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疑惑定人心 健康科普构筑 悬 赏 · 3 月2 日起,1000...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1000多位名师参与录制的在线教育将启动

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见屏如面”■本报记者 许沁 龚洁芸

3月 2日起,1000多位名师参与录制的上海中小学在线教育将正式开始。怎样让小学生在线学习时坐得住?记者采访了参与录播课程的两位优秀教师。

考虑最多的是吸引孩子打虎山路第一小学数学老师张丽有 32年

教龄,负责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前 7节课的教学录制。

从 2月 5日接到任务到开始参与录制,仅一个多星期准备时间。张丽说,这一次备课,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有挑战性。“在线课堂没有学生互动,教学环节的设置和安排就要重新来过,加上教学时间只有 20分钟,比日常课堂时间少了 15分钟。”张丽说,能“吸引孩子”,是她备课中考虑最多的因素。

在数学教学中, 计算部分相对最枯燥,如何在在线教育的“第一课”就吸引孩子的注意,

张丽想了不少办法。在 PPT课件上不仅模拟演

示学生的学习过程,还添动画、添头像,甚至请来四位“小帮手”,帮忙录制数学教材中“小胖”

“小丁丁”“小巧”“小亚” 这四个学习小伙伴的声音,让课堂变得生动起来。

教学环节对张丽来说,也是不小的挑战。“我们平时的课堂都是和学生面对面,并且是教学和练习相结合。借助实物投影仪反馈学生的练习并进行讲评, 容易错的地方和教学重难点一一解决。”张丽说,但线上上课没有学生的互动,“我就尽量把学生易错的地方、可能提出的疑问设计导演几个‘小问题’,把知识点讲明白、讲透彻。”

作为面向全市的统一教学,张丽还在教学设计时进行适当调整。“适当加了一部分拓展内容,让各能力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准备好的答案五花八门录制课程时, 老师面对的是镜头, 没有学

生,不容易激发授课兴奋感;学生在线学习面对的是屏幕,缺少互动,低龄段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如何让一堂小学语文录播课生动有趣?

“名师录课前先组建区级骨干团队,之后考

验的是团队备课、教研与后期制作。”闵行区教育学院语文教研员景洪春说。原先,一堂小学语文课是35分钟;现在,小学低年级在线教学老师讲授时间在16至17分钟。 老师讲课尽量突出重点,精讲精练,集中于重点与难点。备课时,老师要“心中有学生”,充分从学生的角度思考,比如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如何让学生“见屏如面”?录课前,老师进行了充分备课,准备了 PPT课件、音频、视频,丰富课堂呈现效果。由于在线教学缺少老师与学生的互动环节,在设置回答问题部分,录制时老师提前让同年龄段的孩子先在家里答题录音,再将这部分内容也放入课件中,呈现出在线教学时的互动感。

二年级一堂语文课有关 “春天” 的单元中,学生学的是字词句的运用。老师让学生用“怎样的天空”来填空,提前录制好的答案五花八门———万里无云的天空、蓝蓝的天空……

语文题目没有规定的答案,在线教学时,老师启发学生可以从多元的角度组词造句, 达到网络环境下师生“教”与“学”的互动。

网课课表有何奥秘居家体育课怎么上

■本报记者 许沁

这些天, 全市 1000多名优秀教师正紧锣密鼓录制教学视频,涉及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总计约 21个学科、141门课程。

网课课间休息20分钟为合理控制学生在网时间,市教委制定

了统一的课表, 每节录播课的时间约 20至30分钟(视年级高低不同,小学在 20分钟以内,中学不超过 30 分钟),两堂课之间休息间隔至少为 20分钟。

上海市实验小学校长杨荣说,课程安排比较合理地平衡了“学习”与“健康”的关系,

课间休息安排室内锻炼活动、 眼保健操、艺术欣赏等内容,针对社会普遍关注的视力等问题已有所回应。

风华初级中学校长堵琳琳认为,在规范性方面,课表严格按照《上海市中小学 2019

学年度课程计划》有关要求,在课程学习和学生健康方面作了较好的平衡。譬如,初中每天第一节以语文课为主、第二节以数学课为主,便于学生家长和老师快速适应、记忆,

有利于大规模的在线学习的管理、 指导;体育与健身课基本都安排在上午最后一节,方便学生居家锻炼,确保学生按时高质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将午休时间和自主阅读有机结合, 有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在选择性方面,充分考虑了全市在教材选用上的区域特征,如初中英语有两个版本的教材,为此提供了两套教学录播课,提供多版本学习资源,便于区域自主选择。

凳子椅子也当运动器材徐汇区承担了《居家体能》整合单元的

教学内容设计、制作和拍摄。在市教研员的整体设计与具体指导下,徐汇区牵头组建了一支以区中心组和青年骨干教师为主的视频课程攻关团队。

徐汇区中学体育教研员吴叶丽说,体育与健康的在线课程内容与活动设计充分体现了“居家”特点,尤其是合理利用家庭的有限空间和各种生活器具,如凳、椅、床、墙、矿泉水瓶、瑜伽垫、拉力带、毛巾、纸质球等,设计了多种类型的练习、活动、游戏、亲子互动等。

从内容结构来看, 整个单元整合了科学居家健身的理论知识、热身与放松的方法、居家体能(上肢、腰腹、下肢、综合)练习方法,如蹲起类、跳跃类、上下肢躯干的动态拉伸,推小车、

俯卧撑、弹力带牵拉、平板支撑等。吴叶丽说:

“我们希望学生知道‘练什么,怎么练,为什么练’。通过学练,保证学生每天 30分钟的运动量,也拓宽学生科学健身的视野。”

2020年 2月 20日 星期四www.jfdaily.com

责编:唐蓓茗 编辑:田瑾6 上海

本市健康科普与疫情信息公开同部署同推进,提升市民防护意识和能力

解疑惑定人心,健康科普构筑“防疫墙”■本报通讯员 宋琼芳 本报记者 顾泳

与全市医疗救治、疾病预防、道口检测人员等并肩作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是一支健康科普队伍。他们在传播科学、解疑释惑、安定人心、稳定情绪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群防群控疫情筑牢健康科普的“铜墙铁壁”。

疫情防控中,在健康中国战略、健康上海行动引领下,上海大力推进健康科普,做到“三全”———全覆盖、全媒体、全过程,突出“三重”

———重要节点、重点人群、重量级专家,“六位一体”提前干预。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副主任、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表示,跨部门合作、全社会发动,非常时期的全民健康科普,是健康上海行动的本色彰显。

全媒体解答市民疑虑消除恐慌“从疫情开始就关注你们,谢谢每天的及

时科普,总能回答我们最关心的问题,我也把

这些微信转给家人看,希望我们一起度过艰难时刻!”日前,一位网友给市卫生健康委官方微信“健康上海 12320”留言。正如市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郑锦所言,上海的疫情防控,从一开始就把健康科普与信息公开、新闻发布同部署、同推进,让市民有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

从而不断提升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1月19日晚, 本市第一时间发布加强可疑病例排查的预警信息后, 呼吸道疾病预防的科普宣传立即跟进,并以12320上海市卫生热线等作为收集社情民意的主渠道, 针对市民关切的热点问题,以需求为导向,开展健康咨询服务。

防疫健康科普实现“全覆盖”,运用“全媒体”,跟踪“全过程”。通过电视、广播、报刊、微信、微博等各类媒体广泛宣传,健康科普覆盖全市 16个区、215个街镇、6077个村居。 向每一位市民推送健康提示短信,加大新媒体健康资讯发布力度,“上海发布” 广为转发,“10

万+”已成常态,科普微信获得“千万级”阅读效

应, 短信推送和新媒体阅读量近 6亿人次。包含海报、折页、视频等多种宣传形式的科普防疫“工具包”,发放至全市社区、医院、学校、工地、商务楼宇、企业、交通口岸等各类场所。6万多块地铁、 公交东方明珠移动电视屏幕, 近 1

万块新潮传媒智能电梯屏,滚动播放防控知识视频;近 10 万个社区横幅、户外电子屏、宣传栏、黑板报等,持续宣传卫生防护知识。

“大咖”登场引领市民科学认知健康科普更有重量级专家登场。“控制传

染病、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需要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 需要多部门的通力合作,

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1月 28日, 汤钊猷、闻玉梅等 12位院士联名发出倡议书,向全社会呼吁:科学认知新发传染病,配合排查、及时就医、做好防护。

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大咖”纷纷现身,为疫情防控“打 call”: 86岁

的闻玉梅院士表示:“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传染病把某一个国家的人打倒,它总是有一个过程或者有一个恢复期。”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呼吁市民一定做到三个 “千万”:“千万不能麻痹大意,千万不能心存侥幸,千万不能放松措施。”

抗疫战也催生多位“科普网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传染科主任张文宏牺牲睡眠时间做科普,屡有健康科普的“神来之笔”,被网友称为“传染病问不倒”;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吴立明写了《口罩,五戴三不戴》《重复用口罩,三要三不要》等多篇科普文章,被称为“口罩达人”;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医师谢斌说的“该追剧追剧,该追星追星”“增加生活的仪式感,唤醒自己的心灵”成为金句,被封“600号男神”。

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市卫生健康委健康促进处处长王彤表示,“我们要把‘大卫生、大健康’作为通识教育———不是可有可无的选修课,而是所有人的必修课。”

疫情期间东艺“云端”重开

线上会员日从街舞开始本报讯 (记者 施晨露)疫情期间,“云展览”渐

成博物馆、美术馆运营新常态。受疫情影响更大的演艺场所如何在非常时期实现业态转型?

“在想见你的这一刻,让我们用网络相会。”借用热剧《想见你》片名,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发出 2月线上会员活动的预告。2月 19日起,10天里上线的6场会员活动将以网络直播和视频教学两种方式与市民“云端”相见。昨晚 7时在新开设的“东小艺”抖音账号直播的第一课是年轻人喜爱的 SWAG 街舞教学。随后,非遗手工剪纸、古典芭蕾基训、古典音乐“晚餐”将陆续上线。还有 2次视频教学将在东艺微信公众号开放———昆曲演员、国家一级演员黎安带来“昆曲 Follow me”明星小课堂,教授《昆曲小生的站姿与开扇》《昆曲小生的步伐》等,上海京剧院梅派大青衣、国家一级演员史依弘带来与“史姐姐在家中练功”、“史姐姐教唱《杜鹃山》”。

东艺会员日活动创办于 2007年 4月,是沪上最早的剧院公益活动品牌之一。 原是每月第一个周六举办,活动包括导赏、体验、教育、互动、参观等内容。

搬到线上的会员活动不局限于会员, 而是面向全社会。在大规模的线上会员活动前,2月 14日,由电台主播沈蕾开设的 “沈蕾沪语班” 直播成为东艺运营15年来的首次线上会员活动试水。 直播结束后,大家继续在“东艺沪语班”微信群互动交流,在沈蕾及管理员的鼓励下发送各自念的沪语童谣、歇后语。

不论是沪语还是街舞,东艺线上会员活动的头两堂课显得有些“剑走偏锋”———“蝴蝶兰”外形的东方艺术中心在古典乐迷中最叫得响的口号当属“听交响、到东方”。自开业以来,全世界所有知名交响乐团几乎都在这里亮过相。此次受疫情影响取消的演出中就包括波士顿交响乐团、美国国家交响乐团等重磅音乐会。

“剧院作为公共文化空间,人员密集性和流动性强。”东艺总经理雷雯告诉记者,面对疫情,东艺及早响应,尽量将损失降到最低点,同时,这场突发的疫情也印证了新的发展思路与方向———要从“剧院”向“平台”升级,只有成为多元艺术形式展现的平台和场所,剧院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强的抗击打能力。

市科委发布︽通知︾强化科技应急响应机制支撑疫情防控

﹃悬赏揭榜制﹄全球招募抗疫揭榜者

本报讯 (记者 俞陶然)

市科委近日发布《关于强化科技应急响应机制实现科技支撑疫情防控的通知》,围绕病毒溯源与流行病学、 致病机制与治疗靶点、检测试剂与快速筛查、

新药(疫苗)研发与快速制备、

临床诊疗风险防范与标准制定、 大数据与公共卫生决策支撑、 相关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等方向组织科技攻关,实施“悬赏揭榜制”和“首功奖励制”,向全球招募揭榜者, 对取得实效的胜出者、 为疫情防控作出突出贡献的项目给予奖励。

“上海科技”网站指南征集建议栏目中,已开设“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研究” 专栏,广泛征集意向项目。通过专家论证,将疫情防控急需、专家认可度高的研究方向纳入应急专项;对于应长期积累和深入研究的方向,纳入相关科技计划进行支持。

据悉,“悬赏揭榜制”是根据快速检测、临床诊治、疫苗和药物研发等领域的技术需求,凝练悬赏标的,向全球招募揭榜者,对完成目标、取得实效的胜出者给予奖励。“首功奖励制”是对提前完成研发任务、 成果在临床获得应用、

为疫情防控作出突出贡献的项目给予奖励。应急专项还实施“项目专员制”和“经费包干制”, 指派专人跟踪应急专项进展,负责督促、协调等工作,

确保人员物资调配、 临床试验、 审批等环节的无缝衔接;

对应急攻关项目的经费不设开支科目比例要求,允许项目承担单位自主使用。

为激励科技人才担当奉献,通知提出,对投身疫情防控一线、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 在 2020、2021 年度的“优秀学术、技术带头人计划”

“启明星计划”“扬帆计划”“浦江计划”等人才计划中,实行预留申报名额、优先支持等政策,并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级人才计划和科研项目。

对投身疫情防控一线的科技人员,其品德、能力和业绩表现,直接作为职称申报评审时的重要依据;

适当放宽学历、资历、继续教育学时等条件,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个人技术总结可以替代论文指标; 做出重要贡献或表现突出的,在职称评审时给予重点推荐。

为鼓励企业投身疫情防控和创新转型,市科委将开设创新挑战赛疫情防控专场,鼓励企业通过悬赏方式寻求技术支持, 解决疫情防控关键产品研发、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对研发成功、产品批量投放市场、 为疫情防控作出突出贡献的悬赏企业,

给予奖励; 对基于疫情防控需求提供成果评价、专利运营、产业对接等技术转移服务,服务绩效显著的科技服务机构,给予奖励。

因参与疫情防控关键产品研发、生产,面临资金压力的科技企业, 将获得贷款利息和保费补贴。

市科委将积极发挥科创企业上市培育库的作用,支持为疫情防控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创新企业在科创板上市。

在国内外科技合作方面,市科委将支持本市科研院所、高校、企业与有关地区开展疫情防控相关的科技联合攻关项目;2020年度国内科技合作计划的地域范围,增加湖北省;对本市派出到湖北省的医护人员,2020、2021年度申报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相关的国内科技合作项目, 给予倾斜支持。

2020年度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优先支持新冠病毒肺炎相关研究。

海外动画片在国内的票房占比逐年下降,已被国产动画超过

《姜子牙》因疫情撤档,国漫春天“推迟”了吗■本报记者 张熠 钟菡

最近,全国各省市纷纷把物资、医疗力量送去湖北,有人将之比作《哪吒》中的那一件万鳞甲,

“驰援武汉,全村的龙把最硬的鳞给你 ……”动画中的一幕, 至今仍能引发大量的情感共鸣。

疫情发生后,真人影视剧组纷纷停机,而没有真人的动漫作品是否受到影响?记者采访多家国内动漫企业,发现影视业寒冬中,动漫公司正利用线上办公、远程办公、多地协作等方式,

有序复工。不过,受疫情波及,“国漫”的春天会比预想中来得晚吗?

在家办公难实现动画制作上海红鲤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哪吒之魔

童降世》主要制作公司之一,也是《姜子牙》的联合出品方。 受疫情影响,《姜子牙》1月 23日宣布撤出 2020年春节档, 但对红鲤文化这样的内容制作方而言,影响不大,让公司 CEO戈弋担心的是接下来的项目。

受限于技术条件和网络环境,动画制作难以靠员工们在家办公来实现。“我们目前的复工条件还只有 45%,对于很多压在手上的内容来说, 延期或者项目取消, 接下去会非常普遍。”戈弋说。

规模逾 200人的北京若森数字,目前正在进行三维动画 《画江湖之不良人》 第四季的制作。“大部分外地员工 2月 3日返京, 在家自己隔离 14天,18日后,核心制作部门要陆续上班了。”副总裁杨磊告诉记者,动画制作是一个聚集性的行为,疫情影响主要在于制作进度方面。

“动画制作是偏线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

整体影响蛮大的。” 北京面白映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董志凌原本计划春节后拜访几家动画制作公司,因疫情搁置了,“不同动画公司受到的影响不一样,有些公司本身结构比较松散,多地办公、跨国协作、线上办公等,影响相对比较少。”

杭州漫禾影视制作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张袁杰介绍,目前漫禾影视采取远程办公的应急方案,可以解一些燃眉之急,但动画制作需要团队协作完成, 包括很多资料都放在公司服务器中,在家办公,制作和沟通效率都大打折扣。

推动线上动漫的一次机会受疫情影响,在线文化娱乐成为大众的普

遍选择,这是否是线上动漫的一个机会?

小明太极国漫集团副总裁郑方平观察到,

从数据看,平台 DAU(日活跃用户)这两个月一直都在上升, 虽然有春节假期和疫情因素,但

参照往年的假期数据增长比例,总体还是有一定提升。“动漫行业已经走过传统电视、纸媒与互联网阶段,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相当一部分企业逐步找到盈利模式,市场逐步开始成熟。”

他认为,这次疫情会大大推动线上动漫的进一步发展与普及,对行业来说的确是一次机会。

不过,面对短时间观看量的增长,不少从业人员都持谨慎态度。“春节动画的观看量大约有10%—20%的增量,有一定提升,但量不大。”董志凌认为,疫情期间,大部分用户的注意力集中在刷新闻或其他媒体展示上, 对于动画的关注度有限。“其实动画的机会一直都在, 但关键打铁还是得自身硬,就算有不错的机会,如果作品不够优秀,观众也不会买账。”张袁杰说。

戈弋认为,这次疫情可能催生出内容产业各种新的消费形式,尽管对整个动画行业人口最密集的制作端影响是不利的,但对于做线上宣发或内容出品平台的企业来说,带来的可能是机遇或是转型信号。“这次影响也许会让影视投放平台产生基因突变,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比如线下更注重体验,线上更加注重播放量或者时效性。”

好与不好取决于作品本身去年《哪吒之魔童降世》横空出世,创下 50

亿元票房纪录, 也令国内动画业者看到曙光。

在杨磊看来, 国内动画行业长线来看是乐观的,但就当下来说,仍然存在电影工业化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学校教育、人才储备、工业化的状态等,都面临一定挑战。”杨磊指出,比起迪士尼,我们没法调动很大的制作成本,成熟制作团队、 动画导演不足也是不争的事实。国内上千人规模的动画制作团队数量很少,且档期有限,大部分时候,一个个镜头只能靠一个个小团队“拼接”。

“这次武汉蒙难,各方支援,是国家团结力量的象征,用‘万鳞甲’比喻每个城市投入精华力量支援抗疫, 很有趣也很贴切。” 在戈弋看来,“万鳞甲”的比喻,标志着大众对《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认可。原本,业内对动画电影《姜子牙》寄予厚望,“如果没有疫情,相信《姜子牙》

会把国漫推向新的高度。即便调整档期也没关系,好和不好最终取决于作品本身。”

如今,国产动画品质和 20年前相较,各方面都有显而易见的进步。 戈弋介绍, 有数据统计,海外动画片在国内的票房占比逐年下降,已经被国产动画超过, 这是国漫复苏的表现。“相信这一比值会越来越大, 中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属性,有些‘梗’只有我们自己才能理解,相信观众一定喜欢看属于中国人的情感故事。”

上海市格致中学何刚老师正在录制高一年级第二学期地理课程。 本报记者 蒋迪雯 摄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