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41 會計學概要 第004章

Preview:

DESCRIPTION

 

Citation preview

現金、銀行存款現金、銀行存款與應收款項與應收款項Chapter 4Chapter 4

本章架構 ◎ 會計部落格(體驗 ) 敲動會計的音符(二)

現金相關概念1. 現金之意義2. 現金之內容3. 易與現金混淆之項目4. 現金之財報表達

1. 銀行調節表之意義2. 銀行調節表之目的3. 公司 V.S 銀行4. 銀行調節表之編製

銀行調節表

零用金制度 1. 零用金制度之意義2. 零用金之會計處理

◎ 會計部落格(花絮 ) 現金為王

1. 應收款項之意義2. 應收款項之分類3. 應收款項之評價

應收款項概要

1. 應收帳款之原始評價2. 應收帳款之後續評價3. 減損損失之組合評估

應收帳款

1. 估計減損損失(壞帳)2. 會計分錄應收帳款減損釋例

應收票據

1. 應收票據之相關要素2. 應收票據之會計處理3. 應收票據之評價4. 應收票據貼現5. 或有負債

現金、銀行存款與應收款項

第一節 現金相關概念一、現金之意義會計上所謂現金,有三個特性:1.貨幣性:作為價值衡量之尺度,當成支 付之工具,而作為記帳的單位。2.通用性:可以在當地自由流通,為無限 法償的本位幣。3.可自由運用:並未受到法律或契約的限 制,沒有指定用途,而能夠任意支配。

二、現金之內容會計上所指的現金,不僅是紙鈔與硬幣,還包括銀行存款。國內企業習慣將現金與銀行存款分開列帳,當成兩個會計科目,(但也可以將兩者合併為「現金與銀行存款」)。1. 現金:係指庫存現金、找零金與零用金,包 括紙鈔與硬幣。2. 銀行存款:包括支票存款、活期存款(儲蓄 存款與綜合存款)、收到之即期支票(本票 與匯票)、定期存款、可轉讓定期存單。

三、易與現金混淆之項目表 4 - 1 非現金項目之理由與歸類

項  目 理  由 正確之歸類1. 遠期支票 無法馬上兌現 應收票據2. 存款不足支票 無法兌現 催收款項(拒付票據)3. 指定用途現金 無法自由運用 基金4. 受限制之銀行存款(1) 倒閉銀行之存款(2) 國外受凍結之存款 無法使用 其他資產5. 郵票、印花稅票 無法交易流通 預付費用6. 借條或借據 無法交易流通 其他應收款7. 存於他處之押金、保證金 無法自由運用 存出保證金8. 預付差旅費收條 無法交易流通 預付費用

9. 偽鈔 無法使用 其他損失10. 外幣 無法自由運用 短期投資11. 短期借款之補償性存款 無法自由運用 列為流動資產12. 長期借款之補償性存款 無法自由運用 列為其他資產或長期投資

四、現金之財報表達1.理論上:現金為最具流動性之資產,因此編製報表時擺在「流動資產」之第一項。2.實務上:財務狀況表表達的第一項為「現金及約當現金」。所謂約當現金(依 IAS7號中的定義)為期限短、隨時可轉換為定額現金、價值變動風險很小之投資,通常包含自投資之日起三個月內到期或清償的國庫券、商業本票和附買回條件的票券。

第二節 零用金制度 一、零用金制度之意義零用金制度就是除了支票以外的支出,專門用以支付郵票、車資,或購買文具用品等之小額開支,由專人保管稱之。二、零用金之會計處理1.設立:通常根據企業的規模大小,以及可能支出之情況(多以 2 至 4 週為期)決定其金額。分錄如右:

若有需要增加零用金的金額,分錄同上,若要減少零用金的金額,分錄如右:

動支:保管人員根據核准支出之憑證,支付零用金,但是動支零用金與會計無關,因此不需要做分錄,僅由保管人員登錄於零金登記簿即可。

零用金 3,000  現金(銀行存款) 3,000現金(銀行存款) 500  零用金 500

3.報銷撥補:保管人員在零用金快用盡時,提出經管之憑證,向會計申請,會計編製傳票並登帳,出納再依據傳票支付。以上動作稱之為「報銷撥補」,分錄如右:

4.報銷:如果期末零用金沒有撥補,但是為了正確表達本期費用,應將已經支出之費用登帳,也就是要做「報銷」之動作,分錄如右:

各項費用 2,358  現金(銀行存款) 2,358

各項費用 2,358  零用金 2,358

5.撥補:由於前述僅做「報銷」動作,終究要「撥補」以恢復原有零用金,分錄如右:

6.現金短溢:若零用金總額為 $3,000,支出之憑證共計 $2,358 ,顯然正確之零用金數目為 $642 ,然而保管人員與經手者,偶爾可能發生多算或少算的疏忽,導致實際數目不符,差額稱為「現金短溢」。若實際零用金額較大,將貸記「現金短溢」,列為其他收入,反之將借記「現金短溢」,列為其他費用。通常

零用金 2,358  現金(銀行存款) 2,358

在報銷撥補時盤點零用金,如果盤點之零用金為 $630,則短少 $12,分錄如右:

假設實際盤點零用金為 $652,則多出 $10,分錄如右:

現金短溢 12  現金 12

現金 10  現金短溢 10

四、銀行調節表之編製( 一 ) 存款餘額差異的原因與調節表 4 - 2 存款餘額差異的原因與調節

原  因 狀  況 詳細情形 舉  例 調節公司帳調節銀行帳

一、未達帳(時間性差異)

銀行未達帳公司已借,銀行未貸 在途存款 +

公司已貸,銀行未借 未兌現支票 -

公司未達帳銀行已借,公司未貸

手續費、代付款項、存款不足支票 -

銀行已貸,公司未借 存款利息、代收款項 +

在途存款:意指公司已經記錄送存銀行之存款,但是銀行因故並未入帳,而留待第二天才記錄,稱之為「在途存款」。未兌現支票:意指公司已經開立之支票,但是持票人尚未向銀行提示兌現,此種支票稱之為「未兌現支票」。

二、錯誤銀行錯誤

收入多記或支出少記 銀行誤記 -

支出多記或收入少記 銀行誤記 +

公司錯誤收入多記或支出少記 公司誤記 -

支出多記或收入少記 公司誤記 +

( 二 ) 調節方式銀行調節表有三種調節方式:1. 銀行對帳單 正確餘額;公司帳面餘額 正確餘額。2.銀行對帳單 公司帳面餘額。3.公司帳面餘額 銀行對帳單。( 四 ) 銀行調節表釋例例題 4 - 3大洋公司 98年元月份於富邦銀行開設「支票存款」帳戶,當月份存入款項共計 $60,000 ,開立支票 $56,000 ,故公司帳上「支票存款」之

餘額為 $4,000。二月初收到銀行寄來之對帳單顯示「支票存款」之餘額為 $10,000 。經查證發現下列事實:1. 元月 30 日(週五)存入之一筆款項 $4,800,因為時間已過三點半,銀行列為下個工作天之存款。2. # 009與# 010之支票尚未兌現,金額分別為 $3,200與 $6,500。3.元月 19日送存之託收票據 $1,100,銀行已經於 29日入帳。試作: 1. 編製大洋公司 98年元月份之銀行調 節表。

2.為大洋公司作調整分錄。

解析1.

大洋公司銀行調節表98年 1 月 31日

銀行對帳單餘額 $10,000加:在途存款 4,800減:未兌現支票  # 009 $3,200  # 010 6,500 (9,700)正確餘額 $5,100公司帳上餘額 $4,000加:託收票據收現 1,100正確餘額 $5,100

2.調整分錄如下:

例題 4 - 4繼續例題 4-3 資料,大洋公司在二月份存入銀行 $66,000 ,開立支票 $49,000 。二月底公司帳上之現金餘額為 $21,200 ,二月底之銀行對帳單餘額為 $17,600。已知下列資料:1.二月份在途存款 $3,500。2.二月份未兌現支票有# 017與# 020兩張,金額分別為 $2,100與 $4,500。

現金 1,100  應收票據 1,100

1.

1.$5,100 + $66,000 - $49,000 - ($3,200 - $2,300) = $21,200公司存入銀行資料為正確之 $66,000,但是帳上餘額錯誤,漏計 $900。2.$3,200 - $2,300 = $900

大洋公司銀行調節表98年 2 月 28日

銀行對帳單餘額 $17,600加:在途存款 3,500減:未兌現支票  # 017 $2,100  # 020 4,500 (6,600)正確餘額 $14,500公司帳上餘額 $21,200(1)加:公司誤記 900(2)減:銀行手續費 $100  存款不足支票 7,500 (7,600)正確餘額 $14,500

2. 調整分錄如下:

以上調整分錄亦可合併如下:

現金 900

  銷貨 900銀行手續費 10

0

  現金 100催收款項(或拒付票據)

7,500

  現金 7,500

銀行手續費 100催收款項(或拒付票據) 7,500  銷貨 900  現金 6,700

( 四 ) 編製銀行調節表注意事項1.存款不足支票( Not Sufficient Fund ,簡稱NSF ):當銀行發現公司存入之支票,因發票人存款不足,而導致退票(俗稱空頭支票),由於收到時已經列為存入,銀行將直接列為支出處理。2.保付支票( Certified check):係指銀行保證兌現之支票。保付支票若持票人尚未拿來兌現,並不需要調整,因為銀行在保付時,已經立即從開票人之戶頭減除該筆款項。

3.公司若有不同之銀行存款戶頭,應分別編製銀行調節表,所有戶頭金額併同「零用金」才是財務狀況表之「現金」餘額。4.對於公司之未達帳與公司之錯誤,應該做調整分錄以調節至正確餘額,至於銀行之未達帳不必調整,銀行之錯誤應通知銀行更正之。5. 銀行調節表應由稽核人員編製,以收內部控制之效。

第四節 應收款項概要一、應收款項之意義

所謂應收款項( Receivable )泛指公司對他人在未來要求以現金、勞務或其他財物償還之權利,簡單而言就是公司對他人之債權。二、應收款項之分類1. 因營業而發生:包括應收帳款及應收票據。若在一年(或一個營業週期,取長者)內收到現金,列為流動資產,超過者為非流動資產。

2.非營業而發生:包括應收利息、應收租金、應收員工借款、應收關係企業款、出售固定資產應收款、以及出借金錢之應收票據等。這些項目收現期間短通常較短,多列為流動資產,但若有超過一年者,應列為非流動資產。此類應收款若金額小,可以合併為「其他應收款」方便處理。三、應收款項之評價應收款項之評價問題主要是在應收帳款與應收票據兩者,包含 1 、原始評價, 2 、續後評價 。

第五節 應收帳款 一、應收帳款之原始評價 ( 一 ) 入帳時間應收帳款入帳的時間在商品所有權移轉時認列,以賣方的立場而論,若是起運點交貨,入帳的時間就是起運點,若是目的地交貨,入帳的時間就是目的地交貨之時。( 二 ) 入帳金額 一年內收現的帳款,得不按現值入帳,超過一年以上者,應按現值入帳。

例題 4 - 5大橋公司於 98 年 2 月 1 日出售商品 $30,000 ,目的地交貨,依照公司慣例給予對方一個月之付款期限,買方代墊運費 $500,2 月 10日買方退回商品 $10,000 , 3 月 1日付清欠款。試作:相關分錄。

2/1 應收帳款 30,000  銷貨收入 30,000

2/1 銷貨運費 500  應收帳款 500

2/10 銷貨退回與折讓 10,000  應收帳款 10,000

3/1 現金 19,500  應收帳款 19,500

二、應收帳款之後續評價 應收帳款之後續評價應按攤銷後成本( amortized cost )衡量,採用有效利率法(利息法)攤銷。攤銷後成本,係指不考慮公允價值的變動,以原始認列金額作為期末評價。因此除了應收分期帳款必須採有效利率法攤銷外,一般之應收帳款通常以原始認列金額評價。( 一 ) 減損損失之評估應收帳款屬於 IAS39 所規範之金融工具,因此必須在報導期間結束日評估是否應認列減損( impairment )損失,其步驟有二(第 58段):

1.評估是否有單一金融資產或一組金融資產已經減損之客觀證據;2. 如有客觀證據顯示已發生減損,應進一步衡量及認列減損損失。在第 64段另有規定二階段之評估方法:1.首先評估重大個別金融資產是否存在客觀證據,顯示單獨發生減損;對非屬重大之個別金融資產可單獨評估或共同評估是否發生減損。2. 企業若決定個別評估之金融資產(無論重大與否)未存在客觀減損證據,則再將該資產納入具類似信用風險特性之金融資產組合,

並以組合評估是否減損。個別評估減損並已認列或持續認列減損損失之金融資產,無須納入組合評估減損。( 二 ) 減損損失之認列與衡量 1.應收帳款之帳面金額;2. 應收帳款估計未來現金流入量按原始有效利率折算的現值。

認列應收帳款減損之分錄有兩法:1.直接法

2.備抵法

採用此法時,將來應收帳款確實無法收回時,必須作以下分錄:

壞帳費用(或減損損失)

  應收帳款

壞帳費用(或減損損失)

  備抵壞帳

備抵壞帳

  應收帳款

( 三 ) 減損損失的迴轉若後續期間減損損失金額減少,而該減少明顯與認列減損後發生之事件有關(例如債務人之信用等級改善),則先前認列之減損損失應直接或藉由調整備抵帳戶迴轉。該迴轉不得使金融資產帳面金額大於若未認列減損情況下應有之減損迴轉日攤銷後成本。迴轉金額應認列為損益。

1. 直接法

2. 備抵法 應收帳款

  減損損失迴轉利益

備抵壞帳(也可能是應收帳款)

  減損損失迴轉利益

三、減損損失之組合評估( 一 ) 損益表觀點( 二 ) 財務狀況表觀點 財務狀況表觀點強調淨變現價值,注重財務狀況表上之表達,計算出來的金額是「備抵壞帳」,而非壞帳費用。因此作調整分錄時,必須考慮「備抵壞帳」調整前的餘額。優缺點如下:1. 優點:表達正確的資產價值(淨變現價值)。2.缺點:成本與收益可能無法完全配合。

又分:1. 應收帳款餘額百分比法( Percentage of accounts receivable method ):即根據應收帳款餘額的某一百分比計算期末應認列之「備抵壞帳」。2.帳齡分析法( Ageing of accounts method ):即根據應收帳款的帳齡(欠款期間),按明細帳戶逐一分析,予以估算可能無法收回之壞帳,以計算期末應認列之「備抵壞帳」。根據 IASB 之觀念,大多強調資產之價值衡量,因此幾乎對所有資產都要評估是否產生減損損失,明顯排除了損益表觀點,而

應收帳款餘額百分比法與帳齡分析法,顯然等於 IAS39 之 64段所述,具類似信用風險特性之金融資產組合,並以組合評估是否減損。所得稅法第 49條規定:「應收帳款及應收票據債權之估價,應以其扣除預計備抵呆後之數額為標準。前項備抵呆帳,應就應收帳款與應收票據餘額百分之一限度內 。

第六節 應收帳款減損釋例一、估計減損損失(壞帳)例題 4 - 6假設大園公司 98年底應收帳款餘額為$400,000 ,調整前備抵壞帳貸方餘額$5,000 。 98年銷貨淨額為 $3,000,000 ,賒銷淨額為 $2,000,000。試作:根據下列假設計算 98年底之壞帳金額。1. 銷貨(淨額)百分比法,假設平均壞帳率為銷貨淨額的 0.8%。2.賒銷(淨額)百分比法,假設平均壞帳率為賒銷淨額的 1%。

3. 應收帳款餘額百分比法,假設平均壞帳率為應收帳款餘額的 5%。4. 帳齡分析法,假設大園公司的帳款資料如表 6 - 1 :表 6 - 1 帳齡分析表

顧  客 應收帳款餘額 未到期逾  期

1 ~ 30天 31~ 60天 60天以上甲 $

150,000

$125,000

$25,000

乙 84,000 62,000 20,000 $2,000丙 46,000 30,000 10,000 $6,000

丁 120,000 105,000 10,000 5,000

合計 $400,000

$322,000

$55,000

$16,000 $7,000

估計壞帳率 1% 10% 30% 60%估計壞帳數 $3,220 $5,500 $4,800 $4,200

解析1. 壞帳金額 $3,000,000 0.8% $24,0002. 壞帳 金 額 $2,000,000 1 % $20,0003. 備抵壞帳金額 $400,000 5% $20,000 壞帳金額 $20,000 - $5,000 $15,0004. 備抵壞帳金額 $3,220 $5,500 $4,800 $4,200 $17,720壞 帳 金 額 $17,720 - $5,000 $12,720

二、會計分錄例題 4 - 7大德公司 97年底應收帳款餘額 $200,000 ,調整前備抵壞帳貸餘 $2,000,年底評估應收帳款可能發生價值減損,重要顧客張三,發生財務困難,其應收帳款 $30,000 確定無法收回,其餘之應收帳款以組合評估,根據經驗約有10% 將無法收回。 98年 3 月 2 日,確定有 $33,000 (包含張三之帳款)之應收帳款無法收回,但是 5 月 3 日又收回發生之壞帳 $2,000。 98年底應收帳款餘額 $300,000 ,調整前備抵壞帳貸餘 $16,000 ,評估減損時仍以所有應

收帳款組合按 10% 認列減損;此外,顧客張三財務好轉,表明在三個月內之還款意願。試作:採備抵法作相關壞帳之所有分錄。解析97/12/31 壞帳費用 45,00

0

  備抵壞帳 45,000

$30,000($200,000- $30,000) × 10%- $2,000 = $45,00098/3/2 備抵壞帳 33,00

0

  應收帳款 33,00098/5/3 應收帳款 2,000

  備抵壞帳 2,000

98/5/3 現金 2,000  應收帳款 2,000

98/12/31 應收帳款 30,000  備抵壞帳 30,000

98/12/31 備抵壞帳 16,000

  減損損失  迴轉利益 16,000 $300,000 × 10% - $16,000- $30,000 - $16,000

第七節 應收票據一、應收票據之相關要素( 一 ) 應收票據的意義 所謂應收票據( Notes Receivable )是指公司持有他人簽發之遠期票據。( 二 ) 到期日的計算 凡票據,都有一定之到期日,其約定方式有三:一為「見票即付」,當執票人向付款人提示票據時,就是到期日。二為「指定日期」,如票據上註明「憑票於 98 年 3 月 5 日支付…… 」,則 98 年 3 月 5 日就是到期日。三為「一

定期間後付款」,通常約定幾年、幾月或幾天三種。1.約定幾年例如 97 年 3 月 2 日簽發一年後到期票據,到期日為 98 年 3 月 2 日。若發票日為閏年 2月 29日,到期日若無閏年改為 2 月 28日。2.約定幾月例如 97 年 5 月 8 日簽發 3 個月後到期票據,到期日為 97 年 8 月 8 日。若發票日為月底,到期日亦為月底,例如 96 年 11 月 30日簽發 3 個月後到期票據,到期日為 97年 2 月28日。若簽發 4 個月後到期票據,到期日為97年 3 月 31日。

3.約定幾天此種情況計算上要別小心,例如 7 月 5 日簽發 90天後付款,則 7 月份有 26天、 8 月份有 31 天、 9 月份有 30 天、 90 - 26 -31 - 303 ,故到期日為 10 月 3 日。計算表如右:會計上有句話為「算頭不算尾,算尾不算頭。」以上例來說, 7 月 5 日當天不算,則10 月 3 日當天要算,此為算尾不算頭。反之7 月 5 日當天算入,則 10 月 3 日當天不算,此為算頭不算尾。如果頭尾都算入,則期間就變成 91天了。

7 月剩餘天數 26天8 月天數 319 月天數 3010月天數 3

合計 90天

( 三 ) 利息的計算計算利息的因素有三:本金、期間與利率。1.利率表 4 - 2 利率彙總表

1 分 1 厘 1 毫 1 絲年 息 10% 1% 0.1% 0.01%

月 息 1% 0.1% 0.01% 0.001%

日 息 0.01% 0.001%

0.0001%

0.00001%

若無註明年息、月息或日息,一般是為年息,又有所謂「週息」者,其實就是年息。2.計算利息利息計算公式如下:利息 = 本金 利率 期間假設 97 年 8 月 2 日開出面額 $30,000,三個月後到期票據,附息情況如下:(1)年息 1 分:利息 $30,000 10% $750(2) 月息 1 分:利息 $30,000 1% 3 $900(3)日息 1 分:利息 $30,000 0.01% 90 $270

123

3.期間換算利率有年息、月息與日息,而期間可能為年、月、日,兩者若沒有配合則應做換算,如前例 (1) 為年息 1 分, 3 個月到期,所以要換算為, 1 年以 12個月計算,這毫無問題。 但是反過來說,若年息 1 分,期間 90天,我國的慣例,一年用 365天計算,則期間換算為,若本金為 $30,000,利息 $30,000 10% ≒ $740

如果是月息 1 分,若為 1 年期,則換算為12個月。若期間 90天,正好換算為 3 個月(亦即一個月以 30天計算,無大小月之分)。二、應收票據之會計處理 ( 一 ) 附息票據應收票據若有附息,一般都以面額入帳,等期末或票據到期再認列利息收入。例如 97年11 月 1 日因為銷貨收到年息 6% ,面額 $50,000之票據,期間三個月。相關分錄如下:

97/11/1 應收票據 50,000

  銷貨收入 50,00097/12/31 應收利息 500

  利息收入 500 $50,000 × 6% × = $500

98/2/1 現金 50,750  應收票據 50,000  應收利息 500  利息收入 250

$50,000 × 6% × = $250

212

112

( 二 ) 不附息票據1.因銷貨產生者(1)到期日在一年內:直接以面額入帳,因為面額即為到期值,故到期日並無利息收入。例如因銷貨 $11,236 ,收到不附息票據 $11,236,三個月到期,分錄為:

應收票據 11,236

  銷貨收入 11,236

(2)到期日超過一年:應折算現值入帳,例如因 銷 貨 $11,236 , 收 到 不 附 息 票 據 $11,236 ,兩年到期。很明顯的,銷貨本身的價值小於 $11,236 ,其中還有利息的成分在內,故應折算現值入帳,假設市場利率為6% ,折回 兩年的 現 值 為 $10,000 。( $11,236 (16%)2 $10,000) ,分錄為:

「應收票據折價」的攤銷請看下一個例子。

應收票據 11,236  銷貨收入 10,000  應收票據折價 1,236

2.因借款產生者通常利息隱藏在面額中,故應該以現值入帳,不能用面額入帳。例如 97 年 11 月 1 日因借錢 $50,000 給員工,員工開出 $50,750三個月期,不附息票據一紙。相關分錄為:97年 11月 1 日 應收票據 50,750  現金 50,000  應收票據折價 750

97年 12月 31日 應收票據折價 500  利息收入 500

98年 2 月 1 日 現金 50,750應收票據折價 250  應收票據 50,750  利息收入 250

三、應收票據之評價應收票據與應收帳款相同,後續評價時都應按攤銷後成本衡量,應收票據在財務狀況表之表達方式如右:應收票據 $50,750減:應收票據折價 $250  備抵壞帳 5,000 5,250應收票據淨額 $45,500

四、應收票據貼現( 一 ) 貼現息的計算票據貼現利息的計算包括幾項要素:到期值(貼現總額)、貼現期間及貼現利率。1.到期值票據面額票據利息2.貼現期間貼現日~到期日3.貼現利率按照銀行規定因此貼現息公式如下:貼現息 = 到期值 × 貼現利率 × 貼現期間(公式 4 - 1 )公司在貼現後得到的現金可稱為「貼現值」或「貼現所得」,公式為:

貼現所得 = 到期值 - 貼現息(公式 4 - 2 )假設甲公司於 98 年 3 月 6 日收到顧客償還貨欠之票據一張,票面金額為 $30,000 ,利率6%,期間三個月。甲公司於 5 月 6 日持該票據向第一銀行貼現,貼現利率為 8%。票據到期值,以及貼現息與貼現所得計算如下:到期值 = $30,000 + $30,000 × × 6% =$30,450貼現息 = $30,450 × 8% × =$203貼 現 所 得 = $30,450 - $203 = $30,247

312

112

( 二 ) 貼現日的會計處理 貼現日的會計分錄有三種方法,但是一般採用淨額法比較簡單。根據前例,應作之分錄為:

( 三 ) 到期日的會計處理票據到期日可能有兩種狀況,一為發票人如期償還,一為發票人到期拒付。茲分述如下:

5/6 現金 30,247

  應收票據 30,000  利息收入 247

1.發票人如期償還此時貼現公司免作分錄,而且或有負債(後述)的情況也已經消失。2.發票人到期拒付此時貼現公司之或有負債變成實際負債,因為銀行將向貼現公司索償。以前例而言,甲公司將支付第一銀行 $30,450 。借記「催收款項」或「拒付票據」,甲公司再向發票人催討,分錄如右:催收款項 30,450  現金 30,450

退票時若甲公司要求證明,銀行可請商會開立「拒絕證書」,以證明發票人拒付,所花之「拒絕證書」費用,可向甲公司索求,甲公司亦可向發票人追索,假設該費用為 $30,則甲公司之分錄如右:催收款項 30,480  現金 30,480

五、或有負債所謂或有負債,係指不確定的負債,將來情況演變後,不確定性消失,可能成為真實的負債,也可能沒有負債。就像前述的應收票據貼現,因為在票據上背書的關係,就產生或有負債,發票人到期付款,或有負債就消失;發票人到期拒付,就變成真實負債。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