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 Industrial toxicant and Occupational poisoning)

Preview:

DESCRIPTION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 Industrial toxicant and Occupational poisoning). 五 . 有机溶剂 ( Organic Solvent). 有机溶剂 ( Organic Solvent). 什么是有机溶剂?. 是一大类在生活和生产中广泛应用的有机化合物; 分子量不大,常温下呈液态。 有机溶剂包括多类物质 , 如烯烃、醇、醛、胺、酯、醚、酮、芳香烃、氢化烃、萜烯烃、卤代烃、杂环化物、含氮化合物及含硫化合物等; 多数对人体有一定毒性。 它存在于涂料、粘合剂、漆和清洁剂中。. How Many. 工业溶剂.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 Industrial toxicant and Occupational poisoning)

五五 .. 有机溶剂有机溶剂((Organic Solvent)Organic Solvent)

什么是有机溶剂? • 是一大类在生活和生产中广泛应用的有机化合物;• 分子量不大,常温下呈液态。• 有机溶剂包括多类物质 , 如烯烃、醇、醛、胺、酯、醚、酮、芳香烃、氢化烃、萜烯烃、卤代烃、杂环化物、含氮化合物及含硫化合物等;• 多数对人体有一定毒性。 • 它存在于涂料、粘合剂、漆和清洁剂中。

有机溶剂 有机溶剂 ((Organic Solvent)Organic Solvent)

工业溶剂

有机溶剂 有机溶剂 ((Organic Solvent)Organic Solvent)

- 挥发性- 可溶性(脂溶性和水溶性 )- 易燃性

理化特点===========

有机溶剂 有机溶剂 ((Organic Solvent)Organic Solvent)

吸收和分布吸收和分布==========================================

挥发性 --- 40-80% 肺吸收 脂溶性 --- 分布于富含脂肪的组织:神经系

统和肝脏;脂肪;血流丰富的肌肉和骨骼 水溶性 --- 易经皮肤摄入 其他 --- 母婴传递

有机溶剂 有机溶剂 ((Organic Solvent)Organic Solvent)

生物转化与排出生物转化与排出(个体化差异, 不同溶剂差异)

==================================

以原形经肺呼出; 少量以代谢形式经尿排出; 生物半衰期较短, 数分至数天

有机溶剂毒作用表现有机溶剂毒作用表现1. 皮肤 --- 职业性皮炎 20%

急性刺激性皮炎

红斑和水泡

慢性裂纹性湿疹

干燥,表皮及角质层裂纹

有机溶剂毒作用表现有机溶剂毒作用表现1. 皮肤 : 三氯乙烯 --- 剥脱性皮炎

剥脱性皮炎袜套样改变

严重损伤皮肤及粘膜,创面似Ⅱ度烧伤,往往并发感染,继而损伤肝、肾及肺等脏器,严重者可出现休克,危及生命,病死率较高

有机溶剂毒作用表现有机溶剂毒作用表现2. 中枢神经系统 --- 非特异性的抑制或全身麻醉 , 表现为功能紊乱。

• 急性接触高浓度 : 主要表现为定向力障碍、眩晕、精神错乱、头痛、恶心、呕吐、倦怠、嗜睡、神经衰弱、言语不清、步态不稳、易激惹、神经过敏、抑郁、意识丧失,最后因呼吸抑制而死亡。 24 小时内症状大都可逐渐缓解。• 如果严重超量接触有机溶剂后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持续性损害。

急性接触

有机溶剂毒作用表现有机溶剂毒作用表现2. 中枢神经系统

慢性接触• 长期接触低浓度有机溶剂可导致慢性神经行为障碍,如性格或情感改变,智能障碍等;还可能因小脑受累导致前庭一动眼神经功能失调。

•有时接触低浓度有机溶剂蒸气后,虽前庭试验正常,但仍出现眩晕、恶心和神经衰弱,称为获得性有机溶剂超耐量综合征获得性有机溶剂超耐量综合征。

有机溶剂毒作用表现有机溶剂毒作用表现3.3. 周围神经和中枢神经 周围神经和中枢神经

• 可引起周围神经损害,• 少数溶剂对周围神经系统呈特异毒性。 如二硫化碳、正己烷和甲基正一丁酮能使远端轴突受累,引起感觉运动神经的对称性混合损害,主要表现为:早期出现手套型、袜套型肢端感觉神经炎症状。 三氯乙烯能引起三叉神经麻痹,导致三叉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功能丧失。

有机溶剂毒作用表现有机溶剂毒作用表现4.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 --- 对呼吸道均有一定刺激作用

--- 过量接触水溶性低、刺激性较弱的溶剂,常可到达呼吸道深部而可引起急性肺水肿。

--- 长期接触刺激性较强的溶剂可致慢性支气管炎。

有机溶剂毒作用表现有机溶剂毒作用表现5. 5. 心、肝、肾脏心、肝、肾脏

• 对心脏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心肌对内源性肾上腺素的敏感性增强所致。

• 在接触时间长、剂量大的情况下,任何有机溶剂均可导致肝脏损害。

• 急性肾小管坏死性肾衰竭 , 慢性暴露可导致肾功能不全。

心三联 :• 肾上腺素,• 利多卡因,• 阿托品。

有机溶剂毒作用表现有机溶剂毒作用表现7.7. 造血系统造血系统

对造血系统的毒性,是慢性苯中毒的主要特征,可导致白细胞和全血细胞减少症,以致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

兒童白血病人增多與家庭裝修有關

有机溶剂毒作用表现有机溶剂毒作用表现8. 8. 致癌作用 致癌作用

苯是目前公认的致癌物

有机溶剂毒作用表现有机溶剂毒作用表现9. 致畸作用

• 母亲孕期接触化学物质与子代先天缺陷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母亲孕期接触汞、及苯等有机溶剂,所生婴儿中先天缺陷发生率可达 27.36%~ 33. 61%,明显高于对照组。 • 橡胶生产女工子女中,先天缺陷发生率为 30. 62% 。

有机溶剂毒作用表现有机溶剂毒作用表现许多有机溶剂对器官组织的损伤不是孤立的,可产生多器官组织的损伤,同时使用的有溶剂几乎都为混合物,人们有可能同时接触多种有机溶剂,联合作用往往可使毒作用增强、相加,

有机溶剂有机溶剂苯及苯系物 二氯乙烷 正己烷 二硫化碳

有机溶剂有机溶剂 --------苯(苯( benzene, Cbenzene, C66HH66 ))

(一)理化特性(一)理化特性 无色透明、特殊芳香味的液体

沸点 80.1℃,易挥发

蒸气比重 2.77

易燃,燃点为 562.22℃

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蒸气比重重于空气,故易沉积于空气的下方 易燃易爆(爆炸极限 1.4% 〜 8%)

有机化学合成的重要原料,如苯系物、药物、农药、塑料等的制造过程

作为溶剂、稀释剂,如制鞋业、油漆(喷漆)业、粘胶剂、人造革等。苯的生产苯的生产

煤气煤气 石油石油煤焦油煤焦油

苯苯

(二)接触机会

提炼

11 、吸收 、吸收 (三)毒理(三)毒理

苯苯 呼吸道呼吸道(蒸气)(蒸气) 血循环血循环

消化道 完全,但职业意义不大消化道 完全,但职业意义不大

皮肤 少量吸收皮肤 少量吸收

22 、分布 、分布 (三)毒理(三)毒理

一次性吸入高浓度苯大脑血液肾上腺

苯在体内的蓄积骨髓骨髓(血液浓度的 20倍)脑神经系统

(富含类脂质的组织)

33 、排泄 、排泄 (三)毒理(三)毒理

苯苯 呼吸道 40%40%

50%50% 氧化氧化 邻苯二酚对苯二酚酚

硫酸根葡萄糖醛酸

尿

环氧化苯环氧化苯

呼气中苯含量反映接触苯程度

尿酚量( 3h)反映近期体内苯吸收情况( >10mg/L)

谷胱甘肽谷胱甘肽 谷胱甘肽谷胱甘肽

苯基硫醚氨酸

粘糠酸

CO2 +H2O

原形储存在组

10%10%

苯蒸气

酚类、粘糠酸、环氧化苯

酚类及其代谢产物 尿排出

硫酸根

葡萄糖醛酸

谷胱甘肽

氧化( 40% )肝脏

4 ,总结:吸收、分布和代谢

血液 原形态( 50%)骨髓、脑及 N 组织

呼吸道

呼出

皮肤(少量)

骨髓基质造血正控因子( IL-1 、 IL-2 )↓

苯的代谢产物

造血干细胞功能抑制

骨髓成熟 WBC 造血负控因子( TNF-a )↑

( 5 )中毒机制苯的代谢产物干扰细胞因子对骨髓造血干

细胞生长与分化调节

造血功能障碍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 TNF-α

苯的代谢产物

DNA 共价结合 DNA 氧化性损害

再障、白血病

DNA 损害

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

毒作用机理 毒作用机理

急性中毒:急性中毒:中枢神经系统麻醉作用 ( 亲脂性 )慢性中毒慢性中毒 :: 造血系统损害 ( 酚类 )

( 1)干扰细胞因子对骨髓造血干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的调节作用。降低造血正调控因子白介素 IL-1 和 IL-2 的水平;

( 2)氢醌与纺锤体纤维蛋白共价结合,抑制细胞增殖。

( 3)损伤 DNA ,其机制有二,一是苯的活性代谢物与 DNA共价结合;二是代产物引发氧化性应激,对 DNA 造成氧化性损伤。

( 4)癌基因的激活。苯致急性髓性白血病可能与 ras 、 c-fos 、 c-myc 等癌基的激活有关。

(四)临床表现(四)临床表现1. 1. 急性中毒:急性中毒:中枢神经系统麻醉作用

症状:症状:

轻度:粘膜刺激症状,皮肤潮红、兴奋、酒醉状态,伴有头痛、头昏、恶心、呕吐。重度:上述症状加重——昏迷、谵妄、抽搐、脉细、呼吸浅表、 BP↓→ 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 WBC先高后低 呼气苯、尿酚、血苯增高

短时间吸入大量苯蒸气所致

(四)临床表现

2. 慢性中毒:造血功能异常中毒性类神经症:头痛, 头晕, 记忆力减退,肢端麻木; 皮肤划痕试验阳性 ( IgM),

都属于免疫变态反应的一种 。IgG ; IgM , IgA---免疫三项IgG7. 0~ 17. 0 g/ L lgA0.7~ 3. 8 g/ L IgM0. 6~ 2.5 g/L IgD 和 IgE

白细胞异常(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有白细胞异常(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有中毒性颗粒、空泡和破碎细胞)中毒性颗粒、空泡和破碎细胞)

全血细胞减少(再障)

( 2 )慢性中毒

22 )造血系统:)造血系统:

血小板↓ ,伴有出血倾向皮肤、粘膜出血及紫癜

月经过多

多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多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3 )其他

皮炎:皮肤接触,干燥、脱屑、皲裂,过敏性湿疹自然流产及畸形儿↑乳汁分泌↓ 过敏性湿疹

a. 血红蛋白 (Hb) :正常男性为 120~ 160g/L ,女性为 110~ 150g/L ,新生儿 170-200g/L 。 b. 红细胞 (RBC)计数:正常男性为 400-550万 /μL ,女性为 350~ 500万 /μL ,新生儿为 600~ 700万 /μL ;

c. 白细胞 (WBC)计数 : 正常成人为 4000~ 10000/μL ,新生儿为 15000~ 20000/μL , 6 个月至 2岁婴儿为 11000~ 12000/μL 。(伤寒) d. 白细胞分类计数• 中性粒细胞 (Gran) ,正常为 0.50~ 0.70 ,• 淋巴细胞 (Lym) ,正常为 0.20~ 0.40 ,• 嗜酸性粒细胞,正常为 0.005~ 0.05 ,(寄生虫)• 嗜碱性粒细胞,正常为 0~ 0.01 ,• 单核细胞,正常为 0.03~ 0.08 ,

e. 血小板( PLT) : 正常情况: 10-30万 /uL (脾亢)

f. 红细胞沉降率: 男性 0-15mm/ h ,女性 0-20mm/ h ;

血常规

白细胞 (WBC)计数 : 波动在成人为 4000~ 4500/μL , 血小板( PLT) : 正常情况: 6-8万 /uL

血红蛋白 (Hb) :男性〈 12g/dL ,女性〈 11g/dL

红细胞 (RBC)计数:男性〈 400万 /μL ,女性〈 350万 /μL ,

苯中毒观察对象: 血常规

(五)诊断

根据我国诊断标准( GBZ68-2002 )进行诊断和处理

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

1)急性1)急性短期内吸入大量高浓度苯蒸气史;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表现;排除其他原因引起中枢神经功能的改变

急性苯中毒 轻度:粘膜刺激症状,皮肤潮红、兴奋、酒醉状态,伴有头痛、头昏、恶心、呕吐。

重度:上述症状加重——昏迷、谵妄、抽搐、脉细、呼吸浅表、 BP↓→ 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呼气苯, 血苯,尿酚测定作为苯接触指标

①较长时间接苯作业史②作业环境的劳动卫生调查资料 ③造血功能障碍

2 )慢性2 )慢性

注意对苯接触者的血象进行动态观察, 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类似疾病。

慢性苯中毒 慢性轻度苯中毒: 3月内每 1-2 周复查一次, WB

C〈 4000/μL ,伴有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

慢性中度苯中毒: 1 ) WBC〈 4000/μL伴血小板〈 6万 /ul ; 2 ) WBC〈 3000/μL ,伴易感染或出血倾向

慢性重度苯中毒: 1 )全血细胞减少症; 2 )再生障碍性贫血; 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4 ) 白血病

1. 急性苯中毒:

转移→清洗→保暖

葡萄糖醛酸、 VC :辅助解毒

忌用肾上腺素

2. 慢性苯中毒:

恢复已受损的造血功能

给予相应支持对症治疗

(六)治疗(六)治疗

(七)预防和健康监护

1 ,生产工艺改革和通风排毒:

2 ,以低毒或无毒的物质取代苯:

3 ,卫生保健措施:•定期现场进行劳动卫生学调查;• 宣传教育• 加强个人防护• 定期体检• 怀孕期和哺乳期

(七)预防和健康监护

降低空气中的苯浓度,一经确诊必须脱离苯和其他有毒作业。观察对象必需调离苯作业

各种血液疾病、月经过多、血象低者等禁忌从事苯作业;定期体检,重点监测血象

其他有机溶剂其他有机溶剂有机溶剂 理化特点 吸收分布 毒作用 诊断 处理 预防

苯系物(甲苯;二甲苯)

无色没;芳香气味; 易挥发液体

呼吸道皮肤消化道含脂丰富的组织

中枢神经系统皮肤

接触史症状劳动卫生学调查

脱离现场对症葡萄糖醛酸或硫代硫酸钠

生产工艺改革和通风排毒;卫生保健措施

二氯乙烷 无色液体;有氯仿样气味

呼吸道皮肤消化道神经系统肝脏;肾脏

神经系统肝脏;肾脏致癌,致畸,

接触史症状劳动卫生学调查

脱离现场对症葡萄糖醛酸,维生素, 护肝

通风排毒;低毒物质代替;健康教育

正己烷 微有异臭的液体

呼吸道皮肤消化道血液;神经系统;肾脏;脾脏

神经系统多发周围神经病变;心血管系统;生殖系统

接触史症状劳动卫生学调查

脱离现场对症维生素

生产工艺改革和通风排毒;卫生保健措施

二硫化碳 液体工艺品黄色有烂萝卜气味

呼吸道皮肤吸收少

神经系统多发周围神经和中枢神经病变并存;视觉系统;心血管系统;生殖系统

接触史症状劳动卫生学调查

脱离现场对症维生素 B

无特效药

通风排毒;卫生保健措施

有机溶剂小结有机溶剂小结

1.有机溶剂广泛存在,有毒性2.有机溶剂主要通过呼吸道,皮肤吸收3.临床表现:损害神经系统,皮肤,血液系

统,呼吸系统4.诊断依赖于:接触史+症状+劳动卫生学调查

5.预防:生产工艺改革和通风排毒+低毒替代+卫生保健措施

六 . 苯氨基和硝基化合物

苯的氨基与硝基化合物苯的氨基与硝基化合物

苯环上的氢原子被一个或几个

氨基( NH2 )或硝基( NO2 )

取代,形成 芳香族氨基或硝基化合物

苯胺( C6H5-NH2)

硝基苯( C6H5-NO2)

H-NH2

-NO2H

卤素卤素

H烷基烷基

其主要代表物为苯胺和硝基苯。

(一)理化特性和接触机会(一)理化特性和接触机会

概述概述

理化特性:理化特性:多属沸点高,挥发性低的固体或液体,难溶或不溶于水,易溶于脂肪、醇、醚、氯仿及其他有机溶剂。

接触机会:接触机会:多见于油漆、印刷、 燃料、染料、农药、橡胶、塑料、炸药工业中。

吸收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主要以粉尘或蒸汽的形态存在于空气中

呼吸道和完整皮肤吸收;

苯胺转化快, 硝基苯转化慢

主要引起血液和肝肾损害

(二)毒理和毒作用表现(二)毒理和毒作用表现11 、吸收及排泄 、吸收及排泄

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

呼吸道呼吸道(粉尘(粉尘 //蒸蒸气)气)

消化道消化道(职业意义不大)(职业意义不大)

皮肤皮肤(脂溶性) (脂溶性)

苯胺

苯胲

硝基苯

苯醌亚胺对氨基酚氧化 还原

尿

(( 11) 形成 高铁血红蛋白() 形成 高铁血红蛋白( MeHbMeHb))

MeHbMeHb

Fe2+→Fe3+

失去携氧能力Fe2+ 与氧亲和力增高氧不易释放

苯胺硝基苯

对氯硝基苯对氨基苯酚苯肼硝化甘油

Hb

直接氧化作用间接氧化作用

22 、毒作用机理、毒作用机理

正常: 0.5%-2% 血红蛋白

RBC 内还原系统酶还原系统 :--- 还原型辅酶 I (生理)---还原型辅酶 II (解毒)

非酶还原系统 : 还原型谷胱甘肽 ( GSH)和维生素 C

如果大量高铁血红蛋白生成, 超过生理还原能力, 及发生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 22))溶血作用溶血作用

苯基羟胺

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

溶血

消耗 RBC膜上 GSH 作用于珠蛋白分子中的-SH引起蛋白变形沉 淀

赫恩小体(赫恩小体( Heinz bodyHeinz body))

毒作用机理毒作用机理

GSH: 谷胱甘肽

HeinzHeinz 小体小体

(1) 直接作用 三硝基甲苯( TNT)、硝基苯、二硝 基苯等可损害肝脏细胞,引起中毒性肝病

(2)间接作用 大量的 RBC 被破坏,血红蛋白及其分解 产物沉积于肝脏,引起继发性肝损害,但较 易恢复

3. 肝脏损害

4. 4. 泌尿系统的损害泌尿系统的损害

1) 引起肾实质性损害,导致肾小球和肾小 管上皮细胞发生变性、坏死、出现血尿

2)严重者发生化学性膀胱炎,如 5-氯 -邻甲 苯胺引起出血性膀胱炎

5. 皮肤粘膜的损害和致敏作用

此类化合物易经皮肤吸收,故可引起接触性皮炎、过敏性皮炎,如对苯二胺、二硝基氯苯等

皮肤和眼睛的强烈刺激,如二氨基甲苯

6. 晶体损害

TNT、二硝基酚

晶状体混浊

中毒性白内障中毒性白内障

7. 致癌作用

联苯胺α-萘胺β-萘胺

膀胱癌

((五五 )) 治疗与处理治疗与处理

(( 11 )一般处理: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清)一般处理: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清洁皮肤洁皮肤 (( 22 )特殊治疗)特殊治疗 1)1) 小剂量的美蓝(小剂量的美蓝( 1mg/kg1mg/kg 〜〜 2mg/kg2mg/kg )) 轻者轻者 -1%-1%美蓝美蓝 5-10ml 5-10ml 重者重者 -1%-1%美蓝美蓝 10-20ml10-20ml 22 )) VitCVitC ,辅酶,辅酶 AA,细胞色素,细胞色素 CC等与美蓝有协同等与美蓝有协同作用。作用。

+ 25 % GS20- 40ml, 10- 15min内缓慢静脉注射

( 3)对症治疗

1 )碱化尿液 2 )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 3 )严重者应输血 4 )对类神经症、贫血、中毒性肝病治疗同内科

预防和控制 改善生产设备,改革工艺流程 重视检修制度,遵守操作规程 改善车间生产环境 增强个人防护意识 做好业前体检, 定期体检 --- 职业禁忌症:血液病,肝病,内分泌紊乱,心血管疾病,

皮肤病,葡萄糖 -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眼晶状体浑浊及白内障等

--- 定期: 肝功能, 血常规, 眼晶状体

苯氨基和硝基化合物

苯胺三硝基甲苯

苯胺

苯胺( C6H5NH2) ( 1)理化特性 1 )纯品为无色油状液体,极易挥发 2 )具有特殊臭味,久置颜色可变为褐色 3 )微溶于水,能溶于苯、乙醇、乙醚 和氯仿等

(2)接触机会

1) 苯胺的生产:

苯 +硝酸

硝基苯 苯胺

2) 使用:

印染、橡胶 、塑料、离子交换树脂、香水和药物等工业。

还原

(3) 毒理 苯胺

皮肤(主要)呼吸道 消化道

机体

苯胲

MeHb 赫恩式小体

原形 ( 少量 )

呼气排出

对氨基酚

与葡萄糖醛酸和硫酸结合

尿缺氧 溶血

氧化 (15%-60%)

(4) 临床表现

缺氧: 口唇、指端及耳垂等部位发绀,颜色呈灰色。当血中 MeHb 达 50%时出现心悸、胸闷、呼吸困难、精神恍惚、恶心、呕吐、抽搐等,严重者可发生休克。

1)急性中毒

溶血:溶血:形成形成 HeinzHeinz 小体 溶血小体 溶血黄疸、中毒性肝病和膀胱刺激症状 ,重者可导致肾功能衰竭。

2 )慢性中毒

长期慢性接触苯胺可有类神经综合征;轻度发绀、贫血和肝脾肿大等体征;红细胞中可出现赫恩小体;皮肤可出现皮炎、湿疹

(5) 诊断 根据国家诊断标准,明确职业史、相应临床表现、并结合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排除其他因素引起的类似疾病(如亚硝酸盐中毒),方可诊断

急性诊断分级标准轻度中毒:轻度发绀,伴头晕,头痛,高铁血红蛋白在 1

0-30%,24 小时内恢复正常。

中度中毒: 1 )皮肤明显发绀伴心悸气短,高铁血红蛋白在 30-50%, 2 )轻度溶血性贫血,赫恩小体达 20% ;3 )化学性膀胱炎; 4 )轻度肝脏损害; 5 )轻度肾损害

重度中毒: 1 )皮肤重度发绀, 呈铅灰色伴意识障碍,高铁血红蛋白在 30-50% ; 2 )严重溶血性贫血,赫恩小体达 20% ; 3 )严重中毒性肝病; 4 )严重中毒性肾病

慢性中毒目前尚无标准, 主要根据血液,肝脏及神

经系统改变进行诊断。

三硝基甲苯三硝基甲苯

三硝基甲苯( TNT)

(( 11 ) 理化特性:) 理化特性:

灰黄色的晶体,熔点 80.65 , ℃比重 1.65, 沸点 240℃。极难溶于水,易溶于丙酮、苯、醋酸甲醋、甲苯、氯仿、乙醇等有机溶剂。突然受热容易引起爆炸

(2) 接触机会1 )应用: 广泛应用于国防、采矿、开拓隧道等2)生产:球磨、过筛、配料、包装等过程中可接触其粉尘和蒸气

TNT 作为炸药广泛应用

(3) 毒理11 )进入途径、代谢)进入途径、代谢

三硝基甲苯皮肤呼吸道

人体

肝 微 粒 体 和 线 粒 体 酶氧化

TNT 的甲基氧化为羧基

酚类

还原

4- 氨基 -2,6- 二硝基甲苯( 4-A )

结合

代谢产物

尿 + 葡萄糖醛酸

限制量: 30mg/L

22 ) 毒作用机制) 毒作用机制 TNTTNT 接受还原型辅酶Ⅱ的一个电子,接受还原型辅酶Ⅱ的一个电子,被还原活化为被还原活化为 TNTTNT 硝基阴离子自由基,在组硝基阴离子自由基,在组织内产生大量活性氧,导致:织内产生大量活性氧,导致:a.还原辅酶Ⅱ↓b.还原型谷胱甘肽↓

c.脂质过氧化

此外, TNT 具有明显的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

细胞内代谢紊乱或死亡

细胞内钙稳态紊乱

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破坏

毒性作用1. 晶状体 ---中毒性白内障为主要表现

特点: 1)起病缓慢, 2-3 后发病 2)病变从周围往中央 3)低浓度也可发病 4)病变的持续进展性 5)可恢复性(部分研究表明)

机制: 1) TNT 产生的大量活性氧; 2)高铁血红蛋白沉积 3) TNT 代谢产物沉积

毒性作用2. 肝脏:是 TNT 毒作用的主要靶器官

病理改变: 急性: 肝细胞坏死和脂肪变性 慢性: 肝细胞再生和纤维化

TNT 大量活性氧导致肝损害, 并致癌 --- 肝癌

毒性作用

血液系统: 溶血性贫血, 赫恩小体,再障

其它: 生殖系统;月经, 肾损害 心肌损害

4. 4.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轻度:头痛、头昏、恶心、呕吐、面色苍白、

上腹部疼痛、口唇、鼻尖、耳廓紫绀

重度:上述症状加重 意识不清、呼吸表浅、频

速、大小便失禁、瞳孔散大、对光反射 消失、角膜及腱反射消失、呼吸麻痹

11 )急性中毒(生产条件下少见))急性中毒(生产条件下少见)

4. 4.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中毒性肝损害 乏力、恶心、呕吐、肝区痛、肝脏肿大 中毒性白内障 晶状体周边环状混浊→不影响视力 晶状体中央盘状混浊→ 视力明显减退 血液系统改变 Hb 、血小板、中性粒细胞下降 贫血、赫恩小体 再生障碍性贫血

慢性中毒: 肝,眼和血液慢性中毒: 肝,眼和血液

慢性中毒慢性中毒 皮肤改变: TNT 面容

面色苍白, 口唇耳廓青紫

诊断

1 )职业史 2)生产环境劳动卫生资料 3)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根据国家 GBZ69- 2002《职业性慢性 TNT中毒诊断及分级标准》和 GBZ230- 2002《急性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毒诊断标准》,排除其他因素引起的类似疾病

生物监测指标:1)尿 4-氨基 -2, 6-二硝基甲苯( 4-A)2)尿 TNT含量

急性诊断 TNT 接触史临床表现结合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 排除其它疾病

慢性 TNT中毒诊断观察对象: 乏力,或肝区痛,或轻度白内障,或肝功能

异常轻度中毒: 1 )乏力,厌油,肝功能异常; 2 )肝大,

TNT白内障 中度中毒: 1 )肝大,肝功能异常达半年; 2 )脾大 重度中毒: 1 ) A/G倒置; 2 )肝硬化

• 改善工作条件,改革流程• 重视检修,个人防护• 宣传教育, 增强意识• 业前体检, 定期体检

预防

禁忌症: 肝病,乙肝携带者, 血液系统疾病, 心血管,泌尿,神经系统疾病, 皮肤病及眼晶状体病变

苯氨基和硝基化合物小结1.沸点高,挥发低,易爆炸2.有机溶剂主要通过呼吸道,皮肤吸收3.临床表现:损害血液系统,肝肾损害,神

经系统, 皮肤,晶体损害,致癌4.诊断依赖于:接触史+症状+劳动卫生学调查

5.预防:改善工作条件,改革流程 重视检修,个人防护 宣传教育, 增强意识 业前体检, 定期体检

案例一

河北白沟苯中毒事件受害者病入膏肓的吕继香

河北白沟苯中毒事件:2002年初,在河北省白沟镇箱包生产加工企业打工的几名外地务工者,陆续出现了中毒症状,并有6人相继死亡,后经卫生部门调查确定为苯中毒事件。

案例一据调查,检测,取证的结果分析, 由于使用本原料的生产场所缺少必要的 `通风设备, 含苯粘合剂挥发后难以排出室外, 外来工缺乏安全知识,而且多工种混杂, 吃,住,工作在同一房间。 工厂场所所作浓度模拟检测,苯浓度超标 8.5-51.5倍

(苯正常值: 6mg/立方米)

案例一

问题 1 , 请简述案例中苯中毒发生的原因,苯的职业危害有哪些?问题 2 , 如何进行苯中毒的诊断?问题 3 , 若发生急性中毒,如何进行现场处理?

案例一问题 1 , 请简述案例中苯中毒发生的原因,苯的职业危害有哪些?

原因:( 1), 高毒物质:苯; ( 2), 通风排毒; ( 3),卫生保健: 宣传教育,防护措施,定期检查

苯的职业危害: 急性和慢性

案例一问题 2 , 如何进行苯中毒的诊断?

• 较长时间接苯作业史• 作业环境的劳动卫生调查资料 • 临床表现: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 慢性:造血功能障碍• 实验室检测:血常规, 尿酚,血苯,呼气苯

案例一问题 3 , 若发生急性中毒,如何进行处理?

• 脱离现场,脱被苯污染的衣物,皮肤清洗• 求救电话 120• ABC• 医院:吸氧,葡萄糖醛酸, 忌肾上腺素,对症处理

心肺复苏术 --- ABC A就是气道 (airway) :在进行心肺复苏之前,要保证患者

的呼吸道的畅通,排除口中的堵塞物。

B 是人工呼吸 (breathing) :抢救者要用手指使患者鼻孔紧闭,然后双唇包住患者的嘴,以中等力度做两次吹气,每次吹气持续一秒,间隔两秒。

C 是人工循环 (circulation) :抢救人员在病人右侧时,左右手掌根部放在病人胸前胸骨下段,右手掌压到左手背上,双手十指交叉相扣进行持续按压 3.5~ 5cm 为宜,尽可能把频率控制每分钟 80~ 100次。每按压 5次,人工呼吸 1次。

黄金 4 分钟,超过 8 分钟,不可逆脑死亡

案例二某化工厂苯胺车间的生产工艺是采取铁粉还原法, 某年夏季该苯胺车间的苯胺还原釜的冷却管突然停水,导致还原釜爆炸起火。烈火和剧毒的浓烟充满了厂区, 数百名解放军战士,工人和消防人员参加救火,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英勇奋战, 终于战胜火灾, 保住国家财产。

案例二但参加救火的人员出现头晕, 恶心, 呕吐, 乏力,面部明显青紫等症状。 入院后体查: 大多数患者体温正常, 脉搏加快, 呼吸急促,表情淡漠,皮肤巩膜黄染,颜面铅灰色,口唇,鼻尖,耳廓明显青紫, 心肺无异常, 肝脾未触及, 生理放射正常,无病理症。实验室检测: 血常规 高铁血红蛋白升高, 最高达 62% , 血液中出现赫恩小体。 尿常规: 呈棕黑色,潜血 +++ 。

案例二

问题 1: 结合该化工厂本次出现的急性事故和参加人员出现的症状, 你考虑可能是何种毒物造成的?

• 大量苯胺吸入,夏季高温出汗导 致皮肤吸收增多• 症状• 实验室

问题 2: 该中毒的处理原则是什么?

案例二问题 2: 该中毒的处理原则是什么?

本次事件是一次急性苯胺中毒, 治疗原则:• 阻止毒物继续吸收: 换掉被污染的衣服,彻底清洗皮肤• 吸氧• 呼吸困难: 呼吸兴奋剂• 解毒: 还原药物: 美兰, 维生素 C ,• 促排:大量输液• 对症: 恶心呕吐, 头痛的对症处理

多数患者病情缓解, 少数住院半年以上。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