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引渡 - financialservicelaw.com.cn ·...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第四节 引渡

一、引渡的概念

引渡( extradite ),指一国应外国之请求,根

据条约或互惠原则,将处在其境内的被外国指控为犯罪

或判刑的人,移交给请求国,以便处罚或判刑的司法协

助行为。

二、引渡的依据:条约和互惠原则(伊美外交事件

三、引渡的主体:罪行发生地国、罪犯属人国、受

害国、根据条约行使管辖权国。(多国请求引渡优先顺

序由被请求国决定,但《美洲国家间引渡条约》规定:

犯罪发生地优先、重罪优先、时间优先)

四、引渡的对象

1.本国人不引渡原则

中俄引渡条约第三条,比利时宪法,穆斯林教规

,英美法系少数国家不反对引渡本国人,例:1985年

比利时足球事件)

2.政治犯不引渡原则

政治犯不引渡是各国公认的国际法原则。但是,

这项原则实施起来是困难的。因为:

(1)关于政治犯的含义和范围缺乏明确性;

(2)对于某种犯罪行为是否是政治犯的决定权

,属于请求引渡的国家,政治犯不引渡原则就可能被

歪曲或滥用。

非政治化努力:刺杀元首行为;劫机、海盗、贩奴

罪;反人类、反和平、反人道罪;种族隔离、种族歧视

、种族灭绝罪。

五、引渡的罪名

(一)双重犯罪原则

双重犯罪原则(the principle of identity ),

是指依照国际实践,构成引渡的理由必须是引渡请求国

和被请求国双方的法律都认为是犯罪的行为,而且这种

罪行必须能达到判处若干年有期徒刑以上的程度;反之

,则不能引渡。

(二)罪名特定原则

罪名特定原则(Principle of Speciality)

又称罪名专一原则,此原则要求引渡请求国将某人

引渡回国后,只能就作为引渡理由所提出的罪名予

以审判或处罚,请求国须承担不审理、不惩处不同

于引渡罪名的任何其他罪行的义务。

【2009年司考一卷第29题】甲国1999年发生未遂军

事政变,政变领导人朗曼逃到乙国。甲国法院缺席

判决朗曼10年有期徒刑。甲乙两国之间没有相关的

任何特别协议。根据国际法有关规则,下列哪一选

项是正确的?( )

A.甲国法院判决生效后,甲国可派出军队进入

乙国捉拿朗曼,执行判决

B.乙国可以给予朗曼庇护

C.乙国有义务给予朗曼庇护

D.甲国法院的判决生效后,乙国有义务将朗曼

逮捕并移交甲国

B

【2009年司考一卷第32题】中国人高某在甲国探亲

期间加入甲国国籍,回中国后健康不佳,也未申请

退出中国国籍。后甲国因高某在该国的犯罪行为,

向中国提出了引渡高某的请求,乙国针对高某在乙

国实施的伤害乙国公民的行为,也向中国提出了引

渡请求。依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

确的? ( )

A.如依中国法律和甲国法律均构成犯罪,即

可准予引渡

B.中国应按照收到引渡请求的先后确定引渡

的优先顺序

C.由于高某健康不佳,中国可以拒绝引渡

D.中国应当拒绝引渡

D

【解析】本体考核国籍的丧失、引渡。

选项A错误。该项只说明了符合引渡的部分

条件,不能就此判断可准予引渡。实际上存在不

得引渡的情形,即仍然具有中国国籍。

选项B错误。在确定引渡的优先顺序时,应

综合考虑收到引渡请求的先后、中国与请求国是

否存在引渡条约等因素。

选项C错误。年龄、健康等原因是可以拒绝

引渡的理由,这一表述本身没错。但在本题中应

当拒绝引渡高某,而不是可以拒绝。

选项D正确。《引渡法》第8条规定,被请求

引渡人如果具有中国国籍,中国应当拒绝引渡。

《国籍法》第9条规定,“定居外国的中国公民,

自愿加入或取得外国国籍的,即自动丧失中国国

籍。”第11条规定,“申请退出中国国籍获得批

准的,即丧失中国国籍。”

由此可以看出,因获得外国国籍而自动丧失

中国国籍必须有个先决条件,即“定居外国”,

而高某只是探亲,并没有在甲国定居的事实,因

此高某不能自动丧失中国国籍。

【2007司考真题卷一78】甲国人亨利持假护照入

境乙国,并以政治避难为名进入丙国驻乙国的使

馆。甲乙丙三国都是《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的

缔约国,此外彼此间没有相关的其他协议。根据

国际法的有关规则,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亨利目前位于乙国领土上,其身份为非法

入境者

B.亨利目前位于丙国领土内,丙国有权对其

提供庇护

C.丙国有义务将亨利引渡给甲国

D.丙国使馆有义务将亨利交由乙国依法处理

AD

【解析】AB选项中,正确答案是A项,国家领土是国家

主权支配和管辖的地球的特定部分,它包括:领陆、领

水、领陆和领水的底土、领空。使馆是拟制领土的说法

和军舰是浮动领土的说法只是为了理解某种制度而作的

理论解释。实际上,在国际法中,并不将使馆看作是派

遣国的领土,它还是驻在国的领土。

引渡是指一国应外国的请求,将在其境内被外国指

控为犯罪或判刑的外国人,移交给请求国审理或处罚的

国际司法协助行为,引渡应当坚持“无条约无义务的原

则”。如上分析,丙国没有引渡义务,同时由于亨利只

是进入丙国驻乙国的使馆,丙国不具备引渡的主体资格

。所以,C选项错误。亨利目前位于乙国领土上,其身

份为非法入境者,丙国使馆有义务将亨利交由乙国依法

处理。因此,D项正确。

第五节 庇护

一、庇护的概念

庇护(asylum),是指国家对于外国政治犯准

予入境居留,并给予保护,且拒绝引渡给另一国的

行为。(不引渡且保护原则)

二、庇护的法律渊源

1967联合国《领土庇护宣言》;

1928年的《哈瓦那庇护公约》;

1933年《蒙德维的亚庇护公约》。

(3)庇护的主体

国家庇护权原则。

(4)庇护的对象

非政治犯不庇护原则。

案例:1983年美国庇护中国女网球运动员案。

(庇护国的单方确认权没有得到确认)

(5)庇护的场所

领土庇护原则。

禁止外交庇护(案例:1948年哥伦比亚对秘鲁

的托雷庇护案,1950年国际法院做出判决,哥伦比

亚败诉。)

哥伦比亚诉秘鲁的托雷庇护案

【案情】

1948年10月3日,秘鲁发生了一起未遂军事叛乱。次

日,秘鲁当局发布命令,指控美洲人民革命同盟组织指

挥了这起叛乱.同时宣布通过国内法院对该同盟领导人

维克托·劳尔·哈雅·德·拉·托雷及其他同盟成员进

行追诉。自该日起至次年2月初.秘鲁一直处于戒严状态

。1949年1月3日,托雷前往哥伦比亚驻秘鲁使馆寻求庇

护。次日.哥伦比亚大使通知秘鲁政府它已对托雷给予

庇护,同时请求秘鲁政府向托雷颁发他离开秘鲁所需要

的通行许可证。同年1月14日.该大使宣布托雷已被确定

为政治避难者。秘鲁对此提出异议,并拒绝向托雷颁发

通行许可证。哥、秘两国随后就此事进行了外交接触,

并于同年8月31日签订《利马协定》、同意将争端提交国

际法院解决。

1950年11月20日,国际法院对本案做出判决。法

院指出,与领域庇护不同,在外交庇护的情况下,避

难者置身于罪行发生地国境内。决定对避难者给予外

交庇护有损领土国的主权。它使犯罪者逃脱领土国的

管辖,并构成对纯属该国管辖事项的干预。如果庇护

国有权单方面确定避难者所犯罪行的性质,则将对领

土国的主权造成更大的损害。因此,不能承认这种有

损领土主权的外交庇护。除非在某一特定情况下,它

的法律依据得到了确立。

而且,在没有相反规则的情况下,必须承认庇护

国和领土国享有同等的确定避难者所犯罪行的性质的

权利。据此,法院分别以14票对2票和15票对1票驳回

哥伦比亚政府提出的两项诉讼请求。

【2004年司考真题】甲国人艾某在甲国打工时因不满

雇主詹某,炸毁了詹某的厂房和住所,逃至乙国。艾

某的行为根据甲国刑法,有可能被判处死刑。甲乙两

国之间没有任何涉及刑事司法协助方面的双边或多边

条约。基于以上情况,根据国际法,下列判断何者为

正确?( )

A.如甲国向乙国提出引渡请求,则乙国有义务将

艾某引渡给甲国

B.如艾某向乙国提出庇护请求,则乙国有义务对

艾某进行庇护

C.乙国可以既不对艾某进行庇护,也不将其引渡

给甲国

D.甲国可以在乙国法院对艾某提起刑事诉讼

C

【解析】

首先在国际法中,国家没有一般的引渡义务,因此引渡需

要根据有关的引渡条约进行。没有引渡条约时,一国可以自由

裁量。所以A选项被排除。决定给予哪些人庇护是国家的权利

。国家通常没有必须给予庇护的义务。所以B选项被排除。

同时,庇护包括允许避难者在庇护国境内居留,对其进行

保护或不对其进行相关的惩罚,也拒绝将其交给其他国家或递

解出境。对尚不在庇护国领土内的避难者,庇护还包括准其入

境。因此,不引渡并不等于庇护。国家可以采取既不引渡又不

庇护的措施,故C选项应被选中。

最后,在国际法中,对于刑事诉讼,一国并没有在外国法

院的必然诉权,除非相关国家之间有关于刑事司法方面的特别

的协议作出有关安排。因此D选项也被排除。

【2007年司考真题】甲国人亨利持假护照入境乙国,并

以政治避难为名进入丙国驻乙国的使馆。甲乙丙三国都

是《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的缔约国,此外彼此间没有

相关的其他协议。根据国际法的有关规则,下列哪些选

项是正确的? ( )

A.亨利目前位于乙国领土上,其身份为非法入境

B.亨利目前位于丙国领土内,丙国有权对其提供

庇护

C.丙国有义务将亨利引渡给甲国

D.丙国使馆有义务将亨利交由乙国依法处理

AD

第六节 难民

现在全世界的难民人数有2600多万。几乎每个国

家都有难民的存在,中国也不例外。根据联合国有关

机构公布的数字,巴难民总数超过400万,其中90%分

布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约旦、黎巴嫩、叙利亚

,他们是中东地区生存和生活条件最恶劣的社会群体

。据联合国难民署最新统计,伊拉克难民总数现已超

过440万,其中一半以上涌入邻国。如叙利亚接受的

人数最多,大约为150万,其次是约旦、埃及和黎巴

嫩等国。尽管伊战结束快5年了,但伊拉克月均仍有

多达6万难民外逃。

一、“难民”的定义

根据1951年《关于难民地位公约》的规定,难

民是指:

由于1951年1月1日以前发生的事情并因有正当

理由畏惧由于种族、宗教、国籍、属于某一社会团

体或具有某种政治见解原因遭受迫害留在其本国之

外,并由于此项畏惧而不能或不愿受该国保护的人

;或者不具有国籍并由于上述事情留在他以前经常

居住国家以外而现在不能或者由于以上畏惧不愿返

回该国的人。

二、确定难民身份的条件

根据1951年《关于难民地位公约》和1967年《难

民地位的议定书》,作为难民,要获得难民地位必须

具备四项基本条件:

(1)已经离开其原籍国;

(2)具有正当理由担心遭受迫害;

(3)这种担心基于以下五种原因之一:种族、宗

教、国籍、属于某社会团体、政治见解;

(4)由于担心受迫害,不能或不愿受该国保护,

或者返回该国。

这是政治难民与战争难民和经济难民的根本区

别所在。这四个条件,体现了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

的统一。

依1951年《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的规定,难

民也包括依国际联盟主持订立的有关协议、公约和

议定书或国际难民组织约章而被视为难民的人。但

某一具有难民身份的个人如果因其被视为难民所依

据的情况不复存在而不能继续拒绝受其本国的保护

或可以回到其以前居住的国家,则该人即不得再受

公约的保护。

【习题1】确定难民地位的实质要件有(

A.受迫害

B.对迫害怀有正当理由的畏惧

C.身在国外

D.不能或不愿受本国保护

E.不能或不愿回国

BCDE

【习题2】国际上一般把难民分为(

A.政治难民

B.经济难民

C.战争难民

D.宗教难民

E.自然灾害难民

ABCE

三、我国关于难民问题的基本立场

对于难民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认为,只有公

正合理地解决地区冲突,消除“热点”,才能从根

本上解决由于种族主义、殖民主义、外国侵赂和占

领而引起的大规模难民问题,并主张包括难民输出

国在内的整个国际社会加强国际团结和合作,努力

消除产生难民问题的政治根源,共同分摊保护和援

救难民的负担,同时共同努力解决因自然灾害而产

生的难民问题。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