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市容

Preview:

DESCRIPTION

第十三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香港市容.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1 、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2 、 “一国两制”构想的特质. 1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大家都听说过“一国两制”这个词,在了解它的含义之前,我们先说说它是如何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问题 : 为何要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简说: 1、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2、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香港市容

第十三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1、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2、 “一国两制”构想的特质

11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大家都听说过“一国两制”这个词,在了解它的含义之前,我们先说说它是如何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问题问题:为何要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简说:简说:1、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2、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3、是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重大原则问题

4、是我国国家职能的重要体现

“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邓小平指出:“统一问题首先是个民族问题,民族感情问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一国两制”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解决台湾问题,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伟大构想,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

一国一国

两制两制

“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第一,“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我们要求美方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和“三不”承诺,即不支持“两个中国”,不支持“一中一台”,不支持台湾加入必须是主权国家才能加入的国际组织。 -- 江泽民会见美国代表

第二,两种制度并存,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

用社会主义去统一香港、澳门、台湾难以接受,只有承认“两制”的现实,充分照顾到港、澳、台的利益,才能保证这些地区在统一后的繁荣和稳定。 --邓小平

““ 一国两制”的含义与主要内容一国两制”的含义与主要内容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

“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两种制度”,是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变。

祖国统一大事备忘录 祖国统一大事备忘录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强占澳门 1842年,英国割占香港 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 据台湾 1945年,日本战败,台湾光复。 1949年,国民党政府逃往台湾,将祖国大陆与台湾人为

地分开。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第一次公开提出中国政府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大政方针 1982年1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一国两制”伟大

构想来解决港、澳、台问题

1982年 12月,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新宪法,为“一国两制”提供法律依据

1984年12月,《中英联合声明》签订 1987年4月,《中葡联合声明》签订 1990年,全国人大通过《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993年,全国人大通过《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995年,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

奋斗》重要讲话,并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

祖国统一大事备忘录 祖国统一大事备忘录

1999年7月9日,李登辉公然抛出“两国论”,说中国与台湾是“特殊的国与国关系”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 2000年2月1日,美国会众议院通过《加强台湾安全法》,

企图使美国向台增售武器合法化 2000年2月21日,国务院台办发表《一个中国的原则与

台湾问题》白皮书 2000年3月,朱镕基强调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拖延下去,坚定了中国政府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决心

祖国统一大事备忘录 祖国统一大事备忘录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

21世纪某天,祖国实现完全统一!

““ 一国两制”的一国两制”的构想构想

目的: 实现祖国统一

内容: 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我国主体部分坚持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地位: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现

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1、香港回归祖国2、澳门回归祖国

香港问题的由来?

• 1841 鸦片战争中,英国占领香港岛。• 1842 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割让

  香港岛给英国。• 1860 年的《北京条约》规定:割九龙司地方一

  区给英国。• 1898 年,英国强迫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

  深圳河以南地区和附近岛屿(今统称新   界),租期为 99 年。

1842《南京条约》——香港岛

1860《北京条约》——九龙

1898《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新界

香港问题的实质:国家主权问题

1984 年 12 月,邓小平会见来华参加签字仪式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

香港市容

1999 年 12 月 20 日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

区徽呈圆形,中间图案与区旗相同,外圈有中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英文“香港”字样

澳门问题的由来澳门问题的由来时间 事 件1553 借口船遇风暴,葡萄牙人攫取了

在澳门的居住权1557 私自扩展土地,开始长期占据1849 占领澳门半岛1851 占领氹仔岛1864 占领路环岛

澳门特别行政区区 旗

区徽呈圆形,中间图案与区旗相同,外圈有中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和葡萄牙文“澳门”字样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香港回归

1997 年 7 月1 日

1982 年做出决策

1984 年发表中英联合声明

澳门回归

1999 年 12 月 20 日

1987 年发表中葡联合声明

一国两制

1997 年 7 月 1 日香港回归

1999 年 12 月 20 日澳门回归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八十年代两岸关系2、九十年代两岸关系

1 、三国孙权派将军卫温等到达夷洲,密切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2 、隋朝隋炀帝三次派人到达了流求,密切两岸的经济、文化联系。 3 、元朝政府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台湾。

4 、 1662 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6 、 1885 年清政府在台湾正式建立行省,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 。

5 、 1684 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促进台湾 的开发。

海峡两岸同根同源海峡两岸同根同源回顾历史:

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发生过怎样的变化?系发生过怎样的变化?

1 、 1895 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马关条约》签订,清政府被迫割占台湾给日本,台湾与大陆分离

2 、 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归祖国

3 、 1949 年,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战败逃到台湾台湾与大陆又被人为地分离了

回顾历史:

1988 年 1 月,台湾第一个探亲团来到大陆,登上长城。海峡两岸交流频繁

1、八十年代两岸关系

1992年 9月,首批大陆记者访问团赴台采访。

2、九十年代两岸关系

“ 九二共识” 一九九一年十一月,海协、海基两会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海基会向海协会表示“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虽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海协会向海基会表示“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

2005 年 4 月 26 日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

祖国统一大业

“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香港、澳门的回归

中英谈判和香港回归

中葡谈判和澳门回归

“ 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海峡两岸隔绝状态的结束

“汪辜会谈”

江泽民对两岸关系的八项主张

防止分裂维护祖国统一

九二共识(一个中国原则)

课堂笔记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1、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1981年 9月全国人大2、 “一国两制”构想的特质

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1、香港回归祖国 1997年 7月 1日 1982年邓提出2、澳门回归祖国 1999年 12月 20日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八十年代两岸关系2、九十年代两岸关系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