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文脉薪火传 -...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阅读·书香 05b■2017年11月15日 星期三■责编:张 燕 排版:程国英 校对:金石开

《互联网+:创新2.0下互联网经济发展新形态》作 者:李亿豪出版社:中国财富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4月推荐理由:中国互联网经济将进入新的纪

元,本书作者是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移动物联网委员会主任,其对中国互联网经济发展新形势具有独到的见解。本书对读者第一时间掌握互联网经济发展新形态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2

◆ 新书速递

《画说乡愁》主 编:倪志强出版社:古吴轩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6月推荐理由:人需要乡愁,那是精神的故

乡。本书以寻访的形式,通过历史的还原、现场的重现,构筑起人们心头永远的乡愁,为吴江美丽镇村建设添上厚重笔墨。

3

以上图书新华书店均有售 购书热线:63426646

《跌荡一百年(上下册):中国企业1870—1977》作 者:吴晓波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8月推荐理由:本书是继《激荡三十年》之后,吴

晓波溯流而上,再写中国企业100年。了解中国百年崛起,这是一部不容错过的史诗般的作品。

1◆ 热销书榜

《回望经典——经典书法二十四品》(上下册)作 者:董水荣出版社: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6月推荐理由:本书汇集了作者对 《平复帖》

《兰亭序》 等二十四件经典作品的深入辨析文章,追溯经典文本,放置于当时的文化背景下阐释,又以今人的审美眼光,表达对于经典的时下认识,探微索隐,时出新意。

2

《走心吴江》主 编:乐江出版社:古吴轩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1月推荐理由:用一本书的厚度,讲述吴江的深

度与温度。全书共分走心、底色和气韵三部分,讲述先贤故事、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展现发展现状,让新老吴江人和四海宾朋一起走进吴江,亲近吴江,阅读白居易最眷恋的江南、张翰最牵挂的家乡,感知吴江最“走心”的一面。

1

读了鲁迅文学奖得主鲁敏的《惹尘埃》后,最深刻的印象是,这部小说集记录了时代变迁,直指世道人心,以当下现实生活的世相与情态为蓝本,涉及诚信、婚恋、代沟等热点,剖析现象的实质,以情化人、感染人、教育人。

《惹尘埃》主人公肖黎患上不信任症,那是从丈夫丧生开始的。高架桥的塌陷把丈夫压死,有关部门匆忙炮制了

“零伤亡”新闻,对伤亡采取讳疾忌医、文过饰非的做法,而她在恩威相加下接受了这一结论。她事后扪心自问,有愧于丈夫,深感世上翻腾着谎言的尘埃,充满对谎言的惧怕与憎恨。从此,她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人和事,集中表现在对待保健品推销员韦荣的态度上。韦

荣虽然存在职业欺骗行为,但知耻后勇,正另觅他职。他在生活中真诚友善、助人为乐,替肖黎排忧解难,与其子结成深厚友谊,从不说谎言,但都被肖黎视为虚假,加以怀疑、斥责。该文以肖黎的省悟结束:世间的精神生活是复杂的,真中有假、假中有真,在洞察

“假作真”时,提防走向另一极端,即“真亦假”,否则会伤人害己了。

读完全文,才明白了作者以《惹尘埃》为书名的用意。古人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我们不能像肖黎那样,因过于纠缠于伤逝,而产生对人情世故的偏见,应有一种精神追求,积德行善,保持对美好的向往。

作者在讲故事时,以锋利的笔,入木三分地描绘人们的心理。《墙上的父亲》里的王蔷,出于对婚姻的高度功利,令她屡屡错失时机,从而节节败退,产生“随便嫁一个算了”的想法,甚至自卑到“不想嫁”了。如果这一个例反映了时代的印痕,“实用哲学”给婚姻沾染上铜臭味,那么《镜中姐妹》中体现的多元化的婚恋价值观,则导致不同的婚姻经历。张老师有 5 个女儿,长女春华爱上公务员,丈夫官运亨通却出轨,濒临婚变边缘;次女秋实爱钱,爱上了满身俗气的水产商;三女随着相貌平平的丈夫援藏,扎根边疆,生活幸福美满;四女青春早逝;“小五”以姐妹的婚恋经验为镜子,进行思考,显得更为成熟。一家5个

姐妹生活在同一环境里,但不同的心理和性格,造就不同的心路历程和生活状态,这说明了社会对婚恋的影响远远大于家庭影响。

小说中的人物,大都是草根平民,发生的事在我们身边经常重演着,十分亲切,这表现了鲁敏深厚的生活阅历。为什么该小说集让人读后余味无穷?因为其情节上留有“空白”,没有一般读者所希望的圆满或悲催的结局,竟更耐人寻味。《惹尘埃》的肖黎经受亡夫之痛后,正确认识谎言,对于明天的“新生活”,连自己也不知道;《镜中姐妹》的小五,最后选择的是什么样的婚恋道路,文末没有点明。作者欲言又止,这样令读者更加关注他们的命运,见仁见智了。

《惹尘埃》:直指世道人心 演绎百姓故事舜学

“削桐为琴,绳丝为弦。”古琴之“古”,散淡为“韵”,沉凝为“境”。“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一炷香、一轮月、一杯茶、一壶酒,浸而进,渐入境。

一境:琴者,情也。情动于中而发于声。《诗经》里回荡着琴声,为嘉宾

“鼓瑟鼓琴”,对淑女“琴瑟友之”;就连《诗经》的修订也是和着琴声的,史学家司马迁如是描述:“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二境:琴者,禁也。东汉桓谭,通音律,敢直谏,著《新论》,内有“琴

道”篇。言:“琴之言禁也,君子守以自禁也。”又言:“古者圣贤,玩琴以养心。夫遭遇异时,穷则独善其身而不失其操,故谓之‘操’。”“操”,把持也。把持什么?情操、节操也!以琴曲戒心律己,难怪不少古琴曲名直接以“舜操”“禹操”名之,而弹奏除“抚琴”外则曰“操缦”,至通俗小说,干脆表述为“待我抚琴一操”。

东汉班固《白虎通》言:“琴者,禁也。所以禁止淫邪,正人心也。”南宋刘籍《琴议篇》云:“琴者,禁也。禁邪归正,以和人心。”又云:“善听者,知吉凶休咎,国家存亡;善鼓者,

变动阴阳,聚散鬼神。”危言正色,令人肃然起敬。

三境:琴者,敬也。“众器之中,琴德最优”“能尽雅琴,唯至人兮”。琴人视琴,冰心一片。但凡抚琴,必整洁环境,整肃衣冠。这是敬天地,敬神明,也是敬心,敬琴。苏州怡园坡仙琴馆有联,曰:“扫地焚香无俗韵,清风明月有禅心。”怡园是座琴园,吴门琴派的琴人常于此雅集,以琴会友,“调心调身调息”。伴一炷炉香,听一曲《普庵咒》,一时心底生凉。

四境:琴者,静也。此静云淡风轻,此静明心见性。是琴艺,也是琴道,归结

为琴之境界。出发处,“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落脚点,“闲坐夜明月,幽人弹素琴”。进行中,则“一弹流水一弹月,水月风生松树枝”。余音袅袅,静之极致,一准“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清”。

“清和淡雅”,古琴禅意。最激昂的宣泄如《酒狂》,最悲愤的泣诉如《胡笳十八拍》,最深沉的思念如《忆故人》,最明媚的歌咏如《梅花三弄》。奏毕,弦寂,一切归于平和,归于宁静。“泠泠七弦遍,万木澄幽阴”,也许,这才是古琴魅力之恒存?

古琴无俗韵,有境界自成高格。

诗文中的古琴雅境凌龙华

近日,吴江图书馆举办了古籍保护成果展,展览吸引了广大市民前来。那些凝聚着历史智慧的珍贵古籍是吴江图书馆的宝贵财富,也印证着百年吴图的深厚文化底蕴。

文脉薪传,维桑与梓

今年4月,为纪念吴江图书馆成立100周年,吴江图书馆出版了《蕴藉》一书,馆长杨阳在序言中写道:“从城隍庙里的松陵图书馆,到三十年代银杏树下的小白楼,从松陵公园里的一个图书组到县府西路上的三层独立小楼,从商业街合用馆舍到中山南路上拔地而起的 22500 平方米的“知识航船”,吴江图书馆虽几易其址、历经变迁,但为百姓服务、为时代服务、为社会文明发展服务之宗旨始终不变……”据悉,吴江图书馆目前馆藏总量227万册,其中古籍有7.2万多册。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吴江图书馆馆藏古籍,大多来自吴江各大镇大户人家的私家藏书。“文革”时期,幸得当年吴江有识之士保护,这批古籍先后数次转运,最终封存于古镇同里,免于损毁。1980年吴江图书馆单独建制后,这批古籍得到了重新取回整理。

2007年起,国家全面开展古籍保护与古籍普查工作,吴江图书馆抓住这一契机,积极参与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及全

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经过前期的认真准备,于2009 年 6 月成功获评第二批

“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并先后有14部古籍入选“全国珍贵古籍名录”,30多部古籍入选

“江苏省珍贵古籍名录”。“历经风雨,这么多古籍能

被保护下来,真心不容易。所以我们举办了珍贵古籍保护成果展,就是想让吴江文脉持久流传。”杨阳说。

有章可循,历久弥新

从时代风云中吸取教训,吴江图书馆的古籍保护工作持续推进。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吴江图书馆先后制定了《古籍阅览需知》《古籍书库文献保护制度》《古籍出入库管理制度》《古籍修补操作规程》《古籍装订操作规程》《古籍室收费标准》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使古籍保护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同时因为自然及非自然的原因,许多古籍文献在流传过程中遭到了损坏,如不及时修复,未来不光无法阅读使用,还将损毁消失,因此古籍修复也成了吴江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据介绍,古籍修复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相当的专业能力方能胜任。为挽救、延长古籍“寿命”,2009年,吴江图书馆引进了古籍修复专业的毕业生,专职从事古籍修复工作,确

保古籍修复的专业化、正规化。同时通过多层次培训,提升专职人员的修复技能。在硬件设施方面,吴江图书馆积极向上申报古籍保护专项经费,建立了专门的古籍修复室及书页冲洗室。先后购置了部分古籍修复设备,如纸张厚度测试仪、纸张PH值测试仪、低温除虫柜等,并获得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配备给吴图的除尘修复工作台、拷贝修复工作台以及超声乳化修复仪等,这使古籍修复工作条件有了根本性改善,为古籍保护打下了坚实基础。

再生保护,激活文字

长期以来,因担心古籍再受

损伤,馆藏古典只能藏于“深闺”,得不到有效利用。而互联网的发展彻底解决了保护与利用的矛盾。

杨阳告诉记者,古籍数字化是古籍再生性保护的重要手段,是解决古籍保存与利用矛盾的有效途径。据介绍,早在 2006年,吴江图书馆就选定了馆藏的20多部吴江历代县志及乡镇志作为突破口,进行了古籍数字化的有益尝试,制作了“纵览吴江——吴江五百年地方志”光盘。光盘全文收录了吴图馆藏的吴江方志文献,并且在吴江图书馆网站进行了全文发布。

“如今,任何读者,足不出户,就能查阅。只要登录吴江图书馆网站,便可全文检索及浏览

这些古籍文献。”杨阳说,近几年,吴江图书馆还陆续自建及购买了“吴江名门望族”数据库、

“域外汉籍”数据库等,在方便读者使用、提高利用效率的同时,大大减少了利用过程中对这些古籍文献的损坏,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正重现生机,吴江的历史文脉得到传承。

“这是对文字的激活。正如习总书记指出的那样,要‘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杨阳表示。展览的举办、数据化手段的应用等,都使古籍在被保护的同时,得到有效利用和传承,而这,乃是古籍保护的意义所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据悉,吴江图书馆现为“全国古籍保护先进单位”。

明清以来,吴江出现过数十位藏书家,明朝末年还出现过“借书园”。从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吴江学者编出一系列本土诗文集,不断有人提到“文献流传,后生之责”。深厚的文化土壤孕育了公共图书馆的诞生。1917年 4 月,吴江图书馆之前身

“松陵图书馆”在吴江城内吴江城隍庙共怡园成立。

内忧外患的岁月,图书馆长期得不到发展,直到1934 年 , 才 终 于 有 了 转机。松陵镇现银杏广场处新建了二层楼馆舍,并更名为

“吴江县立图书馆”。1937年日寇入侵,该馆被日寇占领。1945 年抗战胜利后,图书馆竟只成为吴江县民众教育馆中的一个图书室,位置在吴江公园中山堂内。

1949 年 新 中 国 成 立 ,图书馆作为一图书室设在吴江县文化馆中。1976 年,江苏省文化厅拨款 2 万元,在吴江县文化馆旁加建了图书馆馆舍,吴江图书馆才重新有了一个“家”。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吴

江县人民政府决定把图书馆从县文化馆中分离出来。1980年底,吴江县图书馆单独建制 , 终 于 得 以 重 建 。 1983年,吴江县人民政府拨款建造县图书馆新馆,并划出政府大院一角作为馆址,经过两年奋斗,1985 年,吴江图书馆新馆对外开放,以开架借阅、调整开放时间等措施吸引读者。

1997 年,吴江图书馆完成了全部图书的计算机录入工作,实现了图书借阅的计算机管理。1998 年又开设一电子阅览室,并在 1999 年建立了自己的网站。2002 年,参考境外一些图书馆的做法,吴江图书馆试点建设乡镇分馆。2003 年底,吴江市人民政府决定立项新建吴江市图书馆。三年后,新馆落成开放,这就是今天的吴江图书馆。

新馆取消了图书借阅的收费,且拥有报告厅、展览厅等,设施先进、环境宜人,已成为吴江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 年获评“全国最美基层图书馆”。

(资料来源:董振声《吴江图书馆百年馆史概述》)

吴江图书馆的“前世”“今生”11月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这是党的十九大之后出台的第一部文化方面的法律,也是公共文化领域继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之后的又一部重要法律,并将于2018年1月1日正式实施。

吴江图书馆作为服务吴江人民的公共文化平台,已走过了百年历程。《公共图书馆法》的实施将为吴江古籍保护、文化服务等提供法律层面的保障。

百年文脉薪火传——吴江图书馆古籍的保护与传承

本报记者 韦利红

入选全国珍贵古籍名录古籍书影

[嘉靖]吴江县志二十八卷首一卷

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政府参事吴建中上海市政府参事吴建中,,南京图书馆副馆长南京图书馆副馆长、、省图书馆学会省图书馆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全勤等参观吴图古籍展常务副理事长全勤等参观吴图古籍展。。

特别报道 05a■2017年11月15日 星期三■责编:韦利红 排版:于雯琴 校对:金石开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