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战书、防护服、书信、机票、队旗 都是不能忘却的纪念 武汉革 … ·...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22002200..44..1188 星星期期六六责责编编 余余彬彬 美美编编 龚龚诚诚

A05··关关注注

请战书、防护服、书信、机票、队旗 都是不能忘却的纪念

武汉革博征到抗疫实物近3000件□楚天都市报记者 刘闪

樱花防护服、军靴、军帽、抗疫纪念机票……昨天,武汉志愿者们将援鄂医疗队员回赠的礼物,捐赠给武汉革命博物馆收藏。 截至目前,武汉革命博物馆已征集到近 3000 件抗疫实物。 每件实物都蕴藏着一段感人的故事,都是不能忘却的纪念。

抗疫纪念机票

樱花防护服

福建医疗队员留下的钱和信志愿者捐出军医赠送的训练服

樱花防护服留下将军签名最近, 来自全国各地的白

衣战士完成援鄂使命踏上归途。 武汉志愿者雷春莉特意绘制了“樱花防护服”,前后送给了20多支援鄂医疗队, 感谢医疗队员为武汉拼过命, 弥补他们未能看上樱花的遗憾。

4月15日, 火神山医院关闭, 军队白衣天使即将撤离。雷春莉一直牵挂着他们, 画好了

“樱花防护服”,然后和志愿者们

一起带着礼物前去送别。火神山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宋彩萍接收了这份礼物,并在一件防护服上签名,留给志愿者做纪念。

昨天上午, 记者看到了这件蓝色防护服, 上面绘有盛开的樱花, 衣服上留下军医们的签名。火神山医院副院长、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长徐迪雄将军的签名也在其中。

“在武汉最需要帮助的时

候,中国军医如同神兵天降,能够把我手绘的樱花防护服送给英雄们, 这是我的幸运和荣耀。”雷春莉说,她把樱花防护服捐给武汉革命博物馆收藏,希望武汉人民铭记这段历史,怀着一颗感恩之心继续前行。此外, 雷春莉还把内蒙古医疗队回赠的哈达、 中山医院援汉医疗队赠送的签名手术服,一并捐出。

军医回赠志愿者军靴军帽与雷春莉一起去捐赠的,

还有志愿者陈江。 武汉开始封城后, 陈江接送医护人员、捐款、献血、送物资,冲锋在前。

陈江曾做过军人梦, 抗疫中成为宋彩萍大校的小迷弟。“她在非洲抗击过埃博拉,这次又是第一批援鄂, 她就是我心中的女神。 ”

这些天, 陈江一直想与偶像合影留念。 碰巧,他的嫂子与宋彩萍是军校同学。 在军医们撤离武汉之际, 陈江如愿与偶

像合影,向军医们表达敬意。医务人员也向志愿者回赠

了礼物, 在火神山医院穿过的军靴、体能训练服,戴过的军帽等。 记者看到,军靴鞋头已经磨损, 军帽上有宋彩萍等三名医护人员的签名。 防护服不透气,容易出汗, 军医们会在里面穿上体能训练服吸汗, 由于经常消杀,已经掉色。 陈江获赠的训练服上写着祝福语:“愿山河无恙,祝武汉再创辉煌! ”这是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员、 火神山

医院护士张丽敏的留言。“这些礼物弥足珍贵,每一

件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体现了医务人员在火神山病房里的艰苦战斗, 非常值得纪念。 ”捐出这些物品,陈江内心有一万个不舍得。 他说,博物馆展出更具教育意义, 是它们最合适的地方。 疫情发生在武汉,胜利属于全体武汉人,这些实物也应该属于全体武汉人。

陈江说,如果想念,他会去博物馆看看。

志愿者联盟捐出抗疫队旗25岁的志愿者戴天阳,和

雷春莉、 陈江在同一个志愿者组织,名字叫“代表月亮消灭病毒志愿者联盟”。昨天,他代表联盟1200多名志愿者, 把签有医务人员和志愿者姓名的队旗,捐给武汉革命博物馆。

“武汉人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这离不开所有人的努力,志愿者队旗也是其中的代表。”戴天阳说,他平时是厨师,疫情发生后看到医务人员出行困难,他急得只戴着口罩,就把私

家车开上街头接送白衣天使。后来加入到志愿者团队群中,终于配备了防护服。

志愿者联盟中,30岁的葛希澈是深圳人,在武汉工作。疫情期间, 他创建了省内医护接送群,接送从外地回汉支援的医护人员。他捐给博物馆的是援鄂医疗队回赠的抗疫乘机纪念机票、志愿者证书、送给医疗队员的湖北白酒。

白酒是湖北的爱心酒厂定制捐赠,证书由一家公司负责人

姚志恒免费制作。“从事志愿活动中,很多企业也向我们提供了帮助。”葛希澈说,他之前为援鄂医疗队员送过爱心物资,去天河机场送别医疗队时, 获赠抗疫乘机纪念机票。 机票一面是登记信息, 舱位写着“功勋舱”,航班为“胜利号”,登机口是“凯旋门”,目的地“美丽故乡”,日期是“抗疫胜利日”。另外一面是美丽的樱花、 黄鹤楼、龟山电视塔,还有医护与市民用手比出爱心的画面。

博物馆已征集近3000件实物“这些物品太珍贵了,你们

真是了不起。”收到志愿者捐赠的物品, 武汉革命博物馆馆长高万娥感动不已,再三道谢。

3月20日,武汉革命博物馆开始征集抗疫代表性实物和资料。截至目前,已征集到近3000件,分别由援鄂医疗队、社区、企事业单位、酒店、爱心市民等捐赠,存放在博物馆库房内。

按满医务人员手印的请战书、张伯礼手书“武汉加油”的防护服、 雷神山医院建设者的安全帽、援鄂医疗队员的家书、社区防疫资料、 抗疫主题字画……每件实物的背后, 都饱含着战疫的艰辛和精神, 彰显着中国温度和力量。 工作人员将物品登记在册,编号整理,存放入柜,后期将组织展览,对公众

开放。征集过程中, 高万娥带队

深入医疗队、社区,一次次被感动着, 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其中, 福建医疗队员孙炳林留给酒店的感谢信, 看得她泪如泉涌。 信中写道:“感谢一个多月的陪伴,在我们劳累时,满足喝可乐的请求,提供可口的白粥、水果、汤,在孤独的日子里,有你们让我不再孤独。”孙炳林归还了酒店服务员垫付的70元买可乐的钱。

高万娥说, 医务人员为武汉拼过命,大爱无疆,武汉人民无微不至的照顾好他们, 有情有义。博物馆为明天收藏今天,留存抗疫中的物证, 通过实物和资料, 讲好英雄城市和英雄人民的抗疫故事。

�关山站 51118457��傅家坡站88012215��街道口站87750323��钢花站86538591���白玉山站86419995��红钢城站 51770579��郭茨口站84620319��钟家村站84778609

9 M Y K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