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醫學大學物理治療學系 張曉昀...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中山醫學大學 物理治療學系

張曉昀 副教授

2012.9.17

張曉昀 副教授 簡介• 主要學歷

• 經歷1. 高雄醫學院附設醫院物理治療師

2. 台灣運動傷害防護學會「運動傷害防護員檢定考試」技術測驗檢定委員

3. 美國職棒大聯盟波士頓紅襪隊球員發展訓練中心研習

4. 教育部委託中山醫學大學辦理「視障按摩」學分班課程講師

5. 台北市勞工局委託財團法人愛盲文教基金會辦理「理療按摩職業訓練班」課程講師

• 證照1. 物理治療師(物字第000418號)

2. 運動傷害防護員證(92/12/11-96/12/10:第922033號)

3. 主治物理治療師(主治字第10385號)

按摩歷史的追溯

• Massage(按摩)這個字的起源--拉丁字根massa或希臘字根massein或masso,意指觸摸、擠壓、推揉

--在法文masser是指揉按--在阿拉伯語mass或mass’h及梵語中的makeh亦翻譯為輕輕的按壓--後來這些字漸漸轉變成英文的massage

• 到西元1780年初期,massage一詞在印度就常被使用• 到西元1800年及常出現在歐洲文化中

Hippocrates(希波拉底克)

• 醫學之父

• 提出‘摩擦技巧’

(techniques of rubbing)

按摩的歷史回顧 (I)

• 16世紀 由一位法國著名的現代手術創立者Ambroise Paré(1517-1590)開始針對在手術後關節鑾縮及傷口癒合使用按摩來治療

• 19世紀 Per Henrik Ling(1776-1839)是一位推展瑞典式按摩而被讚揚的有功人士,其興趣之起源於他的手肘痛風

- 他創造一套有系統性的運動與按摩--Swedish Movement Cure,- 根據當時對血液和淋巴循環系統的認識及了解而創造出來的- 他設立皇家體操中央學院(Royal Gymnastic Central Institute)教授並傳播他的方法

- Ling曾教導過許多德國、澳洲、俄羅斯、英國的醫生,這些醫生也將這個技術散播到其所屬的國家,這些技術在19世紀末期也漸漸傳到美國而知名

- Ling逝世於1839

澳洲

美國

• 1856 當第一波歐洲移民潮移往美國時,”按摩”的技術也隨之移往美國。

• 1854-1918 這段期間按摩的發展從晦暗不明、無特殊技巧的方式轉變到健康照料的領域,也成為物理治療專業的開始。

• 1895 澳洲神經學家Sigmund以實驗方式研究按摩治療失眠症的效果

按摩的歷史回顧(II)

按摩的歷史回顧(III)

• 1907 Edgar Ferdinand Cyriax開始其跨越四十餘年的著名按摩技術之作品發表,他也是瑞典式按摩之父Ling的擁護者。

• 1916 H. Joseph Fay,一位研究按摩對運動員成效的澳洲學者,他曾出版一本”Scientific Massage for Athletes”的書,描述按摩對贏得運動比賽之運動員的效果。

• 1920 一位德國物理治療師Elizabeth Dicke發展結締組織按摩術(connective tissue massage)。

• 1940-1950 James Henry Cyriax,Edgar Ferdinand Cyriax之子,他以深層摩擦按摩(transverse friction massage)的技術聞名於世,他也出版一本Textbook of Orthopedic Medicine的經典之作。

按摩的歷史回顧(IV)

• 1943 美國按摩治療協會(American Massage Therapy

Association)在芝加哥成立。

• 1970-1980 穴道按壓(Acupressure)開始被接受、被注意。

• 1970-1990 運動按摩開始復甦。

• 1985 在1985年波士頓馬拉松賽,美國按摩治療協會(AMTA)提供運動前後的按摩,之後並常在各項賽事中提供按摩治療。

• 1992 美國按摩治療協會開始按摩治療的國家檢定考試。

• 1995-1996 美國按摩治療協會(AMTA)在1995年的特 殊奧運及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提供按摩服務

按摩的歷史回顧(V)

• 《《《《黃帝內經黃帝內經黃帝內經黃帝內經》》》》成書於春秋戰國時代,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醫學經典,其中關於推拿的記載多達百餘條。

• 秦漢三國時期,產生了我國第一部按摩專著《《《《黃帝歧伯按黃帝歧伯按黃帝歧伯按黃帝歧伯按摩十卷摩十卷摩十卷摩十卷》》》》(己佚),可知按摩療法己經普遍應用。這時期,名醫華佗華佗華佗華佗發展了導引按摩的方法,創造了"五禽之戰"

• 隋唐是推拿的鼎盛時期。 從皇帝到百姓,對推拿術都十分重視。 在國家的太醫院裡,設有““““按摩博士按摩博士按摩博士按摩博士””””和和和和““““按按按按摩師摩師摩師摩師””””等職稱。

• 中醫按摩也隋著當時隋/唐文化的興盛而傳入朝鮮、日本、印度等國。

• 隨著經驗的積累,推拿治病的範圍漸漸擴展,由原來主要治療腰腿胳膊疼,發展到治療內臟、五官等病。 到了宋代,推拿還用於催產。

各式按摩的特色與認識(I)

• 瑞典式按摩法(Swedish massage)

Pehr Henrik Ling 瑞典19世紀

撫推(effleurage)

壓迫(petrissage)

振動(vibration)

摩擦(friction)

拍擊(tapoment)

各式按摩的特色與認識(II)

• 深層摩擦式按摩

(Deep friction massage)

• 英國人Cyniax Jame

• 針對人體受傷的肌肉、肌腱、韌帶…等軟組織發展出一套按摩方法

各式按摩的特色與認識(III)

• 筋肌膜鬆弛術(myofascial release)

• Manheim及Lavett,1930年代

• 肌膜是維持肌肉組織的框架,也是維持一定的肌肉長度的重要依據。

• 肌膜有緊縮,則會連帶引起肌肉彼此間失調,例如縮短、產生緊張帶(taut band)疼痛…等病徵。

• 按摩手法則是強調利用推撫(stroke)方式沿著肌膜方向予以伸展。

• 疼痛點按壓技術(trigger point technique)

– 針對具有筋肌膜酸痛的患者,對具特別敏感的痛點

– 利用手指指節或是手肘處施以間歇性的動作,以減緩疼痛的症狀

• 指壓(Acupressure)

– 足底反射區按摩法

– 缺乏有系統地介紹其理論基礎以及欠缺科學的研究報告

– 學習起來較不能自理論著手

各式按摩的特色與認識(IV)

推拿的派別

• 中醫推拿屬傳統醫學組成部分,是在體表上運用各種手法,結合某些肢體活動,來防治疾病的外治法。

• 具有疏通經絡經絡經絡經絡、滑利關節、調整臟腑氣血臟腑氣血臟腑氣血臟腑氣血、增強抗病能力等功效。

• 正骨推拿正骨推拿正骨推拿正骨推拿又稱傷科推拿,是以分筋理筋、活動關節的手法,來治療脊柱四肢的某些創傷和疾病。針對肌肉常用的有 摸、接、端、提、按、摩、推、拿等特定手法,順理筋腱則運行分筋、理筋、彈筋、拔絡、鎮定等,以起到順筋歸位、行氣活血、緩痙鎮痛的治療目的。

推拿的派別

• 穴位推拿穴位推拿穴位推拿穴位推拿--又稱指壓推拿、點穴推拿,是以經絡學說經絡學說經絡學說經絡學說為基礎的一套推拿方法。--推拿醫師以指代針,循經取穴,在經穴施行點、壓、掐、揉等手法,治療某些內科疾病。指壓經穴簡便易行,其在穴位穴位穴位穴位所產生的酸脹重麻等感應,有時甚至比針灸還強。一指禪推拿一指禪推拿一指禪推拿一指禪推拿也是其中的佼佼者。

• 氣功推拿氣功推拿氣功推拿氣功推拿醫師發功後,在病人身上施行一些推拿手法,達到治療目的。諸如通過手指或手掌等發放「外氣」,以作用於經絡穴位的運氣推拿法。目前各界對氣功氣功氣功氣功尚有不同看法。

推拿的派別

• 踩蹺踩蹺踩蹺踩蹺是一種以足代手的推拿方法,利用單足、雙足、足尖、足跟等,踩踏治療部位,進行揉、搓、推、踏、彈跳等方式。一般用於腰背下肢肌肉豐厚處。試行本法時,施術者需借助固定旁物來承擔一部分體重,以控制踩蹺力量;並必須嚴格選擇適應症,體虛或骨質疏鬆者不宜。

• 足部按摩足部按摩足部按摩足部按摩是近年來發掘的一種古老方法。類似耳診,將人體各部 (眼、耳、鼻、心、肝、肺、腎、四肢等)反映在足上,各佔有一定的位置,稱為反映點。如身體某一部位有病,在其相應的反映點上會有壓痛。醫師據此進行搓揉、按壓來防治疾病

推拿的派別• 運動推拿運動推拿運動推拿運動推拿

是運動醫學的重要內容。根據競賽項目特點以及運動員的不同體質、鍛鍊方式,結合運動醫學理論和解剖生理變化,將傳統推拿手法改進,形成具有特色的專門推拿方法。

• 賽前:通過手法刺激,鎮定精神,增進肌力,促進關節靈活和 韌帶柔韌性,使運動員在賽前保持良好的競技狀態,對安眠、鎮靜、提神等均有效。

• 賽中:通過手法改善運動進行中的心身狀態,可解除肌肉疲勞、痙攣以及關節拘緊情況,使運動員保持良好的競技狀態。

• 賽後:通過手法消除疲勞,舒鬆筋肌,使運動員盡快恢復體力和精神。

• 另外,其他如競走、長跑等項目易出現的腹痛,球類、舉重中常見的胸肋痛等,都有一套手法。至於一般運動創傷則屬正骨推拿範疇。

推拿的派別

• 保健推拿保健推拿保健推拿保健推拿這部分又分為自我保健和保健兩種。自我保健是通過自行在頭、頸、胸、腰、腹、四肢,施行簡易手法,或配合某些肢體活動,每天堅持操練來增強體質,防治疾病。在一些保健中心,由工作人員提供的按摩服務,大多是以放鬆肌肉,解除疲勞,安定精神為目的。

按摩的應用

• 當作觸診(palpation diagnosis)的工具

• 以放鬆為目的按摩(relaxation massage)

• 軟組織傷害的按摩

• 幫助水腫或淋巴液回流

• 幫助清除肺部分泌物

• 運動按摩(sports massage)

運動按摩(sports massage)

運動按摩的目的有• 幫助運動員競技表現的提升• 幫助運動員參與運動競技後疲勞的恢復• 使運動過度緊張的肌肉放鬆• 加速恢復有運動傷害的部位運動按摩的使用時機又可細分為有• 比賽前按摩(pre-event massage)• 比賽中按摩(inter-event massage)• 比賽後按摩(post-event massage)

運動按摩學運動按摩學運動按摩學運動按摩學按摩前的準備工作

按摩環境

• 安全問題

任何用具和設備均需擺放整齊,以免運動員或是施術者去絆倒或撞到,因而受傷。

• 安詳的環境:

安靜舒適的環境可以使運動員放鬆身體及心靈。

• 為了使運動員無後顧之憂,故需注意運動員的隱私,所以按摩區域必須是獨立的。

設備: 按摩床, 按摩椅

按摩潤滑劑

• 降低皮膚的摩擦力。

• 保護乾裂的皮膚不被撕裂。

• 避免毛髮被扯斷。

• 有些潤滑劑有滋潤皮膚的效果。

• 使用按摩粉可以吸汗。

• 可以增加滑動的效果,因此可以增加某些按摩手法的功效。

• 香味有益於運動員的心靈感受。

準備一雙好的手

指甲要修短

人體工學知識

擺位

施術者應了解事項

• 倫理問題

• 身體接觸的行為

• 避免不必要的接觸以及裸露

• 良好的衛生,避免造成交互感染的情形

• 任何裝飾品均需取下,尤其是戒指、手鍊以及手環,以免刮傷

• 要瞭解的是各肌肉的走向與位置

• 人體肌膜的分佈情形

• 肌肉所司的動作為何

• 知曉骨骼關節的相對位置。

按摩的效應

• 按摩的機械效應

• 按摩的生理效應

• 按摩對心理層面的效應

• 按摩對運動表現的效應

按摩的機械效應(1)

移動的效果

• 促使淋巴液、靜脈血、及肺部分泌物的移動,

• 幫助腸胃蠕動、水腫、血腫的排除

• 有節律性的按壓人體組織讓血管及淋巴管間有唧筒壓縮的效果

• 藉由特殊的按摩技術(振動、拍打),促使分泌物掉落及滑動

按摩的機械效應(2)

鬆動的效果

• 鬆動粘黏部分的組織

• 藉由搓、揉、擠、壓能將肌肉及結締組織粘黏或纖維化的部分鬆脫

• 讓關節或肌肉的活動度及柔軟度增加。

按摩的生理效應

• 對循環系統的效應

• 對肌肉系統的效應

• 對神經系統的效應

• 對自律神經系統的效應

• 對疼痛的效應

• 對臟器的效果

• 對肺部分泌物排除的效果

• 對結締組織的效果

按摩的心理效應

• 身心的放鬆

• 焦慮與壓力的釋放

• 疼痛解除

按摩的臨床應用

• 幫助局部或全身性放鬆。

• 減輕疼痛。

• 治療特定問題。

• 慢性水腫。

• 疤痕組織。

• 肌肉、肌腱、韌帶、或關節等軟組織的傷害。

• 血腫。

• 慢性便秘。

• 誘發肌肉活性及動作。

• 預防變形。

• 減緩肌肉萎縮。

運動按摩的禁忌與注意事項

• 有急性感染或發炎的情形,如骨髓炎、敗血性關節炎、皮膚炎、肌炎、蜂窩性組織炎。

• 皮膚疾病,如牛皮癬。

• 治療區域有癌症或結核病。

• 開放性傷口或未癒之燒傷傷口。

• 淋巴管炎。

• 嚴重感覺過敏。

• 存在異物,如玻璃。

• 血管疾病,如血栓靜脈炎。

• 明顯靜脈曲張、血友病或全身性水腫,。

蜂窩性組織炎 牛皮癬 燙傷傷口

淋巴管炎 血栓靜脈炎 明顯靜脈曲張

基本按摩手法

按摩技術的要素

• 動作方向(direction)

• 施行深度與壓力(Depth and pressure)

• 速度及節率(rate and rhythm)

• 介質(media)

• 治療師與病人的體位與姿勢 (positioning)

• 按摩時間(duration )

動作方向(direction)

• 以肌肉方向為主的按摩方向。

• 不同按摩手法有不同的動作方向,

• 例如:推撫以平行肌肉方向為主,摩法則以垂直肌肉方向為主

施行深度與壓力(Depth and pressure)

• 一般而言,按摩時需把人體組織約略分為三層,皮膚與皮下組織層、肌肉層、與骨骼層。按摩時多施行於前兩層,依施予壓力的不同,影響組織的深度亦不同

速度及節率(rate and rhythm)

• 相同的手法,在不同的施行速度與節率下,可能造成完全相反的效果

• 以推撫而言,較快節率的推撫可造成刺激肌肉敏感度的效果,反之,較慢的推撫為鎮定放鬆的效果。

介質(media)

• 按摩油是常用的介質,使用按摩油的目的主要是減少肌膚與手掌造成不適的摩擦、避免拉扯毛髮…等,若使用運動按摩專用油最佳,但價格較高。也可使用其他適合的替代品。

治療師與病人的姿勢

• 為保護按摩者本身、防止職業傷害的必備步驟。此外亦考量減少被按摩者在接受按摩時得不停的轉位。

按摩時間(duration)

• 考慮到施行後的立即效果,

• 運動按摩時間過長過短皆不適宜,

• 需把握效果的最高峰,將運動員上場表現。

主要按摩技術

• 推撫法(stroking);• 壓迫法(petrissage or compression);• 拍擊法(tapotement);• 摩擦法(friction)

定義:按摩者以雙手或單手的掌面接觸被按摩者身體表面,以特定的方向進行撫摩的動作。

目的:此手法常被使用於按摩初期,一方面使被按摩者習慣按摩者的接觸,另一方面使按摩者感覺被按摩者身體組織的狀態,以進一步決定之後施行手法的力道與技巧。

基本技巧與動作方向:推撫可以任何方向加以施行,一次手法以一個方向為原則。整體而言,此手法主要以平行肌肉纖維的方向施行,典型的全身性推撫即以身體長軸的走向按摩。較深層的推撫應依肌肉走向施行,而表淺的推撫應以神經皮節的分布區

動作的節律:推撫的速度可快可慢,慢速的手法主要以放鬆肌筋膜為目的,而快速的技巧則以刺激肌肉的敏捷性為主。

深度與力道:依施行目的的不同需要不同的施行力道與深度,較表層的手法力道較輕,以刺激體表的皮膚感覺接受器,深層的推撫力道較重,以刺激骨骼、肌肉的本體感受器。

推撫法(stroking)

表層 / 深層推撫

使用目的﹕促進深層和表面循環鬆動肌肉攣縮鬆動表皮與皮下組織之間排除長期水腫解除肌肉疲勞與疼痛提昇放鬆程度

操作特點﹕首先壓迫軟組織提拿、擠壓、滾動、並使肌肉伸展至最大範圍施行於表面組織、肌肉、韌帶通常以較慢速節律性及連續性動作施行

禁忌症﹕急性肌肉撕裂傷(如血腫)不可施以深層揉按過高或過低張力的肢體只能施以力道極輕之按摩

壓迫法 (petrissage,compression)

壓迫揉按法壓迫揉按法壓迫揉按法壓迫揉按法((((Compression kneading))))•壓迫揉按法(palm kneading)•擠壓揉按法(squeeze kneading)

•指腹揉按法(finger pad kneading)•拇指揉按法(thumb pad kneading)•加強揉按法(reinforced kneading)•指節揉按法(knuckle kneading)

擠壓揉按法(squeeze kneading) 指腹揉按法(finger pad kneading)

拇指揉按法(thumb pad kneading)加強揉按法(reinforced kneading)指節揉按法(knuckle kneading)

•提拿法(picking up)•擰扭法(wringing)•滾動法(rolling)

皮膚滾動法(skin rolling)肌肉滾動法(muscle rolling)

提拿法提拿法提拿法提拿法((((picking up))))

擰扭法擰扭法擰扭法擰扭法((((wringing))))定義:利用雙手肌肉提起後,以雙手的四指與拇指交

替相對地對肌肉施壓。目的:與上述的提拿法目的相似,以大肌肉(群)為

施行目標。手法會使肌肉扭轉,進而增加肌肉活動度與促進肢體功能。基本技巧與動作方向:雙手依肌肉的長軸擺放,拇指保持於外展狀

態,利用四指與拇指交替相對地對肌肉施壓,使肌肉承受不同方向的扭轉力量,簡而言之,像是在擰乾衣服一般。對於較小的肌肉可以指尖或指腹加以替代。動作的節律:施行節律以慢速至中速為可接受的範圍,平均

每秒鐘4到6英吋,越小的肌肉施行的速度越慢。已被按摩者覺得舒適的固定節律進行,若節律或壓力變化無常,常使被按摩者無法放鬆,以致失效。深度與力道:因需提起肌肉群,自然必須具較深的施行深

度,因此更需注意避免因力量的過度集中而使被按摩者產生不適感,且施行力道需儘量固定不變。

滾動處理法滾動處理法滾動處理法滾動處理法((((rolling manipulations))))皮膚滾動法(skin rolling)肌肉滾動法(muscle rolling)定義:將較表層組織滾動於深層組織之上,如將表皮與皮下組織

滾動於肌筋膜之上,或將淺層肌筋膜滾動於深層肌筋膜或骨結構上。目的:較淺層的手法可鬆動至皮下組織的深度,保含於其間的表

淺層血管、淋巴等,較深層的手法除了可產生如擰扭法般的效果(增加循環、牽張肌肉),還可去除肌肉大、小撕裂傷後所產生粘黏的現象。

基本技巧與動作方向:雙手攤平,虎口靠近,以呈倒三角形,利用四指與拇指內

收的動作使局部表皮或筋肉摺起,拇指再向四指的方向施力,使組織層產生波浪狀的運動。動作的節律:滾動法的節律較慢,通常每秒鐘進行4到6英吋,施行中別

注意避免有”捏”的情況發生,易造成疼痛。深度與力道:在表層的手法中並不需要太大的力量,當皮脂厚度超過1英吋時,力道應再下降避免”捏”的現象產生

拍擊法(Tapoment)

• 扣擊(clapping)

• 掌拍(Tapping)

• 拳扣(Beating)

• 掌切(hacking)

• 捶法(Pounding)

• 搖法(Shaking)

• 震法(Vibration)

扣擊扣擊扣擊扣擊((((clapping))))定義:

運用雙手或單手快速拍打,由於手掌要收成杯狀,故拍打時會發出中空的聲音。

目的:拍打法是設計利用直接機械式的作用來刺激組織,在肌肉上輕快的拍打可以活化肌梭的感覺神經,進而增加肌肉活性。

基本技巧與動作方向:施術者的上臂展開,手肘彎曲,運用上臂交替做屈曲和伸直的動作來拍打。

動作的節律:在施術者及顧客能夠忍受的範圍內,盡量加快拍打速度。

深度與力道:輕拍即可,不用造成太大的壓力。

掌拍掌拍掌拍掌拍((((Tapping))))定義:運用雙手或單手快速拍打,手掌張開攤平。目的:拍打法是設計利用直接機械式的作用來刺激組織,在肌肉上輕快的拍打可以活化肌梭的感覺神經,進而增加肌肉活性。基本技巧與動作方向:施術者的上臂展開,手肘彎曲,運用上臂交替做屈曲和伸直的動作來拍打。動作的節律:在施術者及顧客能夠忍受的範圍內,盡量加快拍打速度。深度與力道:輕拍即可,不用造成太大的壓力。

拳扣拳扣拳扣拳扣((((BeatingBeatingBeatingBeating))))定義:

使用半握的拳頭,利用中間和遠端趾節以及掌跟部位來扣擊組織,雙手或單手均可。

目的:與拍打法相似,但較能刺激組織。

基本技巧與動作方向:整條手臂盡量放鬆,只需使用腕關節屈曲、伸直的動作即可。

動作的節律:手法很快,較能夠刺激組織。

深度與力道:力量較拍打法為強,故刺激作用較強。

掌切掌切掌切掌切((((hacking))))定義:利用手掌橈側面或第五根手指橈側面來敲擊組織,雙手輪擊或單手擊打均可。此手法能夠造成肌肉強而有力的收縮。目的:刺激皮膚、皮下組織和肌肉。基本技巧與動作方向:上臂放鬆,手肘屈曲,手指也要放鬆,利用前臂旋前、旋後的動作來從事此按摩手法,此手法必須垂直肌肉來執行,且要避開骨頭突起處。

捶法捶法捶法捶法((((Pounding)))) 搖法搖法搖法搖法((((Shaking))))大。

震法震法震法震法((((Vibration))))快速。

摩擦法摩擦法摩擦法摩擦法((((Transverse Friction))))

Q & A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