,但在前期沟通中我们馆觉得还要以宣讲文物和历史文化为主,注重在讲解形式上创新,最后用了脱口秀的方式。”据悉,仅前 4期累计“直播游客”就突破 400万。“我们合作这个活动的初衷就是为了满足青年人的浏览习惯,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了解传统文化。”她说通过各种新型尝试和多方合作,她感受到了博物馆融媒体时代的到来。

传统文化复兴、网络时代线上需求让博物馆进入一个融媒体发展阶段。为满足不同受众对博物馆的需求,多元化多形式的内容呈现也成了一种趋势,这让博物馆跨界机会也越来越多,各种力量也在推着博物馆前进。“要接受跨界合作的大势所趋,要创新思维,也要守住根本。”张云说融媒体时代到来,合作中博物馆人一定要参与到前期的策划和后期执行中。“我理解的融媒体时代,一方面是线上线下的融合,一方面是博物馆跨界的融合”,她认为博物馆要在具体内容和方案上把关并出谋划策,更好守住博物馆的职责和根本。“在博物馆融媒体发展带来的跨界合作中,博物馆首要责任是要让博物馆承载的传统文化从融合中体现出来。”

本报讯(记者 陈黎)由著名编剧竹子编剧,西安天牛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出品的电影《狼牙关》近日在央视电影频道黄金档播出。记者获悉,这部电影讲述了唐代天宝年间,安史之乱爆发后,寥寥边兵死守丝绸之路“狼牙关”的故事。

本片由著名导演严高山执导,国家一级作家、陕西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竹子编剧,著名摄影师格日图摄影。据悉,《狼牙关》是一部西部片风格的动作电影。故事发生在唐朝天宝年间,丝绸之路上一个叫狼牙关的地方。

故事讲述了唐代安史之乱爆发,驻守狼牙关的边兵与匪徒反复较量。最终在一场场殊死搏斗后,终于重新夺回狼牙关,用生命和鲜血护卫着丝绸之路的畅通无阻。据悉,该片剧情跌宕起伏,场面恢宏壮阔,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讲述唐代守护丝绸之路的故事——

《狼牙关》央视电影频道播出

本报讯(记者 陈黎)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出品的 3集陕西方言广播剧《战“疫”者》近日在陕西戏曲广播成功首播。

记者获悉,该剧由我省著名编剧刘戈兵、陈淑玲担纲剧本创作,戏曲表演艺术家焦瑞霞出任艺术指导,两位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李梅、边肖领衔、20余位陕西戏曲精英联袂录制,届时将以秦人秦声生动展现三秦人民齐心战“疫”、守护家国的英勇雄姿。

《战“疫”者》以空军军医大学、陕西省人民医院等众多逆行战“疫”的援鄂医务工作者为原型,以故事主人翁——医务工作者辛春兰、护士黄晓英、志愿者党玉忠为主线,艺术再现了疫情中三秦大地医护人员无畏逆行、志愿者无私增援、父老乡亲无悔相助的全民战“疫”感人画卷。

陕西方言广播剧《战“疫”者》首播

本报讯(记者 陈黎)为进一步推动我省艺术创作繁荣发展,省文化和旅游厅将于2020年继续实行重点剧目督导制度,秦腔《关西夫子》等20部剧目纳入《2020年全省重点剧目创作计划名单》

入选的20个剧目秦腔占了半壁江山。这20个剧目分别为:秦腔《关西夫子》《路遥的世界》《姚启圣》《党的女儿》《苍塬长歌》《都市挣扎》《根据地》《渭华星火》《张富清 1948》《云雾村轶事》;话剧《生命册》《路遥》,汉剧《程豫》《半云榜》,歌剧《奔流》,音乐诗画《门》,杂技剧《星光灿烂》,舞剧《青铜密码》,陕南民歌剧《红梅岭上》及陕南歌舞剧《汉水长歌》。

据悉,入选剧目在创作排演上将获得重点扶持,并加大对入选剧目的评论和宣传推广力度,有效扩大入选剧目的社会影响。

2020年全省重点剧目创作计划名单出炉

秦腔《关西夫子》等20部剧目入选

新华社北京 4月 6日电(记者 白瀛 屈婷)海关总署卫生检疫司副司长宋悦谦6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说,针对少数抱侥幸心理,在海关卫生检疫环节隐瞒疫情、掩盖症状企图蒙混过关的入境者,海关部门将运用多种手段加大惩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让违法者“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宋悦谦说,目前绝大多数进出境人员都能够遵守海关规定,如实填报健康状况,但还有少数人员抱着侥幸心理,在填报健康申明卡时隐瞒疫情、掩盖症状,企图蒙混过关,如有人在入境前 14天有过疫情严重国家或地区的旅居史,但入境时不向海关

如实报告;有人在飞往国内的航班上服用感冒药,但入境时未向海关报告;还有些交通工具的所有人,在向海关申报船员健康状况时,隐瞒了船员存在发热、咳嗽等症状的真实情况。

宋悦谦说,海关部门将把被处罚人员列入海关失信旅客“黑名单”,在进出境环节对其行李进行 100%开箱人工彻查,有同行人员的,对同行人员的行李一并予以严查;对被处罚人员的进出境邮件、快件进行100%开箱人工彻查;被处罚人员属于海关实施信用管理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关务负责人等管理人员的,其违法行为将作为海关认定企业信用

状况的参考依据;被处罚交通工具的所有人或经营人属于海关实施信用管理企业的,被处罚交通工具的违法行为将作为海关认定企业信用状况的参考依据。

据介绍,被处罚人员属于公务员、法律法规授权管理公共事务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等,将通报其所在单位或相关主管部门依法依纪处理;被处罚人员属于海关监管企业的工作人员,如进出境检疫处理单位、出口食品生产企业、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等,对这些单位将采取提高抽查比例、加严检疫监督等更为严格的管理措施。

此外,海关将加大对被处罚人员违法

情事的曝光力度,除在海关总署官方网站和地方信用网站公开被处罚人员相关信息外,还将通过各种媒体将案件信息公之于众,使违法者无处遁形;各地海关将依托地方联防联控机制,将被处罚人员的违法信息归集到地方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由地方相关部门依法采取联合惩戒措施。

“总而言之,违法行为的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宋悦谦说,“借此机会,我再次提醒广大出入境旅客以及相关人员,要如实、准确地填报健康申明卡,并配合海关做好口岸卫生检疫工作,这不仅仅是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需要,更是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

加大力度惩治隐瞒疫情入境者让违法者“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据新华社电 世界卫生组织5日晚发布的每日疫情报告指出,目前中国从新冠疫情遏制阶段进入缓解阶段,中国在防控疫情中积累了重要经验。

报告援引世卫组织驻华代表高登·加莱亚的话说,中国在防控疫情方面积累了非常重要的经验,特别是因地制宜,采取了适合各地不同情况的公共卫生措施,非常有效地控制了疫情传播。

加莱亚指出,通过保持社交距离、隔离、加强个人卫生等举措,中国人民为遏制疫情传播做出巨大努力,产生积极成效。他表示,各国应共同协作分享抗疫经验和疫情信息,互相借鉴学习,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控措施。

世卫组织的数据显示,截至欧洲中部时间 5日 18时(北京时间6日零时),全球累计确诊病例达1136851例,累计病亡62955例。

世卫组织:

中国在防控疫情中积累重要经验

新华社布鲁塞尔4月6日电(记者 王子辰)欧盟委员会 6日发布新闻公告说,中国向欧盟捐赠的抗击新冠疫情的医疗物资已运抵意大利首都罗马。

公告说,这批物资包括检测试剂盒等医疗用品,是中国向欧盟直接捐赠的,欧盟应急反应协调中心将这些物资直接发放给意大利。

公告引述欧委会负责危机管理的委员亚内兹·莱纳尔契奇的话说:“我们非常感谢中国的支持。欧盟和中国自疫情暴发以来,一直在开展合作。”

公告说,欧盟在应对新冠疫情过程中十分重视国际合作。2月份,法德等部分欧盟国家曾通过欧盟民事保护机制向中国运送包括防护服、消毒剂和医用口罩在内的防护物资。

欧盟委员会:

中国援欧盟医疗物资已运抵意大利

新华社武汉 4月 6日电(记者 胡浩 赵文君)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部署,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央指导组组长孙春兰率中央指导组赴武汉大学调研,研究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和校园疫情防控工作。

孙春兰在武汉大学召开座谈会,听取

湖北、武汉、在汉高校负责同志和毕业生代表介绍有关就业情况。她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特别是受疫情影响较重湖北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出台了很多帮扶政策,关键是抓好落实。要加大援企稳岗力度,扩大“三支一扶”等就业计划规模,增加湖北高校硕士研究生、专升本招生计划名额,完善毕业生参军入伍激励政

策,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多措并举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湖北、武汉和各高校要做好就业服务和指导,优化网络招聘流程,加强特殊困难群体帮扶。有关部门要加强倾斜支持,坚决纠正对疫情严重地区劳动者的就业歧视,千方百计把疫情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降到最低。

孙春兰走进学生宿舍,现场考察疫情

防控情况。她指出,要切实压实高校疫情防控责任,细化完善工作方案和流程。师生返校前,要做好健康状况筛查摸底,制定应急预案,加强防护物资保障、知识培训,开展校园消杀和环境整治。返校后,要实行严格体温检测制度,要求学生不外出、不聚餐、不搞校园聚集性活动,完善教室、图书馆、食堂等重点场所防控措施。

中央指导组:

扎实做好湖北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和校园疫情防控工作

英国媒体5日晚播放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特别讲话,英女王感谢医护工作者,并呼吁民众用自律和决心勇敢面对

疫情。在这一提前录制的讲话中,她还强调英国一定会取得抗击疫情的最终胜利。

(新华社记者 韩岩 摄)

据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卫生部门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目前“红宝石公主”号邮轮已有超过340名乘客确诊感染新冠病毒。

该州警方5日傍晚说,已对这艘邮轮展开刑事调查。这是4月6日在澳大利亚肯布拉港拍摄的“红宝石公主”号邮轮。新华社发

科教文卫部主办古都文苑

8821652988211613

电话

文化遗产﹃跨界﹄线上展多姿多彩

随着疫情的好转,我省部

分博物馆 3月 25日开始陆续开

馆,采取限流方式接待游客。

回顾2个月的闭馆时间,线下展

览停了,但线上博物馆却人潮

汹涌。各大博物馆的微博、官

微、官网马不停蹄地推出多元

化形式展示,直播、线上展览、

云课堂、文博短剧……满足这

个时期不同人群的需求,创新

形式的背后是“博物馆+”跨界

合作的兴起。业内专家认为,

随着技术更新、传统文化复兴

及大众需求的递增,博物馆融

媒体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点开手机上的博物馆官微,就打开了文博视听的海洋。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