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中等學校教師 教學專業能力研習五堂課...

Preview:

DESCRIPTION

多元評量 理念與應用 配合政策 自然與生活 科技學習領域.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中等學校教師 教學專業能力研習五堂課 (主政單位: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 十二年國教五堂 課 多元 評量與示例. 多元評量內涵. 一、教學策略多元,評量才能多元 。 二、評量貫穿整個學習過程。 三、學習應兼顧認知、情意、技能等能力。 四、質性評量應建立評量基準與規準。. 教學與評量. 一 、 教學 與評量相輔相成:能提昇教學與學習成效 。 二 、教學 目標 ( 學習結果 )— 是評量的基礎。 三 、評量 -- 在教學(前、中、後)過程中持續進行著。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中等學校教師

教學專業能力研習五堂課(主政單位: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

多元評量理念與應用配合政策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

十二年國教五堂課多元評量與示例

多元評量內涵一、教學策略多元,評量才能多元 。

二、評量貫穿整個學習過程。

三、學習應兼顧認知、情意、技能等能力。

四、質性評量應建立評量基準與規準。

教學與評量一、教學與評量相輔相成:能提昇教學與學習成效 。

二、教學目標 ( 學習結果 )— 是評量的基礎。

三、評量 -- 在教學(前、中、後)過程中持續進行著。 • 非正式:口頭詢問、小組 ( 班級 ) 討論、觀察個人 、 學習單、實驗紀錄本、作業 ( 習題 ) 、…… • 正 式:傳統評量——客觀式測驗、複雜成就測驗、 真實評量——實作、學習檔案、概念圖、……

評量貫穿整個學習過程

教學

評量安置測驗

小考

期中考

專案式學習評量

檔案評量

期末考

診斷評量 <<<<< 形成性評量 >>>>> 總結性評量

(from 2012 E-TEACHER Scholarship Program)

檔案評量目的導向,系統彙整或組織紙筆與實作等相關紀錄,展現其學習歷程及成果。

認知

技能情意

0

5

紙筆評量最小化 認知

技能情意

0

5

實作評量

多元評量類型

依據教學目標

使用評量類型

紙筆評量應兼顧高層次認知領域

分析 Analyze

記憶 Remember

評鑑 Evaluate

創作 Create

應用 Apply

了解 Understand

Gardner多元智能 

語文智能:有效運用口頭語言和書面文字以表達自己想法和瞭解他人的能力。

肢體動覺智能:善於運用肢體來表達想法和感覺,運用身體的部分生產或改造事物。

視覺空間智能:能以三度空間來思考,準確的感覺視覺空間,並把內在的空間世界表現出來。

邏輯數學智能:有效運用數字和推理的能力。

自然觀察者智能:對生物的分辨觀察能力,對自然景物敏銳的注意力,對各種模型的辨別力。

 內省智能:正確自我覺察的能力,即自知之明。

人際智能:覺察並區分他人情緒、動機、意向及感覺的能力,即察言觀色、善解人意。

 音樂智能:能察覺、辨別、改變和表達音樂的能力。

認知

情意

技能

多元智能 (Gardner,1983)

質性評量應建立評量基準與規準對教師而言 (1) 客觀評量,避免主觀的

成見或即定印象。(2) 能夠明確回應學生對於

評分高低的疑問。(3) 能夠節省教師在評估作

業及提供回饋所需時間。(4) 能夠幫助教師檢視並調

整課程目標與教學行為。

對學生而言(1) 知道成績的評量標準及

各等級範圍,引導正確有效學習。

(2) 可藉此知道自己的優缺點,及未來應該朝何種方向改進。

(3) 可發展自我評估的能力,並為自己的學習負責。

基準與規準的

建立

1. 選擇最適合本課程學習

的目標 2. 根據學習目標發展評量

項目

3. 建立定義清楚的評估標

4. 決定三或四個不同等級

的標準,如 : 優秀、普通、不佳

5. 訂出每個等級的分數範

6. 敘述的文字要淺顯易懂明確

7. 對評量基準與規準不斷修正

8. 與學生溝通,確認同學瞭解評估

的標準

評量基準與規準

 評量基準

評量規準4分 3分 2分 1分

教學目標—學生應該學習的基礎知識與技能

全部完成且表現其他優點

全部完成 部分完成 幾乎沒有完成

學生表現等級 ( 視需要調整 )

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多元評量示例

評量的設計與功能1)以學生的學習經驗為主要的評量內容。 2)以適切的方式評量,內容應是重要概念且

與日後學習相關者。 3) 評量能協助學生改善學習效果。 4) 評量能幫助學生面對生活情境,以及發揮

問題解決的能力。 5) 評量著重學生運用科學認知、過程技能以

及思考智能的歷程。

高層次認知領域紙筆評量設計

2001 年版 Bloom 認知領域教育目標知識向度

認知歷程向度1.記憶

Remeber2.了解

Understand3. 應用Apply

4. 分析Analyze

5. 評鑑Evaluate

6.創作Create

A.事實知識

B. 概念知識

C. 程序知識

D. 後設認知知識

從長期記憶中取回有關知識確認 (再認 )

回憶

從口述、書寫和圖像溝通形式的教學資訊中建構意義詮釋 (說明 )

舉例分類總結推論比較解釋

面對某情境執行或使用一個程序實行執行

分解整體為許多部分,並決定各部分彼此和與整體結構或目的關係辨別組織歸因

根據規準和標準下判斷檢查評論

集合要素以組成一個具協調性或功能性的整體,重組要素為一個新的模型或結構通則化 (產生 )

規劃製作

(布魯姆認知領域教育目標分類修訂版之探討,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助理教授 葉連祺、高雄縣政府教育局國民教育輔導團幹事 林淑萍,教育研究月刊  105 期) 

國中基本學力測驗的測驗指標

16

能力層次 項目舉例一、具備自然科學的

基礎知識1-1 知道科學名詞、符號或計量單位1-2 知道科學現象、規則、學說、定律1-3 知道工具的使用方法1-4 知道科學研究的方法

二、運用資料和圖表的能力

2-1 能理解數據、反應式、數學式或圖形的意義2-2 能選用圖文中適當的資料2-3 能轉換資料與圖表間之呈現方式

三、具備高層次思考的能力

3-1 能運用基礎知識解決問題3-2 能分析比較物象間的關係3-3 能提出合理的推論與結論

四、統整學科知識的能力

4-1 能綜合自然學科各學門相關知識並加以運用4-2 能了解自然科學的侷限性4-3 能了解自然科學與人類文明及環境間的互動

TIMSS 認知領域

17

cognitive Domains

student skills and abilities

Knowing

知道 ( 認識 )

covers science facts, procedures, and concepts students need to know回憶 /再認、定義、描述、舉例說明、展現使用科學儀器的知識

Applying

應用

focuses on the ability of the student to apply knowledge and conceptual understanding in a science problem .比較 / 對照 / 分類、運用模型、連結、詮釋資料、尋求解答、解釋

Reasoning

推理

goes beyond the solution of routine science problems to encompass unfamiliar situations, complex contexts, and multi-step problems.分析、統整 /綜合、假設 /預測、設計 /計畫、結論、歸納、評鑑、驗證

臺灣學生學習成就評量 (TASA) 認知歷程向度

18

知道 對科學現象、過程、與概念具備定義、記憶、描述的能力。

理解應用 理解及應用科學概念到適當情境的能力

統整推理 整合或推理應用不同科學概念到新情境的能力。

試題舉例 建構反應試題 國際大型科學測驗

• PISA 科學試題• TIMSS 科學試題

借鏡他山• 美國• 上海• 日本• 新加坡

實作評量——以實驗操作評量為例

20

實作評量實作評量係指根據學生實際完成一項特定任務或工作表現所作的評量。這些任務或工作,可能是實際操作、口頭報告、科學實驗、數學解題、寫作…等。

(吳清山、林天祐,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 第 15 期, 86.03 )

21

強調的是「做」,而不僅是「知」,同時過程與結果並重。如科學實驗:實驗儀器操作,設計實驗、執行實驗的技巧,觀察、紀錄、解釋結果的技巧。

22

Robert L.Linn & Norman E.Gronlund(鄒慧英譯 )(2003) ,測驗與評量:在教學上的應用 (Measurement and Assessment in Teaching) ,臺北市:洪葉文化。

發展實作評量Step 1 :決定評量甚麼Step 2 :設定評量題目Step 3 :訂定評分範例 ( 規準、檢核表 )Step 4 :訂出評量限制 ( 規則 )

23

Gary D. Borich(郝永崴等譯 )(2007) ,有效教學法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臺北市:五南出版社。

舉例 : 測量物體的質量基準一、能寫出上皿天平的基本構造 (含砝碼 ) 等 4 項:

(a)秤盤, (b)指針, (c) 校準螺絲, (d)砝碼。

二、能操作上皿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1. 使用天平測量物體質量前,能調整校準螺絲的位置,使天平先「歸零」。2. 能使用鑷子夾取或放置砝碼。 3. 能將待測物體與質量較大的砝碼,置於秤盤的中央。4. 能正確記錄待測物體的質量( 500mg )。5. 能利用「平均值」的方法,測量「 1 只」迴紋針的質量。

評量規準 (Scoring Rubrics) 表現項目

1 2 3 4 5

認識上皿天平的基本構造

無法寫出能正確寫出 1 項

能正確寫出 2 項

能正確寫出 3 項

能正確寫出 4 項

操作上皿天平測量物體質量

能正確完成 1~4 項其中 0~1

只能正確完成 1~4

項其中 2

只能正確完成 1~4

項其中 3

能正確完成 1~4 項

能正確完成 1~4 項,以及第 5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