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家乡“种风景”szb.farmer.com.cn/2019/20190719/20190719_004/news-nmrb...2019/07/19  ·...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4 综合新闻 2019年7月19日 星期五

编辑:卢静 新闻热线:01084395094 E-mail: zbs2250@263.net

□□ 本报记者 胡立刚

“真没想到一个创意能引来这么多大学生的热情参与,接下来我们将加快进度,把大学生的创意设计留在枫泾,吸引更多的大学生来‘种风景’,形成枫泾乡村振兴的别样风景。”马利杯“我为乡村种风景”首届长三角大学生乡村公共空间设计大赛前夕,枫泾镇党委书记张斌热情洋溢地介绍着大赛的来龙去脉和未来的打算。

这些年,创意激活了千年古镇枫泾,长三角路演中心正吸引着长三角地区越来越多的资源向古镇聚拢,首届长三角大学生乡村公共空间设计大赛如此火爆,也是源于一个好创意。短短半年时间,古镇吸引了 10 个大学的 200 多名大学生,他们流连在16个乡村更新点,最后向大赛组委会呈上了68件精心制作的作品。毫无疑问,这些作品以及随后的落地,将成为古镇乡村振兴的一道风景。

“美环境”需要专业人士参与

第一批中国 127 个特色小镇上海占了3个,枫泾镇是其中之一。为了彰显特色小镇的内涵,枫泾提出以“古镇更新”

“产业更新”“社区更新”“乡村更新”等“四大更新”为具体内容的“小镇更新”,为此形成了“科创、文创、农创”众创汇聚的科创小镇建设主旋律。这样的主旋律得到众人关注,今年 3月 27日,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走进枫泾镇,对枫泾乡村振兴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做好“美环境”“种风景”这篇大文章,以更加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吸引更多创新创业群体集聚发展。

市委书记的要求切中了古镇枫泾的要害,只有“美环境”“种风景”,古镇才能更美,才能吸引更多创业人才。然而,在现阶段,居民们能做到的只有整洁有序,美丽则需要专业人士参与,很显然,枫泾镇目前还不具备这样的综合实力,唯有好的创意才行!

能否借助大学生的智慧实现“种风景”的目标,又能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张斌遇见东华大学教授陈庆军,两个心系乡村振兴的实干者自问自答。

古镇迫切需要“种风景”,身为国家艺术基金 2019 人才培养项目“长三角乡村振兴战略的文创设计人才培养”项目负责人,陈庆军需要培养人才的阵地,何不创设一个长三角大学生乡村公共空间设计大赛?

两人一拍即合,说干就干。枫泾镇选出 16 个乡村更新点位,交

给来自江浙沪皖大学生把脉、开方。短短两个月,68件突出时代主题、体现地域特色的优秀原创设计作品呈现在千年古镇面前。

“看着这些有温度、有活力、有创意、有质量的作品真是感动,一个好创意为枫泾的乡村振兴营造了一道亮丽风景。”大赛揭晓那天,已经看过作品的枫泾镇镇长胡晓岚流连在作品之间,一边看一边感叹。

他心里很清楚,这些绝不只是作品,而是融入枫泾乡村振兴热潮中的新势力。

好创意引领古镇振兴

7月6日上午,马利杯“我为乡村种风

景”首届长三角大学生乡村公共空间设计大赛在枫泾镇长三角路演中心举行。台上,江浙沪皖大学生们以“路演”的方式进行创意大比拼,台下,村民代表、点位负责人及媒体评审进行现场打分。记者发现,与会的每一位大学生脸上洋溢着自信,眼里闪着光,他们有理由自信,通过实地测量、考察做出的作品,一定能为枫泾乡村振兴贡献他们的智慧。

“我们的作品入围了,很希望作品能被采用,能继续为枫泾‘种风景’就好了。”浙江工商大学学生杨逸曼指着她和其他两位同学合作的作品说着。

通过杨逸曼了解到,本次大赛4月30日正式发布,共有10所大学参与,除了发起的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浙江工商大学、江苏大学、安徽大学四所高校,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东华大学等大学也相继加入。

5月,枫泾古镇迎来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这些三五人一组的大学生前往社区、街道、村庄,对 16 个更新点位进行勘察,通过各点位负责人掌握情况,拿着相机、笔记本详细记录点位现状。

“学生们通过实地勘察设计出符合点位特征的原创作品共 68 件,30 组作品入围,大学生们的热情参与证明了大赛创意的成功,希望更多的作品放飞在乡村。”陈庆军高兴地说。

希望更多大学生来村里

最具后发优势的创新创业群体汇聚在长三角地区的各个大学。7月 5日,在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举行的乡村公共空间设计复赛活动上,大学生们运用图片、多媒体等展示手法,以路演的方式

将项目背景、现有问题、设计主旨等一一阐述,彰显了大学在乡村振兴中的人才优势。

枫泾镇北大街区域内绿化景观较少,河岸码头较为单调,来自浙江工商大学的胡媛媛团队的作品为北大街增加了文化墙,对入口标识、游客休憩区、景观小品、景观导览等空间区块进行了改造设计。“我的设计主旨是‘过往’和‘迹忆’,在保留原有古镇风味的同时,兼顾了当代性的观念表达,使北大街路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胡媛媛将自己的设计思路娓娓道来。

除了北大街项目,最受关注的是新义村陆家埭停车场设计方案。新义村是枫泾镇乡村旅游的热门点位,停车场是进入新义村的“第一站”。来自华东理工大学的杨宇恒分享了自己的设计心得,

“我对停车场进行了整体的分割,有休息通行区、停车区、赏花区,同时还有垃圾分类区。”

记者了解到,枫泾镇 16 个更新点位包罗了亟需更新的点位特征,有社区小院、社区活动室、乡村宅基类,也有乡村公共服务点、乡村标识类、街区小巷类,河道景观、旅游景区、道路景观也在其中。这些点位是枫泾小镇更新中的“尴尬角”,又是百姓身边最需改善的角落,通过此次创意征集,获得相应的优化设计作品,一旦落地,必将提升枫泾的城镇面貌和群众的居住体验,进一步满足枫泾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年轻的大学生在乡村有更多自由发挥的机会,希望更多大学生来新义村,他们来了,新义村一定更加兴旺。”新义村党总支部书记尤利民说。

我为家乡“种风景”——上海乡村公共空间吸引200多名大学生参与设计观察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西街15号 邮政编码:100029 电话:(010)84395001或85815522 传真:(010)85832154 新闻热线:(010)84395089或84395112 每份:1.35元 月价:35.00元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朝工商广登字20170186号 广告部电话:(010)84395213或84395219 广告总代理:北京华农通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小营支行 账号:11-042601040011350

本报讯(记者 刘强)为落实 2019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扩大高职院校奖助学金覆盖面,提高补助标准”和“设立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的有关工作,教育部、财政部日前联合发布《关于调整职业院校奖助学金政策的通知》,规定从2019 年起,扩大高等职业院校奖助学金覆盖面,提高补助标准,并设立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

据悉,设立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是用于奖励中等职业院校(含技工学校)全日制在校生中特别优秀的学生,每年奖励2万名,奖励标准为每人6000元。这些政策,对于公办和民办职业院校学生一视同仁。

高职院校奖助学金提标扩面包括:一

是增加高职院校国家奖学金名额。从今年起,将把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名额由过去5万名增加到6万名,增加的1万个名额全部用于高职院校学生,奖励的标准是每生每年8000元。二是扩大高职院校国家励志奖学金覆盖面。从今年起,将高职院校国家励志奖学金覆盖面由目前的 3%提高到3.3%,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 5000 元。三是扩大高职院校国家助学金覆盖面,提高补助标准。从今年春季学期开始,将高职院校国家助学金覆盖面提高10%,平均补助标准从每生每年 3000 元提高到 3300 元。同时,将同步提高普通本科学生国家助学金补助标准。

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赵建军介绍,为

了公平起见,在高职院校奖助学金提标扩面和中职国家奖学金分配过程中,首先是以各地各校在校生的学生数为基础进行测算,在这个基础上,会根据不同政策的特点来做相应的调整。比如高职国家奖学金、高职国家励志奖学金,还有中职国家奖学金,这些奖学金主要是奖优的性质,对这些资金,在分配中是以人数为测算基础,实行了三个倾斜:一是向办学质量高的高职院校倾斜,二是向农林水地矿油这些艰苦专业为主的高职院校倾斜,以及向家政、养老等社会急需的专业倾斜。三是向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人才紧缺专业为主的院校进行倾斜。

而国家助学金主要是助困的性质,所以在经费的分配上,在按学生人数测算的基础上,实现四个倾斜。一是向中西部地区高校倾斜。二是向“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倾斜。三是向建档立卡、低保、特困救助供养,还有残疾学生倾斜。四是向农林水地矿油这些艰苦专业为主的院校倾斜。

“我们这么做就是为了避免‘一刀切’这种简单的做法,为了更好、更有效地发挥各类资助政策的导向作用,达到精准施策、精准资助的目的。相信这些政策对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对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对于让更多青年人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都会具有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赵建军说。

今年起将首设中职教育国家奖学金公办民办一视同仁 高职院校奖助学金同时提标扩面

□□ 本报记者 马晓刚 李昊

今年已经52岁的吴俊峰怎么也没想到,20多年前一次偶然试种的韭菜,竟成了他日后发展的大产业。

在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太本站镇建设村的韭菜大棚内,吴俊峰蹲下身子,麻利地将割下来的韭菜扎捆、装箱,一簇簇绿油油的韭菜里透着水灵。

“南到松原、洮南、通榆,北到齐齐哈尔、佳木斯、哈尔滨,都有我的订单。下一步我准备将韭菜卖到阿尔山和海拉尔一带,进一步扩大市场。”多年的韭菜种植经验给了他打开销路的信心。

1997年春节前,吴俊峰去亲戚家串门,看到亲戚家正忙着割韭菜,“细打听才知道,他们的韭菜主要卖到白城和乌兰浩特,我就想让乌市市民吃上本地韭菜,就这样开始琢磨着试种。没想到还真让我鼓捣成功啦。”

说干就干,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和学习,在先后试种了6个品种后,吴俊峰最终选定了抗寒品种“竹竿青”,从播种到覆土,从收割到联系销路,吴俊峰都要亲力亲为。天道酬勤,如今不仅乌兰浩特地区百姓吃到了吴俊峰种植的冬季韭菜,吉林、黑龙江等地的销售商也纷纷向其下订单,现在他还准备向阿尔山、海拉尔等地“进军”。“韭菜这种蔬菜,种一年可以连续收十年,不仅不耽误种大田,到第二、第三年每年就可以收两到三茬了,所以今年的韭菜收入翻番绝对不成问题!”吴俊峰信心满满地说。

“幸福是要靠自己的拼搏努力、扎实苦干奋斗出来的,只要用双手和智慧就能创造人生价值。”吴俊峰说,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自己不怕苦不怕累,多年来,已经习惯了起早贪黑的作息,每天泡在大棚里查看土壤、水质、气候等影响种植韭菜的因素,苦心钻研,勇于实践,并学以致用,很快掌握了科学的种植技术。

2017年,韭菜产业为吴俊峰家增收近10万元。然而,“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吴俊峰觉得要帮助农民增收得让村民有机会接触到韭菜,“韭菜上市的那段时间忙不过来,我们就雇佣村民帮忙割韭菜,一是让农民有机会了解韭菜种植,二是帮助农民增收。能干的村民一年能在这增收5000多元。”

“韭菜虽小,但干好了就是增收致富的大产业。我要把韭菜种植技术推广给更多村民,让他们也能通过种植韭菜增收。”吴俊峰说。于是,他开始为村民争取项目政策四处奔忙,悉心撰写《韭菜大棚项目建设可行性报告》,成立了建设村大年韭菜专业合作社,并抓住韭菜的市场需求和冷棚韭菜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的特点,调动广大村民积极利用冬闲时间搞种植,促增收。

村民于玉珍就在合作社赚到了钱,“往年冬天就在家呆着,现在村里有了韭菜合作社,我们就来帮割韭菜,守地在家的就能挣不少钱。”

在党员“创业带富”行动中,吴俊峰通过扩大产业经营面积,进一步提高了经济效益,探索出了“基地+农户+市场”的经营方式,为广大农户提供产销一条龙服务,带动49户贫困户、99人走上致富路,被镇里评为“产业致富带头人”。

如今,吴俊峰正在申请注册“三品一标”,计划通过扩大影响力打响品牌效益,进而让小韭菜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产业。

吴俊峰:把小韭菜做成大产业

海南邮储信用村建设开创“银村合作”新模式,成为海南村级单位“增信”新抓手。据统计,自邮储银行海南省分行推进信用村建设以来,挂牌的151个村(农场)级单位平均获得贷款468万元,较挂牌信用村前,发放贷款增幅达60%以上。梁磊 摄

□□ 张莉 蹇广宏 本报记者 刘久锋

“现在走路不沾泥,吃水不用挑,房子建起来了,产业发展起来了,腰包鼓起来了,农民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提起这些扶贫带来的变化,村民们总会竖起大拇指,“多亏了我们的好书记李强同志!”

李强是农业银行遵义分行派驻全国832贫困县——贵州省务川县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镇南村的第一书记,2015年开始驻村后,50岁的他开始了新的岗位,很快,他那“接地气”的沟通方式和勤勉肯干的态度赢得了村支两委及村民的信赖。

李强深知良好的基础设施是发展经济的基础,他先从“娘家”——农业银行遵义分行争取了13万元的资金,经过多次调研,反复考察,组织群众出工投劳,最终耗时3个月完成了蓄水池的修建,实现竹坝组60亩农田灌溉,解决55户的人畜饮水问题。

2016年初,务川农行向李强推荐的9户丰香组贫困户发放“惠农贷”90万元,用来扩大圈舍和购买孺牛。“农行支持10万元贷款可是给了我很大帮助啊!我圈舍里养了26头牛和90只羊,下一步准备去县城开个牛肉火锅店,从‘养得好’走向‘卖得好’,争取不辜负政府和农行对我的关心。”陈波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脸上充满了笑容。

近年来,在李强的帮扶下,回笼组越来越多打工群众返乡创业。他们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临近重庆及工业园区的地理优势,不断升级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大规模的果园、菜园、辣椒园、青椒园

等,创造更多稳定的就业机会,带动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

2018年,李强听说别村养殖大户张文忠将增加种植果蔬项目,正在四处寻找位置优、土质好的基地园。“这是回笼组村民闲置荒地利用、村民回乡创业的好机会啊!”2019年初,种植大户张文忠租用贫困户100余亩地作为果蔬种植基地。

“我们基地非常重视对果蔬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经过精准滴灌技术和使用天然农家肥,种出的果蔬糖分和水分达到最佳,口感好了,销路不用愁了,价格也提得上去。”对于果蔬未来的发展前景,种植大户张文忠非常看好。

搬出大山深处,住上新房,是红桃组建档立卡贫困户谢昭信几代人的心愿。如今,他的愿望实现了。

3月 10日,56岁的谢昭信拿到了发亮的新房钥匙,一家三口从红桃组的旧居搬进了位于务川县扶贫搬迁安置新家。看着拎包入住的新房,想想摇摇欲坠的老屋,谢昭信难掩内心的激动:“真是赶上好时代了,祖上几辈人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我儿子娶媳妇也有希望咯!”

在李强驻村期间,农业银行遵义分行给予了镇南村脱贫工作很大的支持,金融支持镇南村贵州务正道氧化铝项目贷款7亿元,筹措 13 万元为竹坝组修筑饮水池,并招商引资发展产业,大面积种植青椒、果蔬、构树、红薯等。他还协调县住建局支持镇南村120余万元用于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村组路灯亮化工程、人行桥等。

仡佬族村民的好书记——农行贵州遵义分行驻村第一书记李强扶贫侧记

本报讯(记者 李杰)记者日前从河北省邢台市农业农村部门获悉,该市出台

《奶业振兴实施方案(2019-2025 年)》,提出到 2025年底,全市奶牛存栏 10万头,生鲜乳产量达50万吨。为此,邢台市将集中力量实施优质奶源基地建设、培育乳品加工领军企业、提升乳品品质、创建乳品品牌四大工程,努力满足高品质、差异化、个性化乳制品需求。

建设优质奶源基地。按照每头成年奶牛 3 亩地标准,在黑龙港流域规划建设一批以苜蓿、全株饲用玉米为主的优质专用饲草种植基地,建设绿色优质奶源基地,到 2025 年全市拟种植优质牧草 30 万亩。重点打造以威县、宁晋县为主的农草牧、种养加相结合的奶业聚集区,并于今年在柏乡县建成一个设计存栏 1000 头的种养结合高端奶牛家庭牧场。

培育乳品加工领军企业。做大做强乳品企业,支持威县乐牛乳业有限公司等

有实力的乳品企业改造、提升加工设备,稳定发展高温灭菌乳、低温酸奶和常温酸奶,积极开发奶酪、黄油、冰品等新产品。引导奶农发展乳制品加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选择3-5家规模化程度高、经营意识强的奶牛养殖场或合作社作为试点,推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

打造国际一流乳品品质。推进科技创新,积极争取技术创新专项资金用于研发奶业急需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等。对标世界一流标准,鼓励乳品企业开展国际权威标准体系认证,以标准升级带动产品升级,以产品升级促进消费升级,打造国际一流乳品品质。

提升乳品品牌竞争力。鼓励乳品企业开展策划营销,积极探索专业化、高端化、国际化品牌推介途径,提高品牌美誉度。强化消费体验活动,支持威县建设君乐宝乳业小镇,到2025年将威县乳业园区打造成集种养加于一体的奶业精品旅游区。

邢台:建设高端奶源基地全产业一体化发展

安徽庐江发布夏季瓜果采摘旅游线路

本报讯(记者 杨丹丹)眼下正是瓜果成熟的季节。安徽合肥市庐江县境内 5万亩瓜果正等待着游客前去采摘。2019 合肥·庐江瓜果采摘嘉年华新闻发布会暨夏季精品旅游线路发布会日前在合肥举行。

围绕着农旅融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该县因地制宜开展了各类农业节庆推介活动,庐江县文旅局和农业农村局联合打造庐江县瓜果采摘主题活动,依托境内优质的农产品,形成“旅游+农业”格局。近年来,庐江县委、县政府把“全域旅游”列为三大发展战略之一,将旅游业作为全县重要支柱产业培育,不断推进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目前全县拥有国家 4A景区 2家,3A级景区 6家。创建优秀旅游乡镇 5 个,旅游示范村 10 个,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休闲旅游名县”。

7月16日,在无锡市阳山镇桃源村大路头水蜜桃专业合作社,农户在分装水蜜桃。近日,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水蜜桃迎来丰收季,产销两旺。 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本报讯 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广西灌阳县黄关镇正江村成立灌阳县云间雾里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创建茶叶种植基地,带动全村 378 户贫困户全部种植茶叶,其中324户顺利脱贫。

黄关镇正江村自古就有种植茶叶的习惯。为做强做大茶产业,黄关

镇正江村用活上级拨付的 100 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扶贫资金,创建灌阳县黄关镇正江村南江屯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及灌阳县贫困村高山云雾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发动全村种植优质茶叶 500多亩,并投资 70万元建立“光伏发电+茶叶加工”产业,于去年底建成光伏发电站发电及茶叶加工厂。通

过“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光伏发电+茶叶加工”等模式发展种植产业以及村集体经济项目,2019 年底预计全村集体经济收入将达到 17.8 万元,茶叶专业合作社可带动贫困户年均增收 1000 元以上,可实现整村集体脱贫摘帽。

唐琳春 范汝敏

广西灌阳:小小茶叶铺“富路”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