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8 年 1 月 15 日 星期一 责编/元惠卿 美编/徐月福 城事播报 03 新闻热线 弘扬特区精神 海大教授江行玉: 坚持自己研究的领域 往深了做 精益求精 “农业大夫”、“中国好老师”、 “最美科技人”,是社会各界给予他 的美誉。另辟蹊径,在海南省海水 倒灌农田成功种植高产耐盐蔬菜 和作物;完善技术,为南疆帕米尔 高原农户送去冰菜和新西兰菠菜 等致富利器,是他实实在在的成 就。“研究的领域要坚持做下去,不 能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要往深的方 向去做,在该领域中做到精益求 精。”谈及人们眼中的成就与坚 守,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教授江 行玉如是说。 南国都市报记者 刘俊 文/图 20 余年专注植物耐盐研究 为盐碱地农户带去高产作物助其致富 另辟蹊径 盐渍地种出高产玉米 “用水洗盐、深耕深松、增施化学酸性肥料,这 些方法都太耗时。”蹲在文昌白茫茫的盐渍地里, 白鬓成霜的江行玉教授眉头紧锁。2014年,海南 省先后遭受超强台风“威马逊”和 13 级台风“海 鸥”的双重袭击,省内 4 万亩良田瞬间变汪洋,其 中,文昌市有1.6万多亩良田变成盐渍地。台风过 后,当地政府采取多项措施,但试种的花生、玉米、 水稻等作物均以失败告终。 鉴于传统方法改良盐渍地,没有5到10年不 会成功,江行玉决定另辟蹊径,“既然它是超重度 盐渍化土壤,那我们何不顺势而为,在这些土壤上 种植一些耐盐的经济作物。”但耐盐作物品种少, 具体耐盐程度未知,生长所需光照、温度以及各种 营养条件不明等成为新难题,“试种吧!试种了才 能掌握它具体的生物学特征。” 经由江行玉研制的作物耐盐生长调节剂浸泡 处理后,第一批吸水性强的甜糯玉米种子顺利地 在示范基地里播种。最后,含盐量0.8%左右海 水倒灌农田生长的玉米,产量高达每亩813公 斤,每亩经济收入 3000 多元。2016 年,江行玉 教授及其团队在文昌市的罗豆和铺前海水倒灌农 田种植玉米近 400 亩。 起初,江行玉及其团队要在盐渍地耕种时, 农户并不抱希望,但耐盐玉米成功种植后,他们 纷纷提出提前结束示范基地租约,要回荒地自家 种植。随后,在耐盐作物品种的引进、试种与筛 选示范基地里,江行玉教授及其团队新引进的冰 菜、新西兰菠菜等高档蔬菜成活率和经济价值更 是不容小觑。 精益求精 专注植物耐盐研究 20 余年 “在我的印象里,江老师好像没有节假日, 周末和晚上都能在实验室看到他的身影。” “早上 7 点已经在实验室,晚上 11 点前不会走, 老师如果不是在实验室做实验,就是在电脑前整 理资料、查看论文。”说起江行玉教授,学生们 一致的印象就是兢兢业业、努力踏实、一步一个 脚印。 江行玉教授的学生周扬回忆道,江老师的精 力特别好,在科学研究上很有远见,经常会和学 生们分享新想法。对于江老师所取得的成就,周 扬认为和老师勤于思考以及 20 多年丰富的经验 分不开,但更为可贵的是,这些经验和成就并未 让江老师有一丝松懈。江行玉教授的学生尹晓畅 告诉记者,江老师对每个项目都尽心尽力、日夜 操劳,对自身的要求也从未降低。 据了解,江行玉于2001博士毕业后出国, 先后在以色列沙漠研究所、西班牙科学院和美国 普渡大学从事博士后、助理研究员和访问学者研 究工作,在国外期间参与了多项研究植物耐盐机 理方面的课题。2011年,他回国后,被海南大 学特聘为教授,继续专注植物耐盐研究。 对于那些被大众一再夸赞的成就,江行玉教 授显得云淡风轻,“我从研究生时期开始做植物 耐盐研究,到现在 20 多年了,很多人问我对改 良文昌海水倒灌地和南疆盐碱地这些事怎么看, 我的看法就是这些都是我的工作,都是我研究的 领域必须做的事。自己研究的领域要坚持做下 去,不能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要往深的方向去 做,在该领域中做到精益求精。” 完善技术 在新疆成功试种菠菜 在文昌试种成功后,江行玉教授不断完善技 术,希望用生物措施改良盐碱地,为更多的盐碱 地农户服务。2017年,央视7台以 《重度盐碱 作物长疯了》为题,报道了江行玉教授及其 团队在文昌重度盐渍地种植出高产玉米和蔬菜的 事迹,报道引起了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人民政府的注意。 这里是我国土地盐碱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有400万亩盐碱地,长期以来当地农民广种薄收, 谈不上什么经济效益。为改变这一状况,近年来, 当地挖排碱沟洗盐排碱,填换客土降盐碱,持续 “净化”土壤,但效果一直不明显。 2017年6月,江行玉教授及其团队受到当 地政府的邀请,前往帕米尔高原实地取土配方, 在海拔 2000 多米的乌恰县戈壁产业科技园有针 对性地试种了 6 种耐盐植物。经过不到半年的试 验,江行玉教授及其团队成功种植出亩产 3 吨的 耐盐蔬菜,其中冰菜、新西兰菠菜和饲用高粱三 种植物对帕米尔高原盐碱地和冷凉气候有较强适 应性。江行玉教授表示,因为在文昌的试种过程 中,各种问题都经历过,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到 新疆后,困难不是没有,但相对容易克服。 “按照目前菠菜的市场价格来算,一亩地的 纯收入可达到 1.8 万元,相比种玉米的 800 元收 入,产值翻了约20倍”。江行玉教授告诉记者, 目前只在当地 8 亩左右的简易大棚里进行了种植 试验,效果已经远远超出他的预期,下一步将推 广种植,帮助当地盐碱地恢复,保护和改善当地 脆弱的生态系统,帮助农民致富。 江行玉教授。 工作中的江行玉教授。

海大教授江行玉: 坚持自己研究的领域 往深了做精益求精ngdsb.hinews.cn/resfile/2018-01-15/003/ngdsb20180115003.pdf · 当地挖排碱沟洗盐排碱,填换客土降盐碱,持续

  • Upload
    others

  • View
    4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海大教授江行玉: 坚持自己研究的领域 往深了做精益求精ngdsb.hinews.cn/resfile/2018-01-15/003/ngdsb20180115003.pdf · 当地挖排碱沟洗盐排碱,填换客土降盐碱,持续

2018年1月15日星期一 责编/元惠卿 美编/徐月福 城事播报03新闻热线

弘扬特区精神

海大教授江行玉:坚持自己研究的领域往深了做精益求精

“农业大夫”、“中国好老师”、“最美科技人”,是社会各界给予他的美誉。另辟蹊径,在海南省海水倒灌农田成功种植高产耐盐蔬菜和作物;完善技术,为南疆帕米尔高原农户送去冰菜和新西兰菠菜等致富利器,是他实实在在的成就。“研究的领域要坚持做下去,不能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要往深的方向去做,在该领域中做到精益求精。”谈及人们眼中的成就与坚守,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教授江行玉如是说。

南国都市报记者刘俊文/图

20余年专注植物耐盐研究为盐碱地农户带去高产作物助其致富

另辟蹊径盐渍地种出高产玉米

“用水洗盐、深耕深松、增施化学酸性肥料,这

些方法都太耗时。”蹲在文昌白茫茫的盐渍地里,

白鬓成霜的江行玉教授眉头紧锁。2014年,海南

省先后遭受超强台风“威马逊”和13级台风“海

鸥”的双重袭击,省内4万亩良田瞬间变汪洋,其

中,文昌市有1.6万多亩良田变成盐渍地。台风过

后,当地政府采取多项措施,但试种的花生、玉米、

水稻等作物均以失败告终。

鉴于传统方法改良盐渍地,没有5到10年不

会成功,江行玉决定另辟蹊径,“既然它是超重度

盐渍化土壤,那我们何不顺势而为,在这些土壤上

种植一些耐盐的经济作物。”但耐盐作物品种少,

具体耐盐程度未知,生长所需光照、温度以及各种

营养条件不明等成为新难题,“试种吧!试种了才

能掌握它具体的生物学特征。”

经由江行玉研制的作物耐盐生长调节剂浸泡

处理后,第一批吸水性强的甜糯玉米种子顺利地

在示范基地里播种。最后,含盐量0.8%左右海

水倒灌农田生长的玉米,产量高达每亩813公

斤,每亩经济收入3000多元。2016年,江行玉

教授及其团队在文昌市的罗豆和铺前海水倒灌农

田种植玉米近400亩。

起初,江行玉及其团队要在盐渍地耕种时,

农户并不抱希望,但耐盐玉米成功种植后,他们

纷纷提出提前结束示范基地租约,要回荒地自家

种植。随后,在耐盐作物品种的引进、试种与筛

选示范基地里,江行玉教授及其团队新引进的冰

菜、新西兰菠菜等高档蔬菜成活率和经济价值更

是不容小觑。

精益求精专注植物耐盐研究20余年

“在我的印象里,江老师好像没有节假日,

周末和晚上都能在实验室看到他的身影。”

“早上7点已经在实验室,晚上11点前不会走,

老师如果不是在实验室做实验,就是在电脑前整

理资料、查看论文。”说起江行玉教授,学生们

一致的印象就是兢兢业业、努力踏实、一步一个

脚印。

江行玉教授的学生周扬回忆道,江老师的精

力特别好,在科学研究上很有远见,经常会和学

生们分享新想法。对于江老师所取得的成就,周

扬认为和老师勤于思考以及20多年丰富的经验

分不开,但更为可贵的是,这些经验和成就并未

让江老师有一丝松懈。江行玉教授的学生尹晓畅

告诉记者,江老师对每个项目都尽心尽力、日夜

操劳,对自身的要求也从未降低。

据了解,江行玉于2001博士毕业后出国,

先后在以色列沙漠研究所、西班牙科学院和美国

普渡大学从事博士后、助理研究员和访问学者研

究工作,在国外期间参与了多项研究植物耐盐机

理方面的课题。2011年,他回国后,被海南大

学特聘为教授,继续专注植物耐盐研究。

对于那些被大众一再夸赞的成就,江行玉教

授显得云淡风轻,“我从研究生时期开始做植物

耐盐研究,到现在20多年了,很多人问我对改

良文昌海水倒灌地和南疆盐碱地这些事怎么看,

我的看法就是这些都是我的工作,都是我研究的

领域必须做的事。自己研究的领域要坚持做下

去,不能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要往深的方向去

做,在该领域中做到精益求精。”

完善技术在新疆成功试种菠菜

在文昌试种成功后,江行玉教授不断完善技

术,希望用生物措施改良盐碱地,为更多的盐碱

地农户服务。2017年,央视7台以《重度盐碱

地 作物长疯了》为题,报道了江行玉教授及其

团队在文昌重度盐渍地种植出高产玉米和蔬菜的

事迹,报道引起了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人民政府的注意。

这里是我国土地盐碱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有400万亩盐碱地,长期以来当地农民广种薄收,

谈不上什么经济效益。为改变这一状况,近年来,

当地挖排碱沟洗盐排碱,填换客土降盐碱,持续

“净化”土壤,但效果一直不明显。

2017年6月,江行玉教授及其团队受到当

地政府的邀请,前往帕米尔高原实地取土配方,

在海拔2000多米的乌恰县戈壁产业科技园有针

对性地试种了6种耐盐植物。经过不到半年的试

验,江行玉教授及其团队成功种植出亩产3吨的

耐盐蔬菜,其中冰菜、新西兰菠菜和饲用高粱三

种植物对帕米尔高原盐碱地和冷凉气候有较强适

应性。江行玉教授表示,因为在文昌的试种过程

中,各种问题都经历过,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到

新疆后,困难不是没有,但相对容易克服。

“按照目前菠菜的市场价格来算,一亩地的

纯收入可达到1.8万元,相比种玉米的800元收

入,产值翻了约20倍”。江行玉教授告诉记者,

目前只在当地8亩左右的简易大棚里进行了种植

试验,效果已经远远超出他的预期,下一步将推

广种植,帮助当地盐碱地恢复,保护和改善当地

脆弱的生态系统,帮助农民致富。

江行玉教授。

工作中的江行玉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