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 Yes, I do

  • View
    239

  • Download
    14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臺灣 Yes, I do
Page 2: 臺灣 Yes, I do
Page 3: 臺灣 Yes, I do

杜以翔 陳思寧 鄭宇茹 黃苡齊  著

Page 4: 臺灣 Yes, I do
Page 5: 臺灣 Yes, I do

1

推薦序

  我比較老古板,而且知識分子的包袱也比較重。

  當初這群小朋友來找我當畢業製作指導老師,說要寫異國婚姻。我劈頭問的

是:「這對臺灣社會有什麼意義?」

  好嚴肅啊老師。

  不過他們沒有被我嚇跑。我也覺得他們不會。有一個原因是他們除了告訴我

要做的題目之外,還告訴我,他們是一群喜歡(或自信能夠運用)文字勝過影像

的人。這…在這個時代多難得啊,你們知道嗎?我望著四張年輕的臉孔,在心裡

面說道。

  愛文字、比較習慣用文字說話的小孩,多一點點耐性和耐力,也多一點點反

省和吸納的能力,我是這樣相信的。

推薦序

魏玓

國立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副教授

Page 6: 臺灣 Yes, I do

2

臺灣 Yes, I do.

  在製作這本書的過程中,從題材、形式到受訪對象、訪談方法,我不斷挑戰

他們的預設和構想,想必他們經常感到挫敗,或對我多少有些不爽。不過他們一

方面堅持他們的堅持,另一方面又能夠逐一克服我的挑戰。這四個小孩,不。簡。

單。

  然後這本書就出現在各位面前了。

  這本書裡面,有八對異國婚姻夫妻。這四個小孩從南到北,從東到西,跑了

一整個臺灣,找到他們心目中最適合的採訪對象。然後,(應該是)藉著他們的

親切、熱情、誠意和年輕貌美(?)(因為他們說自己是三比八呀),讓受訪者

說出了婚姻關係底下的點滴記憶、喜樂與哀傷,有些甚至是訪問當下太太(先生)

才從先生(太太)口中聽到的。

  這八個故事,攤開來仔細一讀,沒那麼堂皇冠冕,也沒什麼家國大志,說是

某某人因為什麼什麼足以令臺灣人感到驕傲的原因所以留在臺灣(我曾經一度鬼

Page 7: 臺灣 Yes, I do

3

推薦序

迷心竅地預期會有這樣的東西),沒有。

  那八個從世界各個角落來到臺灣的人,因為跟另外八個在臺灣長大的人相

愛,所以留在臺灣成家立業。

  就這麼簡單?當然不是。因為相愛,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也不是從相愛

那天才開始的事。這八對夫妻的愛情與婚姻,歷經不同的悲歡離合,他們有著不

同的過去,當然也會有不同的未來。他們共同告訴我們的是,國籍和文化的障礙

肯定存在,但那畢竟都是人為建構的,也當然可以被人的力量,也就是愛,所超

越。從他們的故事裡,我們可以看到,所謂的愛,不只是男歡女愛,還有包容、

互助、互信、尊重,以及不斷的設身處地的同理心。

  這,不正是當前這個時代每一個人都需要的嗎?這,更是這本書對臺灣社會

的意義。

  好嚴肅啊老師。

Page 8: 臺灣 Yes, I do

4

臺灣 Yes, I do.

情繫兩岸窯

小燕與柏松

14

從南半球來的三隻無尾熊

│ 與竹彥

80

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副教授 魏玓

試訪

鍾燁容與鍾菊梅

本書起源

168

你知道臺灣人要跟外國人結婚 需要準備些什麼嗎

54

﹁沒有在聽的人就要小心了!﹂各國俗語大集合

100

無可取代的必須

瀨上剛與小萱

60

如棉被般溫暖包裹的愛

與呈國

32

推薦序

前記 目

Nancy

Ben

Page 9: 臺灣 Yes, I do

5

目錄

對的人﹂不用定義

吳鳳與

116

你是我不曾後悔的決定

與涵予

138

從地球另一端來的廟婆

羅美智

184

打造夢想家園

164

迷信習俗四處皆有 荒謬難解各有不同

108

怎樣才算是﹁臺灣人﹂?淺談臺灣國籍法

158

Shelly

後記

感覺對了就愛吧

209

杜以翔

因為愛 才會走到現在

211

陳思寧

用影像紀錄愛

213

鄭宇茹

愛情 不可否認的普通

215

黃苡齊

205

謝謝你們

Rynne

Calb

ert

John

Page 10: 臺灣 Yes, I do

6

  

  「臺灣這座鬼島!」看到網路上的一句話,讓我們不禁思考,一個不被自己

人認同的地方,又如何能被外人認同呢?

  在討論這個議題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其實臺灣有許多來自國外的人士,他

們離開自己家鄉,留在這塊被部分本地人稱做「鬼島」的土地上,有的人甚至為

了取得這裡的國籍而辛苦著!是什麼原因讓他們留在這裡?又是什麼理由讓他們

喜歡這裡?我們希望親自接觸和了解這些「落地生根」的外來者。

  我們決定選擇「異國婚姻夫妻」為主要對象,期待能在討論土地認同的同時,

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兩個人,在相處上產生的摩擦或趣事,更寫實地紀錄這些

外國人決定在臺灣建立家庭的原因和經驗,他們所面對的困難和挑戰,以及他們

與這塊土地所發生的連結。

前記

三比八

Page 11: 臺灣 Yes, I do

7

前記

  「異國婚姻夫妻」這樣的訪談對象,事實上是在一陣閒聊中所決定的,沒錯!

就是閒聊!我們對異國婚姻充滿著自以為是的了解,我們談論與外國人結婚會是

什麼樣的感覺,我們猜測他們之間會存在怎麼樣的隔閡,我們評斷他們在相處上

所採取的模式,我們用自己的觀點天南地北地聊著,突然,我們意識到:「真的

是這樣嗎?」

  臺灣社會上對於異國戀情和婚姻存在著許多既定印象,甚至是偏見。例如當

另一半是歐美人士,人們普遍稱他們是「外國老公」或「外國老婆」,還帶有一

種浪漫或欣羨的成份;然而當另一半是來自東南亞國家時,人們卻用另一種名詞

來稱呼他們:「外籍新娘」或「外配」。在網路社會中,也有一些奇怪的「差別

待遇」,例如和歐美男生交往的女生被稱為「西餐妹」,和歐美女生交往的男生

卻被稱為「民族英雄」,但是與非歐美(或非白人)女生交往的男生,卻沒有這

種「褒獎」。

  諸如此類對於異國戀的刻板印象充斥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自己也身在其

中。於是,我們決定撇除既定的印象,從當事人的角度出發,除了親自了解外國

Page 12: 臺灣 Yes, I do

8

臺灣 Yes, I do.

人願意在臺灣建立家庭、落地生根的原因,也想呈現異國戀情的實際樣貌。人們

總會去設想異國婚姻的甜與苦,甚至是多麼不凡,然而《臺灣Y

es, I do

.

》想說

的卻是:異國婚姻的本質終究還是相愛的兩個人,如此單純而已呀!

試訪

  在討論出這個主題之後,除了蒐集和閱讀相關資料,三比八團隊也決定在正

式進入畢業製作之前,先進行一場田野試訪。去年(2015

)十月,我們接觸了一

對異國婚姻夫妻,他們是我們其中一位組員的鄰居。那天我們來到對方家中,按

下門鈴「叮咚!」,鐵門開啟的另一邊是笑臉迎人的鍾菊梅,在後面探出頭來的

則是她的先生,來自菲律賓的鍾燁榮。相較於擔任國小老師的鍾菊梅,鍾燁榮顯

得羞赧,不像是印象中熱帶國家的菲律賓一樣熱情(看!又是一個我們的「刻板

印象」),鍾菊梅笑笑地說:「我老公他比較害羞啦!」

  鍾菊梅與鍾燁榮在1997

年結婚,育有兩個漂亮女兒。談起彼此的相識,更

加確信所謂「命中注定」的道理。其實任誰也從未想像過這段跨國戀情,鍾菊梅

只是笑著說:「人生沒有一定的劇本。」當初鍾燁榮的親戚在臺灣認識了鍾菊梅,

Page 13: 臺灣 Yes, I do

9

前記

有意將她介紹給遠在菲律賓的鍾燁榮,沒想到倆人因此互有好感,也開始透過越

洋電話保持聯繫。雖然從未謀面,但鍾菊梅總感覺彼此特別有話聊。

  在訪談的過程中,不時能夠感受到倆人個性上的互補:鍾菊梅真誠大方、鍾

燁榮靦腆幽默。在小巧溫馨的客廳裡,他們之間充滿著無法用言語形容的默契,

這或許就是姻緣吧。那年,其實也沒真正見過幾次面,鍾燁榮與鍾菊梅便決定攜

手共度一生。除了愛情,他們的婚姻也是為了獻上一片孝心。當時已經三十七歲

的鍾菊梅,一心期盼給病危的老父親一個交代,好讓他安心離開人世。即便這場

婚姻沒有轟轟烈烈的浪漫、沒有真情流露的告白,卻是兩個人一起完成的一件相

當重要的事。

  當然相愛容易、相處難,除了男女觀念大不同,雙方還得克服文化上的差異。

鍾燁榮為愛飄洋過海來到臺灣,覺得最困難的莫過於語言上的障礙,想當初連買

一盒雞蛋都是艱鉅的挑戰。他更用一貫幽默的口吻談起倆人在臺灣舉行的傳統婚

禮:「我不覺得那是婚禮耶!臺灣傳統婚禮太簡單,只是家人聚在一起、走個紅

地毯,但菲律賓的婚禮,會有樂團伴奏和很多漂亮的白花。」

Page 14: 臺灣 Yes, I do

10

臺灣 Yes, I do.

非常幸運在決定試訪對象時,找了鍾菊梅與鍾燁榮夫妻,不僅讓我們體會到異國婚姻的不凡與平凡,更幫助我們確定,要繼續深入這個主題!

Page 15: 臺灣 Yes, I do

11

前記

  除此之外,國籍也衍伸出許多問題,鍾菊梅也舉了一個例子:「臺菲球賽的

時候,我們到底要幫誰加油?」婚姻一開始總有許多摩擦,但近二十年的相處,

讓他們早已深深明白,有些事情其實不必計較到底,自己心裡明白就好。

  在宗教上鍾燁榮來自的菲律賓是信仰天主教,而鍾菊梅是臺灣民間道教,他

們家裡的神桌上,同時供奉著聖母瑪麗亞和觀世音,是個衝突但是互相包容的景

象。鍾燁榮的家鄉在過年時有一個傳統,只要是過年的時候全家大小都會拿出鍋

碗瓢盆一起敲敲打打,聲音越吵鬧,就代表越能夠驅除惡魔,結果某年在臺灣過

年時他想要進行這個傳統習俗,卻遭到鄰居投訴,警察還上門關切。不同的生長

背景雖然在生活中有時會鬧出一些小插曲,但也成為鍾菊梅與鍾燁榮夫妻之間生

活時最好的調劑,互相包容、接納彼此的文化差異,也是他們結婚十八年來一直

在學習的課題。

  鍾燁榮目前處於退休狀態,負責幫忙打理家務,假日定期會與同鄉朋友到教

堂進行禮拜,雖然中文仍說得不是很流利,但已經非常習慣臺灣的生活。反倒是

Page 16: 臺灣 Yes, I do

12

臺灣 Yes, I do.

有時回到菲律賓,還會因為感到天氣不適而提早回臺灣。為符合臺灣的法律制

度,鍾燁榮目前已經放棄菲律賓國籍,成為正港的臺灣人。

  訪談快結束時我們拋出一個問題:「若是重頭來過,你會想要嫁給外國人

嗎?」鍾菊梅她還是一句老話:「人生沒有一定的劇本。」並且一派豁達地回應:

「就算是嫁王子也不一定幸福啊!」即將邁入第二十年的婚姻,早已超越所謂的

命中注定,現在真正讓鍾燁榮與鍾菊梅,來自不同國家的倆人緊密相連的,正是

他們努力攜手共創的「家」。

  鍾菊梅與鍾燁榮這對夫妻不僅讓我們體會到異國婚姻的不凡與平凡,更幫助

我們確定,我們真的很想繼續深入這個主題,可以正式開始這個畢業製作了!就

像指導老師魏玓給我們作品的註解,我們真的希望能用文字的愛,去銘刻這八段

「臺灣 Y

es, I do

.

」的愛。

Page 17: 臺灣 Yes, I do

13

前記

Page 18: 臺灣 Yes, I do

小燕還真的不曾聽他親口說過一句:

﹁好愛妳哦!﹂

雖然再次確認了丈夫的嘴巴不甜

但是小燕還是嬌羞地笑了笑

因為結婚這麼久

柏松有時候還是會偷偷塞一塊巧克力給她

默默地製造夫妻間的小樂趣

Page 19: 臺灣 Yes, I do

張小燕

林柏松

Page 20: 臺灣 Yes, I do

16

臺灣 Yes, I do.

情繫兩岸窯

小燕與柏松

文字

 陳思寧

攝影

 鄭宇茹

Page 21: 臺灣 Yes, I do

17

張小燕 林柏松

  嫁來臺灣,算一算也是第八個年頭了,來自中國福建的張小燕早已習慣了眼

前這片樸實的景緻。她望向外頭,鶯歌正下著綿綿細雨,天氣有些涼,但她還是

捲起了衣袖,準備接下來在陶瓷廠的例行工作。

  「小燕!來!」

  小燕的先生林柏松在工廠的另一端喊著,正要將坯體推入燒製,他緩慢地動

作,一步一步踩得紮實,深怕架子上那些密密麻麻的坯體會發生「意外事故」。

這一刻,氣氛像是被凍結了般,小燕站在一個小板凳上,尤其關注著最上層的坯

體是否會撞著了窯爐。

  「O

K!

」小燕比了個手勢,柏松的肩胛才稍微鬆懈。他接著替窯爐點了把火,

再次檢查溫度的控表,上午的作業才終告一段落。在鶯歌這個藝術之鎮,這對夫

妻經營著名為「台灣兩岸窯」的工廠,柏松負責製作,小燕則處理客服與行銷。

其實不僅是這對夫妻生產的陶瓷引人注意,「兩岸窯」更述說著臺灣與中國的一

段情緣。

Page 22: 臺灣 Yes, I do

18

臺灣 Yes, I do.

一百分的堅持

  從小在鶯歌長大的柏松,國小的寒暑假都是看著別人家的孩子出遊玩耍,

    

自己卻得在工廠打零工,將磚牆的馬賽克一枚一枚排整齊,再慢慢用糨糊黏起

來,完成一個才得到五角錢。柏松的母親是位陶瓷畫師,他每天看著媽媽畫陶,

國中畢業後,也順勢到了陶瓷廠工作,只是沒想到一闖就是十幾年。如今,他也

經營了自己的工廠「台灣兩岸窯」。

  柏松和妻子小燕在工廠忙進忙出,一筆又一筆的訂單接踵而來。在這裡,一

般人看來完美無缺的彩陶,眼尖的小燕卻能輕易發現上頭細微的黑點。她兼任著

工廠品質管理的任務,每一批貨品要上市,都得經過她的嚴格把關。工作時的小

燕神情特別銳利,她將一個個的瑕疵品挑出來,擺放在特定的區域,然而這些都

不打算再進一步包裝、銷售,而是只能囤積在工廠,或是留給員工。

  當小燕又開始雞蛋裡挑骨頭,柏松的表情便會顯露不對勁。他以長年的經驗

判斷,若瑕疵不是太嚴重,其實還是可以賣到市面,大部分的同行和顧客也都可

Page 23: 臺灣 Yes, I do

19

張小燕 林柏松

以接受,何必因此增加工廠的虧損?柏松越想越是擔心,終於決定上前與小燕

「理論一番」。

  其實夫妻倆為了「品管」的事吵得不可開交也不是第一次。來自中國的姑

  

娘,這次一樣不會退讓,表情立刻變得嚴肅而專業,她大聲地說:「賣出去的東

西就該是一百分,其餘免談!」在與小燕僵持了許久,硬脾氣的柏松才終於漸漸

接受小燕的想法。他是個不喜歡妥協的男人,但是心裡面早就知道:「小燕的堅

持其實是對的。」

繼承婆婆的熱忱

  小燕投入台灣兩岸窯,至今其實只有一年左右。柏松剛創立台灣兩岸窯的時

候,家中的經濟狀況還不是很穩定,不僅揹著一身債務,也有孩子需要照顧,小

燕才選擇了收入比較高的電控工作。她時常必須爬到二、三米的高臺配線,每天

上班都心驚膽顫。

  小燕有時下班會順道載婆婆一起回家。這短短的路途,兩個女人聊著今天發

Page 24: 臺灣 Yes, I do

20

臺灣 Yes, I do.

上:將坯體推入窯爐後,柏松點了把火,準備燒製的大工程。下:小燕仔細端倪手中的瓷器,對自家產品相當挑剔,任何小瑕疵都不放過。

Page 25: 臺灣 Yes, I do

21

張小燕 林柏松

生的種種,偶爾談談彼此的心事,總是有說有笑,小燕一天的疲憊也瞬間卸下。

小燕每天早出晚歸、賣命地工作,同樣身為女人,婆婆特別感到不忍心,三不五

時就會勸小燕:「不如把工作辭了、回家跟我學作畫,別那麼辛苦!」但是在現

實壓力下,除了希望趕快把債務還清,小燕沒想其他的了,每次也只是笑著婉拒

婆婆。

  2015

年開始,兩岸窯的業績逐漸步入穩定,工廠的事柏松一個人也幾乎忙

不過來,小燕才決定辭去電控的工作。她開始跟著柏松打理兩岸窯的大小事務,

知道自己必須加緊腳步,在例行的工作之餘,小燕會請教柏松或是聘請的畫師,

學習做陶和繪畫。當然,柏松不是特別有耐心,畢竟每天還有做不完的工作,若

是要一步一步教導小燕,恐怕客人也等得不耐煩了。所以大多時候,柏松都會告

訴她:「就是這樣子啊!妳要自由發揮。」

  那些柏松覺得稀鬆平常、再也簡單不過的事物,小燕卻時常聽得霧煞煞。她

從來沒有做陶的經驗,只得靠自己邊看邊學,一點一滴累積起來。小燕雖然學得

不是挺快,但是現在也算小有心得,偶爾向客人解釋起陶瓷的專業術語也是有模

Page 26: 臺灣 Yes, I do

22

臺灣 Yes, I do.

有樣。其實小燕相當滿意現在的生活,某方面來說,也算是一圓婆婆當初的期待,

只是她的心裡始終有個遺憾。

  在兩岸窯的展覽室裡,木櫃最上頭就擺著婆婆生前畫的兩個陶瓷,乍看像是

白色的花瓶,上頭映著寶藍色的釉料,晶瑩剔透,畫得則是代表吉祥的龍。小燕

至今仍把婆婆的作品收藏得很好,她有時候還會驕傲地跟別人介紹:「這是我婆

婆畫的,我真希望有一天可以和她一樣。」每次說起這些,和婆婆相處的點滴彷

彿就在眼前,小燕的眼眶也不由得泛著淚水。雖然這輩子來不及和婆婆學作畫,

但是現在多少能夠體會婆婆對陶瓷和繪畫的那份熱忱了。

大陸來的 沒有不好

  「台灣兩岸窯」代表著柏松和小燕跨越臺海兩岸的婚姻,當初夫妻倆純粹覺

得名字好記、順口,又有著浪漫的象徵意義,好似是愛情的結晶,根本從沒想過

會因此帶來一些誤會。

  品牌至今成立兩、三年,很多臺灣顧客看到「兩岸窯」的商標時,都不免露

Page 27: 臺灣 Yes, I do

23

張小燕 林柏松

手拿婆婆生前畫的陶瓷,小燕笑得燦爛。現在與柏松一起經營兩岸窯,繼承婆婆的熱忱。

Page 28: 臺灣 Yes, I do

24

臺灣 Yes, I do.

出質疑的表情,接著劈頭就問:「這是大陸來的吧?」。面對這樣的疑問,小燕

常常會想:「是不是當初決定『兩岸窯』這個名字太過草率了?」有好幾次萌生

改名的衝動,卻又被一股力量壓抑了下來,因為小燕覺得好的東西,應當有人會

看見,名字只是一種象徵,並不代表所有,這念頭讓她更不想輕易放棄「台灣兩

岸窯」這五個字。現在,小燕總是會笑笑地回答客人:「臺灣的朋友啊!別這麼

沒信心,這麼好的藝術,大陸目前還沒辦法做到呀!」

  每一回顧客的反應都像是給小燕上了一課,尤其身為中國人,她的感觸更是

深刻,也不禁讓她想起初嫁來臺時,因為習慣了大陸鄉下的風俗民情,買東西都

會「撿便宜、不挑品質」。有一次,她買了一袋比較廉價的衛生紙回夫家,只見

公公連用也沒用,就把它扔在一旁,大聲斥罵:「買這大陸來的噢!」。小燕當

下聽了有些難過,雖然公公可能沒有其他的意思,但聽起來卻像是一種歧視,難

道就不能用更客觀的心態去評論嗎?

  在臺灣,對於中國大陸的刻板印象隨處都是,小燕明白「台灣兩岸窯」只是

一個例子,而且這些目前都難以改變。「大陸來的」其實沒有好或不好,但至少

Page 29: 臺灣 Yes, I do

25

張小燕 林柏松

當別人問起:「妳是哪裡人?」時,小燕還是會很自豪地說:「我來自中國福

建。」而她也時常告訴兒子:「你要很驕傲地和別人說:『我媽媽是大陸人。』」

近水樓臺 抱得美人歸

  柏松不是特別會說話,但是做人卻很實在。打從第一次和柏松見面說話時,

小燕就被那憨厚、老實的性格深深吸引。那年,柏松因為倦怠了十幾年做陶的工

作,便在朋友的介紹之下到大陸投資服裝批發。他住在一個小村落,租屋的窗戶

與小燕住所的窗戶相連在一起,中間只隔著一道鐵窗,想要聊天、說話其實都很

方便,只可惜倆人的個性都比較害羞,也就遲遲沒有機會認識。

  有一天,小燕不小心把鑰匙遺留在門上,柏松便很好心地敲門,告知她鑰匙

沒拔,要記得趕快拿走。當年才二十幾歲的小燕,從口音辨別出柏松是臺灣人,

明顯感覺他和大陸的男孩不一樣。柏松沒有刻意接近女孩子,純粹只是出於善意

的提醒,這樣老實的舉動讓小燕感覺相當舒適,也特別印象深刻。

  初次見面為倆人突破了一道隔閡,偶爾在陽臺上洗衣服、做家事的時候,只

Page 30: 臺灣 Yes, I do

26

臺灣 Yes, I do.

要遇上彼此,他們就會開始隔窗聊天。柏松本來就不太會說些甜言蜜語,一直以

來都是個行動派,偶爾會約小燕出來吃個飯、散散步,當然有時也不忘來點羅曼

蒂克。某一年的七夕情人節,柏松因為有事必須回臺灣處理,留下小燕一人在大

陸過節。那時戀情才剛萌芽,貼心的柏松擔心小燕會覺得孤單,就訂了九十九朵

紫玫瑰託人送給小燕。雖然沒能和柏松一同慶祝,但眼前一片片淡紫色的花瓣,

讓小燕也不免陶醉。

  認識一年多,小燕始終沒有收到柏松的表白,但她卻把原來的工作辭了,毅

然決然地到柏松的服裝批發公司上班。兩個人的感情算是穩定,只是從來沒有想

過這麼快就步入婚姻,真正的原因是小燕懷孕了。當下發現時,小燕只是很冷靜

地告訴柏松:「沒關係!你不娶我也沒有關係,我自己有辦法養小孩。」會說出

這番話,小燕的顧慮其實也很多,畢竟一個是中國人、一個是臺灣人,她知道結

婚不是那麼簡單。但是,柏松還是認為自己必須負起責任,很快就給了小燕答

案:「那不如我們結婚吧!」

Page 31: 臺灣 Yes, I do

27

張小燕 林柏松

柏松與小燕交往一年多,因為兒子提早來報到,便趕在 2007 年結婚。(受訪者提供)

Page 32: 臺灣 Yes, I do

28

臺灣 Yes, I do.

流水 你與我

  夫妻倆在大陸處理婚事,陸陸續續花了半年時間,他們備妥許多資料、跑過

不少行政單位,等待審核的日子也相當漫長。然而,柏松在大陸的投資並不順利,

與小燕決定成婚時,也已經積欠了一筆債務,因為經濟上的困難,兩個人也沒有

拍婚紗、辦婚禮,只在大陸簡單地請朋友吃個飯就算完成了。

  回到臺灣後,小燕忙著在家苦讀「ㄅ、ㄆ、ㄇ、ㄈ」,還得讓自己逐漸習慣

閱讀繁體字型,然而這些都不是難事,學習如何燒得一桌臺灣菜餚才是一大課

題。剛開始,柏松每個禮拜都會出菜單讓小燕烹飪,雖然那初學的味道讓柏松也

不禁搖搖頭地說:「和我們這邊差得很遠哦!」但是小燕卻不曾灰心,每一次的

失敗都是一種進步,她開始記下柏松喜歡的口味,然後慢慢學著調整。經過幾年

的努力,現在更是可以煮出一桌滿漢全席,讓柏松和孩子都吃得津津有味。

  小燕獨自一人坐在兩岸窯的畫室,腦海裡浮現了與柏松的點點滴滴,回想起

這十幾年,小燕還真的不曾聽他親口說過一句:「好愛妳哦!」雖然再次確認了

Page 33: 臺灣 Yes, I do

29

張小燕 林柏松

原本對料理一竅不通的小燕,在嫁作人妻後,慢慢摸索學習,現在已能燒出一桌美味的臺灣菜。(受訪者提供)

Page 34: 臺灣 Yes, I do

30

臺灣 Yes, I do.

丈夫的嘴巴不甜,但是小燕還是嬌羞地笑了笑,因為結婚這麼久,柏松有時候還

是會偷偷塞一塊巧克力給她,默默地製造夫妻間的小樂趣,每回都讓她回到了少

女時代。小燕邊回憶,邊一筆一畫地勾勒出她的作品「流水」,這是她第一次發

揮所學的創作,那是六個以「流水」作為概念的陶瓷杯,上頭的圖案彼此相連、

一氣呵成。

  小燕畫著與柏松的這份情緣,雖是相隔著一片海峽,但兩個人的心思如同流

水緊密聯繫。「台灣兩岸窯」是夫妻倆這輩子的心血,也是更加認同彼此的橋樑,

雖然別人的質疑曾讓小燕和柏松感到失落,但是現在他們堅信「中國大陸」這四

個字永遠不是事業的絆腳石,而是柏松與小燕相遇的開始。

Page 35: 臺灣 Yes, I do

31

張小燕 林柏松

雖然沒有正式拜師學藝,但小燕的思維卻不受傳統限制,靠著自學和請教工廠師傅,現在也能畫出獨一無二的作品。

小燕的第一個作品「流水」,象徵著與柏松的隔海情緣。(受訪者提供)

Page 36: 臺灣 Yes, I do

陳呈國這個棉被師傅連一點英文都不懂

大半輩子也沒出過幾次國

就這樣傻傻地一個人飛去印尼處理結婚大事

﹁老婆,

我去的時候妳一定要來接我,

不然以後我不理妳了!﹂

坦白地說出自己獨自前往異國進行一場探險旅程的恐懼

但是陳呈國覺得只要有   

在身旁

所有恐懼都會在瞬間消失

Na

nc

y

Page 37: 臺灣 Yes, I do

陳呈國 Nancy

楠西雅

Page 38: 臺灣 Yes, I do

34

臺灣 Yes, I do.

如棉被般溫暖包裹的愛

與呈國

文字

 杜以翔

攝影

 鄭宇茹

Nancy

Page 39: 臺灣 Yes, I do

35

Nancy 陳呈國

  來到雲林斗六老街,巴洛克式建築沿著街道延伸,許多店家掛上新穎的招

牌,不過也有幾間保留著傳統的樣子,日興棉被行就是其中一家屹立百年的老

店。店鋪空間縱深狹長,前半部是店鋪,堆滿著各式寢具,坐在店鋪裡的是棉被

行老闆娘楠西雅(N

ancy

),來自印尼的她用著不是那麼標準的國、臺語熱情迎

接每一位客人,詢問客人的需求,令人倍感親切。

  「老公,有客人要問棉被喔!」N

ancy

在店裡的這頭大聲地呼喊,回應她的

則是在裡面製作手工棉被的老闆陳呈國,他戴著口罩,防止充滿棉絮的空氣被吸

入鼻腔,手上正忙著用竹棍將棉花彈得平整,再一針一線將棉被製作完成,最後,

蓋上「日興棉被行」的紅色印章,一條手工棉被要經過許多繁複的過程才能大功

告成。

  這段異國婚姻目前一同守護著這間百年老店,從認識、交往到結婚,倆人共

同度過了「角色轉換」的過渡期。現在看到的他們,散發出來的是難以掩飾的氣

場─

濃情蜜意的「愛」,如同一條條棉被柔軟包裹著。

Page 40: 臺灣 Yes, I do

36

臺灣 Yes, I do.

  N

ancy

跟先生陳呈國在2014

年十月結婚,倆人算是晚婚,但是甜蜜程度不

亞於許多年輕夫妻,而這段「角色轉換」的姻緣開端要從陳呈國的父親陳清秀先

生說起。

百年棉被行的異國婚姻

  年過半百的陳呈國其實是在七年前才決定承繼家業,他從小總覺得做棉被不

是一件「時尚」的事情,認為棉被行這樣的產業太過傳統、過時。小時候看著爸

爸陳清秀做棉被,心裡感到很抗拒,覺得坐辦公室或考取公家機關才是自己應該

有的未來,「老實說,有點小小看不起這個行業」他訴說著當時年少輕狂的想法。

  最初的這個想法雖然持續盤據腦中,但是陳呈國在外打拼,工作一個換過一

個,一直沒有辦法穩定。後來父親病了,棉被店裡的生意必須有人接手,可是哥

哥與弟弟都在外地做貿易,於是陳呈國成了唯一人選。已屆中年的他決定轉換心

境,回家拾起那張年輕時有點看不起的棉被。在三年前,父親過世,陳呈國正式

接手日興棉被行,成為第四代老闆。

Page 41: 臺灣 Yes, I do

37

Nancy 陳呈國

雲林斗六老街上,日興棉被行已是百年老店,目前由第四代老闆陳呈國接手。

Page 42: 臺灣 Yes, I do

38

臺灣 Yes, I do.

  當年父親病倒的時候,陳呈國才認真做出自己這輩子的第一件手工棉被,他

回憶道:「以前都是當爸爸的二手師傅,只負責其中一個步驟而已。」後來父親

走了,留下的不只是棉弓、竹棍、製作棉被的手工技術,沒想到父親在冥冥之中

還意外當起月老,牽起紅線,讓他與印尼看護N

ancy

日久生情,也令棉絮依然

飄散空中的老店,多了一段意外的異國姻緣。

  來自印尼的N

ancy

在2012

年來到陳呈國家裡。那時因為父親生病,家人醫

院、家裡兩頭跑,實在忙不過來,於是開始請外籍看護幫忙。其實N

ancy

已經

是來家裡照顧陳爸爸的第三個看護,跟一般外籍看護一樣,N

ancy

也是透過仲介

媒合來臺灣工作的。不過,對陳呈國來說,N

ancy

有點不同。

  陳爸爸的三餐與起居都需要N

ancy

打理,而陳呈國也因為必須接手家中棉

被店的工作,一個做棉被、一個照顧病人,倆人長時間在同一屋簷下工作、生活,

因而日久生情。但是「老闆」與「看護」這樣的雇傭關係讓他們一直都保持著距

離,只是心中互有好感。

Page 43: 臺灣 Yes, I do

39

Nancy 陳呈國

店裡的牆上掛著一張張父親陳清秀(左)的照片,與許多造訪的遊客、採訪媒體合照作紀念,也是陳呈國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要效法父親製作手工棉被的用心。(翻攝自日興棉被行)

Page 44: 臺灣 Yes, I do

40

臺灣 Yes, I do.

勇敢簽字追求她所愛

  就在此時,N

ancy

決定有件事情一定要先跟陳呈國說。原來,N

ancy

在印尼

是已婚的狀態。印尼的穆斯林社會是一夫多妻制,N

ancy

的丈夫有三個老婆,但

是她喜歡專一的愛情,倆人已經協議離婚,只是丈夫遲遲不肯簽字。後來N

ancy

下定決心到臺灣工作,除了為自己的未來作打算,最重要的目的是希望逐漸脫離

丈夫的控制。對於自己國家傳統與文化所帶來的桎梏,她不想妥協,決定用勇氣

面對和反抗,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還有愛情。

  不過,因為這個已婚身分,讓陳呈國和N

ancy

更不敢逾越那條禁忌的界線。

直到2013

年,N

ancy

下定決心要回印尼與前夫簽字離婚,倆人的距離才真正開

始拉近,醞釀已久的好感也才有流露的機會。陳呈國對於這個轉折的解釋是:

「因為N

ancy

的前夫背叛她,我才有機會!」一旁的N

ancy

則大聲地補充著:

「沒有馬上愛啦!」雖然文法好像不大通,但是N

ancy

想要表達的其實很清楚:

倆人的愛情是經由時間慢慢培養出來的,不是突然發生的。

Page 45: 臺灣 Yes, I do

41

Nancy 陳呈國

  陳呈國的父親過世後,倆人也決定結婚成為夫妻。當然,第一關就是N

ancy

得回印尼跟前夫處理離婚難題,但是這也僅僅是第一關。從處理離婚手續到辦妥

結婚證明,歷經半年,耗費九牛二虎之力。陳呈國回憶起當時,只說了一句:「你

們都不知道那段過程有多辛苦!」。

千辛萬苦娶得美嬌娘

  或許是媒體的渲染與長期的刻板印象,許多臺灣人對於來自東南亞等發展

中國家的移民和移工帶有偏見。陳呈國也曾經歷別人對他們的誤解,總是認為

Nan

cy

是來「騙錢的」。事實上,陳呈國的母親一開始也不能接受,因為平時在

身邊照顧先生和自己的看護突然變成了媳婦,這樣的轉變透過長期的溝通與相

處,母親才答應了這門親事,認同兒子喜歡還是最重要的。至於許多人對N

ancy

的偏見,「你不能罵她喔!她都聽得懂。」陳呈國大多用幽默化解,相信大家終

究會看到N

ancy

的好。

  兩地文化和法律環境的差異,也在跨國婚姻這件事情上增添許多障礙。臺灣

人如果想與印尼籍人士結婚,必須去印尼一趟辦理穆斯林宗教結婚、宴客,再向

Page 46: 臺灣 Yes, I do

42

臺灣 Yes, I do.

官方取得結婚證明返回臺灣,然後再進行臺灣這邊的結婚登記程序;中間的過程

繁瑣無比,十分折騰。讓陳呈國在N

ancy

回去的半年之間往返印尼四次,更別

說中間需要花費大筆的規費、住宿,以及機票開銷。

  當時N

ancy

先啟程回印尼,陳呈國只跟她說了一句:「老婆妳在那邊等

我!」稍後就單槍匹馬地為愛飛去印尼。講起這段過程,陳呈國臉上散發出勇敢

驕傲的神情,述說著為了老婆他什麼地方都願意去。

  不過,說一點都不怕是假的。像是語言的溝通就是一大挑戰,印尼人大多講

印尼語,不要說印尼語,陳呈國這個棉被師傅連一點英文都不懂,大半輩子也沒

出過幾次國,就這樣傻傻地一個人飛去印尼處理結婚大事。當時心裡惴惴不安的

陳呈國還叮嚀N

ancy

:「老婆,我去的時候妳一定要來接我,不然以後我不理

妳了!」

  「因為我也會怕啊!」陳呈國笑著說。

Page 47: 臺灣 Yes, I do

43

Nancy 陳呈國

陳呈國與 Nancy 至印尼結婚宴客,男生披上帥氣的西裝,女生則穿著印尼傳統的結婚服飾,倆人走入婚姻,決定牽手一輩子。(受訪者提供)

Page 48: 臺灣 Yes, I do

44

臺灣 Yes, I do.

  坦白地說出自己獨自前往異國進行一場探險旅程的恐懼,但是陳呈國覺得只

要有N

ancy

在身旁,所有恐懼都會在瞬間消失。

  在辦理這些繁複程序的過程裡,陳呈國印象最深刻的是最後一關,他們需要

到臺灣駐印尼辦事處進行面談,才能取得結婚證明。面談時,除了詢問他們交往

的時間、彼此的生活習性、倆人的通聯紀錄,還要求提供陳呈國的存摺影本,證

明他的經濟能力。最後好不容易過關,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拿到官方的結婚證明。

對他們來說,這就像是打仗一般,最後打了勝仗回臺灣,才能完成所有的結婚手

續!

老公老婆!叫也叫不膩

  倆人雖晚婚,但在眾人面前「放閃」的功力可是不容小覷!一句老公來、一

句老婆去,是他們的口頭禪。陳呈國的平板電腦一打開就是N

ancy

的美麗大頭

貼,像是恨不得讓大家知道他們有多恩愛。

  陳呈國接手家裡祖業,製作手工棉被十分忙碌,繁複的步驟一天只能做五到

Page 49: 臺灣 Yes, I do

45

Nancy 陳呈國

六條,已經是極限。或許有點臺灣人吃苦耐勞的特性,陳呈國經常是喝口茶,短

短休息後馬上繼續上工,這看在N

ancy

的眼裡十分心疼,常常貼心地問他:「老

公你會不會累?我煮東西給你吃,你要多休息!」

  在交往前,N

ancy

因為擔任看護的角色,總是在一旁看著陳呈國默默地做棉

被,認真的樣子十分吸引她。加上沒有像前夫有酗酒的習慣、對媽媽又十分孝順,

讓Nan

cy

的心一點一滴地融化。然而,倆人一開始畢竟還是雇主與員工的關係,

難免有些衝突。

  臺灣人做事情的節奏很快,相較之下,印尼人則似乎有種緩慢的情調。

Nan

cy

工作一段時間就需要休息,不是偷懶,只是習慣。這也讓陳呈國思考如何

去體會和理解老婆的步調、彼此適應,除了生活放慢速度,說話口氣也有調整,

倆人在磨合中漸漸找到了共同的節奏。

  「原本以為不會一直待在臺灣,但是太愛老公了!」N

ancy

燦爛的笑容在臉

上綻放。結婚後,她平時的生活就是打理好家務、幫先生分擔一些店裡的工作,

Page 50: 臺灣 Yes, I do

46

臺灣 Yes, I do.

陳呈國帶著口罩,防止在製作棉被的過程中吸入棉絮。Nancy 總是在一旁看著陳呈國默默地做棉被,認真的樣子十分吸引她。

Page 51: 臺灣 Yes, I do

47

Nancy 陳呈國

大多時間都待在雲林斗六,空閒時間先生也會帶她去走走。每逢夏天,是棉被店

生意的淡季,陳呈國會排出空檔帶著N

ancy

回印尼娘家一次,一待就是三個禮

拜,讓她思鄉的情緒能夠得到排解。對於陳呈國對她的一切付出,N

ancy

嬌羞地

說:「英俊沒有啦,但老公的心很好,這樣比較重要。」

唯一的「麻煩事」

  N

ancy

是一位穆斯林,不過宗教和生活上的差異,其實並不如外人想像的那

麼巨大,生活中唯一的一件「麻煩事」只有飲食,也就是大家熟知的不能食用豬

肉。不過,N

ancy

顯然已經找到解決之道。「分開煮」是她每日的功課之一,婆

婆不吃牛肉,所以她會煮豬肉給婆婆吃,而且婆婆年紀大必須將所有飯菜都煮得

軟一點,讓她比較好進食。至於她與老公的部分,與婆婆相反,大多是煮牛肉,

陳呈國大力讚賞N

ancy

的廚藝,還極力推薦老婆做的咖哩飯和牛肉湯,是他吃

過最好吃的!

  身為穆斯林,N

ancy

在每日要執行「五功」,一日要膜拜真主阿拉五次。陳

呈國家裡則是一般臺灣民間信仰,N

ancy

雖然不太懂,但桌上的供品都是她準備

Page 52: 臺灣 Yes, I do

48

臺灣 Yes, I do.

的,對於燒金紙這樣的習俗一開始也覺得很新奇,但後來也慢慢習慣這些社會風

俗,漸漸成為道地的臺灣媳婦了。

國籍從不是相愛的阻礙

  對於臺灣女生和印尼女生的不同,陳呈國自有一套說法。他覺得臺灣女生比

較務實、印尼女生比較浪漫。但他對於異國婚姻中悟出的道理則是:「兩個人合

得來、喜歡彼此才是最重要的,國籍不是問題。」儘管有許多人一開始不看好他

與Nan

cy

的結合,甚至對N

ancy

有著所謂「外籍新娘」的種種偏見,陳呈國只

是繼續專心地做著一條條手工棉被,如同他對待妻子般的憨厚體貼,他明白國籍

從不是相愛的阻礙,倆人共同的感覺如果是愛,那就是愛。

  其實,N

ancy

在印尼有個與前夫生的女兒,目前十六歲,由N

ancy

的媽媽

照顧。陳呈國與N

ancy

除了每個月會給她生活費,每年回去印尼一定會一同出

遊,陳呈國與N

ancy

女兒的相處自然融洽,也讓N

ancy

能夠與女兒好好相聚,

畢竟一年只能見上一次面的母女倆都很思念彼此,這也是陳呈國對於N

ancy

體貼與用心。

Page 53: 臺灣 Yes, I do

49

Nancy 陳呈國

感情很好的倆人有空也常一起出遊,甜蜜的自拍照是一定要的紀念品。(受訪者提供)

Page 54: 臺灣 Yes, I do

50

臺灣 Yes, I do.

  倆人當然也有著生小孩的計畫,「我們有在努力啦!」陳呈國害羞地表示。

未來如果有自己的小孩,陳呈國希望能將手工棉被的技術傳承給他,至於要不要

繼續接手日興棉被行則交給小孩自己決定。

  不計較N

ancy

的過去發生什麼事情,也不在意倆人結婚過程的種種阻礙,

專心地愛她、呵護她,甚至接受她的全部,這是陳呈國疼愛妻子的全心全意。雖

然人生很晚才遇到彼此,但他們沒有相見恨晚,而是珍惜在一起的每一個時刻,

如同他們自身做的手工棉被,用溫暖的力量溫柔地包裹著彼此,一起在這段婚姻

中互相扶持。

老公在哪 我就在哪

  現在臺灣人前往印尼已經不需要簽證,這對陳呈國與N

ancy

來說是個好消

息,除了回印尼方便許多,倆人也在考慮未來回印尼投資房地產,退休之後或許

就能在印尼牽手度過下半輩子,N

ancy

開心地描述:「印尼有很多樹能夠乘涼,

不像臺灣樹很少,所以很熱!」

Page 55: 臺灣 Yes, I do

51

Nancy 陳呈國

陳呈國與 Nancy 在棉被的半成品前合照,倆人的感情如膠似漆,一同在這間百年老店打拼,共度未來的人生。

Page 56: 臺灣 Yes, I do

52

臺灣 Yes, I do.

  提起印尼,N

ancy

雖然還是有滿滿的思鄉之情,但女人一生始終要跟著丈夫

是Nan

cy

心中的信念:「老公在這,我就會待在這裡啊!」歷經當初來臺灣工

作的辛苦,N

ancy

遇到陳呈國,攜手一生,可能不是大家眼中的美麗故事,卻是

一段像是命中注定的姻緣,上天讓他們相遇並相愛成為夫妻。

  或許那一片片乘涼的樹蔭,是N

ancy

心中與家鄉之間遙遠的想念,但是感

受到陳呈國有如暖被般的愛,空間距離和文化差異好像都變得容易許多。

Page 57: 臺灣 Yes, I do

53

Nancy 陳呈國

傳統屋子的狹長型店鋪,兼具店面和住家。同時也牽起了陳呈國與 Nancy 之間的那條紅線。

Page 58: 臺灣 Yes, I do

54

臺灣 Yes, I do.

文字 黃苡齊

插圖 黃苡齊

你知道臺灣人要跟外國人結婚

需要準備些什麼嗎?

在這個網路進步的時代,

你一定以為結婚程序這種東西上網查一查就知

道了︒但是!無論你是到臺北︑臺中,

還是臺南等地方的民政局網站,

你都不會有﹁一查就知道﹂的感覺︒因為不只是要層層查詢才能找到需

要的資訊,

一旦找到了,

裡面的文字也會讓你眼花撩亂,

甚至懷疑自己

的中文能力!

於是,

我們就在這裡把官方的文字簡單濃縮一下:

與外籍人士結婚,

須攜帶以下文件至戶政事務處辦理結婚登記:

Page 59: 臺灣 Yes, I do

55

1.臺灣方的戶口名簿和國民身份證︑外籍人士的護照

2.結婚書約正本︵結婚證書︶

3.外籍人士的婚姻狀況證明︵單身證明︶

4.外籍人士取用中文姓名同意書︵外籍人士必須取中文名字,

在登記

結婚之後放上配偶欄︶

備註:國外證明文件,

須經過臺灣的駐外單位驗證

   一切文件需要翻譯成中文版本

詢問了我們的受訪者後,

發現似乎還有一項必須有的文件,

卻是網站上

Page 60: 臺灣 Yes, I do

56

臺灣 Yes, I do.

沒有寫到的:﹁良民證﹂,

也就是沒有犯罪紀錄的證明︒

以上六項須知,

看似簡單,

但準備起來卻可能需要花很長的時間呢!

取了印尼老婆的陳呈國,

回想起跟老婆結婚的程序,

不禁無奈地說:﹁

前前後後可是花了我半年的時間啊!﹂陳呈國說,

當時跟老婆結婚,

了要將資料準備齊全外,

還需要飛到印尼的臺灣駐印尼辦事處進行﹁面

試﹂,

不僅需要提供倆人的通聯紀錄,

面試官還會詢問一些私人的感情

問題,

﹁他們就是怕我們假結婚啦!﹂陳呈國表示雖然能夠理解,

但過

Page 61: 臺灣 Yes, I do

57

程真的相當麻煩︒

然而其他受訪者似乎都沒有遇上這樣的問題,

只要拿到自己國家開立的

良民證和單身證明,

將它翻譯成中文,

就能夠順利登記了︒難道國籍不

同,

程序上就不同嗎?但官方明列的條例中並沒有分類國籍啊!我們詢

問了政府相關單位,

卻得不到確切的答案:﹁我們這邊執行的程序都一

樣,

那應該是他們國家的問題︒﹂

另外,

如果你今天是要跟中國籍人士結婚,

那麼程序可就真的是﹁明文

Page 62: 臺灣 Yes, I do

58

臺灣 Yes, I do.

規定﹂的不一樣了!跟中國籍人士結婚,

你需要:

1.填寫申請書

2.附上大陸地區居民身分證影本︵不是護照喔!︶

3.再將結婚證書交給海基會進行認證

4.最後拿到入出境許可證︵上面還需要有移民署加蓋的﹁通過面談,

請憑辦結婚登記﹂章戳︶︒

這一查才知道,

原來跟中國籍人士結婚,

並不能算是跟外籍人士結婚,

拿﹁歸化﹂的程序當作例子就更好理解了:外籍人士歸化成為中華民國

Page 63: 臺灣 Yes, I do

59

國民是需要放棄原屬國籍的;然而,

中國籍人士卻只需要放棄﹁戶籍﹂,

等於是遷戶來臺,

這跟我們從臺北遷戶到臺南的差別只有,

中國籍配偶

需要等六年,

而我們只要想辦,

就能馬上辦!

雖然簡要的說明了和外籍︑中國籍人士結婚的程序,

然而文字還是文字,

真正需要經過的程序,

仍然會因為許多不同的因素而造成差異︒而究竟

有哪些不同呢?相信你無法從官方資訊中得到答案,

只有經歷過的人才

能﹁抱怨﹂一些例子給你聽了!

Page 64: 臺灣 Yes, I do

對於瀨上剛而言

小萱就像是鹽巴

無法從生命中抽離

而小萱則視瀨上剛為空氣

是這輩子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Page 65: 臺灣 Yes, I do

瀨上剛楊小萱

Page 66: 臺灣 Yes, I do

62

臺灣 Yes, I do.

無可取代的必須

瀨上剛與小萱

文字

 陳思寧

攝影

 鄭宇茹

Page 67: 臺灣 Yes, I do

63

瀨上剛 楊小萱

  一個大男人拿著一本國小國語課本,毫不害羞地大聲唸著:「太、陽。天、

空。房、子…」他抓了抓頭,寫了些簡單的筆記,臉上有些困惑。正當沉浸在認

真的氛圍時,卻被路過的小朋友譏笑:「他是白癡哦!」那句話像一盆冷水般剎

那澆熄了他學習的熱情。他感到有些冤枉

:「嘿!孩子!我是日本人啦!」

  那是1986

年,剛來臺灣沒多久的瀨上剛,為了突破語言隔閡,正努力地學

習中文。那時他才剛從日本大學齒科部畢業沒多久,原本打算到美國、英國深造,

他的恩師卻介紹他到臺灣馬偕醫院,簽三年的工作合約。聽到這個機會時,瀨上

剛只是直覺反應:「好啊!三年而已。而且很多臺灣人會說日語啊!」於是就這

麼天不怕地不怕,帶著社會新鮮人的傻勁和熱忱,來到了當時很多日本人印象中

的「落後島國」。

兒時記憶的臺灣

  瀨上剛會接受臺灣的工作機會,或許也不是完全的偶然。其實,他一直對臺

灣有一種特殊的親切感。日據時代,他的祖父在臺灣開診所,是位地方上有名的

醫生,而他的父親則是所謂的「灣生」,也就是出生、成長在臺灣,日據時代結

Page 68: 臺灣 Yes, I do

64

臺灣 Yes, I do.

束後回到日本定居的人。

  小時候,瀨上剛經常聽爸爸說著兒時在臺灣的往事,在他的腦海裡依稀記

得,臺灣有個地方叫嘉義,那兒的水果味道香甜,價格也比日本便宜許多。除此

之外,因為父親的關係,瀨上剛從小就會說幾句臺語,雖然當時感覺音調特別奇

怪,但他也跟著爸爸說,以為那是某種日本地方方言。

  來到臺灣後,瀨上剛逐漸發現,父親當年那音調特殊的「日語」,原來是臺

語。他每次經過馬偕醫院附近的五金行,那裡的老闆都是和他說臺語,一開始瀨

上剛很訝異自己聽得懂一些句子,尤其是「嘿!哩呷飽哞?(你吃飽沒?)」這

句話。起初,瀨上剛都會向老闆搖搖頭,老闆就會邀他到店裡作客、吃午餐,老

實的瀨上剛也沒多想,就接連在五金行吃了三天的「免錢飯」。後來,他向會日

語的臺灣醫生提起這件事,才發現臺灣人的「呷飽哞?」只是問候語。

  當知道自己在臺灣鬧了笑話時,瀨上剛也覺得有些不好意思,但他喜歡這裡

濃濃的人情味。雖然與日本相比,那時臺灣的生活水準落後很多,但瀨上剛只花

Page 69: 臺灣 Yes, I do

65

瀨上剛 楊小萱

了短短一個禮拜就適應這裡的生活。與他一起來臺灣的日本朋友,常常會和他

說:「欸!我好想回日本哦!」但瀨上剛卻從來沒有這樣的想法,對他來說,臺

灣並不是一個蠻荒的海島,而是父親兒時成長的地方,無形之中,有股力量讓他

特別喜歡這裡。

  原本瀨上剛也只是想來臺灣走走、看看,打算在工作合約結束後回到日本。

但沒想到有一天,他吃了一盤蒜炒空心菜,那清脆的口感,配上一碗豬油拌飯,

讓他不自覺地在心裡吶喊:「天哪!這就是正港的臺灣味。世界上怎麼會有這麼

好吃的東西!」他一口接著一口,那一刻,他下定決心留在臺灣。

從友情到愛情

  因為一盤空心菜,瀨上剛又在馬偕醫院待了十幾年,也因此遇見了現在的臺

灣老婆楊小萱。那時,小萱剛從中臺牙體技術科畢業,透過考試錄取馬偕醫院,

與瀨上剛成為同事。來到馬偕醫院工作後,聽到「日籍齒模師」時,當然引起了

小萱的關注,但她沒有多想,只是希望能與對方交個朋友、更加了解日本文化。

Page 70: 臺灣 Yes, I do

66

臺灣 Yes, I do.

小萱(上排左一)從中臺牙體技術科畢業後,考試錄取馬偕醫院而認識瀨上剛(下排中間),倆人是多年的同事。(受訪者提供)

Page 71: 臺灣 Yes, I do

67

瀨上剛 楊小萱

  事實上,小萱與瀨上剛在馬偕負責的職務不同,但倆人也算是在同一個部門

工作,時常有機會碰上彼此。「瀨上先生,請問這個為什麼會是這樣?」小萱都

會一邊用中文發問,一邊比手畫腳,而瀨上剛每次都能理解她的問題,並試圖用

簡單的中文回答。身為在馬偕的「前輩」,瀨上剛對於小萱在工作方面的疑慮,

向來有問必答,也讓小萱覺得他非常可靠。雖然一開始語言不通,但倆人總是能

透過肢體語言了解對方想說的話,這也讓許多馬偕的醫師嘖嘖稱奇,覺得他們心

有靈犀。

  從認識以來,小萱一直視瀨上剛為「非常聊得來的工作夥伴」,從來沒有想

過要進一步發展。她怎麼也想不透,馬偕的女同事們為什麼都對瀨上剛如此著

迷?每次經過工作室旁的茶水間,聽到她們說瀨上剛長得帥又會打扮,小萱就會

感到疑惑,默默心想:「什麼?有嗎?」對她而言,瀨上剛就是「好朋友」,不

可能變身為「情人」。然而,當時她所不知的是,這個定論下得太早,她與瀨上

剛的友情早已悄悄成為愛情。

  有一年,小萱和瀨上剛提到自己想辭職,到德國或日本學習齒模方面的技

Page 72: 臺灣 Yes, I do

68

臺灣 Yes, I do.

術,瀨上剛便立刻聯絡了他在日本的恩師,替小萱爭取研修的機會,並安排好所

有事宜。「我真的可以去日本?」小萱又驚又喜地說,她沒想過這個夢想這麼快

就成真,當下還很擔心自己一句日文也不會,對這個機會感到有些卻步;但仔細

想一想,其實瀨上剛也是如此,又有什麼好怕的呢?於是她告訴自己:「管他

的!反正齒模這種技術的東西,看著學就好啦!」

  後來,小萱到日本研修兩年,這段期間,她與瀨上剛有了工作外的互動,關

係也更加密切。一開始,瀨上剛擔心小萱在日本,人生地不熟,特地飛回日本,

陪她打理好所有事務,還帶著她坐地鐵到公司,深怕迷糊的小萱會迷路。這些貼

心的舉動,小萱感受在心裡,但也有些困惑,因為瀨上剛並沒有向她表白。倆人

的關係有些模糊,一直到瀨上剛將小萱介紹給父母親時,這段感情才更加明確。

齒模師的工作室

  雖然有幾年的時間,小萱在日本研修,瀨上剛留在臺灣工作,但他們的感情

卻非常穩定。原本小萱的爸爸還很擔心自己的女兒會嫁到日本,但瀨上剛向他保

證:「我會留在臺灣。」小萱的爸爸才放心地把女兒交給他。倆人結婚幾年後,

Page 73: 臺灣 Yes, I do

69

瀨上剛 楊小萱

瀨上剛的沉穩冷靜與小萱的熱情活潑形成了對比,卻也相互補足,從友情一路晉升為愛情、親情。(受訪者提供)

Page 74: 臺灣 Yes, I do

70

臺灣 Yes, I do.

瀨上剛離開馬偕醫院,開了自己的齒模工作室,希望給剛出生沒多久的女兒更好

的生活。

  2003

年,一位美國公司的華僑找瀨上剛到上海開工作室。那時,夫妻倆覺

得這是很好的機會,就帶著女兒和家當,飛到大陸做生意。幾個月下來,他們認

真工作,卻遲遲等不到薪水,每次與公司爭論,都得不到好的結果。眼看身上的

積蓄就要花完,小萱開始感到著急,她告訴瀨上剛:「不如我們到日本重新開始

吧!」只見瀨上剛堅決地說:「我們在哪裡跌倒,就該在哪裡站起來。」於是,

他們想盡辦法,最後靠著貴人的相助回到臺灣,接續先前的工作室。

  因為投資失敗,夫妻倆變得一無所有。回到臺灣後,他們每天工作到半夜還

沒回家。狹小的工作室堆滿了器材與工具,四歲大的女兒常常累得睡在裡面。那

一陣子,他們變成了標準的工作狂,經常一邊談論公事,一邊處理手上的齒模,

雖然很想放鬆休息,卻一刻也不得停歇。

Page 75: 臺灣 Yes, I do

71

瀨上剛 楊小萱

小萱忙著手裡的齒模工作,幾坪不到的工作室是她與瀨上剛的心血,雖然先前與別人合作賠了錢,但對他們來說都是一種經驗。

Page 76: 臺灣 Yes, I do

72

臺灣 Yes, I do.

你是空氣 妳是鹽

  在人生最煎熬的時候,瀨上剛與小萱互相扶持。從交往到結婚,倆人的感情

一路平順,鮮少浪漫,就連周遭的朋友也常常說他們很不像夫妻。

  「妳要一起出去玩嗎?」瀨上剛每次問小萱,收到的回答幾乎都是:「沒關

係,我想待在家。你跟女兒去好了!」有些時候,瀨上剛會感到失望,但他知道

小萱的工作繁忙,假日會想多休息,也是正常的,所以他並不會多說什麼,不過

偶爾還是會唸她一下:「妳很懶耶!」讓小萱覺得有點囉嗦。事實上,夫妻倆很

習慣於這種「朋友」的相處模式,雖然結婚將近二十年,很少一起出遊,但反而

給了彼此更多的自由和空間,而這也是他們所重視的。

  瀨上剛特別喜歡臺灣方便、自由的氛圍,尤其晚上九點、十點都還有很多店

家在營業,不像日本,如果想要吃宵夜,大概只剩下速食店可以選擇。他偶爾會

和一群好友到居酒屋小酌、吃宵夜,但總不會忘記打電話和小萱報備,以免她擔

心。有的時候,小萱的朋友也會出於關心地問:「這樣真的沒有問題嗎?」小萱

Page 77: 臺灣 Yes, I do

73

瀨上剛 楊小萱

雖說倆人很少一起出遊,但每一年瀨上剛都會帶著女兒和小萱一起回去日本探望家人。(受訪者提供)

Page 78: 臺灣 Yes, I do

74

臺灣 Yes, I do.

都會笑著回答:「沒問題!沒問題!妳不用擔心!我很相信他。」

  這麼多年以來,瀨上剛和小萱從來不覺得「浪漫」該是婚姻的必須,反倒是

「信任」更為重要。雖然很少在路上手牽手,逢年過節也只是簡單地一起吃飯,

但彼此信任的感覺,更為踏實,也讓他們很滿足於這種平實的幸福。對於瀨上剛

而言,小萱就像是鹽巴,無法從生命中抽離,而小萱則視瀨上剛為空氣,是這輩

子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如果有一天,他真的不在的話,該怎麼辦?」小萱不敢多想,卻也不免擔

憂,她總會告訴自己要更加珍惜這份情誼。年輕時,倆人打拼事業、努力賺錢,

犧牲了不少相處的時光,而現在生活終於穩定,一家人能夠坐下來好好談心,享

受天倫之樂,比起金錢,這是他們更大的財富。

Action!

臺灣跑透透

  「你在臺灣幾十年,有曾經後悔留在這裡嗎?」一位節目主持人問瀨上剛。

  「沒有耶!臺灣很好玩,而且有很多的可能。」瀨上剛回答。

Page 79: 臺灣 Yes, I do

75

瀨上剛 楊小萱

  「說的也是。因為你是齒模技師,現在還是旅遊節目主持人呢!」那位主持

人接著說。

  那是2004

年,瀨上剛擔任《瀨上剛in

臺灣》的節目主持人。原先他只是要

幫有線電視JE

T

頻道的副總找一位在臺灣的日本人來主持行腳節目。沒想到,

最後因為找不到好的人才,他只好自己上陣。

  起初,瀨上剛對自己還有點沒信心,很擔心節目播出後,收視率會不好,對

電視臺副總也不好意思。他覺得壓力很大,因為從來沒有接受過專業的訓練,也

不是靠這行吃飯。以前當齒模師時,學得是如何與客人溝通,但變成主持人後,

說話要變得有趣,反應還得夠快,不是兩、三天就能速成的能力。但令他感到意

外的是,節目開播沒多久就獲得廣大迴響。瀨上剛沒有誇張的演技,但自然的主

持方式,讓觀眾覺得他是真心誠意推薦景點給大家,也讓他在2007

年得到金鐘

獎入圍的肯定。

  因為主持節目,瀨上剛開始全臺跑透透。「3、2

、1

,Actio

n!

」瀨上剛用帶

Page 80: 臺灣 Yes, I do

76

臺灣 Yes, I do.

著日本腔的中文,歡樂地向鏡頭前的觀眾介紹美食。這一幕,他表現自然、沒有

卡詞,很快地就順利完成。結束拍攝後,瀨上剛回到車上,累得呆坐著,那一刻,

他只想躺下來好好睡一覺,但想到還得回到工作室工作,又逼自己打起了精神。

  那一陣子,瀨上剛都是外景、工作室兩邊跑,常常睡不到三、四個小時,但

為了賺錢養家,他不曾喊累,反而不斷告訴自己:「要樂在其中!」每次回到家,

瀨上剛疲憊的神情,都讓小萱感到心疼,但她不曾多說什麼,因為只要是瀨上剛

的決定,她都會永遠支持。

  「你好!我是瀨上剛,請多指教。」瀨上剛後來也參加了很多談話性節目,

分享著臺灣和日本的文化差異。節目中,常常有很多人問瀨上剛:「你覺得你現

在是臺灣人了嗎?」他總是會說:「我永遠是日本人。」

  曾經,瀨上剛有個夢想,那就是走遍臺灣的每個角落。透過主持《瀨上剛

in

臺灣》,他勇闖臺灣、享受旅遊,對這片土地的情感,也一點一滴累積起來。

Page 81: 臺灣 Yes, I do

77

瀨上剛 楊小萱

因為主持《瀨上剛 in 臺灣》打開了知名度,瀨上剛偶爾也會參加綜藝節目,暢談在臺灣的點滴,被稱作「在臺灣的日本代表」。(受訪者提供)

Page 82: 臺灣 Yes, I do

78

臺灣 Yes, I do.

  現在,瀨上剛有一個夢想,那就是讓臺灣變得更好。他擔任學校的研究助理,

向大眾推行齒模方面的知識,也主持了新的節目《我在臺灣,你好嗎?》,拜訪

臺灣的新住民家庭,連結臺灣與他們家鄉的情誼。

  2016

年,是瀨上剛待在臺灣的第三十個年頭,他深深迷戀著臺灣這座島嶼

的風情萬種,因為這裡,早已是他無可取代的必須。

Page 83: 臺灣 Yes, I do

79

瀨上剛 楊小萱

瀨上剛待在臺灣將近三十年,他迷戀著臺灣的自由,讓他的生活擁有了無限可能。

Page 84: 臺灣 Yes, I do

穿上白紗是女生總會有的幻想與浪漫

雖然隨著孩子成長

要花在他們身上的心力之大

早已不容許她去思考這些儀式的必要與否

   允諾總有一天

他一定會補辦一場婚禮給太太

讓她穿上白紗嫁給他

Be

n

Page 85: 臺灣 Yes, I do

賴正班

賴竹彥

Ben

Page 86: 臺灣 Yes, I do

82

臺灣 Yes, I do.

從南半球來的三隻無尾熊

   與竹彥

文字

 杜以翔

攝影

 鄭宇茹

Ben

Page 87: 臺灣 Yes, I do

83

Ben 賴竹彥

  在花蓮市區的一個巷弄裡,一間賣手工披薩的餐廳,招牌上掛著三隻斗大的

無尾熊,便宜的價格和美食成了花蓮人及外地遊客的勝地。但這間餐廳最吸睛的

不是披薩,而是經常出現在店裡的一對混血兒兄弟─

Ch

arlie

跟Fred

dy

。他們倆

有著大大的眼睛跟濃密的睫毛,雖然是混血臉龐但嘴裡嚷嚷著的童言童語可都是

中文呢!他們也有中文名字,叫做賴易謙與賴定謙,不過直接叫英文名字可能是

他們回應你最快的方式。

  兄弟倆一進來店裡就開始四處亂竄,緊追在後的是臺灣媽媽賴竹彥跟澳洲爸

爸賴正班(B

en

)。倆人一邊顧小孩,一邊張羅著餐廳大小事,是夫妻倆過去幾

年來的典型生活寫照。他們用無比的熱情與衝勁在花蓮這塊後山一邊工作打拼、

一邊陪伴孩子成長,打造出他們的夢想家園。

酒吧邂逅彼此

  對B

en

來說,他人生大部分的時光就是在當廚師。因為澳洲的教育傳統跟

臺灣不同,最重要的事是學習一技之長,而不是「唯有讀書高」。在二十五歲來

臺灣之前,B

en

已經當了十年廚師。後來因為覺得人生苦短,他告訴自己何不趁

Page 88: 臺灣 Yes, I do

84

臺灣 Yes, I do.

年輕時做一些不一樣的事情呢?「I can

do

som

ethin

g differen

t!

  於是,B

en

跑去當一個類似社區管理委員會主任的工作,負責幫忙協調和處

理住戶的所有問題。這是一份坐辦公室的工作,薪水也比當廚師好很多。可是為

什麼後來又放棄這份穩定的工作遠到臺灣花蓮打拼呢?答案就是此刻正在一旁餵

著小兒子吃飯的賴竹彥。

  賴竹彥當初因為沒考上大學,媽媽決定送她到國外去讀書,在澳洲雪梨讀飯

店管理。2005

年賴竹彥在雪梨的酒吧裡邂逅了B

en

,人家說「女追男隔層紗」,

他們戀情的開端就是賴竹彥主動向B

en

要電話。有人問她酒吧中茫茫人海,為

什麼看中Ben

,賴竹彥先是霸氣地回答:「因為他帥啊!」接著臉上卻又掩不住

害羞神色。

  兩個人交換電話後的兩天,B

en

主動出擊邀約賴竹彥出去,三天後就閃電決

定交往。或許是不同文化對交往的定義不同,賴竹彥對人說:「交往一星期他才

跟朋友承認我是他女朋友!」B

en

則是一臉疑惑,不斷回問老婆:「有嗎?」雖

Page 89: 臺灣 Yes, I do

85

Ben 賴竹彥

賴竹彥在澳洲讀書時與 Ben 相識、相戀,結婚後生了兩個可愛的混血寶寶Charlie(右)跟 Freddy(左)。(受訪者提供)

Page 90: 臺灣 Yes, I do

86

臺灣 Yes, I do.

然這件事情成了羅生門,卻也是賴竹彥心中最甜蜜的悶氣。

回臺從零開始

  他們一路穩定交往,也一路「趕進度」,才交往一個月B

en

就帶賴竹彥去

見父母,三個月就同居在一個屋簷下。或許很多人對於這樣展開的異國戀情充滿

浪漫幻想,但是其實他們的生活跟一般情侶沒有兩樣:一個上班、一個上課,每

天晚上一起吃頓飯,假日則去釣魚、野餐、露營。最重要的是,在一起三年多的

時間,讓他們有了成為彼此一輩子伴侶的念頭。

  當時在澳洲讀書多年,賴竹彥決定畢業後要回臺灣,於是直接了當地問

Ben

:「我不可能待在澳洲,你要跟我回臺灣嗎?」就是這一句話,讓B

en

掉了坐在辦公室的優渥工作,到臺灣從零開始。「他很有勇氣,有點賭一把的感

覺。」這是賴竹彥對先生為了她來臺灣的詮釋,B

en

則體貼地表示倆人交往都在

澳洲,如果要求太太結婚後還要留在澳洲對她很不公平,於是決定與太太一同來

到花蓮打拼。

Page 91: 臺灣 Yes, I do

87

Ben 賴竹彥

為愛打拼重拾舊業

  2009

年三月倆人連袂回到臺灣,當時B

en

一直沒有工作。那年全球還在金

融風暴籠罩下,臺灣景氣也不好,夫妻倆突然想到在花蓮一直沒有人做手工披

薩,大多都是披薩連鎖店,B

en

又是廚師出身,於是誤打誤撞就決定開店了,「從

有想法到真正開店,只有兩個禮拜而已。」賴竹彥回憶道。

  由於在國外生活慣了,養成獨立的個性,賴竹彥決定開店後一直都沒告訴家

裡,打算自己張羅一切。後來是因為家裡開自助餐,於是詢問媽媽關於食材部分

的叫貨管道,這一問,媽媽才知道女兒要開店了。賴竹彥對經營餐飲業並非一無

所知,因為從小就在家裡幫忙,到了澳洲也在餐廳打過工,這都是後來與先生開

店的養分來源。

  七月時「三隻無尾熊」順利開張,倆人一邊經營,一邊學習和調整。身為主

廚的B

en

也發揮創意,隨著經驗累積拓展菜單的多元性,現在店中手工披薩的

種類琳瑯滿目,往往讓顧客無法一下子就決定要吃哪個口味。

Page 92: 臺灣 Yes, I do

88

臺灣 Yes, I do.

  而店名的由來,也是一段甜蜜的約定,他們還在澳洲時買了一個三隻無尾熊

的小雕像,彼此說好如果未來要開店,就用這個名字來命名。除了因為先生來自

無尾熊的故鄉澳洲,還有無尾熊可愛的形象,讓他們毫不猶豫就決定這個名稱。

原本賴竹彥還想要放澳洲國旗在店門外,但B

en

覺得不要太強調國籍上的特別,

這個想法於是作罷。便宜又美味的披薩,很快就征服了花蓮在地人的味蕾,在花

蓮市很多人都知道有個澳洲人在做好吃的手工披薩,餐廳也成為花蓮人聚餐的好

去處之一。

一百個披薩鬧笑話

  2009

年的聖誕節,那時已在花蓮開店幾個月,B

en

在聖誕樹下的禮物中藏著

戒指,也準備好所有的計畫,要在那天向賴竹彥求婚。結果沒想到當天一通電話

打來說要訂一百個披薩,B

en

堅決不接這個訂單,心想:「怎麼能讓這一百個披

薩壞了終身大事呢?」不知情的賴竹彥卻覺得先生莫名其妙,「我要賺錢啊!怎

麼可能不接?」不顧B

en

的反對,賴竹彥硬著頭皮還是接了下來,後來才恍然

大悟,而B

en

的苦心已經因為這一百個披薩泡湯了。

Page 93: 臺灣 Yes, I do

89

Ben 賴竹彥

這一座小雕像是「三隻無尾熊」店名的由來,也是 Ben 和賴竹彥之間的約定。

Page 94: 臺灣 Yes, I do

90

臺灣 Yes, I do.

  雖然鬧了這樣的笑話,後來倆人當然還是順利訂婚,B

en

的親人也都來到臺

灣一同參與。他們舉行了臺灣傳統的訂婚禮俗,例如向雙方父母親奉茶,還有男

方吃喜宴到一半要自己默默離席等等,B

en

都一一體驗。於是,這段異國戀情就

從南半球的澳洲飛越到北半球的臺灣,正式進入下一個階段!

穿上白紗的承諾

  在賴竹彥心中,B

en

是一個很有責任感的男人,他對自己的工作一點都不馬

虎,就算前一天晚上跟朋友出去交際應酬,隔天一早還是準時上工。而對B

en

來說,「老婆是個好太太也是個好媽媽」,除了將店裡跟小孩打理得非常好,他

也回憶起當初帶賴竹彥去挑結婚戒指時,她並沒有挑最大顆的鑽石戒指,因為知

道他沒有這麼多錢,這件事情也一直放在B

en

的心上。

  愛情本來就不是以物質生活為重,B

en

對賴竹彥的浪漫還不只這些,親手做

早餐還端上床給太太吃是身為廚師的「基本配備」,情人節或生日花束當然也是

少不了的。下一秒,賴竹彥卻笑著吐槽:「他買花常常被騙,可能看他是外國人,

Page 95: 臺灣 Yes, I do

91

Ben 賴竹彥

老闆都算他比較貴!」這件事情讓B

en

也直搖頭說:「to

o ex

pen

sive!

」生活中

不斷累積的笑柄,也是倆人婚姻中的樂趣所在。

  在未來,還有一件事情是他們要共同完成的。夫妻倆人結婚到現在,只在臺

灣辦了訂婚,也在隔年正式登記,但是他們想回澳洲舉辦結婚儀式的計畫,卻因

為得知懷了大兒子C

harlie

而暫緩。沒多久之後又懷了小兒子F

redd

y

,加上店裡

生意越來越忙,一直沒時間回澳洲完成這個心願。

  在賴竹彥心中,穿上白紗是女生總會有的幻想與浪漫,雖然隨著孩子成長,

要花在他們身上的心力之大,早已不容許她去思考這些儀式的必要與否。但B

en

允諾總有一天,他一定會補辦一場婚禮給太太,讓她穿上白紗嫁給他。

營業時間有玄機

  經營餐廳不是一件簡單的事。B

en

負責廚房內所有的餐點製作,賴竹彥則負

責餐廳外場,包含人事聘雇、接待客人都是由她一手管理,夫妻倆分工負責內場

跟外場的搭配,從2009

年到現在也已經六年了。除了花蓮的創始店,在臺北跟

Page 96: 臺灣 Yes, I do

92

臺灣 Yes, I do.

上:倆人在臺灣訂婚時,Ben 的家人也從澳洲大老遠飛來獻上祝福。下:訂婚的流程遵從臺灣傳統的儀式,除了向公婆奉茶外,也會吃湯圓代表囍事圓滿,雖然 Ben 與公婆是外國人,但他們也在這天一起體驗到臺灣的傳統文化。(上下皆為受訪者提供)

Page 97: 臺灣 Yes, I do

93

Ben 賴竹彥

桃園也擁有兩家分店,讓三隻無尾熊的美味能夠讓越來越多人品嚐到。

  在經營餐廳的過程中,兩個人的合作也不是沒有發生過衝突。「剛開店的時

候一直吵!」賴竹彥回想起那段時間,因為內、外場的工作性質不同,例如外場

的客人在催餐,內場會覺得廚房已經在做了,只是很多餐點本來就需要多一點時

間烹調;諸如此類的小事情很容易成為爭吵的導火線。不過經營多年累積下來的

經驗跟默契,讓他們早已沒有這些問題,餐廳的工作也因為現在內、外場都有資

深的員工跟店長,倆人比較像是老闆的角色。思考的角度也從以前單純想要賺

錢,到現在是要如何讓店裡的特色更加突顯以吸引顧客上門。

  「三隻無尾熊」的營業時間不是整天開張,除了星期一是公休日,週二至週

五也只從下午四點半開始營業。一開始賴竹彥的媽媽希望他們能夠開整天,因為

在臺灣開店的習慣就是不要錯過任何一個賺錢的機會。當時B

en

感到非常驚訝,

因為在國外的觀念中,錢可以少賺,但休息這件事是必須的。所以後來B

en

協成一週一定要休息一天,也算是他來臺灣之後的自我調整。

Page 98: 臺灣 Yes, I do

94

臺灣 Yes, I do.

Ben 負責餐廳的內場,擔任廚師,店裡的招牌是手工披薩,除了各種口味的研發也要控管品質,現在還擁有臺北、桃園兩間分店。

Page 99: 臺灣 Yes, I do

95

Ben 賴竹彥

  目前大兒子C

harlie

已經開始上幼稚園了,小兒子F

redd

y

因為還小所以白

天的時間需要人照顧,夫妻倆都認為等小孩子再大一點,才會考慮是否要再次調

整餐廳的營業時間,目前這樣是可以同時兼顧餐廳跟家庭最好的決定。

  那麼,每週公休的那一天呢?這是賴竹彥與B

en

約定好的約會日,當天兩

個孩子會交給保姆帶,倆人就算吵架也還是要赴約,因為這樣所有的爭吵就都不

會超過一個星期。他們可能去看場電影,或吃頓晚餐,簡單的相處就是他們夫妻

倆每週一公休日的倆人世界,誰也不准打擾,連兒子也是。這正是他們夫妻堅持

的感情增溫之道!

文化差異不是問題

  B

en

從澳洲來到臺灣快七年,在融入臺灣的過程中難免會有許多文化衝擊,

像是對於臺灣傳統信仰的燒紙錢感到非常新奇,又或者聞到臭豆腐的味道還是無

法接受。其實B

en

也曾提起勇氣吃過,但是他皺著眉頭作嘔地說:「吃起來跟

聞起來一樣!」那表情像是在訴說一場災難。

Page 100: 臺灣 Yes, I do

96

臺灣 Yes, I do.

  不過倒是有B

en

覺得很棒的文化差異,就是「坐月子」。在國外並沒有這

樣的傳統,媽媽總是生完小孩子之後過沒幾天就開始繼續工作,在臺灣可以有一

個月的時間讓剛生產完的媽媽好好休息,嬰兒也需要足夠的睡眠,這段時間也

    

不會有人來打擾,B

en

認為這是非常好的文化傳統。賴竹彥馬上翻了個白眼,忍

不住吐槽老公:「他會覺得坐月子很好是因為他自己不愛洗頭,所以才不覺得我

沒洗頭會怎麼樣!」

  文化差異還包含了飲食習慣,對於開餐廳的他們是如何收服臺灣人的胃口

呢?其實B

en

並沒有因為店開在臺灣,刻意去調整手工披薩的口味,他的理念

是把每個披薩都做到「th

e best

」,客人自然就買單。倒是賴竹彥常將家裡的菜

色轉變成有點澳洲口味,讓先生可以吃得習慣點,「S

he is a go

od

coo

k.

」是B

en

對於賴竹彥廚藝的讚賞,現在來到臺灣這麼多年,早已成為「雜食性」的他,什

麼都吃,當然臭豆腐還是不在其中!

在花蓮全心陪著孩子成長

  夫妻倆目前最大的重心除了餐廳就是兩個兒子,賴竹彥覺得B

en

不像大家

Page 101: 臺灣 Yes, I do

97

Ben 賴竹彥

印象中的外國人,不僅獨立,而且專情又重視家庭。回想起當初得知老婆懷了大

兒子的那一刻,B

en

在睡夢中被賴竹彥搖醒,還說她懷孕了,賴竹彥形容B

en

概愣了十秒才瞬間清醒,還問了她五次「A

re yo

u su

re ?

  兩個孩子越來越大,對於孩子要在哪個國家受教育,B

en

覺得小孩子在小時

候待在哪個國家是沒有差別的,大一點才會有差異,像是在澳洲小孩只要上六個

小時,剩下的時間會去運動。臺灣則是八至九小時,甚至還要補習,這是他們夫

妻倆之後才要去思考的問題,「我們跟所有國家的父母都一樣,都希望孩子快

樂、幸福、平安地長大」。B

en

還開玩笑地說:「現在我新的嗜好就是替小孩換

尿布!」

  現在賴竹彥跟B

en

希望能在花蓮這塊土地上陪伴孩子成長,這裡的好山好

水讓B

en

剛來到花蓮時就驚喜不斷,他希望能在清澈的溪流裡教兩個孩子游泳,

就像一般澳洲父母都會做的那樣,這也是他成為父親最想做的事情之一。目前

Ben

擁有臺灣的永久居留證,未來不管是繼續待在臺灣,或是之後要回去澳洲定

居,他們只說順其自然,陪伴孩子才是最重要的。

Page 102: 臺灣 Yes, I do

98

臺灣 Yes, I do.

  而且,要考慮的因素恐怕即將不只有這兩個小毛頭了。今年(2016

)情人節

賴竹彥向親友們宣布她又懷孕了,肚裡的孩子依然是男生。賴竹彥在照超音波那

天,夫妻倆人都期待會是女兒,一得知又是兒子時,B

en

突然呆滯不說話,有時

候還會看著兩個兒子說:「真希望會有個女兒。」賴竹彥雖然想法相同,但目前

也沒有要繼續「拼」女兒的打算,還開玩笑地強調:「誰叫我生第四胎我會立馬

跟誰斷絕關係!」這下真的湊成「三隻無尾熊」,C

harlie

、Fred

dy

,還有他們

在肚子裡的弟弟「O

liver

」,三兄弟將一起在花蓮還有這間手工披薩店長大!

Page 103: 臺灣 Yes, I do

99

Ben 賴竹彥

在澳洲,通常父母都會教小孩學會游泳,因此身為爸爸的 Ben 也會帶著孩子到游池去學習游泳。(受訪者提供)

2016 年三月,一家人返回 Ben 的故鄉澳洲,一家人在海邊玩水,媽媽賴竹彥則是最佳的攝影師,紀錄所有過程。(受訪者提供)

Page 104: 臺灣 Yes, I do

100

臺灣 Yes, I do.

文字 鄭宇茹

﹁沒有在聽的人就要小心了!﹂

各國俗語大集合

﹁吃葡萄不吐葡萄皮,

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

﹂,

各種語言中都會有屬於自己的一些俚語︑

繞口令或是一些名言佳句,

可是就算使用相同的語言,

在不同國家也會

有不同的用法,

三比八團隊在採訪異國婚姻的過程中,

也整理了來自不

同國家的有趣俗語,

一起來看看吧!

﹁落雨天背穀,

越背越重︒﹂欸?下雨天背稻草會越背越重,

這句話到

An

ap

ple

a d

ay

,

ke

ep

s th

e d

oc

tor a

wa

y

中國

Page 105: 臺灣 Yes, I do

101

底指的是什麼呢?明明一樣是中文,

卻猜不到想表達什麼,

別擔心,

中國人代表的張小燕來解答!猜對了嗎?答案就是﹁要在對的時間做對

的事︒﹂事倍功半還是事半功倍,

就看你有沒有選對時機,

看似簡單的

比喻,

卻有深遠的意義呢!

想知道如何用英文形容別人很醜,

但又不想只用

嗎?澳洲的

提供了以下兩種比喻,

讓你罵人也能有不同的選擇!你可以形容別人

﹂︵頭像是一個被掉落的派︶,

He

ad

like

s a

dro

pp

ed

pie

澳洲

ug

lyB

en

Page 106: 臺灣 Yes, I do

102

臺灣 Yes, I do.

或是﹁

﹂︵頭像是被壓扁的螃蟹︶,

都是一種爛掉的感覺,

是不是很狠又不帶髒字呢?但還是知道有這種說

法就好,

不要隨便對別人用啊!

除此之外,

加拿大的

也跟我們分享了一句聽起來有點恐怖的英文

﹂︵踩在裂縫

上,

摔斷媽媽的背︶︒太可怕了,

為什麼會害媽媽摔斷背呢?原來這是

西方國家的迷信,

而且只用在小朋友身上,

目的是希望小孩子能夠小心

Ste

p o

n a

cra

ck

, bre

ak

yo

ur m

oth

er's

ba

ck

He

ad

like

s a

sm

as

he

d c

rab

加拿大

Joh

n

Page 107: 臺灣 Yes, I do

103

走路︒可是其實啊,

孩子踩在裂縫上摔倒了,

媽媽的背不一定會斷,

一定會心疼呢!

小朋友不聽話的時候,

聖文森的方言就派得上用場了!﹁

﹂︵

︶,

旭日牧師

透露這通常是用來警告小孩子要聽話,

不然﹁沒有在聽的人

就要小心了!﹂,

更白話一點就是不聽話就會被懲罰啦!大家要乖乖豎

起耳朵聽爸媽的話呀!

wh

o n

ar

ha

ir go

fee

lW

ho

do

es

n’

t he

ar, w

ill fee

l

聖文森

Ca

lbe

rt

Page 108: 臺灣 Yes, I do

104

臺灣 Yes, I do.

當身邊的人打噴嚏,

英語系國家的人會說﹁

﹂或是﹁

﹂,

那你知道印尼文的﹁

﹂要怎麼說嗎?

讓印尼女孩

告訴你,

來!跟著念一遍:

﹁            ﹂,

這樣下次去印尼看到身邊的人感冒或

是打噴嚏,

就知道該說什麼了吧!

大家都知道學習西班牙文時,

彈舌音並不是那麼容易,

智利人羅美智便

Go

d b

les

s y

ou

Ble

ss

yo

uG

od

ble

ss

yo

u

Tu

ha

n m

em

be

rka

timu

印尼

智利

Na

nc

y

Page 109: 臺灣 Yes, I do

105

提供了大家一段西班牙文的繞口令,

雖然翻譯成中文看起來沒有什麼特

別的意義,

但想要練發音嗎?照著念就對了!

﹁            ,

 與 雪茄

            ,

 與 桶子

              ,

車子快跑

,

負載著糖朝鐵軌去︒﹂

Erre

co

n e

rre c

iga

rro

erre

co

n e

rre b

arril

ráp

ido

co

rren

los

ca

rros

ca

rga

do

s d

e a

ca

r al fe

rroc

arril

最近世界紛擾不安,

到處都有爆炸案︑病毒肆虐︑戰亂的消息傳來,

土耳其

RR

RR

Page 110: 臺灣 Yes, I do

106

臺灣 Yes, I do.

土耳其國父凱末爾曾經說過:﹁

﹂︵

,

國內和平,

世界和平︶,

在中文的意思比較接近﹁家齊而後國治,

國治而後天下平﹂的概念,

這句話也被當成土耳其對外國的政策準則喔!對愛家愛國的土耳其人吳

鳳來說,

可是非常有意義的一句話︒

同樣是名言佳句,

瀨上剛也提供了一句他最喜歡的日本古語:﹁為せば

成る為さねば成らぬ何事も成らぬは人の為さぬなりけり︵不管遇到什

Yu

rtta s

ulh

cih

an

da

su

lh

Pe

ac

e a

t ho

me

, pe

ac

e in

the

wo

rld日本

Page 111: 臺灣 Yes, I do

107

麼事,

只要保持著堅定意志就一定會成功︶﹂,

他們相信如果有目標︑

有夢想,

只要努力就一定能達到︒萬一沒有成功,

也不要怪別人,

一定

是自己努力不夠,

而這也是他一路走來的信念!

,

祝大家有志者事竟成! W

he

re th

ere

is a

will, th

ere

is a

wa

y

Page 112: 臺灣 Yes, I do

108

臺灣 Yes, I do.

文字 黃苡齊

迷信習俗四處皆有,荒謬難解各有不同

說到臺灣的迷信︙︙

﹁女兒出嫁要潑水﹂

﹁孕婦不能拿剪刀﹂

﹁晚上不能剪指甲﹂

﹁送人時鐘︑鞋子都不行﹂

﹁不能用手指頭指月亮!不然耳朵會被割掉!﹂

這些迷信你相信哪一些呢?

Page 113: 臺灣 Yes, I do

109

來自澳洲的

提到,

當初跟老婆在臺灣舉行訂婚儀式的時候,

他被

告知新郎在喜宴進行一半時就必須離席,

而且還不能跟大家

,

他雖然不懂為什麼,

但就照做了,

反而是遠從澳洲前來的

媽媽一臉驚訝︑狐疑地說:﹁

﹂︵這樣很沒禮貌耶!︶

原來在臺灣傳統習俗中,

訂婚是由女方設宴款待男方來客,

因此如果新

郎一路吃到最後,

就等於把女生﹁呷ㄍㄠˋㄍㄠˇ﹂︵臺語:吃得死死的︶

然而為什麼不能        呢?那是因為      在中文就

sa

y

go

od

by

e

Th

at’

s ru

de

!

sa

y g

oo

db

ye

go

od

by

e

Be

n

Page 114: 臺灣 Yes, I do

110

臺灣 Yes, I do.

是﹁再見﹂的意思,

沒有人會希望在訂婚的場合再見一次吧!難道是想

再訂一次婚嗎?

除了訂婚的習俗,

﹁做月子﹂這件事也被來自聖文森的

當成

是一種迷信了!﹁這就像在西方,

會有人說﹃小孩子不能剪頭髮,

不然

會變笨﹄,

是一樣的道理!﹂

此話一出,

馬上引起現場臺灣女

生的一致否定!甚至說出了很多關於做月子的理論︑好處︑科學根據等

等,

然而經過一連串的討論,

還是堅信:

Ca

lbe

rt

Ca

lbe

rt

Ca

lbe

rt

Page 115: 臺灣 Yes, I do

111

︵那就是迷信︶!﹂

但是!同樣來自西方國家的

卻不這麼認為,

或許是因為澳洲國內充

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人,

早已見識多元的文化模式,

因此他並不覺

得做月子是一件莫名其妙的事,

反而覺得很有它的道裡︒

Th

at IS

su

pe

rstitio

us

.

話雖如此,

說到做月子的好處,

想到的居然是:﹁有一個月大家不

能瘋狂地到家裡來看小寶寶,

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只能說做月子的好,

或許真的只有臺灣人知道!

Be

n

Be

n

Be

n

Page 116: 臺灣 Yes, I do

112

臺灣 Yes, I do.

除了臺灣有著傳統的習俗和迷信,

其實在外國也是有很多的!

打噴嚏後的一聲﹁

﹂或許你並不陌生,

但你真的知道為什麼

要這麼說嗎?

說這其實是從信仰而來的,

西方國家多數為天主︑

基督教徒,

他們相信當一個人打噴嚏的時候,

就是惡魔要來偷走靈魂的

最佳時機,

因此旁邊的人就需要對他說一聲﹁

﹂,

才能讓

他免於厄運︒

ble

ss

yo

u

ble

ss

yo

u

Be

n

Page 117: 臺灣 Yes, I do

113

來自土耳其的吳鳳也分享了一些土耳其當地的迷信,

例如女生在懷孕的

時候不能偷東西,

否則生出來的小寶寶身上就會有胎記,

而且偷的東西

越大,

胎記就會越大!這和臺灣﹁孕婦不能拿剪刀,

否則小孩會有兔唇﹂

的迷信似乎有異曲同工之妙,

雖然聽似沒有根據,

但還是會有人篤信,

不敢以身試法︒

最後,

再把焦點轉回

,

他說:在聖文森有一個語言上的習慣,

就是把無法解釋的東西都加上或是直接叫做﹁

﹂,

jum

by

Ca

lbe

rt

Page 118: 臺灣 Yes, I do

114

臺灣 Yes, I do.

惡魔靈魂︵      ︶的意思︒像是以前的人在地上看見蘑菇,

不知道怎麼稱呼它,

就將它取名為﹁         ﹂︵惡靈雨傘︶,

而這個名詞也一直流傳到現在,

即使他們已經知道了它叫做

﹁      ﹂︒

當然除了文章中提到的這些,

世界各地肯定還存有著許多千奇百怪的迷

信,

對於陌生的迷信,

我們要做的,

絕對不是批評或嘲笑,

而是要去挖

掘它背後的意義,

這麼做不僅能夠增長知識,

還能夠更加了解,

甚至融

ev

il sp

irit

jum

by

um

bre

lla

mu

sh

roo

m

Page 119: 臺灣 Yes, I do

115

入當地的文化!

Page 120: 臺灣 Yes, I do

吳鳳趁著拍攝空檔

偷偷摸摸地將

拉到一旁

從口袋中拿出準備好的戒指

在湛藍的海洋中替她將戒指套上

此時此刻沒有人打擾

 海藍天只屬於他們倆人

Ry

nn

e

Page 121: 臺灣 Yes, I do

RynneRifat吳

 鳳

 錦玉

Page 122: 臺灣 Yes, I do

118

臺灣 Yes, I do.

﹁對的人﹂不用定義

吳鳳與

文字

 杜以翔

攝影

 鄭宇茹

Rynne

Page 123: 臺灣 Yes, I do

119

吳鳳 Rynne

  2012

年全臺矚目的第四十七屆電視金鐘獎,將「行腳節目主持人獎」頒給

了一個外國人。這位外國人上臺領獎時,情緒激動,不斷地摸著他的光頭。得獎

感言語無倫次,因興奮緊張而不標準的中文不斷從嘴裡吐出。雖然有點不知所

云,但是全場來賓和收看轉播的觀眾們可以確定他為了得獎穿了條紅內褲,事前

還向媽祖祈禱,看得出來這位外國人已經十分融入臺灣的風俗習慣。他還有一個

非常「臺灣」的中文名字:吳鳳。

  來自土耳其的吳鳳,許多臺灣人對他並不陌生,認識他的人一開始大多都是

從《愛玩客》這個節目開始注意到他。每週四晚上十點打開電視,收看《愛玩客》

這個外景節目,會看到吳鳳用生動活潑的肢體語言介紹許多臺灣的美食與景點,

除了他本身幽默逗趣的個性為節目加分不少,有時候會跟其他藝人在節目中一搭

一唱,或是設計劇情讓觀眾更快進入節目的節奏。

  節目最大的亮點,是當介紹到許多臺灣傳統的風俗民情時,吳鳳總是親身去

體驗,像是親自上陣嘗試舞龍舞獅,也曾跟著媽祖一起繞境,臺灣許多正港的小

吃更是進入了吳鳳的肚子裡,突顯出文化的碰撞,也增添了節目的可看性。吳鳳

Page 124: 臺灣 Yes, I do

120

臺灣 Yes, I do.

一舉獲得金鐘之後,知名度更是大增,甚至有許多阿公阿嬤走在路上會指著他

說:「你就是電視上那個阿兜仔!」現在的他在臺灣擁有一個家庭,也以身為臺

灣的一份子為榮。

一路走過的穩定愛戀

  金鐘獎典禮臺上的吳鳳,成為眾人焦點,很少人知道臺下坐著那時候還是女

朋友的老婆陳錦玉(R

yn

ne

),默默地為他祈禱。當時R

yn

ne

怕他壓力太大,還

先給他「打預防針」:「得獎的人應該是沈文程大哥啦!」那年入圍的競爭對手

大多都是主持行腳節目經驗豐富的前輩,吳鳳靠著別具一格的幽默主持,突破重

圍,臺下的R

yn

ne

也歡欣鼓舞地替他鼓掌。那時倆人才剛在一起不久,陪著吳

鳳從沒沒無聞到風光得獎,一路走過這些日子的他們,終於在2015

年一月登記

成為夫妻。

  還記得倆人的認識是在一場朋友的聚餐中,吳鳳那時向R

yn

ne

介紹自己,

還強調自己有經營一個粉絲專頁,不過當時知名度尚未打開的他,按讚的人數當

然不多。R

yn

ne

好奇之下go

ogle

了吳鳳這個名字,發現維基百科竟然寫了好多

Page 125: 臺灣 Yes, I do

121

吳鳳 Rynne

在《愛玩客》中吳鳳穿上原住民服飾,外國臉孔搭配起這樣的服裝非常有趣,也讓觀眾在看節目時感到非常新鮮。(受訪者提供)

Page 126: 臺灣 Yes, I do

122

臺灣 Yes, I do.

有關吳鳳的有趣經歷,後來吳鳳跟她承認其實那是他為了行銷自己所親自編輯

的內容,讓她噗哧一笑。從事媒體相關工作的R

yn

ne

天性活潑,熱愛冒險,當

時心想眼前這個人也許可以多認識看看。沒想到不到兩、三個星期倆人就閃電交

往,開始這段異國戀情。

  當時他們每週四的約會行程就是在家看《愛玩客》播出。R

yn

ne

會邊看邊告

訴吳鳳臺灣人的習慣用語,或者給他一些身為觀眾的意見。那時吳鳳的主持事業

剛起步,正需要有人給他建議,R

yn

ne

除了是女朋友,更是最棒的推手,總是在

背後扶持他,包括替他治裝,打理生活細節,為的就是要讓吳鳳的演藝工作能夠

順利往上攀登。而他們的愛情也一路跟吳鳳的事業一樣,穩定成長。雖然沒有高

潮迭起的劇情,但卻有倆人自己的小小甜蜜。

歷經沒沒無聞更懂珍惜

  然而,在《愛玩客》這個節目之前,吳鳳還只是個偶爾接通告的素人。2006

年,吳鳳拿到獎學金來到臺灣的師大攻讀碩士,走在師大路上突然被人問:「我

們在拍一個公視的紀錄片,不知道你是否有意願來演戲?」從沒接觸過表演的吳

Page 127: 臺灣 Yes, I do

123

吳鳳 Rynne

鳳在影片中,飾演的是醫生馬偕,原來是吳鳳的光頭外型讓他雀屏中選,也開啟

了他的演藝之路。

  不過這條路可不好走,吳鳳因為沒有經紀公司簽約,只能不斷地參加試鏡,

就算一直碰壁還是不放棄,他只期望可以獲得一個機會。不但如此,希望能在

表演上更專業的他,還到臺北藝術大學、文化大學上表演課、編劇課,後來在

2008

年更挑戰了脫口秀,也是演員裡唯一全程用中文表演的外國人。歷經了種

種,他心中一直有個疑問盤旋著:「我是藝人嗎?大家認識我嗎?」在開始對自

己的現況和未來產生懷疑的這個時候,如同注定般,他接到了來自《愛玩客》主

持工作的邀約,「這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通電話!」。

  努力終於有所回報,吳鳳回憶得知入圍金鐘獎的當下:「我只知道,我需要

一個肯定。」獲得評審青睞之後,終於讓他在如急流般,競爭激烈的演藝圈浮出

了水面,穩定的收入也總算可以溫飽自己和家人。歷經那段長時間的沒沒無聞,

讓來自土國卻能夠敲響臺灣金鐘的吳鳳,更珍惜這得來不易的機會與肯定。

Page 128: 臺灣 Yes, I do

124

臺灣 Yes, I do.

家中擺放金鐘獎的獎座,旁邊放著一張夫妻倆在臺南孔廟拍下的紀念照。而金鐘獎對於吳鳳來說,更是來到臺灣最大的驚喜與鼓舞!(受訪者提供)

Page 129: 臺灣 Yes, I do

125

吳鳳 Rynne

所謂「對的人」不用定義

  吳鳳的事業漸漸穩定之後,他與R

yn

ne

的感情很快過了兩年,他也開始思

考自己的人生是否要進入下一個階段了?在土耳其大學讀中文,拿到獎學金後來

到臺灣唸碩、博士,後來在因緣際會下開始進入演藝圈,從不知名的『小咖』到

現在敲響金鐘的成果,對他來說這一切似乎經歷得有點太快。他不斷地問自己:

「我準備好了嗎?」也思考著眼前這位處處替他著想的女朋友真的是那個「對的

人」嗎?吳鳳一時還找不到這些問題的答案,只是先將它們暫時放在心中。沒想

到,命運的交叉口很快就來到眼前。

  那時,吳鳳在土耳其的父親對於兒子和臺灣女友的異國戀情表態反對,個性

傳統且固執的他甚至鬧起牛脾氣,堅持不接兒子電話,這些讓吳鳳心情十分低

落。眼見這樣的狀況,R

yn

ne

只是走過去輕聲地問他:「你為了什麼在煩心?說

出來讓我一起分擔吧!」當下,吳鳳明白了所謂「對的人」其實不需要什麼定義,

對他來說,R

yn

ne

就是那個一直在身後的支柱。

Page 130: 臺灣 Yes, I do

126

臺灣 Yes, I do.

  於是他們決定回土耳其一趟,一起去見吳鳳的家人。R

yn

ne

其實是吳鳳第一

個帶回家的女朋友,而R

yn

ne

看著吳鳳與他家人的感情十分融洽,常常講笑話

逗得全家大小哄堂大笑,她才明白,了解一個人,從他的家庭生活開始,是最快

速、最真實的。不難明白吳鳳身上渾然天成的幽默感與善良特質是從何培養起,

這樣的形象也在她心中對於這個男朋友加分了不少,更體會到與吳鳳相處不能硬

碰硬,撒嬌是非常有用的潤滑劑。倆人的關係在見過吳鳳家人後又更進一步了,

Ry

nn

e

看見吳鳳花了更多心思在她身上,也感受到他在交往過程中的種種改變。

此時,她更加確定,吳鳳就是那個白馬王子。

比得獎還緊張的求婚大作戰

  在心中早已埋下要向R

yn

ne

求婚的種子,吳鳳決定在2014

年年底讓種子直

接萌芽,但是卻苦惱著一件事,就是求婚最重要的配備─

「戒指」。因為工作賺

來的錢都交給R

yn

ne

掌管,若是突然跟她拿很多錢也想不到一個適當的理由,

總不能坦白說要去買求婚戒指吧!於是在某次回土耳其時,吳鳳買了一個樸素的

戒指,雖然沒有閃耀動人的鑽石,卻有十二萬分的全心全意。

Page 131: 臺灣 Yes, I do

127

吳鳳 Rynne

上:倆人的濃情密意化不開,雙眸中只有彼此的身影。(受訪者提供)下:從還沒成名到現在的成就,Rynne 一直在身後支持著吳鳳的演藝生涯,是他最堅強的後盾。

Page 132: 臺灣 Yes, I do

128

臺灣 Yes, I do.

  在最重要的求婚日子當天,吳鳳約了R

yn

ne

來到西門的紅樓,表面上與平

常約會沒有兩樣,但吳鳳可是準備了好長的時間,不但邀請了R

yn

ne

的親友來

到現場祝福他們,也親手製作卡片跟影片,還佈置了許多氣球,就是想給未來的

老婆最浪漫的求婚。當晚,吳鳳正式展開求婚大作戰,先找理由離開現場,再

帶著戒指出現在R

yn

ne

面前,此時安排好的親友們也紛紛出現,圍繞著他們。

Ry

nn

e心裡已經知道這就是她盼望許久的求婚儀式,心中的想像全如偶像劇般那

樣的夢幻無暇,正當她沉溺於這場本精心策畫的求婚,卻被吳鳳感性的淚腺瞬間

從夢中拉回現實!

  因為要向R

yn

ne

求婚,焦慮萬分的吳鳳,竟然哭了起來!感性到像個孩子

般深怕被拒絕,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哭著對R

yn

ne

說:「你趕快say

yes

,我

好緊張!」看見吳鳳哭得那麼慘,R

yn

ne

原本在眼眶中打轉的眼淚瞬間都乾了,

反過來安慰他別再哭了。而吳鳳回憶起當天的緊繃,竟覺得求婚比拿金鐘獎還要

令人緊張。儘管不同於想像中的浪漫求婚,但對於R

yn

ne

來說,吳鳳如此「真」

的性格,才是她愛上眼前這個光頭大男孩的唯一理由。求婚這段故事也成為他們

「另類」的美好回憶。

Page 133: 臺灣 Yes, I do

129

吳鳳 Rynne

吳鳳向 Rynne 求婚,感性的時刻讓他哭得淅瀝嘩啦,Rynne 除了趕緊答應求婚,還在一旁安慰他別哭了!(受訪者提供)

Page 134: 臺灣 Yes, I do

130

臺灣 Yes, I do.

生活中的種種是最佳調劑

  或許感情的事情就是如此,對彼此的依賴總是隨著時間不斷累積,這當然也

能在吳鳳與R

yn

ne

身上找到一些線索。從不顧慮吳鳳是個外國人的R

yn

ne

,喜

歡聽他講解著從外景節目中看到的文化民情,有時候R

yn

ne

都覺得吳鳳的視野

比她還寬廣,除了有許多文化交流之外,也覺得這樣的老公超級帥氣!吳鳳則是

依賴著R

yn

ne

的細心,身為演藝人員的他去上每一個通告、節目的衣服配件都

是Ry

nn

e

一手打理,外景節目要以輕便為主,接受採訪時端正的襯衫可就少不

了。或許對於小時候媽媽就過世的吳鳳來說,R

yn

ne

除了是老婆,也像一個媽媽

一樣,總是替他注意著每一個細節。

  「R

om

antic

」是幾乎所有女人心中對於愛情的首位形容詞,吳鳳何嘗不知道

這個道理,他想要扭轉求婚時哭得唏哩嘩啦的印象,於是又悄悄地計畫著另外一

個驚喜。在某次《愛玩客》的節目,團隊要出外景至蘭嶼,沒去過蘭嶼的R

yn

ne

也跟著前往,打算在老公工作時一個人在旁邊放鬆旅遊。沒想到在浮潛的時候,

吳鳳趁著拍攝空檔,偷偷摸摸地將R

yn

ne

拉到一旁,從口袋中拿出準備好的戒

Page 135: 臺灣 Yes, I do

131

吳鳳 Rynne

指,在湛藍的海洋中替她將戒指套上。此時此刻沒有人打擾,碧海藍天只屬於他

們倆人。原來這是吳鳳給老婆週年紀念的禮物,總算補給R

yn

ne

一個心目中憧

憬的浪漫儀式,也讓R

yn

ne

對吳鳳承諾:「我想和你一起變老」。

  另外,R

yn

ne

十分喜歡收到親手寫的卡片,這對於身為外國人的吳鳳來說可

是一大挑戰,每個中文字都像是圖畫一樣。幸好在臺灣讀書一段時間的他有個技

能,就是很會用電腦的羅馬拼音打字,於是他都會先將卡片的內容用電腦打字之

後,再依照上頭的筆畫把卡片一字一句親手「描」出來。如今即時通訊的科技如

此發達,傳送甜言蜜語當然也無比方便,但是手寫的卡片卻擁有科技所缺少的溫

度。R

yn

ne

有時候會看不懂吳鳳的奇怪文法,但從笨拙的字跡中卻再再看出他的

心意,他知道老婆喜歡,就會努力去做!倆人就在一起努力的生活中製造許多小

樂趣,這也是能夠維持婚姻新鮮度的最佳調劑。

突如其來的小驚喜

  在2015

年某個深夜時刻,R

yn

ne

興沖沖地搖醒正在熟睡的吳鳳說:「老公

老公,我好像懷孕了!」眼睛半睜開的吳鳳還沒意會過來,R

yn

ne

又重複了一次,

Page 136: 臺灣 Yes, I do

132

臺灣 Yes, I do.

他才瞬間從恍惚中清醒,不可置信地望著老婆。一直有著生孩子計畫的他們,其

實並沒想到這個小生命那麼快就到來。倆人又驚又喜,一方面準備好要當爸爸跟

媽媽了,但另一方面又開始胡思亂想:「一切真的O

K

嗎?」

無論如何,這意

味著夫妻倆也一起進入人生的下個階段,學習如何當一個好的爸爸和媽媽,是他

們共同面臨的課題。

  不過,得知懷孕那時他們才剛登記結婚,過一陣子才要宴客。按照臺灣傳統

習俗,懷孕三個月內是絕對不能跟任何人說的,於是宴客照常舉行,吳鳳則在婚

宴中不斷注意老婆的動靜,深怕一個不小心R

yn

ne

會有太大的動作。這些保護

的舉動都在秘密中進行,可不能提前露餡!許多人曾認為吳鳳跟R

yn

ne

是因為

有了孩子才結婚,但他們卻是登記結婚之後才突然發現新生命的到來,從新婚夫

妻成為新手爸媽,進度整個大躍進,吳鳳也給自己下了個最新註解:「現在我可

是吳鳳爸爸了!」。

  在懷孕的過程中,吳鳳的妹妹也曾問過R

yn

ne

:「希望孩子出生是大眼睛

還是小眼睛呢?」也許是物以稀為貴,臺灣人都希望孩子的眼睛能夠水汪汪的,

Page 137: 臺灣 Yes, I do

133

吳鳳 Rynne

結婚宴客時,最後一套禮服選擇傳統的中國式服裝,Rynne 穿上旗袍,吳鳳則是穿上唐裝,讓異國婚姻的倆人在此刻充滿中國風的味道。(受訪者提供)

Page 138: 臺灣 Yes, I do

134

臺灣 Yes, I do.R

yn

ne

身旁的小姨子卻希望自己的姪女能夠擁有小眼睛,因為她認為那樣很美,

這倒讓R

yn

ne

大開眼界,原來在臺灣跟外國人的眼中有這樣的文化差異。而吳

鳳也同樣愛對著她大大的肚子,大聲地唱著自己編的童謠:「E

kim

、Ekim

Ekim

,眼睛就是C

hin

ese

」,期待女兒出生後會擁有中國人特色的眼睛,後來答

案揭曉了!出生的女兒果真遺傳到媽媽,擁有一對「會電人」的美麗鳳眼,這

讓吳鳳與他的家人都開心不已,覺得十分特別。吳鳳更強調:「我們是H

app

y

Fam

ily!

」要建造一個愛的環境,讓女兒在這個家健康茁壯。

成了新手爸媽的體會

  孩子出生後,對於所有新手爸媽來說,最大困擾就是沒有良好的睡眠,因為

嬰兒半夜總是會醒過來,不管是因為餓了需要喝奶,或是尿布讓皮膚不適都會讓

他們嚎啕大哭。親餵母乳的R

yn

ne

也常需要在半夜起來餵女兒喝奶,吳鳳則是

在一旁安撫著女兒的情緒,倆人一陣忙碌後又繼續睡覺,這也是許多新手爸媽的

真實寫照。

  

Page 139: 臺灣 Yes, I do

135

吳鳳 Rynne

在 Rynne 懷孕的過程中,倆人都會定期拍下紀念照片作  ,從剛懷孕的超音波檢查到生產後的歷程都有,當然大肚子時期更是少不了! (受訪者提供)

Page 140: 臺灣 Yes, I do

136

臺灣 Yes, I do.

身為新手爸媽,夫妻倆有許多感受,對於當初面臨進入婚姻的不確定感,吳鳳在

當了爸爸之後才明白,其實根本不用害怕,因為當扛起責任的時候,其實就知

道自己會承擔起來。R

yn

ne

則領悟到育兒方法有百百種,只有親身經歷,才能明

白如何了解孩子的個性,並且找到最適合的方式,不需要給自己和小孩太大的壓

力,找到平衡點就是最棒的那個選項。

  他們將女兒的土耳其名字取作E

kim

,意思除了是代表出生的月份「十月」,

也有「豐饒」的意思,期許女兒未來的人生能夠多采多姿。E

kim

的到來讓吳鳳

的肩膀上擔負了更多的責任,他想要努力賺更多的錢,讓家人過更好的生活,

也希望能夠帶著女兒回到土耳其看看家鄉美麗的海邊,在吳鳳的童年回憶中,

那是他心中最漂亮的風景。對於E

kim

來說,臺灣跟土耳其都是她的家,吳鳳跟

Ry

nn

e

都企盼她能在擁有兩個國家的資源下平安成長,並擁有國際觀。除此之

外,最重要的,當然還是希望孩子能夠開開心心地長大,當一個好人,這是身為

父母心中最嚮往的事情。

Page 141: 臺灣 Yes, I do

137

吳鳳 Rynne

從倆人晉升三人世界,吳鳳與 Rynne 開始學習當爸爸和媽媽,能陪伴女兒 Ekim平安長大就是他們最開心的事情了。 (受訪者提供)

對於女兒 Ekim 來說,她擁有兩個家,一個是土耳其,另一個則是臺灣。(受訪者提供)

Page 142: 臺灣 Yes, I do

涵予特別喜歡把

    

比喻成

泥土裡的寶石

雖然眼前看到是一片灰黑

但當你慢慢去挖掘的時候

就會發現它的光彩是多麼美麗

Ca

lbe

rt

Page 143: 臺灣 Yes, I do

 日

蕭涵予

Calbert

Page 144: 臺灣 Yes, I do

140

臺灣 Yes, I do.

你是我不曾後悔的決定

與涵予

文字

 陳思寧

攝影

 鄭宇茹

Calb

ert

Page 145: 臺灣 Yes, I do

141

Calbert 蕭涵予

  每到星期六下午,「天父爸爸真偉大」的童稚歌聲就會從高雄「基督復臨安

息日會」附設的英語學堂傳出來。教室內,一群孩子們排排坐,生澀地彈著烏克

麗麗,戰戰兢兢地數著節拍。有些不知不覺地落了好幾拍,有些則是呈現了無敵

放空的狀態。儘管如此,這群小小音樂家們不以為意,繼續手忙腳亂地練習著。

  來自加勒比海島國聖文森及格瑞那丁(S

aint V

incen

t and

the G

renad

ines

的牧師旭日(C

albert

)坐在他們旁邊,黝黑的膚色使他特別顯眼。他一邊盯著

小朋友們的和弦指法,一邊也彈著自己手上的木吉他,嘴角露出慈愛的笑容,似

乎暗示著眼前的這片成就,都是他親自傳授而成。在這個洋溢著赤子之心的空間

裡,C

albert

的臺灣妻子蕭涵予則是率性地當起樂團指揮。她跪坐在地上,將及

腰的長髮往旁邊一撥,舉起纖細的雙手,開始不停揮舞,同時溫柔地對孩子們

說:「很棒哦!大聲唱哦!下一個是C

和弦呦!」

上帝的呼召

  面對十幾個來自不同家庭的孩子,要把他們訓練成一個樂團,沒有幾把刷

子,娃娃兵團恐怕隨時會爆走、失控吧!即便每周都乖乖練習,但總會有幾個小

Page 146: 臺灣 Yes, I do

142

臺灣 Yes, I do.

朋友進度不甚理想。這個時候,他們的小圓臉就會皺成一團,而涵予總是很有耐

心地告訴他們:「沒關係!我們再來一次哦!」於是,深怕出錯的孩子才重拾信

心,安然地繼續唱著歌、彈著琴。

  其實「教學」對夫妻倆而言,似乎已經不是件難事。幾年前,C

albert

剛來

臺灣時還不是教會牧師,為了穩定生活,和涵予在板橋開了一間私人英語補習

班。雖然是小班規模,但或許因為那時候外國人不像現在這麼多,C

albert

「外籍」

的身分吸引了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前來拜師。招生情況熱烈超出了夫妻倆的預期,

不過卻是個不可錯失的好機會,小小的補習班為他們帶來了不錯的收入。

  日子很快變得充實、忙碌,工作之餘,他們也不曾缺席教會的大小活動。正

當倆人還在調適時,他們所屬的教會總部突然表達希望C

albert

和涵予到高雄任

職。這個消息一出,讓他們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長期的付出果然獲

得了肯定」;憂的是:「放棄臺北剛步入軌道的事業,經濟和工作又該怎麼辦

呢?一切重頭開始,也不容易吧!」於是,他們決定還是先拒絕。不過,或許是

認真的人永遠不會被埋沒,一陣子之後,教會總部的行政人員二度發出邀請,夫

Page 147: 臺灣 Yes, I do

143

Calbert 蕭涵予

上:在高雄教會的英語學堂,每個孩子都有專屬的烏克麗麗,在開始上課前,Calbert 一一替孩子們調音。下:涵予是孩子們的音樂指揮,她一邊打著節拍,一邊提醒著他們下一個和弦。

Page 148: 臺灣 Yes, I do

144

臺灣 Yes, I do.

妻倆在多方思考後,才終於點頭答應。點頭的原因,倒不是原先的顧慮消失了,

而是他們相信:「這或許就是上帝的呼召吧!」

從分享中得到回饋

  自從答應接管南部教會的職務,一家人從臺北搬遷至四季溫暖的高雄,這兒

濃濃的人情味,似乎更適合C

albert

和涵予。每個禮拜六,都是他們與教友相聚

的日子,早上在楠梓教會服務,下午則趕到高雄教會的英語學堂,別人眼中的休

假日,這一家子可一點也不悠閒。

  「H

ello!

」涵予用英文開心地向教友們揮揮手,算一算也有十幾、二十個教

友,但她的笑容卻不曾疲憊。楠梓教會是一整片潔白的設計,聽說這兒的木工,

有不少都是C

albert

親手打造。他們的女兒M

enissa

和小兒子C

.Jr.

總喜歡在後頭

的小空地打鬧玩樂。早上十點,這兒已經聚集了許多來自不同國家的人,他們雖

然彼此不熟識,卻能熱切地互相招呼,甚至大方地擁抱對方,一股溫暖的氣氛在

整個空間中流動。

Page 149: 臺灣 Yes, I do

145

Calbert 蕭涵予

  身穿西裝,筆挺帥氣的C

albert

也在此時站上前方的講臺,他打了個招呼,

隨後陪伴著教友們以英文禱告、讀聖經,而涵予則是顧及有些教友可能會聽不懂

英文,便在C

albert

身旁當起了中文翻譯。倆人一搭一唱,聲音抑揚頓挫,把書

中的聖經故事描述得活靈活現。這一刻,頑皮的M

enissa

和C.Jr.

放下了手邊的

遊戲,熱鬧的氣氛轉為平和,大家隨意就坐,仔細聽著夫妻倆說故事。

  C

albert和涵予熱愛這股氛圍。他們把這一天稱作「分享的日子」。或許聽

聽教友們的心情點滴、或者將上帝的喜樂傳遞給他們。每次的教會服務,倆人無

不掛著微笑,並熱情地搭上一句:「H

ello!

最近還好嗎?」。雖然這是工作的一

部分,但夫妻倆都是樂在其中。他們有一個共識,那就是「愛,是在分享出去後,

你能夠得到越多能量的事物。」

來自聖文森的緣分

  圍繞著信仰的生活讓夫妻倆得到了快樂與平靜,只是這一切看在涵予眼裡,

既是得來不易,也早已超越了原本的想像。其實這段婚姻,有時連涵予自己也感

到意外,因為當年認識C

albert

的時候,簡直就是一場美麗的誤會。

Page 150: 臺灣 Yes, I do

146

臺灣 Yes, I do.

在楠梓教會,Calbert 和涵予分別以英文、中文朗讀聖經故事。他們的聲音抑揚頓挫,搭配著生動的手勢和表情,讓教友們聽得相當投入。

Page 151: 臺灣 Yes, I do

147

Calbert 蕭涵予

  那是1999

年,C

albert

以傳教士的身分來到臺灣,當時他參加了南投的一場

教會活動。身處在南投的好山、好水之間,讓C

albert

充滿好奇,他興奮地拿起

相機,瘋狂捕捉眼前的各種美景,他感到沉醉,根本沒有察覺有一個臺灣女孩正

在注意他。

  當時看到C

albert

的涵予心想:「這個外國人一直在拍我,該不會是喜歡我

吧?」雖然心中充滿不確定,但看著他,涵予竟覺得特別親近。人家說「一見如

故」的感覺,或許就是如此。涵予衝著這股強烈的第六感,放下了猶豫,上前和

Calbert

搭話,最後也留下了彼此的名字和電話號碼。

  C

albert

笑著說:「她是真的一直打給我!」那時,兩個人頻繁地透過電話

聯繫,涵予經常傾聽著C

albert

的心事,說著思鄉之情,也聊著對上一段戀情的

依依不捨。其實那段日子,C

albert

對於感情是盲目混亂的,他試著把生活看得

簡單,卻有很多說不上來的苦衷。療傷的過程,還好有涵予的一路陪伴。她知道

Calbert

特別喜歡聽笑話,就會像個孩子一樣,拼命尋找有趣的故事,只為換得

Page 152: 臺灣 Yes, I do

148

臺灣 Yes, I do.

心愛的人一笑。這份貼心,C

albert

也真切感受,在長期累積之下,這份友誼也

逐漸進階成為愛情。不過,他們沒有想到的是,當他們想要正式確認彼此關係的

時候,會遭遇到多大的阻撓。

飛越國籍嫁給你

  交往幾年之後,涵予帶著C

albert

回家拜見父母,表達倆人想要共度一生的

意願,然而C

albert

一片誠意,換來的卻是涵予父母親的不諒解和不接受。

  那段期間,涵予花費了許多心力說服家人,但是每次溝通的結果都成了大

吵,不甘心的眼淚流了好多遍,甚至有好幾次母親揚言要斷絕親子關係。其實涵

予心裡也清楚,在母親的觀念裡,黑人幾乎是犯罪和生活品質不佳的同義詞,這

樣的刻板印象早已根深蒂固,短時間內是不可能消除的。

  對比C

albert

的故鄉聖文森,處處可見異國婚姻愛得甜蜜,但是反觀臺灣,

種族和國籍真的那麼重要嗎?不被祝福的愛情讓C

albert

深受打擊。可能累了、

可能想家了,也或許是不忍再看到涵予和家人的關係持續惡化,於是他下定決心

Page 153: 臺灣 Yes, I do

149

Calbert 蕭涵予

涵予第一次見到 Calbert,就覺得他的笑容特別溫暖,有「家人」的感覺,讓她燃起了「搭訕」Calbert 的衝動。

Page 154: 臺灣 Yes, I do

150

臺灣 Yes, I do.

回到聖文森,離開這片傷心地;試著療傷、也試著忘記這段感情。

  本來一切都可能回到原點,但他們的緣分似乎就是斷不了。在C

albert

回國

之後,他們還是常常通電話。在某一次的通話中,C

albert

告訴涵予:「如果妳

還是想要結婚,那就來聖文森吧!」這就好比一個試驗,探測著涵予對這份愛的

執著。只見她沒有半點猶豫,很快地便向公司請了長假,帶著一套租借的新娘禮

服,來到聖文森和C

albert

結婚。

  事隔多年回想起來,涵予覺得當時的自己好傻、好天真,尤其在有了女兒之

後,她更能夠體會父母對兒女那種「擔心」的感覺。當年,一心想要結婚的念頭

讓她不顧一切,只是幸好這股衝動不曾讓她後悔。

泥土裡的寶石

  在聖文森的婚假很快就過去了,回到臺灣後,在教友們的鼓勵下,倆人還是

舉辦了一場小型婚禮,只是涵予的父母並沒有參加,他們始終拒絕認可女兒的婚

姻,更是從來沒有對親戚提及這場婚事。無法得到家人的支持,涵予和C

albert

Page 155: 臺灣 Yes, I do

151

Calbert 蕭涵予

不被涵予父母接受的 Calbert,難過地回到了聖文森。但沒想到涵予決定為愛一試,飛到聖文森和 Calbert 結婚。(受訪者提供)

Page 156: 臺灣 Yes, I do

152

臺灣 Yes, I do.

自然有些沮喪,但是他們相信,保守的觀念是能夠慢慢被改變的,只要自己真心

付出,對方一定能夠看見。

  儘管不被認可,夫妻倆還是時常一起回娘家。雖然C

albert

的中文還是不大

好,但是他改以行動表達。每次看到岳父、岳母的家裡需要打掃,他都會主動幫

忙,偶爾一些家電用品失靈、故障,C

albert

也會試著把它們修理好。這幾年,

Calbert

和涵予也逐漸能夠感受到母親的改變,尤其在兩個寶貝孩子出生後,無

形之中成為了僵局的潤滑劑。

  結婚至今十幾年,涵予不時會碰到這樣的提問:「嫁給外國人有比較浪漫

嗎?」她總是很快地說:「N

o!

沒有!C

albert

不是電視上那種浪漫的外國人

啦!」從一開始,倆人的愛情一直是比較踏實而成熟的戀愛方式。只不過深藏在

涵予內在的少女心,偶爾會稍微發作,她渴望著一點點的浪漫,又或者期望愛神

邱比特能夠下凡人間,教教C

albert

來點羅曼蒂克。

  「為什麼你都不懂我要的浪漫呢?」涵予在內心吶喊著,手裡拿著C

albert

Page 157: 臺灣 Yes, I do

153

Calbert 蕭涵予

送給她的一束花,本該是開心地抱住C

albert

,心中卻只有納悶。因為這份禮物

竟然是在涵予要求過後,C

albert

直接帶她去花店買的。驚喜要不成,涵予倒是

得到了一個另類的結局。甚至還有一次,涵予好不容易收到C

albert

寫給她的詩,

當下卻不知道該開心、還是難過,因為美好的詩句全寫在一張破爛不堪的紙上,

簡直讓涵予哭笑不得。

  相處這麼久,其實涵予早就默認了「老公不太浪漫」的事實,精緻的羅曼蒂

克這輩子或許和她無緣,但兩個人緊密地相連,那種樸實的浪漫,才該是屬於他

們的。

  涵予特別喜歡把C

albert比喻成泥土裡的寶石。雖然眼前看到是一片灰黑,

但當你慢慢去挖掘的時候,就會發現它的光彩是多麼美麗。有些人看C

albert

神情,常常會誤會他很兇、甚至很遲鈍,但是涵予可不這麼覺得,她認為如果花

多一點時間去了解,就會逐漸發現他其實很有思考能力、對自己也很有原則。

其實涵予就是這麼期待著,她堅信有一天,父母親也能和自己一樣,真正看見

Calbert

的好。

Page 158: 臺灣 Yes, I do

154

臺灣 Yes, I do.

Calbert 時常和涵予回娘家,雖然中文說得不是很流利,但他改以行動關切,現在與涵予的家人相處融洽。(受訪者提供)

Page 159: 臺灣 Yes, I do

155

Calbert 蕭涵予

「家」就是聖文森與臺灣

  有了女兒M

enissa

和兒子C

.Jr.

之後,夫妻倆的生活重心也有了改變,原先

兩個人的教會事務,變成了四個人出席參加。正值青春期的女兒M

enissa

和教會

幾個女孩處得特別熟,她們喜歡窩在教堂的角落,一起彈鋼琴,順便聊聊女孩們

之間的事。兒子C

.Jr.

則是比較黏C

albert

,坐在爸爸的旁邊,彷彿同個模子印出

來的,C

.Jr.

刷著烏克麗麗的和弦,有時候頑皮地搶了幾個拍子,還會偷偷瞥一

眼Calbert

的神情。

  兩個孩子是標準的混血臉孔搭配著自然捲,眼睫毛特別長、特別翹,他們說

著流利的中文,偶爾還有一點道地高雄腔。因為生在臺灣,顯得與眾不同,自然

被學校其他孩子放大檢視。

  「我不是黑人,我是白人。」兒子C

.Jr.邊說邊跑向涵予。其實小小年紀的他,

根本不知道「種族」的複雜意義,更別說如何區分黑人與白人。同學口中的「黑

人」總是帶著嘲笑口吻,讓C

.Jr.

也直覺性地認為「黑人」是個不好的名詞。作

Page 160: 臺灣 Yes, I do

156

臺灣 Yes, I do.

為母親,涵予早有預感這是必經的課題,於是她試著跟兒子解釋黑人、白人與黃

種人的異同。過去,M

enissa

也有著類似的狀況,因為她向來不喜歡一頭自然捲,

總是希望自己能和媽媽一樣,有著直順、烏黑的秀髮,她常常抱怨這件事,但涵

予總會告訴她:「這是很漂亮的頭髮。」

  也許孩子們的外貌為他們帶來了一些問題,但夫妻倆都是採取關心但不涉入

的態度,不曾特別介入兒女的學校生活,因為他們相信孩子有能力獨自面對,也

希望孩子能夠真正接納自己,既是一半的臺灣人,也是一半的聖文森人。

  夫妻倆盼望未來能夠有多一點機會與時間回到聖文森,讓孩子們能更加認識

那邊的親人,也能試著看見那裡的文化,體會在他們的體內,流動著一半的聖文

森血液。在C

albert

和涵予的內心,其實一直存有著這樣的想法:「我們有兩個

家。」即便住在臺灣,但那個遠在加勒比海的島國聖文森,也是他們的另一個家。

Page 161: 臺灣 Yes, I do

157

Calbert 蕭涵予

一家人時常出席教會活動,生活相當忙碌,但他們希望以後有時間,能夠常常回到聖文森,因為那裡是他們的第二個家。

Page 162: 臺灣 Yes, I do

158

臺灣 Yes, I do.

文字 鄭宇茹

插圖 黃苡齊

怎樣才算是﹁臺灣人﹂?

淺談臺灣國籍法

看到有臺灣孕婦冒著在飛機上臨盆的風險,

堅持搭飛機到美國生產的新

聞時,

你是否曾想過,

為什麼想要美國國籍,

就得做出如此危險的舉動

呢?那是因為美國︽美國移民及國籍法︾是﹁屬地主義﹂為主,

意思是

無論父母的國籍為何,

只要小孩在美國的國土上出生,

便能自動獲得綠

卡︒但如果是美籍夫妻在臺灣生小孩呢?雖然美國是屬地主義為主,

是同時也兼顧屬人,

也就是說如果父母都是美國公民,

那就算小孩不是

在美國領土上出生,

還是具有美國籍喔!

Page 163: 臺灣 Yes, I do

159

臺灣的相關規定就不同了!根據︽國籍法︾第二條,

有下列各款情形之

一者,

屬中華民國國籍:

1.出生時父或母為中華民國國民

2.出生於父或母死亡後,

其父或母死亡時為中華民國國民

3.出生於中華民國領域內,

父母均無可考,

或均無國籍者

4.歸化者

簡單來說,

只要爸媽其中之一是臺灣人,

小孩無論在哪裡出生,

都算是

臺灣人,

這就是屬人主義;若小孩的父母在臺灣生下他後,

便消失不見

Page 164: 臺灣 Yes, I do

160

臺灣 Yes, I do.

了,

這時小孩的生父生母就算不是臺灣人,

也會被認定為中華民國籍,

因為臺灣是﹁屬人為主,

屬地為輔﹂︒

像吳鳳的小孩

出生在臺灣,

由於臺灣和土耳其都是屬人主義為主,

因此

一出生便擁有土耳其與中華民國的國籍︒就算今天

在土耳其出生,

他同樣也能取得雙重國籍,

因為她的媽媽是臺灣人︒除

非以後

長大想擔任公職,

不然她都可以一直保留雙

重國籍,

不需放棄其中一邊︒

Ek

imE

kim

Ek

im

Ek

im

Page 165: 臺灣 Yes, I do

161

說個題外話,

假設吳鳳想要﹁歸化﹂取得中華民國的國籍,

根據︽國籍

法︾第九條規定,

他必須先放棄土耳其國籍才能申請,

這是國籍法很弔

詭的地方,

不反對臺灣人擁有雙重國籍,

卻要求外國人必須先放棄母國

國籍才能取得中華民國國籍,

且放棄了還不保證能取得,

風險之大,

不小心就變成無國籍之人,

母國也不見得會重新接納,

嚴苛的規定令許

多外籍人士卻步︒

在我們的受訪者中,

只有來自加拿大的羅約翰在今年︵

︶決定

20

16

Page 166: 臺灣 Yes, I do

162

臺灣 Yes, I do.

放棄加拿大國籍取得中華民國國籍,

其他人都認為沒必要為了成為法律

上的﹁臺灣人﹂放棄自己原本的國籍,

大多選擇申請永久居留證︒這與

身分證最大的差別就是拿永久居留證無法行使公民應有的權利義務,

投票和任公職等︒同樣住在臺灣,

面對與自身相關的政策議題時,

卻不

能用投票的方式表達看法,

對新住民也帶來一定程度上的不便︒

而中國籍的配偶則是依照︽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規定,

因為將兩岸視為兩個地區而非不同國家,

他們並不需要放棄國籍,

只要

Page 167: 臺灣 Yes, I do

163

放棄在中國的﹁戶籍﹂即可,

但卻需要連續在臺灣居住滿六年以後,

能拿到身分證,

比其他外國人多了兩年,

陸配與外配雙

重標準,

也是外界持續在討論的問題︒

不管是拿什麼國籍,

和相愛的人一起生活在這片土地上,

即便心理上認

同自己是臺灣的一份子,

卻礙於現實中相關規範,

而無法被法律承認為

﹁臺灣人﹂,

令人惋惜︒但政府基於保障人民基本權利與杜絕假結婚犯

罪,

也無法輕易推動修法,

如何落實公平正義,

又能改善新住民的困境,

是需要全民一同來關心的議題︒

Page 168: 臺灣 Yes, I do

去哪,我就會去哪。﹂

其實

並不在意﹁在哪邊生活﹂

因為很多地方即便有喜歡、不喜歡

那些都是可以慢慢適應的

最重要的還是身邊那個人

Sh

elly

Joh

n

Page 169: 臺灣 Yes, I do

John Shelly吳

 連春

 約翰

Page 170: 臺灣 Yes, I do

166

臺灣 Yes, I do.

打造夢想家園

   

文字

 陳思寧

攝影

 鄭宇茹

John

Shelly

Page 171: 臺灣 Yes, I do

167

John Shelly

  一下子忙著丈量木板尺寸,一下子又用電鋸切割,來自加拿大的Jo

hn

(羅

約翰)正在屏東里港的住家附近建造他名為「S

tar Sh

ip

(星艦)」的第五間房屋。

2014

年施工至今,房子的外觀已經大致成形,這是Jo

hn

首度挑戰三層樓的房屋

設計,等到內部裝潢完工,他打算和妻子吳連春(S

helly

)搬進去住。

  工作的時候,Jo

hn

的眼神特別專注,他習慣將收音機開到最大聲,播放著

英語新聞,沉浸在自己的世界。「M

r. Joh

n!

」Sh

elly

在門口大喊著,左手托著一

盤葡萄燕麥餅乾。那是Jo

hn

最喜歡吃的甜點,以前他的媽媽也常常做給他吃。

「哇!就和我媽媽做得一模一樣呢!」Jo

hn

才剛說完就立刻給S

helly

一個親吻。

走出房屋,眼前是一片綠意盎然,這裡是Jo

hn

與Sh

elly

一手打造的農莊。他們

總喜歡在人造湖前的木椅上,享受陽光和下午茶。

遊子落腳臺灣

  擁有一個固定的家,是Jo

hn

年輕時想也想不到的事。小時候,他跟著父母

親在加拿大東、西兩岸來來回回遷徙十幾次,居無定所。他換過三十幾間學校,

Page 172: 臺灣 Yes, I do

168

臺灣 Yes, I do.

每次要向班上的同學自我介紹時,他都會幽默地說:「我是Jo

hn

,來自加拿大

的所有地方!」他個性活潑好動,不怕接觸陌生環境,很快就能與同學打成一片,

只是他們的友情都無法長久;每過一陣子,Jo

hn

又得搬遷到另一個地方。或許

是習慣了這種生活,長大後,Jo

hn

旅居超過四十五個國家,雖然有時會感到孤

獨,但他總自認是荒野中的一匹狼,不斷克服新環境所帶來的挑戰。

  2000

年,Jo

hn

計畫到日本旅居。其實,他一直對那裡的文化相當有興趣,

只可惜當時日本對外國人入境的限制太嚴格,他只好選擇放棄。有一天,他的朋

友告訴他:「那你為什麼不去臺灣呢?」讓他想起了小時候蒐集到的「中華民國

童子軍徽章」。雖然根本不知道臺灣這個國家在哪裡,但熱愛冒險的心,讓他決

定試試看。

  一開始,Jo

hn

在雲林教英文,日子過得還算安穩。每天上班之前,他習慣

到住家附近的泳池游泳,而他也是在這裡,遇見了生命中的伴侶S

helly

。一天,

Joh

n

一如往常專心地游泳,根本沒有注意到泳褲早已脫身,沉入泳池底下。他

賣力地繼續游,直到抵達泳池的另一端時,才驚覺大事不妙。

Page 173: 臺灣 Yes, I do

169

John Shelly

回想起過往,John 的眼神訴說著旅居多年的歲月。雖然有時會感到孤獨,但生活總是充滿挑戰。

Page 174: 臺灣 Yes, I do

170

臺灣 Yes, I do.

  「嘿!這是你的泳褲嗎?」一個女孩問Jo

hn

。「對!對!實在是太謝謝妳

了!」Jo

hn

開心地說,感到有些不好意思。他從沒有遇過一個女孩如此勇敢與

直率,於是他試圖跟她聊了一會兒,知道她的名字叫S

helly

,也發現她的英語說

得很流利,頓時感覺格外親近。回到家後,Jo

hn

不停想著S

helly

與今天在泳池

發生的種種。「這是一見鍾情嗎?下一次還有可能遇到她嗎?」他在心裡反覆思

考著這個問題,直到入眠。

  原本以為這段緣分不過是萍水相逢,但令Jo

hn

感到意外的是,在那之後,

他有好幾次外出遊玩都巧遇S

helly

,而這也讓他不得不相信「命中注定」。於是,

他開始積極追求S

helly

,用誠懇打動了她的芳心。

來自加拿大的達文西

  倆人交往一段時間後,一起搬到S

helly

的家鄉─

屏東里港。這裡多半是務

農人家,空氣格外清新,讓Jo

hn

想起兒時的生活。以前他與家人旅居的地點通

常是偏僻的森林,平常要外出到商店採購,都得花上好幾小時的車程。因為生活

極為不易,所以Jo

hn

從小就懂得「唯有善用資源,才能生存」的道理。他時常

Page 175: 臺灣 Yes, I do

171

John Shelly

陪爸爸到外頭砍樹,扛著一根又一根的木材回家,用自製的工具,建造出家具和

房子。

  其實來到臺灣後,Jo

hn

一直渴望能有幾分地,讓他建造出夢想中的農莊,

不過考慮到昂貴的地價,始終猶豫不決。直到2007

年,透過朋友的介紹,Jo

hn

和Sh

elly才在里港買到一塊符合他們預算的空地。

  為了重新「整頓」這塊地,Jo

hn

獨力使用小型的起重機,挖鑿出一個人造

湖泊,裡頭飼養小蝦、青蛙和將近六千多條的吳郭魚。天然的石材,經過Jo

hn

的巧手改造,成為線條優美的桌椅,擺放在人造湖岸旁,附近種滿了花草樹木,

夫妻倆試圖將這裡打造成一座生態農莊。

  費時一年左右,農莊的基礎建設大致完成,Jo

hn

的下一步計畫是「蓋房子」。

原本他也只是想使用水泥、木材等傳統建材來蓋,但卻無意間聽到「用紙造屋」

的技巧;不僅可以回收再利用,也比較適合臺灣炎熱的天氣。Jo

hn

興趣盎然,

立刻上網找資料,學習如何製作「紙泥漿」和「紙磚」,準備建造他的第一棟「紙

Page 176: 臺灣 Yes, I do

172

臺灣 Yes, I do.

短短幾年的時間,John 和 Shelly 將所買的空地打造成一座生態農莊,而這裡美麗的景緻使他們的心靈得到放鬆。

Page 177: 臺灣 Yes, I do

173

John Shelly

房屋」。

  他與S

helly

開始向左鄰右舍蒐集一些廢紙、寶特瓶和破銅爛鐵,而他們在

市區開設的英語補習班,也成為另一個回收據點。許多家長把家裡不要的東西送

過來,讓補習班的門口堆滿許多「垃圾」,但看在Jo

hn

的眼裡,它們可都是寶物。

夫妻倆總共蒐集一千三百公斤的報紙,耗時八個月,蓋成第一棟紙房屋。

  為了紀念這歷史性的一刻,他們將它命名為「報紙厝」,並在一個小相框裡

填充紙泥漿,蓋上手印,掛在紙房屋裡的一角,代表著他們往後也將持續秉持「回

收再利用」的精神,繼續蓋房子。

  至今,農莊仍在「施工中」,第五棟紙屋也即將落成。曾經有朋友開玩笑地

跟Sh

elly

說:「你老公根本是加拿大來的達文西吧!」她想了一會兒,覺得還

真有道理。Jo

hn

的腦袋總有數不完的點子,雖然沒有接受過專業的蓋房訓練,

但小時候在森林生活和長大後旅居世界各地的經驗,讓他不斷累積相關的知識和

技巧,也因此各種工作似乎都難不倒他。

Page 178: 臺灣 Yes, I do

174

臺灣 Yes, I do.

上:仔細打量手上的木板,沉浸在自己的世界。John 從小就喜歡做一些模型和玩具,很多事情對他來說,都是必須不斷嘗試和執行的。下:John 學習製作「紙漿」,將廢紙與水泥以 1:1 混合攪拌、放入模型,等待「紙磚」風乾後,就可以拿來建造房屋。

Page 179: 臺灣 Yes, I do

175

John Shelly

  Jo

hn

當過老師、廚師、工頭、調酒師、伐木工、服務員…,對他來說,這

些都是生活中的挑戰。重複的事情,他沒有興趣;困難的事情,他樂意接受。其

實他早已完成了夢想中的農莊,但他的心和手停不下來,如果真要退休,他知道

那絕對是不在人世的時候。

里港大明星

  當初買下這塊空地時,一位朋友送夫妻倆一些茉莉花種子,讓他們在農莊裡

種植。在S

helly

的細心呵護下,每年夏天,農莊四處都有潔白的茉莉花朵盡情

綻放,空氣中飄散著淡淡清香。這樣的美景,讓Jo

hn

和Sh

elly

有了靈感,他們

將農莊命名為「大茉莉」,而這個發音也正好接近Jo

hn

的英文姓氏「L

amo

rie

」。

  原本大茉莉農莊是Jo

hn

與Sh

elly

的「倆人世界」,但這幾年卻意外成為屏

東的熱門景點,而這一切其實都是受到新聞媒體的加持。某一天,一位《自由時

報》的記者前來拜訪,對這裡美麗的景緻和Jo

hn

的行為感到不可思議,心想:

「怎麼會有一個外國人這麼瘋狂?」於是他問:「你介意我寫一篇有關你們的文

章嗎?」Jo

hn

沒有多想,很快就答應了。

Page 180: 臺灣 Yes, I do

176

臺灣 Yes, I do.

  「Jo

hn

! Joh

n!

現在有九個電視臺的記者在門口說要採訪,我該怎麼辦?」

過了幾天,S

helly

在電話一頭著急地對Joh

n

說。那時他人在大學教英文課,聽

到這個消息時也很訝異,但他冷靜地對S

helly

說:「沒關係!妳先把門打開讓

他們採訪。」過沒多久,Jo

hn

和Sh

elly

在電視上看到了他們的新聞,標題全寫

著「紙房屋、大茉莉農莊和瘋狂的加拿大男子」,讓夫妻倆覺得相當有趣。

  正當他們以為事情到此結束時,卻沒想到媒體會是多麼強而有力的「廣告」。

幾天後,就有民眾陸續打電話過來問:「一張門票多少錢?怎麼參加D

IY

動?」讓夫妻倆有些不知所措。

  因為接到太多「詢問」的電話,夫妻倆決定將農莊開放給遊客參觀。他們在

短時間內,規劃了一系列紙磚和窯烤披薩的D

IY

活動,而Jo

hn

的第三棟紙屋「腹

肚厝」也改造為餐廳,聘請專業的麵包師傅,販賣甜點和下午茶。

  因為網路和媒體新聞的播送,Jo

hn

和Sh

elly彷彿成了里港的大明星,走到

Page 181: 臺灣 Yes, I do

177

John Shelly

哪裡都會被認出來,很多農莊的遊客也熟知他們的故事。對夫妻倆而言,原本平

凡的日子,卻一夕之間變成大家認識的「名人」,的確有些隱私被剝奪,但他們

似乎也怡然自得,尤其Jo

hn

有時還挺享受這種「與眾不同」的感覺。

妳在 故我在

  農莊開放至今,夫妻倆時常為了「管理」的事情吵架。因為Jo

hn

比較喜歡

野生的環境,所以每次看到S

helly

在修剪雜草和樹枝時,都會不太高興。他傾

向讓農莊裡的動、植物自由發展,但S

helly

身為一名「管理者」,受不了環境

變得雜亂無章,為了讓遊客玩得盡興、舒適,她認為適當地處理是必要的。

  來訪遊客看到Jo

hn

,經常都會叫他:「老闆!老闆!」但聽到這個名詞時,

他都會用生澀的中文笑著回答:「拍謝!拍謝!我不是老闆,我太太才是老闆,

我是工人!」雖然無法接受親手種植的草木被剪裁,但Jo

hn

最後還是會屈服於

老闆S

helly

的堅持。

Page 182: 臺灣 Yes, I do

178

臺灣 Yes, I do.

夫妻倆的第三間紙房屋「腹肚厝」被改造成餐廳。許多遊客喜歡選擇戶外的位置,一邊享受美食,一邊欣賞農莊的美景。

Page 183: 臺灣 Yes, I do

179

John Shelly

  其實,夫妻倆相處這麼久,即便非常了解彼此,但S

helly

還是時常猜不透

Joh

n

到底在做什麼。一開始她都會很生氣Joh

n

老愛帶一堆廢物和垃圾回家,但

過一陣子,他就會像變魔術一樣,製造出一個實用的東西。有一次,Jo

hn

拿了

Sh

elly

的草帽,將草帽以保鮮膜和膠帶防護,並在外層塗上紙泥漿,兩天後,一

頂紙泥漿的帽子便完工了。原本以為這頂帽子戴起來會很不舒服,但風乾後的紙

漿重量很輕,只要稍微裝飾,就能成為漂亮的帽子。

  「什麼?這是你自己做的?」S

helly

發現自從和Jo

hn

在一起,她就很常說

這句話。雖然她很認可Jo

hn

在這方面的天賦與能力,但偶爾還是會抱怨一下,

因為每次她想要買什麼,Jo

hn

隔幾天就會把它做出來,讓她根本無法滿足購物

的慾望。

  Jo

hn

很喜歡和S

helly

分享他每回製作的過程和下一個偉大的發明,雖然

Sh

elly

通常都不太懂,但她會靜靜地聆聽。這麼多年以來,她不曾覺得Jo

hn

別人口中怪異又瘋狂的外國人,而是充滿創造力的「實踐者」。

Page 184: 臺灣 Yes, I do

180

臺灣 Yes, I do.

  S

helly

想起了一位記者曾經和她說:「雖然Jo

hn

是加拿大的達文西,但我

覺得妳更聰明欸!選了他當老公。」那時,她笑了笑,回想起幾年前,她的老家

準備被拆除時,Jo

hn

因為不忍心她的童年即將夷為平地,便堅持保留S

helly

家的磚瓦。他將這些超過五十年歷史的磚瓦重新再利用,改造成他第二棟紙房屋

的天花板。雖然製作的過程十分艱難,一碰就會碎掉,但最後的成果令Jo

hn

當滿意。過去,他沒能參與S

helly

的童年,但現在走進這棟紙房屋,他總覺得

可以看到兒時的S

helly

那純真善良的笑容,而他也希望現在的她每天都能夠開

開心心的。

  告別過去四處旅居的生活,Jo

hn

待在臺灣也有十七年了。很多人常常會問

他:「你會想留在這裡,想必你很喜歡臺灣吧?」他總是會說:「是啊!我很愛。

但Sh

elly

去哪,我就會去哪。」其實,Jo

hn

並不在意「在哪邊生活」,因為很

多地方即便有喜歡、不喜歡,那些都是可以慢慢適應的,最重要的還是身邊那個

人。

  Jo

hn

望著大茉莉農莊裡飄揚的三面國旗─

─加拿大是出生的地方;紐西蘭

Page 185: 臺灣 Yes, I do

181

John Shelly

John 堅持將 Shelly 娘家的磚瓦利用在他第二間紙房屋「日本厝」的天花板,希望將她童年的記憶收藏起來。

Page 186: 臺灣 Yes, I do

182

臺灣 Yes, I do.

是過去長期定居的國家;臺灣則是他與S

helly

的家。雖然有的時候S

helly

會對

Joh

n

說:「臺灣讓我覺得好煩,我們回去加拿大生活吧!」但過沒幾天,她還

是會覺得住在臺灣最好,為什麼要離開?其實夫妻倆心裡都知道,他們這輩子不

會離開臺灣,而這也是為什麼Jo

hn

正打算歸化為中華民國國籍。對他來說,「大

茉莉」早已不只是他夢想中的農莊,而是他期待已久的家園。

Page 187: 臺灣 Yes, I do

183

John Shelly

農莊裡飄揚的三面國旗──加拿大、紐西蘭以及臺灣,是 John 生命中最美麗的風景,而 Shelly 則是身邊最重要的那個人。

Page 188: 臺灣 Yes, I do

羅美智的淚水依舊在眼眶中打轉

她很努力

很努力地讓眼淚不滴下來

這段傷痛似乎尚未真正過去

但是從羅美智的眼神中

卻也看出她從此擔起一家子的堅強

Page 189: 臺灣 Yes, I do

蔡福教

羅美智

Page 190: 臺灣 Yes, I do

186

臺灣 Yes, I do.

從地球另一端來的廟婆

羅美智

文字

 杜以翔

攝影

 鄭宇茹

Page 191: 臺灣 Yes, I do

187

羅美智

  位於彰化縣西南邊的大城鄉,靠近濁水溪與雲林縣交界的地方,有一座主祀

輔順將軍(也稱「馬舍公」)的廟宇,名字是萬安宮。

  據傳輔順將軍是開漳聖王屬下四大將軍之一,這是源自福建漳州的特有民間

信仰。萬安宮是典型的中型廟宇,雖然也許稱不上遠近馳名、香火鼎盛,但是作

為一個地方上的共同信仰和生活中心,廟中事務還是非常繁忙。

  十多年來的每天早上五點,廟祝羅美智(或者我們可以叫她「廟婆」)打開

廟門,開始一天的工作:擦拭神壇、打掃、供奉,然後是接待前來收驚、求符、

拜拜的香客。當然,跟附近居民聊天談話,也是廟祝的工作之一。畢竟,地方廟

宇的社會功能不單單只是祭祀而已,也是社區人際關係和集體生活的聯繫平臺。

  不過,這些看似尋常的臺灣廟宇活動和廟祝角色,都掩飾不住羅美智的不尋

常,因為她有著一副與一般臺灣人絕不相同的異國面容。來自南美洲天主教國家

智利的羅美智,竟然成為臺灣中部一間輔順將軍廟宇的廟婆,這背後其實有著一

個動人的愛情故事。

Page 192: 臺灣 Yes, I do

188

臺灣 Yes, I do.

遇見一生的摯愛

  跨過廟宇的門檻,緩緩走出來的羅美智用臺語流利地自我介紹,「恁好!我

是羅美智。」親切溫暖的笑容是她給人的第一印象。萬安宮周邊被一片片的鄉野

包圍著,這座廟就像附近居民的一盞燈,將宗教信仰寄託於此。羅美智來臺灣已

經二十七年,擔任萬安宮的廟婆有二十年的時間,大半輩子的時間獻給了萬安

宮,也用最癡情的方式守護著她心中堅守的愛情。

  大約三十幾年前,那時羅美智還是在智利一間幼稚園當老師的年輕女孩。一

天,在巴西工作的哥哥打來的一通電話,改變了她的命運。哥哥邀請她到巴西走

走,不過由於巴西人的語言是葡萄牙語,而南美洲其他地方包括智利都是講西班

牙語,語言的隔閡讓羅美智經常待在哥哥家裡足不出戶,哥哥告訴她:「慢慢來,

之後就會聽懂。」,於是她決定幫忙哥哥一起出外去做生意。哥哥的工作是到鄰

近地區批發東西回巴西販售,也有很多臺灣跟中國的批發商在巴西做生意,而羅

美智就是在那裡遇見了她一生的摯愛─

蔡福教。

Page 193: 臺灣 Yes, I do

189

羅美智

位於彰化縣大城鄉的萬安宮,裡頭祭祀的是輔順將軍,擔任廟婆的則是來自智利的羅美智,待在臺灣已有二十七個年頭。

Page 194: 臺灣 Yes, I do

190

臺灣 Yes, I do.

  回憶起那段在巴西的日子,每個禮拜她都必須陪哥哥去批發貨品,來自臺灣

的蔡福教因為看到他們兄妹比較不會分辨哪裡的商品比較便宜、漂亮以及好賣,

主動和他們分享批貨的訣竅,就這樣彼此認識,還成為了好朋友。生意越來越忙,

羅美智到後來必須獨自顧一個攤位,生意忙碌到時常人手不夠。而羅美智的攤位

經常出現蔡福教的身影,不但親自幫忙攤位的生意,還時常對羅美智獻殷勤,帶

著食物慰勞她繁忙工作的辛勞,長時間的相處下,也就順其自然地展開了交往。

  直至二十七年前,當時的他們已交往了一年半,長期在國外工作的蔡福教已

經二十多年沒回過臺灣,家人的召喚讓蔡福教有了回臺灣生活的念頭,而且是希

望帶著羅美智一起。「你願不願意跟我一起回臺灣?」這個問題同時代表著向羅

美智求婚,若是她願意與蔡福教回臺灣,就是一生的羈絆。這問題令羅美智苦惱

著如何告訴父親,父親得知的第一個反應是嚇到,然後是反對,對智利人來說臺

灣是個遙遠且未知的地方。不過羅美智堅定地告訴父親:「我很愛老公,我要

去!」於是她攜著蔡福教的手,歷經三十六小時的長途飛行,來到臺灣,從此變

成了蔡太太。

Page 195: 臺灣 Yes, I do

191

羅美智

「美」人上鉤

  提起與先生的往事,羅美智總是淚眼汪汪。相較於臺灣,一般智利人較早結

婚,感情觀上也較開放,一談戀愛就是進入倆人世界,無視旁人。但是蔡福教卻

「不一樣」,他跟羅美智談戀愛時總是會顧念羅美智的家人,說話時,也總是以

「可以不可以」的問句開頭,細心體貼的紳士風範,深深打動了她的心。其實,

當時蔡福教在巴西替羅美智顧攤位的時候,美智的哥哥就曾提示她過,「那個男

生看妳的眼神很不一樣!」,但她總是很害羞地說:「哪有!」。

  羅美智剛來到臺北時,那時的臺北街頭並沒有像現在那麼多來自各國的人,

因此常常被認為是「美國人」,或是用稀奇的口吻指著她喊:「阿兜仔!外國

人!」這些都讓她對於這個陌生的國度更感到疏離。蔡福教為了讓美智能夠開心

地在臺灣生活,找了三位住在臺北的巴西人,舉辦定期聚會,讓美智可以跟同樣

來自南美洲的異鄉遊子們,一同排解思鄉之苦。

  羅美智總記得在巴西時,漸漸喜歡上蔡福教的情景,只要他出現在身旁,心

Page 196: 臺灣 Yes, I do

192

臺灣 Yes, I do.

羅美智與先生蔡福教的合照。當初在巴西是蔡福教主動追求羅美智,貼心的關心問候,擄獲了羅美智的芳心。(受訪者提供)

Page 197: 臺灣 Yes, I do

193

羅美智

臟總會撲通撲通地狂跳,緊張的情緒是因為想要在他面前呈現最好的自己。羅美

智還喜歡先生的另外一個身分─

音樂才子。原來蔡福教年輕時組過樂團,不僅會

彈吉他、唱歌,還會演奏薩克斯風,而羅美智就是他最忠實的聽眾。

擲茭留臺二十七年

  結婚之後,羅美智與先生在臺北板橋生活了五年,也曾開過便當店,後來因

為長期執鍋鏟炒菜,蔡福教的右肩膀太過勞累,一直有著換工作的念頭。那時,

蔡福教在臺北常接觸廟宇活動,又剛好有朋友連絡他,說在彰化和美鎮有間廟宇

需要一個廟公,蔡福教決定帶著全家到和美去。

  沒想到,搬到和美後,年紀還小的兩個兒子竟一直生病發燒,甚至每個月都

上醫院打點滴,種種水土不服的跡象,讓他們不得不動念尋覓另一個落腳之處。

或許是神明和祖先冥冥之中的安排,就在此時,大城鄉的萬安宮廟祝一職出缺,

那裡正是蔡福教從小長大的地方。

  回到故鄉的萬安宮擔任廟公讓蔡福教十分開心,他從小在這裡讀書、長大,

Page 198: 臺灣 Yes, I do

194

臺灣 Yes, I do.

家人也都在附近。少小離家老大回,終於一解過去二十多年的思鄉之情。神奇的

是,兩個孩子來到萬安宮之後不但身體健康,附近居民的小孩子多,讓兒子們擁

有許多玩伴。當時,羅美智默默想著:「萬安宮是個好地方,他們一家人將可以

在這裡好好地過日子。」

  然而,蔡福教的驟逝讓幸福時光瞬間中斷。某日中午,蔡福教在午休後一覺

不醒,那是羅美智人生中最悲傷的一天,這場意外來得如此突然,蔡福教沒來得

及交代些什麼,只留下妻子還有兩個小孩。即便到現在過了這麼久的時間,講起

這段往事,羅美智的淚水依舊在眼眶中打轉,她很努力,很努力地讓眼淚不滴下

來。這段傷痛似乎尚未真正過去,但是從羅美智的眼神中,卻也看出她從此擔起

一家子的堅強。

  蔡福教過世之後,羅美智原本打算帶著兩個孩子返回智利,但是大伯(蔡福

教的哥哥)認為孩子要留在臺灣才能接受較好的教育,加上若是回國再返臺會有

居留證申請的問題。「要回去嗎?」在心力交瘁之下,羅美智決定擲茭,問問輔

順將軍。

Page 199: 臺灣 Yes, I do

195

羅美智

來到臺灣之後,夫妻倆生了兩個兒子。照片中蔡福教與兩個年幼的兒子一同玩耍,紀錄下這個場景的即是羅美智。(受訪者提供)

Page 200: 臺灣 Yes, I do

196

臺灣 Yes, I do.

  結果,不管怎麼擲都是「無茭」,或許神明真的不贊成她回智利去。羅美智

轉念一想,「孩子就算沒有爸爸還有我。」她打定主意要陪兩個孩子一起成長,

她就這樣留在臺灣這塊土地上,因為孩子在哪她就在哪。

  這一擲,一待,就是二十七年。

成為廟婆

 宗教不衝突

  蔡福教過世之後,萬安宮總幹事與當地居民開會過後決定,希望羅美智繼承

先生廟公的工作,擔任廟婆。對於羅美智來說,扶養孩子的重擔壓在自己身上,

這份工作,她願意做。問題是,以前她只是擔任協助先生的角色,做的都是幫忙

整理神桌或打掃之類的工作,一旦她擔任廟婆,收驚跟解籤這樣的事情該怎麼辦

呢?

  當時萬安宮有一位乩童非常熱心,要羅美智不用擔心:「只要有不懂都問

我!打電話給我,我馬上過來。」以前萬安宮供奉的神明較多,羅美智只要被信

Page 201: 臺灣 Yes, I do

197

羅美智

提起與蔡福教相識至相戀到結婚的故事,羅美智的眼眶泛起了淚水,思念丈夫的心情表露無遺。

Page 202: 臺灣 Yes, I do

198

臺灣 Yes, I do.

眾問起總是一頭霧水,後來她努力記誦、虛心學習,加上乩童和信眾的合力協助,

現在的羅美智已經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廟婆,對於廟裡的一切大小事務早已瞭然於

胸。

  其實,剛到臺灣時,蔡福教帶著羅美智到臺北的廟宇拜拜,她非常疑惑為什

麼廟裡總是煙霧瀰漫,一柱柱香冒出的煙氣還燻得她眼睛刺痛。在智利,羅美智

跟一般人一樣,信仰天主教,去教堂拜的是耶穌或瑪麗亞,沒有點香,也沒有那

麼多的供品,大多是擺放簡單的蠟燭,「阿門」則是他們的共同語言。因此她對

於臺灣的傳統信仰和規矩,一開始真的是「霧煞煞」。

  如今,常有人問羅美智:「為什麼妳是外國人卻喜歡拜臺灣的神明?」其實,

蔡福教剛離開時她很難過,每天都跟神明講話,感覺在冥冥之中神明保佑了她,

讓她身體健康能夠陪著孩子一起長大。這一路走來擔任廟婆也是與老公的連結,

她承接了先生的工作,守護著萬安宮這個廟宇。

  經過了大半輩子的時光,羅美智認為自己是智利人,同時也是臺灣人,因為

Page 203: 臺灣 Yes, I do

199

羅美智

是兩個國家所以她也擁有兩個信仰,「我愛拜耶穌,我也愛拜輔順將軍。」對於

兩個信仰的愛,她總是毫不掩飾地說出來,許多附近的居民還告訴羅美智:「妳

不是外國人,妳是臺灣人了!」,羅美智早已融入臺灣這個社會,即便擁有一張

外國人的臉孔,還是用著她的方式在臺灣這塊土地深根發芽。

克服文化語言差異

  在來到臺灣之前,羅美智對於臺灣的印象只有「玩具」,這樣說是因為她小

時候,總是期待聖誕老公公會在襪子裡送她禮物,而每個可愛的禮物上都印有

「Mad

e in T

aiwan

」的字樣,而羅美智來到臺灣之後一一打破自己對於這座寶島

的印象,文化差異可是鬧出許多笑話。

  羅美智第一次看到臺灣人吃檳榔的時候,從嘴裡吐出紅色汁液讓她嚇壞了,

「怎麼會有人在路上突然吐血?」羅美智天真的問題惹得人不禁發笑;又或者是

臺灣有生肖的文化傳統,有人跟羅美智說你是老鼠,她生氣地回說:「為什麼?

可不可以當小白兔?」也讓眾人笑翻。

Page 204: 臺灣 Yes, I do

200

臺灣 Yes, I do.

  在吃的方面,羅美智一開始最不習慣的就是早餐,三明治配上一杯熱騰騰的

咖啡是智利人吃早餐的經典,臺灣人則喜歡吃清粥小菜,讓她一開始十分不適

應。但提到喜歡的臺灣食物,羅美智不假思索就說出「珍珠奶茶」!在臺灣喝到

的第一杯珍珠奶茶就是蔡福教帶她去喝的,從此愛上這杯飲料,現在則是兒子會

特地買給她喝。

  語言上的隔閡更是羅美智來臺生活最大的阻礙。她的母語是西班牙文,而先

生當初在巴西做生意,也會講葡萄牙文,兩個兒子從小也多少學了一些。她記得

孩子小時候在臺北讀書時,曾接到老師的電話,希望媽媽能多和小孩子說中文,

不然在學校其他孩子們都聽不懂兒子說的話。為了怕影響到兒子們的學習,羅美

智自己也到小學跟小朋友一同學習基本的ㄅㄆㄇㄈ,中文也漸漸變好,不過羅美

智坦白地說:「還是覺得A

BC

D比較簡單。」

  好不容易才學會一點中文,結果到了彰化鄉下的萬安宮,來拜拜的民眾幾乎

都說閩南語,聽到羅美智口音濃重的國語紛紛表示聽不懂,於是羅美智決定繼續

學習另一個新的語言,經過多年來在萬安宮的實地演練,現在她的閩南語已被訓

Page 205: 臺灣 Yes, I do

201

羅美智

在廟裡工作時,羅美智每天都用最開朗的笑容面對香客,接起電話總是用臺語回覆著:「這裡是萬安宮,有啥咪代誌?」,當地的居民都很習慣有這樣一個外國臉孔的廟婆,也知道羅美智令人感動的故事。

Page 206: 臺灣 Yes, I do

202

臺灣 Yes, I do.

練過,溜得很!

思念智利

  在巴西工作加上來臺二十七年的日子,羅美智將近三十年的時間都不曾回

家。以前蔡福教曾跟羅美智承諾,來臺灣五年之後就帶她回去探望家人,卻因為

生活忙碌,遲遲不曾實現。後來蔡福教過世,羅美智在臺灣獨自扶養兩個兒子長

大,繁複的廟祝工作更沒有時間想到「回家」這件事情。如今兒子逐漸長大成人,

進入職場工作,羅美智大半的歲月都在萬安宮度過,唯一能夠解除思鄉情緒的就

是透過視訊軟體與家人聯繫。

  以前網路通訊還沒那麼便利時,昂貴的電話費總讓羅美智與家人無法暢所欲

言,當然也無法看到彼此的面容,現在有了通訊軟體,不僅不用多花錢,還可以

看見親愛的家人就在螢幕的另一端。羅美智第一次從電腦上看到爸爸時,大聲地

喊出「H

ola!

」,她從沒想到身在地球兩端的人能夠透過電腦網路團圓。有次聊

得太忘我,突然在西班牙話中夾雜著閩南語,讓老爸直呼聽不懂,才趕緊「切換」

回西班牙話。

Page 207: 臺灣 Yes, I do

203

羅美智

  羅美智的父親已屆九十歲高齡,媽媽身體也不太好,所以她現在的願望就是

能在2016

年回智利一趟,看看家人與親友。事實上萬安宮的廟務非常繁忙,回

家鄉也不能待太長時間,但是她滿心期待這個願望可以實現,更希望有朝一日母

子三人都能一起回智利,看看他們從小到大不曾到過的第二個故鄉。

  另外,蔡福教跟羅美智有個白頭偕老的約定,他曾說:「等我六十歲,妳

五十歲時,我們一起出去玩。」現在美智五十六歲了,身旁雖沒有丈夫的身影,

卻有兩個兒子代替父親履行甜蜜的承諾,有空就開車帶著媽媽遊山玩水,兒子的

貼心陪伴也讓羅美智逐漸撫平喪夫的痛楚。

  眼神穿過繚繞的香煙,不知是看著神明,還是憶起了牽手,羅美智擦乾淚痕,

談起帶著兩個兒子回智利的計畫,似乎也不是那麼遙遠的想像了。

Page 208: 臺灣 Yes, I do

204

臺灣 Yes, I do.

後記

Page 209: 臺灣 Yes, I do

205

後記

《臺灣Y

es, I do

.

》這本書完成總共籌備了整整一年的時間,從去年五月確認三

比八團隊的四位成員:以翔、思寧、宇茹、苡齊。2015

年五月十二日是我們第

一次用視訊開會,那時宇茹人還在韓國當交換學生,在收訊很差、斷斷續續的通

訊軟體中,我們開始了畢業製作的旅程,沒想到一直到九月底才決定了現在這個

主題,開始著手找受訪者、聯絡採訪的事情。

2016

年五月十五日是我們正式在畢業展發表此書的時間,走過將近環島的路程,

能完成這本實體書要感謝的人實在是太多了!讓我們一一說聲謝謝!

首先,要感謝《臺灣Y

es, I do

.

》的主角,八對夫妻受訪

者:

來自中國的張小燕,先生林柏松。

來自印尼的楠西雅,先生陳呈國。

謝謝你們

三比八

Page 210: 臺灣 Yes, I do

206

臺灣 Yes, I do.

來自日本的瀨上剛,太太楊小萱。

來自澳洲的賴正班,太太賴竹彥。

來自土耳其的吳鳳,太太陳錦玉。

來自聖文森的旭日,太太蕭涵予。

來自加拿大的羅約翰,太太吳連春。

來自智利的羅美智,先生蔡福教。

再來,還要感謝許多人的幫忙才能讓這本書更完美:

接受我們田野調查採訪的夫妻:來自菲律賓的鍾燁榮、太太鍾菊梅。

漂亮的封面、周邊商品圖案的畫師:陳奕彣,感謝她溫暖的創作!(F

B

請搜尋:

16 Illustratio

n

總是借我們相機去採訪拍照的學妹馮鈞鈺、同學侯怡安,感謝你們的高畫質相機

把大家的皮膚都照得美美的。

在臺北採訪時借住在苡齊的阿公家,感謝苡齊阿公。

在高雄與屏東兩次採訪提供我們住宿地方的黃詩甯同學,苡齊說她愛你!

在花蓮開車載我們去很多地方的宇茹哥哥鄭宇盛、開車接送我們去採訪的張光毅

Page 211: 臺灣 Yes, I do

207

後記

叔叔。

答應擔任我們外審嘉賓,給予我們書籍建議的兩性作家─

大A

。(F

B

請搜尋:

我是大A

答應給予我們書籍建議的兩性作家─

海苔熊。(F

B

請搜尋:海苔熊)

當然,還有我們的爸媽,支持著我們走完這趟艱辛的畢業製作,不管是在精神上

或金錢上哈哈哈!

杜以翔的爸爸楊東球、媽媽杜秋連。

陳思寧的爸爸陳國輝、媽媽林淑芬。

鄭宇茹的爸爸鄭裕雄、媽媽蕭梨針。

黃苡齊的爸爸黃俊源、媽媽張聖詩。

最後,要感謝的是我們作品的指導老師─魏玓老師,陪伴我們在製作《臺灣Y

es,

I do

.

》這本書籍的路上,給予最中肯的意見、修改我們寫的文字,也給我們最大

的發揮空間,才得以順利完成這本實體書,老師我們愛你!

Page 212: 臺灣 Yes, I do

208

臺灣 Yes, I do.

以上,致上十二萬分的感謝,有你們才有這本書的誕生,三比八團隊謝謝你們,

也希望大家喜歡這本書。

Page 213: 臺灣 Yes, I do

209

後記

感覺對了就愛吧                    杜以翔

   

  一路走來,要是你問我還是會選擇做這個作品嗎?「Y

es , I do

.

」。

  當初是由我開始找人組成這個團隊,那時的想法沒有太多,就是想完成一本

實體書。於是找了擅長文字寫作的思寧、擁有熱血記者魂的宇茹,還有最後才加

入,腦中點子最多的苡齊。四個人組成了三比八團隊,為期將近一年的畢業製

作就這樣展開了!當然,還有最隨性的魏玓老師,看似常消失不見但依舊會在

email

的另一端給予最一針見血的意見跟回饋,感謝他!

  走過許多地方,將近環島的採訪路程,我覺得最珍貴的依然是「人」,這些

受訪者帶來了八個故事,不敢確定每個故事都精彩到讓人叫好,但可以保證的

是,我們用十二萬分的真心將這些「愛」的故事紀錄下來,期望臺灣這塊寶地能

因為我們這本書,留下一點點溫暖的足跡。

Page 214: 臺灣 Yes, I do

210

臺灣 Yes, I do.

  在製作這本書的過程中,常常都會有「為什麼?」在心中產生,「為什麼好

像變得不會寫稿?」、「為什麼大家不能在期限內完成?」、「為什麼自己這麼

懶惰?」…種種的為什麼好像都在完成這本書後得到了解答,因為這就是過程

啊!許多事情本來就沒有什麼解答,往往都是當下面臨的感受與課題。

  我也要從交大傳科系畢業了,從大一大二的必修選修、大三的喀報、大四畢

業製作擔任主筆,無法數清大學四年來到底寫了多少字,但可以確定的是,終於

可以好好休息了!謝謝我的組員,一起走過這段艱辛的路程,我愛你們!

  最後,希望每位讀者都可以從這本書的八個異國婚姻故事中,去領悟到「感

覺對了就愛吧!」的真諦,愛情的降臨本來就不需要任何理由,你覺得是愛,那

就是愛啦!

Page 215: 臺灣 Yes, I do

211

後記

因為愛 才會走到現在                 

陳思寧

  

  「異國婚姻」這個主題是三比八很意外討論出來的結果,我本來以為我的畢

業製作會搞得多荒唐,但最後也只不過是落在人類最不可或缺的「情感」。曾經

有一位教授和我說過:「妳要知道,故事和八卦是不一樣的!」那時,我沒有仔

細思考過那句話。但在採訪的過程中,我漸漸能夠明白,我們是「聆聽故事的

人」,而不是「伺探別人情感的怪客」,我很感謝三比八都有著這樣的共識,也

因此幾乎每一位受訪者都對我們表達善意、毫不保留地說給我們聽,採訪才能如

此順利。

  我能想像婚姻是多麼的偉大,很多時候,它不再是愛情,而是親情。我的爸

爸媽媽結婚至今二十二年;在畢業的這一年,我和某人交往兩年多。想想還在初

戀、熱戀

( ?

的我們,我時常會覺得夫妻還真是厲害,相處那麼久,看膩了

對方,有的時候也很想離婚,但為了家庭,他們學習溝通和包容。一年四季我的

爸媽吵架、和好、又吵架、又和好,即將邁入二十三歲的我,其實也已經不像小

Page 216: 臺灣 Yes, I do

212

臺灣 Yes, I do.

時候,總是擔心他們可能會離婚,因為最後他們一定都是「好好的」。

  我想只要是女生,多少會想像自己擁有一段異國戀情,至於是和哪個國家的

人、什麼樣的人種交往,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小劇場。其實,我不曾覺得《臺灣,

Yes ,I d

o.

》能夠帶給讀者哪些觀念,但至少這八個故事,告訴了我他們的婚姻其

實並不特別,「溝通」和「包容」也是他們一直在學習的事情;兩個人之間,也

同樣因為愛,才會走到現在。

Page 217: 臺灣 Yes, I do

213

後記

用影像紀錄愛           

鄭宇茹

  時間過得好快,記得當初在春川逛超市的時候,突然收到杜以翔的訊息,問

我要不要和他還有思寧一組做畢業製作,轉眼間,就要結束了。

  從還在國外用視訊開會,到回國後面對面討論,儘管過程中起了無數次爭

執,亦或是聊到偏題,都是成就我們這個畢業製作的一部份。在還不確定主題方

向時,起碼四個人都確定:「開心地完成畢業製作。」是我們的目標,於是,閒

聊之餘,「在臺灣的異國婚姻」這個主題也就逐漸成形。

  回想採訪的過程,總覺得我們好幸運,幾乎遇到每個受訪者都對很熱情,願

意對初次見面的我們講述他們相識、相遇、相愛的過程,畢竟感情是很私人的事

情,還是素面謀生的人更是不容易。原本採訪前還擔心訪不出東西,有可能要另

外換方向,卻意外地順利,除了幸運,沒有更貼切的形容詞了。

Page 218: 臺灣 Yes, I do

214

臺灣 Yes, I do.

  一直知道自己不太擅長用文字去傳達情感,但對於影像的掌握度更好一些,

也就選擇了拍照和其他非主稿的工作。問我最滿意的作品,大概是拍到美智落淚

的瞬間吧,雖然總覺得殘忍,別人在講述悲傷的事情,我卻得拿起鏡頭捕捉她脆

弱的樣子,儘管掙扎、儘管我也早已跟著淚眼盈眶,但負責什麼就該做好什麼,

沒拍到今天一定會後悔。

  最後,除了感謝一路上協助過我們的人之外,相處最久的組員和老師,是一

定要特別為他們留下幾句話的。雖然我們把進度訂得很完美,卻莫名地拖到很緊

急,到底是為什麼呢?可能是因為過年的關係吧我猜,可是我們還是做到了,很

感人,真的。每次出遠門採訪時,大吃特吃的行程、大聊特聊的夜晚,應該會成

為我往後回想起畢業製作最深刻的回憶吧,那麼荒謬,卻又那麼快樂。唉,感性

的話被我說得都不感性了,總之,辛苦了,謝謝。

Page 219: 臺灣 Yes, I do

215

後記

愛情 不可否認的普通

             

黃苡齊

  

  一開始很猶豫究竟該不該加入這個團隊,畢竟自己生性緩慢,組裡又一次有

兩個強迫症的朋友們,但最後還是以一種冒險的精神踏出了這一步。只能說,到

目前都還沒有後悔。

  雖然我們總是用最便宜(最不舒適)的方式,到達每一個採訪地點,沿路又

愛不停抱怨:「攝影機很重耶,要不然你來背!」、「齁唷!我的腳架一直打到

人」、「我們是不是被計程車司機騙錢了啊?」諸如此類的言論不斷重複,但最

後又總是被各地的美食給收買,這也算是我們四個最大的共通點

真的超愛吃!

  「異國婚姻」這個主題,很多人會問我:你們主要想表達什麼?一開始我真

的困惑了,畢竟只是幾個人的戀愛,能有什麼意義呢?但經過了那麼多次的採

訪、見過了來自世界不同地方的「婚姻關係」後,我覺得自己好像能好好回答這

個問題了!

Page 220: 臺灣 Yes, I do

216

臺灣 Yes, I do.

  「愛情」是每個人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婚姻」對大部分的人來說也是

必經的階段,但因為過於平常,我們經常忽略了它們足以構成的意義,它們不特

別、不新穎,也不發人省思。然而,你卻不能否認它們在你生命中的分量。而《臺

灣Yes ,I d

o.

》也是如此,選擇八個不同的異國婚姻,不是為了突顯他們的特別,

而是要證明,他們有多麼的「普通」。

Page 221: 臺灣 Yes, I do

臺灣 Yes, I d

o.

出版

國立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

作者

杜以翔、陳思寧、鄭宇茹、黃苡齊

指導老師

魏玓

封面設計

陳奕彣

地址

(30272

)新竹縣竹北市六家五路一段1

電話

(03

)5131513

傳真

(03

)5509658

網址

: http://d

ct.nctu.edu.tw

中華民國一○

五年五月

版權所有 

翻印必究

Page 222: 臺灣 Yes, I do